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事故成因解決措施
一、建筑安全不受重視
片面地指責監督管理不力是不公平的。客觀地說,我國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不謂不嚴。一系列安全法規,都在三令五申“建筑施工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對本企業的安全生產負責”,“施工現場安全由建筑施工企業負責”。至于“法定代表人是企業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項目經理是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更是家喻戶曉。既然有這么多的規章制度,何以安全事故還頻頻發生,屢禁不止有專家指出:“那些規章制度只是行政規定,到下面就變了樣,關鍵是要抓落實。工程質量牽涉到市場和任務,所以普遍比較關心。而安全施工則因為不直接與效益有關,不受重視,所以失控。”
二、安全管理相對質量管理滯后
近幾年的工程建設安全形勢極其嚴峻,這就不得不反思我們現行的安全監督管理模式。目前我國的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是由施工企業負總責的。對待工程質量,相當部分的老總和項目經理深知牽涉到市場和生存,因而舍得投入。而對人命關天的安全防護設備投入則不那么熱情,能少則少,能減則減,甚至能無便無。而在施工現場唱主角的則多是未經過專業培訓的農村建筑隊伍,他們缺少必要的安全自身防護知識,稍有不慎,易出事故。而被政府委以安全監督管理的各級安監站則顯得勢單力薄,心有余而力不足。
1安監站與質監站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這一套班子中,從事質監工作的人員和擔負安監重任的人數很不均衡。一個僅數人的安監站,面對著分散在多少平方公里范圍內的數百個工地的監督任務,即使每天24小時巡檢,也不可能將這些工地走遍。
2是收費問題,這是個敏感話題。目前的安全監督是不收費的,連添置一些必備的檢測設備也只能從有限的質監費中“挖東墻補西墻”。
3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標準層出不窮,安監人員理應不斷“充電”更新知識,然而缺少經費以及人手不足,培訓很難落實。至于安監人員的職稱,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質監人員可以申請評監督工程師,而安監人員的技術職稱至今未定。
三、推行安全監理有望減少工程傷亡事故
安全施工縱然千難萬險,但人命關天,各級主管部門不會聽之任之,無所作為。但解決的途徑何在相當部分的質監站(也就是安監站)站長呼吁:“既然我們能夠在施工現場推行質量監理,為什么不能推行安全監理”此建議不失為當前遏制工程事故的良策之一。從質量等級制改為竣工驗收備案制,日常的質量監督由監理單位作評估報告,而且在施工現場關鍵部位實行強制性的旁站監理,我們的整體質量受控。那么,在施工現場組織安全保障體系時,何不也借重監理單位況且,質量與安全本是孿生兄弟,不可能顧此失彼,這種重要的能量浪費豈不可惜。相當部分的監理單位人員平時在現場也發現不少安全漏洞,但又不愿“狗捉老鼠”多管閑事而得罪人。自然,真的要實行安全監理制,監理單位也需要重新“充電”,更要提高取費率,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是遏止日益膨脹的安全事故,推行安全監理應是一條可行之路。
篇2:局部冒頂事故成因防治措施規程
局部冒頂實質上是控制區內已破碎的直接頂失去有效的支護而造成的。常發生地點:?(一)靠近煤壁的局部冒頂;?(二)上下出口的局部冒頂;?(三)放頂線附近的局部冒頂;?(四)地質破壞帶附近的局部冒頂。(一)、靠近煤壁的局部冒頂這類事故的發生是由于采煤過程中,裸露的破碎頂板支護不及時,支護不當,支護質量不好等原因造成的。一)直接頂破碎的原因由于原生構造及采動等原因,在一些煤層的直接頂中,存在著許多原生裂隙,在采煤或爆破落煤后,如果得不到及時支護或支柱打得不緊。這類游離巖塊受采動影響后,就會逐漸脫離巖體,無約束的自由下移、冒落,以致造成局部冒頂事故。當采用爆破法采煤時,如果炮眼布置不恬當或裝藥量過多,也可能在放炮時崩倒支架導致局部頂板事故。此外,當老頂來壓時,煤壁附近的直接頂可能破碎,如果煤層本身強度較底,則容易片幫,從而擴大了無支護空間。也會造成局部冒頂。二)?防治措施?1、采取正確的支護辦法。對采煤后露出的頂板要采用及時支護、超前支護。在加設支架前,必須敲幫問頂,以防巖塊掉落傷人。同時支柱要有足夠的初撐力,支得穩,抗得住,力求控制裂隙的發展,巖塊的移動、滑落。?2、防止放炮崩倒棚子。放炮時,炮眼布置及裝藥量要適度、合理,采用小范圍放炮方式,盡量避免崩倒支架;支柱的質量牢固有勁,不準打在浮煤浮矸上。?3、對易片幫的煤層,支柱應盡量貼近煤幫。(二)、上下出口的局部冒頂上下出口冒頂的原因?1、上下出口位于采煤工作面與順槽的交結處,控頂范圍比較大,加之應力迭加,掘進順槽時由于巷道支護初撐力一般都很小,很難控制直接頂不下沉、不松動、不破碎。?2、在上下出口處經常要進行工作面輸送機頭,機尾的拆卸工作,這時難免要替換原來的支護,有時還要碰到替換棚子,就在老柱拆下或碰倒而新支柱未支上時,已破碎的直接頂可能局部冒落而造成事故。?3、工作面不斷前移,往往要用工作面支護替換原來巷道的支護,出口處始終處于反復支撐狀態,在一拆一支間隙中,已破碎的直接頂也可能局部冒落。?4、上下出口處的支護還受到老頂來壓的影響,直接頂施給支柱的不僅是垂直壓力,還有側壓力,可能推倒部分支柱而造成局部冒頂。?5、順槽和工作面連接處有時會在頂板和底板出現臺階下沉,使得此處難以支護,造成局部冒頂事故。防治措施?1、合理布置順槽,盡可能將順槽布置在受地質影響比較小的地段;?2、合理設計順槽斷面,順槽斷面盡量不破壞頂板,不留頂煤,保持巷道頂板的完整性;?3、適當加大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支護密度,增加特殊支架,可在機頭機尾處使用抬棚支護,每對臺棚隨機頭機尾的推移逐步前移支護;在工作面與巷道相連處,宜用一對抬棚逐步前移,托住原巷道直接的棚架。?4、支架系統必須具有一定的側抗力,以防老頂來壓時推倒支架。推廣使用“十字”鉸接頂梁端頭支架來提高支架的穩定性是防止上下出口局部冒頂比較理想的措施。(三)、放頂線附近的局部冒頂一)冒頂原因?這類事故的原因:1、是回柱操作不合理,由于先回“吃勁”的柱子時,引起周圍破碎頂板的冒落。回柱作業人員來不及退到安全地點,就可能被砸著而造成事故;2、是當頂板中存在由斷層、裂隙、層理等切割而成的大塊游離巖塊時,回柱后游離巖塊就會旋轉,從而推倒支架導致冒頂;二)防治措施。?1、正確的回柱方法,防止頂板壓力向局部支柱集中,造成局部頂板破碎及回柱工作的困難。?2、為保證人工回拆吃勁的柱子及分段回拆最后一棵柱子時的安全,如果工作面用的摩擦支柱,可以在這些柱子的上下多支一棵木支柱作替柱,然后回拆金屬支柱,最后用鉸車回木替柱。如果工作面用的是木支柱,直接用鉸車回柱就可以了。?3、為防止直接頂中大塊游離巖塊時在回柱時旋轉推倒采場支架的冒頂事故,應采取下列措施:?第一,加強地質及觀察工作,搞清楚大石塊的位置及尺寸;?第二,在大石塊范圍內用木垛等辦法加強支護;?第三,當大巖塊沿走向的尺寸超過一次放頂距時,在大石塊的局部范圍要延長控頂距;?第四,如果工作面使用的是單體金屬支柱,采用木支柱替換金屬支柱;?第五,待大巖塊全部都處在放頂線以外的采空區時再用鉸車回木支柱。(四)、地質破壞帶附近的局部冒頂一)冒頂原因1、客觀原因(1)采煤過程中因圍巖應力重新分布、采煤方法選擇不當和巷道布置位置不合理,所需支承壓力大于支護的支撐力,從而造成頂板垮落冒頂事故。(2)作業規程不能適用于突然出現的地質構造,如采煤工作面出現小斷層,工作中沒注意分析與觀察,采取通常的支護方法往往發生冒頂事故。2、主觀原因(1)采掘工作規格質量低劣。作業時不堅持敲幫問頂,發現隱患不及時排除;控頂距離掌握不當;空頂作業;違章放炮;冒險回柱作業。(2)管理不善。煤礦生產管理不同于其他行業,井下生產條件隨時有所變化,生產管理者不深入現場,不帶班作業,不嚴格按三大規程辦事,盲目開采、違章指揮、紀律松弛等,常常會造成事故二)?防治措施1、首先要求支護完整,不致出現頂板局部漏洞;若出現局部漏洞,立即加以堵塞,以防其進一步擴大;2、頂板必須背嚴背實;3、嚴禁放炮、移溜等工序弄倒支架,防止出現局部冒頂。二、冒頂預兆1、頂板破裂嚴重時,出現頂板掉渣。掉渣越多,說明頂板壓力越大。2、煤體壓酥,片幫煤增多。3、發出響聲,巖層下沉斷裂。頂板壓力急劇增大時,木支柱會發出劈裂聲,出現折梁斷柱現象;金屬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縮,也發出很大響聲;鉸接預梁的楔子被擠;底板松軟時,支柱鉆底嚴重;有時能聽到采空區頂板斷裂垮落時發出的悶雷聲4、裂縫變大,頂板裂隙增多。5、有淋水的采面,頂板淋水有明顯增加。6、頂板出現離層,用“問頂”方式試探頂板。例如,頂板發出“咚咚”聲,說明頂板巖層之間已經離層。7、在含瓦斯煤層中,瓦斯涌出量會突然增大。8、破碎的偽頂或直接頂有時會因背頂不嚴或不牢出現漏頂現象。漏頂后,會造成支架托空而出現松動,引發冒頂復合頂板推垮型冒頂事故的預防措施是:?(1)在工作面上下平巷掘進時不要破壞其復合頂板,應托偽頂施工。?(2)工作面初次推采時不要向采空區側前進。?(3)避免上下平巷與工作面斜交形成三角形。?(4)嚴禁仰斜開采。?(5)提高支柱的初撐力。?(6)用拉鉤器將工作面支架上下連成一體。?(7)靈活地應用戧柱或抬棚,使它們迎著頂板巖層可能推移的方向支設。五、大塊游離頂板旋轉推垮型冒頂?(一)冒頂原因?當煤層頂板存在由斷層、裂隙、層理或薄弱巖層切割成大塊游離頂板時,這個游離頂板可能旋轉而下,把工作面支柱向煤壁推倒,造成推垮型冒頂事故。?(二)防治措施?1、加強地質及觀察工作,準確分析頂板破碎、節理裂隙發育程度及地質變化情況,判斷游離頂板的范圍。?2、在游離頂板范圍內加強支護,不要進行回柱作業,特別要注意放炮震動的影響。?3、如果工作面使用的是金屬支柱,要用木支架代替金屬支架。?4、待游離頂板全部都處在放頂線以外的采空區時,再用鉸車回柱。六、采空區冒矸沖入采場的推垮型冒頂?(一)冒頂原因?在煤層上直接是石灰巖等較硬巖層,當其大塊在采場區垮落時,可能順著已垮落的矸石堆沖入采場,推倒支架,(從根部推倒采場支柱而不是從頂板),從而導致推垮型冒頂。?(二)防治措施?1、用挑頂等辦法使采空區小塊冒矸超過采高,從而使大塊冒矸無法沖入采場。?2、用切頂敦柱或特種支護切斷頂板,一方面減少冒矸面積,一方面阻擋冒矸使其不能沖入采場。七、急傾斜煤層頂板事故?急傾斜煤層頂板事故的防治措施?1、預測回采工作面圍巖動態?2、確定合理的支護強度?3、加強工作面支護的穩定性,防止底板滑移
篇3:發電廠水擊事故成因防護
1前言
水擊(水錘)是指有壓管道中由于水流流速的突然改變,造成管道壓力急劇波動的現象。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水擊事故常有發生,尤其在有壓管路設計和運行過程中,水擊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如水電站引水發電系統、熱電站汽輪機、鍋爐、蒸汽管路等,一旦發生水擊,往往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卡馬水庫大壩,由于導流底孔出口被滑塌的巨石突然堵塞,形成水擊,巨大的沖擊力使壩體出現滑塌[1];又如2007年7月,紐約曼哈頓地下蒸汽管道由于水擊導致爆炸,沖出地面的蒸汽比附近77層高的克斯勒大廈還高[2];此外,1985年11月,美國南加州圣俄諾費爾核電站由于電短路導致二回路中主給水泵停泵斷水,止回閥故障沒有關閉,致使蒸汽倒流至主給水管,此時值班工人出現操作失誤向充滿蒸汽的主給水管供冷卻水導致水擊,水擊產生的爆炸力使主給水管破口達2m,十幾根鋼架支撐全部拉斷[3];另有報道稱1996年日本四國電力伊方核電廠3號機組蒸汽噴出事故,經證實也是由水擊所致[4]。由此可見水擊事故的危害之大。對發電企業而言,無論是水力發電還是火力發電,水擊都是安全生產必須予以重視的問題。
2水擊的成因
2.1水擊的產生
如圖1所示的管路系統,管路上部與水池相通,下部裝有一閥門。若t=0時刻閥門突然關閉,則閥門處水流流速由降為0,緊接著與此相鄰的水流流速也會迅速改變,從而引發連鎖反應,管道內水流流速不斷變為0并以波的形式向上游傳播,這個波就叫做水擊波,其傳播速度叫水擊波速,以表示。由于水流的慣性作用,流速變小、壓強相應增大,設壓強增量為,根據動量定理進行推導,可得到直接水擊的表達式[5]:
式中,表示水的密度,表示水擊波速,表示水流初始速度,表示水流改變后的流速。對于閥門瞬間完全關閉的情況,有。需要指出的是,此時的壓強變化是很大的,文獻[5]中列舉了一根長管道,當管內流速m/s時,若取=1000m/s,按式(1)進行計算,可得到水擊壓強,相當于100m水頭,足見水擊的破壞力之大。
2.2水擊的傳播
以閥門突然關閉為例,討論水擊沿管道的傳播過程,一般可將其分為先后4個階段:①減速增壓(圖2(a))、②減速減壓(圖2(b))、③增速減壓(圖2(c))、④增速增壓(圖2(d))階段。
(1)減速增壓階段。設t=0時刻閥門突然關閉,則緊靠閥門的微小流段首先停止流動,由于慣性作用,其它段水流仍以初始速度向閥門運動,這時微段流體被壓縮,壓強增大,同時管壁膨脹。接著緊鄰微段的一小段流體也會停止流動,并類似地出現密度和壓強增大的現象。這種減速增壓的狀態將沿著管道以速度c一直向上游傳播,直到時刻水擊波到達B點,此時管道中水流流速為0,壓強為。
(2)減速減壓階段。時刻,由于水池中水壓恒為,而管道中水壓為,因此管道中流體將以反向流速向水池運動,從而使管道水壓下降為。這種減速減壓的狀態也會一直向下游傳播,直到時刻到達A點,此時管道中水流流速為,壓強為。
(a)減速增壓()(b)減速減壓()
(c)速減壓()(d)速壓()
(3)增速減壓階段。時刻,由于閥門緊閉,管道靠近閥門處流段流速由變為0,壓強將由變為,并連鎖式地影響與其相鄰的流段,使這種增速減壓的狀態一直向上游傳播,直到時刻到達B點,此時管道中水流流速為0,壓強為。
(4)增速增壓階段。時刻,由于水池中水壓恒為,而管道中水壓為,因此水池中流體將以流速向管道運動,并使管道壓強上升為。這種減速減壓的狀態也會一直向下游傳播,直到時刻到達A點,此時管道中水流流速為,壓強為,重新回到t=0時刻的流速與壓強狀態,完成一個周期循環。
3水擊事故的防范
對發電廠而言,熱電站復雜的蒸汽管路系統和水電站的長引水發電系統是水擊事故防范的重點。歸納水擊事故的原因,無外乎兩種:(1)設備的原因,管路中沒有設置有效防止水擊產生和發展的裝置或出現設備故障;(2)工作人員的判斷或操作失誤,導致事故產生或擴大。因此,本著“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方針,對水擊事故的防范也應從這兩方面著手。
3.1水擊防護裝置
對于水擊防護裝置與設備,根據其作用方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6,7]:
(1)閥門裝置。作為控制介質流動的管路附件,合理選擇閥門種類,延長啟閉時間,對防范水擊事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如水電站水輪機調速系統,對開啟和關閉時間進行優化,從而降低水流流速的變化速率,進而使水擊壓力變化幅度得以減緩。此外,管道中疏水閥、調節閥、減壓閥、安全閥等閥門裝置,對于防范水擊事故也有重要作用。
(2)調壓裝置。如設置在水電站引水管道和尾水管上的調壓室(井),以及蒸汽管道上的安全閥和安全水封、減壓閥、調壓閥等,通過向管路系統中注水或注氣進行穩壓,從而控制管路系統中的水擊壓力振蕩。
(3)疏水止回裝置。蒸汽管路中容易積水形成汽-水兩相流動,由于蒸汽流速快,推動管道底部的液體呈波浪狀流動,當汽相流速增大到能推動水波沖擊到管道頂部時,就會造成管道的突然堵塞形成水擊,因此在蒸汽管路中設置疏水裝置如疏水閥非常必要。此外,在蒸汽管路(容器)和供(回)水管路之間,應設置止回閥防止水管路竄汽后形成局部“真空”造成水擊,美國南加州圣俄諾費爾核電站1985年所發生的事故就是因為止回閥失靈造成的。
3.2安全操作和事故處理
隨著技術的發展,水擊事故日益呈現出復雜化、非典型化的趨勢,如火電站就有可能在鍋爐、蒸汽管道、給水管道、省煤器等設備處發生水擊事故,使得安全操作和事故處理也變得更加復雜,這對電廠運行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安全操作。①開機啟動應避免過急過快,對于汽輪機、蒸汽管路來說,啟動前應對供汽管道進行充分暖管和疏水排泄,同時檢查確保鍋爐沒有滿水;水輪機則應慢慢轉動調速手輪,逐步加快轉速直到達到額定出力。②運行階段,汽輪機的鍋爐必須均勻加熱,且保證水質,防止汽-水共騰;水輪機應防止出現事故而緊急停機。③停機操作也應避免過急過快,對汽輪機而言,必須控制溫降不能變化過快,當切換備用氣源時,必須保證備用系統積水疏排充分;對水輪機而言,一般先緩慢關閉導葉,帶轉速降至某一額度時再進行剎車。
(2)事故處理。出現事故后,運行人員必須迅速、準確地判斷是否發生水擊,通過對一些事故進行歸納,水擊時一般會出現以下現象:①管道壓力出現劇烈的升降變化;②管道一脹一縮的發生振動,并可能發出有一定節律的錘擊聲,機組的運轉聲音和振動也會出現異常;③管路中某些部位由于壓力過大會出現損壞,產生漏水漏汽等;④對蒸汽管道而言,還會出現主蒸汽溫度急劇下降的現象。事故確認后,應立即采取措施,對于汽輪機而言,其處理原則是破壞真空、減少供汽,同時進行充分疏水,確認止回閥是否工作正常以防止水管路竄汽;水輪機則迅速按下解列按鈕與電網斷開,同時投入水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