加強高層施工中防止高墜傷亡事故發生措施
為加強建筑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護水平,搞好文明施工,規范施工企業安全防護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特別是對建筑業高處墜落、坍塌、觸電、中毒、機械傷害五大傷害真正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事故發生率明顯逐年下降。但近幾年,在建筑施工中高處墜落事故還時有發生,突出體現在高層的公共建筑(如商場、演出場所、體育場館等)和工業建筑中的裝飾工程、屋面工程。針對這一現象,筆者總結多年來工作經驗,提出具體措施如下:
1.各施工企業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及作業人員要熟練掌握高處作業相關知識。
(1)根據國家標準《高處作業分級》(GB3608━83)的規定,明確高處作業要劃分等級,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的作業,均稱為高處作業;在建筑、設備、作業場地、工具設施等的高部位作業,包括作業時上下攀登的范圍都屬于高處作業。
(2)高處作業的高度是指作業區各作業位置至相應墜落高度基準面之間的垂直距離中的最大值,稱為該作業區的高處作業高度(所謂基準面,即為由高處墜落達到的底面。而底面也可能高低不平,所以對基準面的規定是最低著落點)。
(3)高處作業的級別及墜落半徑。其可能墜落范圍的半徑r,根據高度h不同分別是:
一級高處作業:作業高度(h)2~5m時,墜落半徑(r)為2m;
二級高處作業:作業高度(h)5~15m時,墜落半徑(r)為3m:
三級高處作業:作業高度(h)15~30m時,墜落半徑(r)為4m;
特級高處作業:作業高度(h)30m以上時,墜落半徑(r)為5m;
(4)高處作業的種類:
高處作業的種類分為一般高處作業和特殊高處作業兩種。特殊高處作業包括以下類別:①強風高處作業,在陣風6級(風速10.8m/s)以上的情況下進行的高處作業。②異溫高處作業,在高溫或低溫環境下進行的高處作業。③雪天高處作業,降雪時進行的高處作業。④雨天高處作業,降雨時進行的高處作業。⑤夜間高處作業,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進行的高處作業。⑥帶電高處作業,在接近或接觸帶電體條件下進行的高處作業。⑦懸空高處作業,在無立足點或無牢靠立足點條件下進行的高處作業。⑧搶救高處作業,對突然發生的各種災害事故進行搶救的高處作業。
依據高處作業的含義、范圍、級別及墜落半徑和種類,為更好地分析高處墜落發生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有利于制定出更有經濟價值、更適用有效的施工現場防護方案。
2.分析高層在建工程施工中發生高墜傷亡事故的原因。
(1)施工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責任制度是否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是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核心,也是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生產方針的根本,因此,企業制訂的各項規章制度必須建立健全在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基礎上。通過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明確各級管理人員的責任,高處作業人員的操作規程及三級安全教育,分階段、分部、分項、分工種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每名作業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并做好記錄、簽字,達到預測、預報、預防事故的目的。
(2)是否保證安全生產費用的投入。在有的建設工程中,承包商的投標報價和承發包合同中的安全措施費居然是沒有的。這是企業不重視安全生產和建筑市場不規范競爭的結果。事實上,通過事先對安全生產的投入,把事故和職業危害消滅在萌芽狀態,是最經濟、最可行的生產建設之路。有研究成果顯示,安全保障措施的預防性投入效果與事故整改效果的關系比是1:5的關系。因此,企業管理者應該建立安全經濟觀,加大安全資金投人,因為依靠先進的科技手段和先進設備、設施,也是實現安全生產、有效避免重大事故發生的根本所在。
(3)明確建設工程總承包單位和分承包單位對分包工程的責任。總承包單位依法將建設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分包合同中應當明確各自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義務。總承包單位和分包單位對分包工程的安全承擔連帶責任。目前,多數裝飾工程和屋面工程由專業公司分包,分包單位不服從管理導致事故發生的,由分包單位承擔主要責任。
(4)施工企業是否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規定。每項工程應當由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施工企業承建,特別是分包工程的專業公司必須經安全生產許可評價,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方可施工,否則無施工權。
(5)安全防護用具是否使用合格產品。施工企業采購、租賃的安全防護用具(安全帶、安全帽、鋼管、扣件等),必須具有生產(制造)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并在進入施工現場前進行檢驗。要有專人管理,定期進行檢查、維修和保養,建立相應的資料檔案。同時依據建設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于1998年9月4日發布的《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用具、機械設備使用監督管理規定》要求,對不合格的防護用具等及時進行報廢處理。
(6)要正確處理好搶工期、趕進度和安全防護設施不到位的利害關系。現在多數工程的工期要求緊,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往往產生一種僥幸和急于求成的心理,一味地搶工期、趕進度,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護設施跟不上,安全防護滯后,于是各種冒險蠻干,“三違”作業行為也隨之產生。在這種情況下,各方責任主體必須堅持“先安全,后生產,不安全,不生產”的原則。如果安全防護沒有按《標準》要求防護到位,決不準許施工人員上崗作業。
篇2:L礦防止通防重特大傷亡事故規定
1、加強瓦斯管理和瓦斯檢查,做到超前預防措施跟上。
2、加大對職工的安全教育,使每一名職工都牢固樹立“瓦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
3、嚴格瓦斯跨班檢查制度及巡回路線,嚴格“一炮三檢”制度。
4、加強局部通風管理,對瓦斯異常區嚴格執行“三專兩閉鎖”雙風機、雙電源,并做到自動切換、自動分風使用正常。
5、加強安全監控系統管理,嚴格按要求對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安設甲烷傳感器,對北三瓦斯異常區采掘工作面上齊雙探頭,并能執行自動報警斷電功能。
6、加強對便攜儀的使用管理,按照《規程》要求配齊便攜儀甲烷報警儀,并嚴格配備制度。
7、加強通風系統管理,優化調整通風系統,合理調配風量,杜絕無風區、微風區、擴散通風及不合理的串聯通風。
8、強化綜合防塵管理,防止煤塵堆積,嚴格沖塵制度,樹立“煤塵堆積就是事故”的理念。
9、加強機電設備檢查制度,杜絕失爆現象。
篇3:防止通防一般傷亡事故規定
為了安全生產,預防一通三防事故的發生,特編制此規定:
1、所有下井人員必須經過培訓持證上崗。
2、加強通風系統管理,保證通風系統合理、穩定、可靠,杜絕無風區、微風區及不合理的串聯通風。
3、嚴格“一炮三檢”制度及巷道貫通通防技術措施的編制,審核制度。
4、按照風量計算細則,堅持以風定產,嚴禁超通風能力生產,嚴格巷道排查,對超過24小時的廢棄巷道要按規定及時封閉。
5、堅持密閉啟封制度,密閉啟封必須制定專門的技術措施,并由救護隊參加。
6、加強安全系統的管理使用,采掘工作面嚴格按要求安設監測監控裝置,做到使用正常,報警及時,斷電可靠。
7、堅持一工程一措施制度,嚴禁無措施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