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水上作業安全技術要點
1.在船舶通航的大江、大河、大海區域進行水上施廠作業前.必須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上水下施工作業通航安全管理規定》的程序,在規定的期限內向施工所在地海事部門提出施工作業通航安全審核申請.批準并取得《水上水下施工許可證》后,方可施工。2.水上作業施工前,應了解江、河、海域鋪設的各種電纜、光纜、管道的走向,按規定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護,防止電纜、光纜及水下管道遭到損壞。3.項目要制定水上作業各分項工程安全實施方案和細則,對參加水上施工作業人員必須進行水上作業的安全知識教育和專項技術培訓,并做好安全交底工作。4.水上施工必須在作業人員必經的棧橋、浮箱、交通船、水上工作平臺、臨時碼頭上配備安全防護裝置和救生設施。5.進行水上夜間施工時,要有充足的燈光照明,盡量避免單人操作,特別是電焊作業時,最少安排兩人相互監護。6.要與地方氣象部門、海事部門建立工作聯系,及時了解和掌握施工水域的氣候、涌潮、浪況、潮汐、臺風等氣象信息,正確指導安全施工。7.作業人員進入水上作業時,必須穿好救生衣,戴好安全帽,乘坐交通船上下班時,必須等船停穩后,方可從指定的通道上下船。嚴禁從船上往下跳躍,防止擁擠、推拉、碰撞、摔傷或滑落水中。8.在浮箱上作業時,要注意來往船只航行時引起的涌浪造成浮箱顛簸,致作業人員摔傷或被移位物體碰撞、打擊,造成傷害。9.遇有六級以上大風、大浪等惡劣天氣時,應停止水上作業。10.水上進行吊裝,混凝土澆筑,振樁等各項作業時,必須嚴格施工工藝和程序有專人指揮。由于天氣變化或其他原因造成停工停產時,應對有可能造成傾倒、滑動、移位的設施和構造物采取臨時加固措施。11.參加水上施工的船舶(打樁船、浮吊、駁船、拖輪、交通船)必須證照齊全,按規定配備足夠的船員,船舶機械性能良好,能滿足施工要求,并及時到海事監督部門簽證。12.乘坐交通船必須有序卜下,乘員必須穿救生衣入倉。航行途中乘船人員不得隨意走動或倚靠船舷,嚴禁打鬧、嬉戲及隨意動用交通船上的救生用具和消防器材,交通船嚴禁超員超載。13.施工船舶在水上作業,需臨時停泊或避臺風所選擇的避風港,其水深和河床地質等,必須符合船舶錨固的安全要求。14.使用輪胎或履帶吊車在船上進行打樁,起重作業時,必須先進行穩定計算,滿足穩定性要求,船體按施工要求加固,并在吊車輪胎(或履帶)下加鋪墊板,支撐牢固。15.拌合船必須嚴格按照安全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加強值班制度,作業時,隨時檢查拌合船的整體和錨具受力情況是否變化,防止走錨。16.對拌合船的機械、設備,必須經常性地進行檢查和保養,使其保持最佳狀態,拌合船體整體符合安全生產的要求。17.水上打樁船的荷載,橫向穩定,抗風能力等必須滿足要求,起吊樁體時要緩慢,并以溜繩控制具搖擺,樁體離開甲板后,防止滑動和傾斜。1日.沉樁作業必須專人指揮,上下配合協調,作業時不得攀登樁錘、樁帽等,不得用手腳觸摸運行中的滑輪。19.在水上搭建施工平臺所使用的鋼管樁必須符合施工組織設計要求,并經質檢合格后方可使用。20.施工平臺上必須按設計要求合理劃分辦公區,施工區和材料堆放區,并設置專門得衛生間、吸煙室,平臺上必須設置救生、消防設施,21.施工平臺上的所有設施、設備和機械必須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22.水上施工平臺應于上下游各設置一套可靠、方便的平臺爬梯,腳踏板應用麻袋包扎,以防作業人員踩脫滑倒,施丁平臺亡應配備應急軟梯。23.航道水域上下游各布置一警示標牌,警示過往船舶不得隨意進入施工航道。臨時施工棧橋設置警示防霧燈,通航口位置設置導航燈,防止過往船舶撞擊。
篇2:公路工程危險源識別評價及防護措施
一、危險源
危險源:可能導致傷害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根源或狀態。
?危險源是指一個系統中具有潛在能量和物質釋放危險的、可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或環境破壞的、在一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可轉化為事故的部位、區域、場所、空間、崗位、設備及其位置。它的實質是具有潛在危險的源點或部位,是爆發事故的源頭,是能量、危險源存在于確定的系統中,不同的系統范圍,危險源的區域也不同。例如,從全國范圍來說,對于危險行業(如石油,化工等)具體系統來說,可能是某個車間,倉庫就是危險源,一個車間系統可能是某臺設備室危險源;因此,分析危險源應按系統的不同層次來進行。一般來說,危險源可能存在事故隱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隱患,對于存在事故隱患的危險源一定要及時加以整改,否則碎石都能導致事故。
二、重大危險源的識別
建筑業屬于流動人員從事流動性作業、工序復雜、危險因素較多的行業,為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針對建筑行業特性,結合多承擔的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的建筑結構、類型、規模、高度、施工環境、施工季節等特點,從人、機、料、法、環境等因素綜合分析,識別確認有7各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的危險源:1、高處墜落2、物體打擊3、機械傷害4、觸電5、坍塌6、中毒、窒息7、火災8、透水9、流沙10、爆破
三、對重大危險源的評價
1、高處墜落--凡在基準面2米(含2米)以上作業,建筑四口五臨邊、攀登、懸空作業,可能導致人身傷害的作業點和工作面。
2、物體打擊--高空墜落及水平崩濺物體造成人身安全傷害的。
3、機械傷害--機械運轉工作時,因機械意外故障或違規操作可能造成人身傷害或機械損害的。
4、中毒、窒息--指化學危險品的氣體、物體、粉塵、一氧化碳等,由呼吸、接觸、誤食及食物變質或含有害藥品的食物造成的中毒,并對人身造成傷害的。
5、坍塌--基坑開挖不當、自重、透水等造成的坍塌,對人身或機械造成傷害或損害的。
6、觸電--工程外側邊緣距外電高壓線路未到達安全距離,用電設備未做到接零線或接地保護,保護設備性能失效,移動或照明使用高壓,違規使用和操作電氣設備,對人身造成傷害或損害的。
7、火災--電氣設備線路安裝不符合規定,絕緣性能達不到要求,未按規定明火作業,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不符合要求,對人體造成人身傷害及財產損失的。
四、危險源的綜合預防、控制措施
(一)對重大危險源采取“兩個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過程控制。
1、前期控制:工程開工前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或專項施工方案時,針對工程的各種危險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2、施工過程控制: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規定監督檢查,認真落實整改。
(二)加強安全生產的綜合管理。
1、認真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杜絕一切人為事故的發生。
2、加強對員工隊伍的安全教育,提高作業人員素質和安全生產自我保護意識。
3、增強各級管理人員安全責任意識,加強安全專業知識培訓。
4、嚴格加強各種危險源和管理工作,結合工程特點,針對確認的危險源實施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
五、七個危險源的具體預防措施
(一)預防機械傷害事故的防護措施
為了保證作業人員的安全,防止機械隊人體的傷害事故,制定本措施
1、對所有各種機械設備進場后,必須由役備負責人會同安全員和使用機械的人員共同對該機械設備進行驗收工作,經驗收發現安全防護裝置不齊全的或有其他故障的應有退回設備保障部門進行維修和安裝。
2、設備安裝調試合格后,進行檢查,并按標準要求對該設備進行驗收,項目組織驗收合格后方能正常使用。
3、使用前腰對設備使用人員進行必要的安全技術交底和教育工作,使用人員必須嚴格執行交底內容及近操作規程操作。
4、使用中經常對該設備進行保養檢查,使用后要切斷電源并鎖好閘箱。
5、各種機械設備必須專人專機,凡屬特種設備,其操作負責人要按規定每周對施工現場的所有機械設備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隱患時解決處理,確保機械設備的完好,防止機械傷害事故的發生。
(二)預防坍塌事故的防護措施
為防止開挖基坑、基槽時或在樓層面堆放過多物料及支撐模板出現坍塌事故,特制訂預案措施。
1、為防止坍塌事故發生,在施工前加強對員工的安全基本知識教育,嚴格按技術交底內容和操作規程施工。
2、基礎工程施工前必須進行勘察,摸清地質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施工方案。按照土質情況設置安全邊坡或者固壁支撐。
3、對基坑、井坑的邊坡和固壁支架應隨時檢查,特別是在雨天和解凍時期更要加強檢查。發現邊坡有裂痕,疏松或支撐有折斷,走動等危險征兆,應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隱患。
4、遇有特殊情況,進行搶工作業時,要更加強調周邊的警戒力量,保證安全施工。
5、對于挖出的泥土,要按照規定放置,不得隨意沿圍墻或臨邊建筑堆放。
6、施工中必須嚴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機械、機具或其它物料在結構層堆放數量和重量,以避免產生過大的集中荷載,造成結構斷裂坍塌。
7、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結構物因施工需要必須放置材料機具的,必須進行結構載荷驗算,采取有效支撐,加固措施,并對上級技術負責人批準后方能放置。
(三)預防高墜落事故的措施
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根據本工程的結構特點和工程實際情況,在確定高處墜落危險源后制定本措施。
1、為防止高墜落事故的發生,在工程施工前期對所從事高處作業的人員進行安全基本知識,安全注意事項等安全技術交底。
2、施工作業人員進場后,按不同層次(公司、項目部、班組)進行三級教育。
3凡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及不宜從事高處作業的人員,嚴禁參加高處作業工作。
4、為保證防護措施能真正起到應有的防護作用,除災具體實施過程中由項目負責人、安全專職人員及相關作業班組長,對防護設施進行必要的監督制作過程很驗收外,還應按規定要求每周進行不少于一次的檢查工作,以確保防護設施的完好性,防止墜落事故的發生。
(四)預防觸電的防護措施
根據國家JGJ46-88規范規定,為了加強施工現場用電管理,保障施工現場用電安全,防止觸電事故發生,制定本措施。
1、安裝作業前,必須按規范、標準、規定對安全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及操作規程的交底工作。
2、在建工程外側與外電高壓線路未達到安全距離應增設屏障遮欄、圍欄或保護網等防護。
3、施工現場專用的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供電線路實行TN-SR接零保護系統,同時必須做到三級控制兩級保護,電箱為標準電閘箱,并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4、電氣設備應根據地區域系統要求,做保護接零,不得一部分設備保護接零,另一部分設備作保護接地。
5、必須由持有合格證件的專職電工,負責現場臨時用電的電管理及按拆。
6、對新調入工地的電氣設備,在安裝使用前,必須進行檢驗測試。經檢測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7、專職電工隊現場電氣設備每月進行巡查,項目部每周、公司每月對施工用電系統、漏電保護器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檢查。
8、配電箱設在干燥通風的場所,周圍不得堆放任何妨礙操作、維修的物品,并與被控制的固定設備距離不得超過3米。安裝和使用按“一機、一閘、一箱、一漏”的原則,不能同時控制兩臺或兩臺以上的設備,否則容易發生誤操作事故。
9、配電箱應標明其名稱、用途,并做出分路標志,門應配鎖,現場停止作業1小時時間以上時,應將開關箱斷電上鎖。
10、照明專用回路設置漏電保護器,燈具金屬外殼做接零保護,室內線路及燈具安裝高度低于2.5米的應有使用安全電壓,電氣設備架設或埋設必須符合要求,并保證絕緣良好。任何場合均不能拖地。
11、線路過道應按規定進行架設或埋地,破皮老化線路不準使用。
12、使用移動電氣工具和砼振搗作業時,必須按規定穿越絕緣防護用品。
13、凡從事與用電有關的施工作業時,必須實行電工跟班作業。
(五)防護物體打擊事故的防護措施
為了保證員工的身體不傷害及安全生產的順利進行,根據各級主管部門的法規、規范和標準要求制定本措施。
1、加強對員工的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和技能。
2、凡現場人員必須正確佩戴符合標準要求的安全帽。
3、經常進行安全檢查,對于凡有可能造成落物或對人員形成打擊威脅的部位,必須進行日巡查,保證其安全可靠。
?4、對于吊裝作業(含塔吊作業)除設指揮人員外,對危險區域應增設警戒人員,以確保人身安全。
5、施工現場嚴禁拋擲作業(其中包括架體拆除,模板支撐拆除及垃圾廢物棄放物清理。
6、對卷揚機上米平臺、上料花籃的安全門經常檢查維修,確保其靈敏可靠,防止因失靈造成被吊物墜落傷人。
7、按規范要求上料架、進料架、通道口搭設合格的安全防護通道,以保證員工的安全。
8、起重作業人員必須做到持證上崗、同時有一定的操作經驗和技能,熟悉操作規程。司索人員應嚴格注意被吊物的整體狀態,運行區域路線及其危險性。如有可能對作業人員形成威脅,必須通報指揮人員暫停作業。
9、作業前項目負責人必須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及時作業人員明確安全生產狀態及要點,避免事故發生。
10、作業前安全管理人員及操作手必須對設備進行檢查和空載運行,在確定無故障情況時方能進行作業。
(六)施工現場消防、防火措施
1、加強對員工的消防安全知識教育,提高消防安全意識和消防、防火救災技能。
2、施工現場必須按上級要求建立義務消防隊,成員應進行消防專業知識培訓和教育,做到有備無患。
3、建立明火作業報告制度,凡需要明火作業的部位和項目提前向項目部提出申請,經批準方可進行明火作業,危險性較大的明火作業應有派人監護。
4、配備足量的消防器材、用具和水源,并保證其常備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燃。
5、嚴格對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禁止將燃油、油漆、乙烯等物品混存于一般材料庫房,應有單獨保管。
6、對易燃物品倉庫選址要遠離員工宿舍及火源存在區域,同時要增加防護設施。
7、臨時用房、倉庫必須留出足量消防通道,以備應急之用。
8、對于臨時線路要加強管理和檢查,防止因產生電火花造成火災。
9、冬季取暖爐應規范管理,符合消防、防火中毒要求。
10、定期對著火源、水源、消防器材等要害部位和設施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將事故隱患消滅于萌芽狀態。
(七)預防中毒事故的防護措施
為了防止現場中毒事故的發生,更好的保護員工的安全與健康,特制定本措施。
1、凡從事有毒化學物品作業時,作業人員必須佩帶防毒面具,保證室內通風良好。
2、宿舍內禁止存放有毒有害及化學物品。
3、現場室內采取一律使用獨立的鍋爐供暖,嚴禁使用明火照明、取暖,以防止煤氣中毒事故,需要獨立用煤火取暖的屋室,其爐灶必須設在室外。
六、七種危險事故的應急措施
(一)觸電事故應急救援措施
1、發生觸電事故要在第一時間迅速采取切斷電源,并及時向指揮部報告事故情況。
2、在指揮部位到來之前現場應急預案領導小組應采取對傷員的急救或據情況送往醫院救治。
3、如傷員情況危急及時撥打120求救以便爭取時間。
4、物質供應人員應及時將施救所需的醫療器械、輔助器材及時供應到現場,保證搶救順利進行。
5、要對可能繼續造成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的危險源進行清除,以免再次發生事故或造成更大的財產損失。
6、對事故現場采取繪圖或拍照等必要手段,留存重要痕跡、物證等以便查處提供可靠依據。
7、配合上報主管部門和指揮部開展調查處理工作,并做好為穩定社會和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
(二)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
1、發生機械傷害,要及時停止機械運轉,并根據傷害采取相應的救治措施。
2、及時逐級上報到預案指揮部,傷勢嚴重的應及時打120救援。
3、出血性外傷應及時采取止血措施,避免傷員因失血過多造成生命危險。
4、骨折性外傷,在挪動傷員時要冷靜小心,采取正確的方法救護避免傷勢擴大。
5、脊椎骨折傷員要使受傷者靜臥,嚴禁采用抱、拉、抬腿等方法處理,以防脊椎受傷,導致傷員癱瘓。
6、對事故現場注意保護,并以便調查組調查。
7、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和調查組處理,并做好傷員及家屬的善后工作。
(三)坍塌事故的應急預案措施
1、坍塌事故發生后,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人員立即趕往出事地點,積極采取對傷員的救護,同時就逐級上報到應急預案指揮部。
2、根據工程環境情況及地點不同,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扼制事故的發展和蔓延。把事故損失減少到最小范圍內。
3、在搶救傷員的同時,應及時撥打120急救求救,以便爭取時間,減小傷亡。
4、物質供應人員應及時將救援所需的物質和器械供應到現場,保證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
5、對事故現場采取保護或拍照等必要手續,留存重要痕跡物證等,以為事故調查處提供完整可靠的依據。
6、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和事故調查組開展調查處理,并做好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
(四)高處墜落事故應急預案措施
1、發生墜落事故,現場應急預案小組人員應及時趕往出事地點,積極采取對傷員的救護,同時應逐級上報到應急預案指揮部。
2、如屬兩人以上事故應視其傷害程度首先對重傷員采取搶救,以免錯過挽救時機。
3、根據傷員所傷部位采取正確救護手段,骨折傷員盡量避免挪動和拉線。顱骨造成傷害人員特別注意腦震蕩,脊椎受傷人員要靜臥,防止造成脊椎損傷導致癱瘓。
4、嚴格注意因內傷出血造成死亡事故。
5、現場應急小組的物質供應人員應及時把施救藥品器械供應到位。以便使救護工作順利進行。
6、對事故現場要注意保護,并留有痕跡,為調查提供可靠依據。
7、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和調查組開展調查處理,并做好傷員及家屬的善后工作。
(五)物體打擊事故應急救援措施
1、發生物體打擊事故,要迅速啟動項目救援小組,及時停止阻斷事故源的工作和作業,防止事故的擴大,并根據傷害的性質和成都,利用現場的一切條件,實施相應的救護措施。
2、及時速報上級預案指揮部,傷勢嚴重的應及時撥打120求救。
3、出血性外傷應及時采取應急止血措施,避免傷員因失血過多造成生命危險。
4、骨折性傷員,在挪動傷員時冷靜小心,采取正確的方法救護避免傷勢擴大。
5、脊椎骨折傷員要保證傷員平穩臥姿式,嚴禁采用抱、拉、抬、背、搭腿方法處理,以防脊髓受傷導致傷情加重,以致造成癱瘓。
6、對事故現場注意保護,以便調查組調查。
7、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和調查組,開展調查處理,并做好傷員及家屬的善后工作。
(六)火災事故應急預案措施
1、發現火情要立即查清火源點及起火原因,扼制火勢發展和蔓延。
2、及時撥打119報警,同時將事故情況上報,預案指揮部以便及時處理。
3、現場應急預案小組所有能參戰員工利用已備滅火器、消防器材、器具實施救助。
4、切斷火源及火路,對現場的物質庫、易燃易爆物品及時隔離和轉移,避免事態擴大和蔓延。
5、對現場人員進行清點,如火場亦被火勢圍困人員要首先施有計劃的救助。
6、在消防人員到來后,服從并協助消防指揮人員采取救助。
7、對燒傷及因缺氧造成窒息人員及時采取救護措施,并據情及時送往醫院或撥打120求救。
8、對火災現場可能作證據的物品要注意留存,以便為查處提供有利依據。
9、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和指揮部開展,調查處理,并做好為穩定社會和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
(七)中毒事故應急預案措施
1、發生中毒事故要按中毒原因分別采取不同救護措施,如因食物中毒在第一時間內電話報告應急指揮部,縣衛生防疫站及醫院及時對中毒人員采取救治。
2、及時判斷中毒源和中毒途徑,并嚴格控制有毒物質繼續侵受人體及其他人群造成傷害。
3、如因呼吸道造成中毒,應將中毒人員搬到通風良好和有新鮮空氣的地方,采取相應急救措施。
4、協助衛生防疫站部門及預案指揮部調查中毒名稱、毒性及危害程度并以最快的速度將中毒人員送往醫院救治。
5、保護事故現場和證物給事故調查提供可靠依據。
6、做好中毒人員及家屬的善后工作。
篇3:ZZ公路工程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
根據交通運輸廳《關于交通建設工程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合同段施工安全生產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具體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黨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建設”理念,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按照“排查要認真、整治要堅決、成果要鞏固、杜絕新隱患”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建立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加強事故隱患監督管理,杜絕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實控制和減少一般安全生產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產財產安全,促進交通建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發展。
二、治理目標和原則
項目部將通過開展“專項治理”活動,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工作,遏制新的安全生產隱患的產生,建立完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的長效機制,堅決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治理工作務求實效,不走過場,堅持短期治理和長期規范相結合,做到治理一處,改正一處,不留隱患。
三、組織機構
項目部安全生產專項治理領導小組成員: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項目部生產部,辦公室主任由****兼任,電話:
?四、治理范圍和內容
根據交通廳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工作的要求,結合我合同段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現狀,項目部重點治理支架垮塌、高處墜落、基礎塌陷、吊裝設備失靈、預應力張拉、鉆孔灌注樁、臨時用電重點整治、是否采用三相五線制、三級配電、兩級保護、一機一箱一閘一漏電和接地保護等安全措施的落實,施工管理重點治理“三類人員”持證情況和特種人員持證情況。
五、重點治理措施
1、要嚴密組織,認真安排部署,項目部制定符合自己實際的工作方案。制定的方案要具體明確對專項治理的目標和措施,實施步驟要有針對性、時效性,扎實地做好專項治理工作。
2、要明確責任,確保專項治理工作的落實。項目部要重點做好“兩查”工作,即:查制度措施的制定與落實情況,查危險性較大的工程安全隱患和防范情況。
3、加強督促檢查,確保治理成效。通過自查治理和月檢進行督查指導,督促各作業隊落實“兩項達標、四項嚴禁、五項制度”,嚴格履行施工工藝流程、嚴把施工安全關,對事故隱患進行徹底治理,杜絕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控制和減少一般安全生產事故。
4、加強長效機制建設,鞏固安全生產隱患治理成果。項目部、要做到自查自糾和各級督查相結合、日常檢查和專項排查相結合,加強長期跟蹤監測和定期分析,探討建立科學完善、操作性強的安全隱患評估制度,形成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安全隱患防范機制。
六、實施步驟
項目部實施的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工作共分四個階段。結合施工實際有部署、有措施、有檢查、有總結,按時上報各階段專項治理情況的相關資料。
1、安排布置階段(2012年8月中旬至9月初)
項目部結合施工生產實際,成立安全生產專項治理領導小組,落實組織機構和責任人;確定專項治理的范圍和內容,制定專項治理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應結合施工安全預防重點,針對性和操作性要強,要有具體的檢查標準。
2、自查自改階段(2012年9月初至9月中旬)
從9月初開始至9月中旬,項目部要按照制定的具體方案,認真開展自查工作,全面查找施工生產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和管理漏洞,并于每月于23日前將自查自改情況上報總監辦,認真做好今年的專項治理工作。項目部將按照質量、環保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對識別出的重大危險源進行重點管理控制,并加強經常性的檢查。
3、排查治理階段(2012年9月中旬至10月底)
9月中旬,項目部將組織綜合性的檢查,對各作業隊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特別是按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列入重大危險源清單的重大危險源的控制情況重點檢查。對專項排查治理不落實、治理工作滯后且出現安全問題的作業隊要重點督查,并進行通報批評。對存在問題較多的要求限期整改并予以經濟處罰。
4、總結和“回頭看”再檢查階段(2012年11月至12月)
項目部要對專項治理工作進行全面總結,11月30日前將總結上報,并結合冬季施工安全生產情況,組織“回頭看”再檢查。重點查處專項活動中排查出的重大隱患是否治理到位,隱患排查機制是否健全并全面運行等。
?七、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認真準備,精心組織。項目專項治理領導小組要統一負責,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層層落實工作責任,要把專項治理工作和完成施工任務溶為一體,確保整治工作的實效。
2、廣泛宣傳動員,創造良好的整治氛圍。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和利用交通系統報刊、通訊及內部網絡的作用,把項目部專項治理工作的目的、內容和要求及時傳達。專項治理小組辦公室要收集專項治理情況,對好的做法及時進行宣傳報道,存在問題的及時曝光,并向總監辦上報治理工作的開展情況。
3、開展自查自糾,堅持查改結合。堅持邊施工邊檢查對照、邊整治,對每個施工環節、施工過程及關鍵部位要認真把關,確保治理工作的落實。
4、認真總結,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項目部在專項治理工作中,要經常進行總結講評,要及時發現和總結好的做法及經驗,及時進行推廣落實,對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及時糾正。每月要有治理小結匯報,并上報總監辦。爭取在專項治理上出成果,取得成效。
******項目部
二0一二年九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