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局部冒頂事故成因防治措施規程

局部冒頂事故成因防治措施規程

2024-07-15 閱讀 8867

局部冒頂實質上是控制區內已破碎的直接頂失去有效的支護而造成的。常發生地點:?(一)靠近煤壁的局部冒頂;?(二)上下出口的局部冒頂;?(三)放頂線附近的局部冒頂;?(四)地質破壞帶附近的局部冒頂。(一)、靠近煤壁的局部冒頂這類事故的發生是由于采煤過程中,裸露的破碎頂板支護不及時,支護不當,支護質量不好等原因造成的。一)直接頂破碎的原因由于原生構造及采動等原因,在一些煤層的直接頂中,存在著許多原生裂隙,在采煤或爆破落煤后,如果得不到及時支護或支柱打得不緊。這類游離巖塊受采動影響后,就會逐漸脫離巖體,無約束的自由下移、冒落,以致造成局部冒頂事故。當采用爆破法采煤時,如果炮眼布置不恬當或裝藥量過多,也可能在放炮時崩倒支架導致局部頂板事故。此外,當老頂來壓時,煤壁附近的直接頂可能破碎,如果煤層本身強度較底,則容易片幫,從而擴大了無支護空間。也會造成局部冒頂。二)?防治措施?1、采取正確的支護辦法。對采煤后露出的頂板要采用及時支護、超前支護。在加設支架前,必須敲幫問頂,以防巖塊掉落傷人。同時支柱要有足夠的初撐力,支得穩,抗得住,力求控制裂隙的發展,巖塊的移動、滑落。?2、防止放炮崩倒棚子。放炮時,炮眼布置及裝藥量要適度、合理,采用小范圍放炮方式,盡量避免崩倒支架;支柱的質量牢固有勁,不準打在浮煤浮矸上。?3、對易片幫的煤層,支柱應盡量貼近煤幫。(二)、上下出口的局部冒頂上下出口冒頂的原因?1、上下出口位于采煤工作面與順槽的交結處,控頂范圍比較大,加之應力迭加,掘進順槽時由于巷道支護初撐力一般都很小,很難控制直接頂不下沉、不松動、不破碎。?2、在上下出口處經常要進行工作面輸送機頭,機尾的拆卸工作,這時難免要替換原來的支護,有時還要碰到替換棚子,就在老柱拆下或碰倒而新支柱未支上時,已破碎的直接頂可能局部冒落而造成事故。?3、工作面不斷前移,往往要用工作面支護替換原來巷道的支護,出口處始終處于反復支撐狀態,在一拆一支間隙中,已破碎的直接頂也可能局部冒落。?4、上下出口處的支護還受到老頂來壓的影響,直接頂施給支柱的不僅是垂直壓力,還有側壓力,可能推倒部分支柱而造成局部冒頂。?5、順槽和工作面連接處有時會在頂板和底板出現臺階下沉,使得此處難以支護,造成局部冒頂事故。防治措施?1、合理布置順槽,盡可能將順槽布置在受地質影響比較小的地段;?2、合理設計順槽斷面,順槽斷面盡量不破壞頂板,不留頂煤,保持巷道頂板的完整性;?3、適當加大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支護密度,增加特殊支架,可在機頭機尾處使用抬棚支護,每對臺棚隨機頭機尾的推移逐步前移支護;在工作面與巷道相連處,宜用一對抬棚逐步前移,托住原巷道直接的棚架。?4、支架系統必須具有一定的側抗力,以防老頂來壓時推倒支架。推廣使用“十字”鉸接頂梁端頭支架來提高支架的穩定性是防止上下出口局部冒頂比較理想的措施。(三)、放頂線附近的局部冒頂一)冒頂原因?這類事故的原因:1、是回柱操作不合理,由于先回“吃勁”的柱子時,引起周圍破碎頂板的冒落?;刂鳂I人員來不及退到安全地點,就可能被砸著而造成事故;2、是當頂板中存在由斷層、裂隙、層理等切割而成的大塊游離巖塊時,回柱后游離巖塊就會旋轉,從而推倒支架導致冒頂;二)防治措施。?1、正確的回柱方法,防止頂板壓力向局部支柱集中,造成局部頂板破碎及回柱工作的困難。?2、為保證人工回拆吃勁的柱子及分段回拆最后一棵柱子時的安全,如果工作面用的摩擦支柱,可以在這些柱子的上下多支一棵木支柱作替柱,然后回拆金屬支柱,最后用鉸車回木替柱。如果工作面用的是木支柱,直接用鉸車回柱就可以了。?3、為防止直接頂中大塊游離巖塊時在回柱時旋轉推倒采場支架的冒頂事故,應采取下列措施:?第一,加強地質及觀察工作,搞清楚大石塊的位置及尺寸;?第二,在大石塊范圍內用木垛等辦法加強支護;?第三,當大巖塊沿走向的尺寸超過一次放頂距時,在大石塊的局部范圍要延長控頂距;?第四,如果工作面使用的是單體金屬支柱,采用木支柱替換金屬支柱;?第五,待大巖塊全部都處在放頂線以外的采空區時再用鉸車回木支柱。(四)、地質破壞帶附近的局部冒頂一)冒頂原因1、客觀原因(1)采煤過程中因圍巖應力重新分布、采煤方法選擇不當和巷道布置位置不合理,所需支承壓力大于支護的支撐力,從而造成頂板垮落冒頂事故。(2)作業規程不能適用于突然出現的地質構造,如采煤工作面出現小斷層,工作中沒注意分析與觀察,采取通常的支護方法往往發生冒頂事故。2、主觀原因(1)采掘工作規格質量低劣。作業時不堅持敲幫問頂,發現隱患不及時排除;控頂距離掌握不當;空頂作業;違章放炮;冒險回柱作業。(2)管理不善。煤礦生產管理不同于其他行業,井下生產條件隨時有所變化,生產管理者不深入現場,不帶班作業,不嚴格按三大規程辦事,盲目開采、違章指揮、紀律松弛等,常常會造成事故二)?防治措施1、首先要求支護完整,不致出現頂板局部漏洞;若出現局部漏洞,立即加以堵塞,以防其進一步擴大;2、頂板必須背嚴背實;3、嚴禁放炮、移溜等工序弄倒支架,防止出現局部冒頂。二、冒頂預兆1、頂板破裂嚴重時,出現頂板掉渣。掉渣越多,說明頂板壓力越大。2、煤體壓酥,片幫煤增多。3、發出響聲,巖層下沉斷裂。頂板壓力急劇增大時,木支柱會發出劈裂聲,出現折梁斷柱現象;金屬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縮,也發出很大響聲;鉸接預梁的楔子被擠;底板松軟時,支柱鉆底嚴重;有時能聽到采空區頂板斷裂垮落時發出的悶雷聲4、裂縫變大,頂板裂隙增多。5、有淋水的采面,頂板淋水有明顯增加。6、頂板出現離層,用“問頂”方式試探頂板。例如,頂板發出“咚咚”聲,說明頂板巖層之間已經離層。7、在含瓦斯煤層中,瓦斯涌出量會突然增大。8、破碎的偽頂或直接頂有時會因背頂不嚴或不牢出現漏頂現象。漏頂后,會造成支架托空而出現松動,引發冒頂復合頂板推垮型冒頂事故的預防措施是:?(1)在工作面上下平巷掘進時不要破壞其復合頂板,應托偽頂施工。?(2)工作面初次推采時不要向采空區側前進。?(3)避免上下平巷與工作面斜交形成三角形。?(4)嚴禁仰斜開采。?(5)提高支柱的初撐力。?(6)用拉鉤器將工作面支架上下連成一體。?(7)靈活地應用戧柱或抬棚,使它們迎著頂板巖層可能推移的方向支設。五、大塊游離頂板旋轉推垮型冒頂?(一)冒頂原因?當煤層頂板存在由斷層、裂隙、層理或薄弱巖層切割成大塊游離頂板時,這個游離頂板可能旋轉而下,把工作面支柱向煤壁推倒,造成推垮型冒頂事故。?(二)防治措施?1、加強地質及觀察工作,準確分析頂板破碎、節理裂隙發育程度及地質變化情況,判斷游離頂板的范圍。?2、在游離頂板范圍內加強支護,不要進行回柱作業,特別要注意放炮震動的影響。?3、如果工作面使用的是金屬支柱,要用木支架代替金屬支架。?4、待游離頂板全部都處在放頂線以外的采空區時,再用鉸車回柱。六、采空區冒矸沖入采場的推垮型冒頂?(一)冒頂原因?在煤層上直接是石灰巖等較硬巖層,當其大塊在采場區垮落時,可能順著已垮落的矸石堆沖入采場,推倒支架,(從根部推倒采場支柱而不是從頂板),從而導致推垮型冒頂。?(二)防治措施?1、用挑頂等辦法使采空區小塊冒矸超過采高,從而使大塊冒矸無法沖入采場。?2、用切頂敦柱或特種支護切斷頂板,一方面減少冒矸面積,一方面阻擋冒矸使其不能沖入采場。七、急傾斜煤層頂板事故?急傾斜煤層頂板事故的防治措施?1、預測回采工作面圍巖動態?2、確定合理的支護強度?3、加強工作面支護的穩定性,防止底板滑移

篇2:支架支護巷道冒頂事故防治措施

(1)在可能的情況下巷道應布置在穩定的巖體中,并盡量避免采動的影響。

(2)巷道支架應有足夠的支護強度以抗衡圍巖壓力。

(3)巷道支架所能承受的變形量,應與巷道使用期間圍巖可能的變形量相適應。

(4)盡可能做到支架與圍巖共同承載。支架選型時,盡可能采用有初撐力的支架;支架施工時要嚴格按工序質量要求進行,并特別注意頂與幫的背嚴背實問題,杜絕支架與圍巖間的空幫與空頂現象。

(5)凡因支護失效而空頂的地點,重新施工時應先支護頂,再施工。

(6)巷道替換支架時,必須先支新支架,再拆老支架。

(7)在易發生推垮型冒頂的巷道中要提高巷道支架的穩定性,可以在巷道的支架之間用拉撐件連接固定,增加架棚的穩定性,以防推倒。

篇3:掘進巷道冒頂事故原因防治措施

?0引言

巷道頂板事故多發生在掘進工作面及巷道交叉口。由于巷道冒頂而導致的死亡事故80%以上發生在這些地點。分析巷道冒頂事故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預防事故的發生,對保證安全生產具有重大

?1掘進工作面冒頂事故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1.1導致掘進工作面冒頂的原因

掘進破巖后,頂部存在著將與巖體失去聯系的巖塊。如果支護不及時,該巖塊可能因與巖體失去聯系而冒落,或雖然已支護,但支護失效或支撐力不足,就會冒落造成事故。在斷層、褶曲等地質構造破壞帶,掘進巷道時頂板浮石的冒落,在層理裂隙發育的巖層中掘進巷道時,頂板的冒落等,都屬于前者。因放炮不慎崩倒附近支架而導致的冒頂,因接頂不嚴實而導致巖塊砸壞支架的冒頂等,則屬于后者。此外,前者也可能同時引起后者的發生,例如,掘進工作面無支護部分片幫冒頂推倒附近棚子導致更大范圍的冒頂等。

1.2預防掘進工作面冒頂事故的措施

a)合理布置巷道。礦井主要巷道服務年限長,斷面大,應布置在圍巖強度高的煤層或底板巖層中。工作面上下順槽盡量采用沿空掘巷和沿空留巷,避開支承壓力的影響,并要注意少掘交叉巷道和上下重疊的巷道。

b)選擇合理的巷道斷面尺寸和斷面形狀。

c)掘進工作面要及時進行臨時支護,嚴禁空頂作業??拷蜻M工作面10m內的支護,在爆破前必須加固。爆破崩倒、崩壞的支架必須先行修復,之后方可進入工作面進行作業。修復支架時必須先檢查頂、幫,并由外向里逐架進行。

d)掘進巷道時,禁止任意加大棚子或錨桿間距,嚴禁任意修改支護參數及材料規格。在堅硬和穩定的煤、巖層中,需要加大棚距和不設支護時,必須制訂安全措施。

e)嚴格錨桿錨索巷道的工程質量,保證錨桿錨索巷道的錨固力,嚴禁使用失效錨固劑和不合格的錨桿、錨索。

f)加強錨桿錨索巷道的頂板巖性探測,依此信息不斷修正支護參數,保證加強錨索的錨固端能夠伸入到深部穩定巖層。

g)巷道掘進通過老巷、地質破碎帶及淋水地帶時,應根據情況采用前探支架、連鎖棚子等專門措施進行支護,提高支架的支撐能力;棚子支護時應緊靠掘進工作面,并縮小棚距,在掘進工作面附近應采用拉條等把棚子連成一體防止棚子被推垮,必要時還要打中柱;錨桿支護時應采取“棚錨”聯合支護的特殊措施。

h)嚴格要求巷道支護的規格質量,應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不斷進行檢查和修理巷道,發現規格質量不合格或損壞的支架,應及時更換以防止冒頂事故的發生,保證通風、運輸暢通和行人的安全。撤換支架和刷大巷道時,也必須由外向里逐架進行。撤換支架前,應先加固好工作地點前后的支架。在獨頭巷道內進行支架修復工作時,巷道里面應停止掘進或從事其他工作,以免頂板冒落堵人。

?2巷道交岔處冒頂事故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2.1巷道交岔處冒頂事故的原因

巷道交岔處冒頂事故往往發生在巷道開岔的時候,因為開岔口需要架設抬棚替換原巷道棚子的棚腿,如果開岔處巷道頂部存在與巖體失去聯系的巖塊,并且圍巖正向巷道擠壓,而新支設抬棚的強度不夠,或穩定性不夠,就可能造成冒頂事故。當巷道圍巖強度不是很大時,頂部存在與巖體失去聯系的巖塊以及圍巖向巷道擠壓在所難免,如果開岔處正好是掘進時的冒頂處,則情況更為嚴重。新支設抬棚的穩定性與以下因素有關:?

a)抬棚架設一段時間后才能穩定過早拆除原巷道棚腿容易造成抬棚不穩。

b)開口處圍巖尖角如果被壓碎,抬棚腿失去依靠也會失穩。抬棚的支撐性能是與選用的支護材料及其強度有關。

c)交岔點錨桿、錨噴巷道的原支護參數不合理,沒有及時進行修正,采取加密支護。

2.2預防巷道開岔處冒頂事故的措施

a)開岔口應避開原來巷道冒頂的范圍。

b)提高抬棚的初撐力。必須在開口抬棚支設穩定后再拆除原巷道棚腿,不得過早拆除,切忌先拆棚腿,后支護抬棚。

c)注意選用抬棚材料的質量與規格,保證抬棚有足夠的強度。

d)當開口處圍巖尖角被擠壓壞時,應及時采取加強抬棚穩定性的措施。

e)錨桿、錨噴巷道開口前,必須先對開口前后5m范圍的巷道支護采取縮小錨桿排間距、或增加錨索進行補強支護。

?3支架支護的巷道冒頂事故原因及預防措施

3.1支架支護的巷道冒頂事故的原因

a)壓垮型冒頂是因巷道頂板或圍巖施加給支架的壓力過大,損壞了支架,或支架阻力過小,從而導致巷道頂部已破碎的巖塊冒落。

b)漏垮型冒頂是因無支護巷道或支護失效(非壓壞)巷道頂部存在游離巖塊,這些巖塊在重力作用下冒落,造成事故的發生。

c)推垮型冒頂是因巷道頂板破碎巖石,在其運動過程中失去了與周圍巖石力的聯系,存在平行巷道軸線的分力,如果這部分巷道支架的穩定性不夠,可能被推倒而發生冒頂。

3.2支架支護巷道冒頂事故的預防措施

a)巷道應布置在穩定的巖體中,并避免采動的利影響。

b)巷道支架應有足夠的支護強度以抗衡圍巖壓力。

c)巷道支架所能承受的變形量,應與巷道使用期間圍巖可能的變形量相適應。

d)盡可能做到支架與圍巖共同承載。支架選型時,盡可能采用有初撐力的支架;支架施工時要嚴格按工序質量要求進行,并特別注意頂與幫的背嚴背實問題,杜絕支架與圍巖間的空頂與空幫現象。

e)凡因支護失效而空頂的地點,重新支護時應先護頂,再施工。

f)更換巷道支護時,在拆除原有支護前,應先加固臨近支護,拆除原有支護后,必須及肘除掉頂板活矸和架設永久支護,必要時還應采取臨時支護措施。

g)支架間應設牢固的撐木或拉矸。可縮性金屬支架應用金屬支拉桿,并用機械或力矩扳手擰緊卡纜。在傾斜巷道中必須有防止矸石、物料滾落和支架歪倒的安全措施。

此外,在掘進工作面10m內、地質破碎帶附近10m內、巷道交岔點附近10m內,冒頂處附近10m內,都是容易發生頂板事故的地點,巷道支護必須適當加強。

?4錨桿(索)支護的巷道冒頂事故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4.1錨桿(索)支護的巷道冒頂事故的原因

a)壓垮型冒頂是因巷道頂板或圍巖施加給錨桿(索)的壓力過大,損壞了錨桿(索),或錨桿(索)的參數選擇不合理,阻力過小,從而導致巷道頂部已破碎的巖塊冒落。

b)漏垮型冒頂是因錨桿(索)支護失效(非壓壞),巷道頂部存在游離巖塊,這些巖塊在重力作用下冒落,造成事故的發生。

4.2錨桿(索)支護的巷道冒頂事故的預防措施

a)巷道應布置在穩定的巖體中,并避免采動的不利影響。

b)合理選擇錨桿(索)的參數,使之應有足夠的支護強度以抗衡圍巖壓力。

C)巷道在掘進過程中應及時進行頂板探測,隨時掌握頂板巖性的變化,合理調整錨桿、錨索的參數,使其錨固端在圍巖松動圈以外,保證有效的錨固長度。

d)錨桿(索)巷道的錨桿(索)必須及時支護,避免空頂。盡可能做到錨桿(索)及早與圍巖共同承載,充分發揮錨桿(索)的主動支護作用。錨桿(索)選型時,必須有足夠的承載力;施工時要嚴格按工序質量要求進行,并特別注意按要求施加足夠的預應力。

e)錨桿(索)巷道掘進遇構造時,必須實施嚴密措施提高其支護強度,或采取棚錨聯合支護以達到有效的支護。

f)對已掘的錨桿(索)巷道不定期的觀測,及時掌握巷道支護的變化情況,發現錨桿(索)失效、礦壓顯現明顯變化時,應及時采取加棚或其他修護措施。

?5結語

為防止井下掘進巷道發生冒頂事故,必須根據巷道的不同類型、不同的施工地點及工藝采取相應的支護形式,且實際生產中,要根據巷道的圍巖狀況及時修正支護參數,技術上制訂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嚴格按技術措施執行,堅持正規操作,保證其支護質量,才能有效避免冒頂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