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分析安全措施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分析安全措施

2024-07-23 閱讀 6891

據規劃,中國在21世紀前20年要建設6000km隧道,10年內要建設155km長的城市公路隧道,其中許多是長、大、深埋隧道。然而隧道施工由于具有圍巖穩定性的不確定性,施工機械化程度低,施工環境條件惡劣,職工素質低等安全特殊性,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若某一方面、階段、環節的工作沒有做好都有可能釀成事故。因此應從事故原因分析入手,從本質安全和系統管理的角度加強隧道施工安全技術控制和安全管理工作,以預防和減少事故的發生。

1隧道施工的事故分析

國際隧道工程保險集團對施工現場發生安全事故的原因的調查結果表明,地下工程發生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地質勘察不足占12%,設計失誤占41%,施工失誤占21%,缺乏信息溝通占8%,不可抗力占18%。

眾所周知,隧道工程具有地質復雜多變,作業空間狹小,不可預見性因素多,各種危險有害因素相互交織等特點,因此施工風險極高,工傷事故屢見不鮮。一般來說,隧道施工事故主要有塌方、冒頂片幫、體打擊、透水、機械傷害、車輛傷害、火災、爆炸、淹溺、中毒和窒息等[1]。

1.1開挖過程中的事故分析

開挖過程的事故一般占隧道總事故率的50%,事故類別主要有坍塌、冒頂片幫、透水、機械傷害、爆炸、中毒窒息等。主要原因:①當隧道穿過斷層、巖溶、破碎帶及其他不良地質段時,由于對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勘察不力,認識不足,施工方案選擇不合理、(臨時)支護不及時或支護偏弱等,在開挖后潛在應力釋放,承壓快,圍巖易失穩而發生塌方、透水、突泥等突發性災害事故且難于治理;②當隧道穿過附近含瓦斯地段的巖層時,常因檢測不力,通風不良造成瓦斯積聚,當遇電火或明火,極易引燃瓦斯發生爆炸、火災及有害氣體導致的中毒窒息等重大事故;③采用鉆爆法和掘進機法開挖或搭設鋼架進行支護時,使用鑿巖及掘進機等未按照操作規程操作,易產生機械傷害,高處墜落等事故。

1.2裝巖運輸中的事故分析

裝巖運輸過程中的事故(包括運輸設備引起的事故)一般占隧道施工總事故的25%。因隧道洞內工作面狹窄,空氣污濁,能見度不高,裝巖過程中車輛的調度和銜接不當等都可能造成事故。一般地,隧道裝巖運輸過程中發生的事故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施工人員被自卸汽車、電機車或其他運輸車輛碰撞;另一類是施工人員與巖塊或其他障礙物相撞而使人受傷。

1.3其他事故分析

在一些長、大、寬的公用設施隧道、地下通道和地鐵隧道中常采用大型高效的施工機械設備施工,隧道內鋪設的施工電纜和高壓風水管路也較多,因此觸電、機械傷害、高壓風水管路接頭脫落擊傷施工人員等事故也時常發生[2]。

2隧道施工的安全措施

2.1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1)加強地質勘察和監控量測工作。隧道應以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情況作為設計的前提條件,也要密切關注施工期間的地質情況,定期進行TSP203地質超前探測,以了解前方圍巖特性,制定詳細的施工預案,杜絕各種突發性地質災害[3];盡量選擇穩定的地層,繞避工程地質、水文條件極為復雜或嚴重不良的地質段。

采用目測觀察法直觀地預測開挖面前方的地質條件,判斷圍巖的穩定性,根據噴層表面狀態及錨桿的工作狀態,分析支護結構的可靠程度;同時根據儀器設備監控量測結果,判定圍巖的穩定性及支護參數是否合理,以制定不同階段時期的量測計劃,匯總分析數據,反饋指導施工。

(2)選用正確的開挖方法。優先考慮采用全斷面或是少部分的開挖方法,以便減少隧道施工工序的干擾,有利于機械施工,并盡量采用新的施工工藝和方法,以保證施工安全。對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較好、施工場地和運輸道路適宜的特長隧道應優先采用掘進機法施工。對于鉆爆法施工的隧道,Ⅱ級圍巖可采用全斷面法施工,Ⅲ,Ⅳ級圍巖采用臺階法施工,深埋V級圍巖隧道可采用微臺階法施工,部分大斷面隧道的洞口淺埋、偏壓段可采用雙側壁導坑法施工[4]。

(3)強化爆破安全作業與瓦斯治理。鉆爆設計應根據工程地質條件、開挖斷面、開挖方法、掘進循環進尺、爆破材料和出渣能力等因素綜合考慮。采用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技術,根據預測的巖性及時調整爆破參數,必須嚴格控制周邊眼間距、外插角、裝藥量等參數及裝藥、連線的質量,盡量減少對圍巖的擾動及超欠挖數量。

當穿過瓦斯地層或從其附近通過而圍巖破碎、節理發育時,必須預先確定瓦斯探測方法,及時監測瓦斯濃度,加強機械通風,采用超前周邊全封閉預注漿等防止瓦斯積聚;使用防爆安全型機械和電器設備,爆破作業使用安全炸藥及毫秒電雷管等[1],以防止瓦斯爆炸事故。

(4)及時加強支護。隧道開挖尤其在不良地質段隧道的開挖作業,應在超前支護的保護下進行;開挖后,及時噴射混凝土封閉巖面,施作錨桿,安裝鋼拱架、鋼筋網,復噴混凝土至設計厚度。分部開挖時,應使初期支護盡快封閉成環,臺階長度不應超過1.0倍洞徑;初期支護封閉后,可盡快施工仰拱和填充,并盡早施作二次襯砌[4]。

支護作業應隨時觀察圍巖動態或噴射混凝土的情況,防止落石、坍塌等引起傷人事故[4]。

2.2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安全組織措施。企業要根據設計的要求和施工方案,運用網絡計劃技術,認真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要在實施中,經常分析施工進展和施工組織設計的情況,結合現場實際,落實安全技術措施,在保證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按預計的期限完成任務。

(2)安全制度措施。企業要始終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方針,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和組織機構,并嚴格制定和落實各級崗位的安全責任制度;要規定定期檢查和非定期檢查制度,并設置安全機構,配專職安全員,經常對施工安全進行監督檢查;制定安全目標制度,加強目標管理,要求各工點要認真填報各種安全統計報表,分析安全動態,制定安全施工獎懲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要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和基層干部學習施工技術規范,掌握設計標準和施工方案,不斷更新知識,正確組織指導施工;嚴格要求每個作業人員遵守安全規則,按操作規程辦事,進行正規化、標準化作業。隧道作業的機械工、爆破工、噴錨工、風槍工、電工及安全員等特殊工種必須進行崗位、專業培訓,經過理論和實踐考核,取得合格證書后方能上崗[5]。

(4)安全風險管理及施工應急措施。建設部門要運用風險管理理論,不斷加強地下工程安全風險管理以及重大事故預測預報和防治技術的研究,對隧道施工科學地進行預測、評價和控制危險[4]??蒲泻褪┕挝灰⒔∪珣本仍w系,制定并完善應急救援預案;事故一旦發生要嚴格按照“四不放過”原則進行處理,深刻吸取教訓,做好事故防范與處理[1]。

2.3施工安全防護措施

(1)加大安全防護投入,不斷改善隧道施工環境,隧道內應該具有足夠的新鮮空氣、良好的照明和人行通道,營造適宜的洞內工作環境。

(2)努力提高作業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并裝設安全防護裝置;配備安全防護設施和用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所有進洞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帽;電焊工、噴射手、風槍手、注漿手等特種作業人員按規定佩戴好安全作業防護用品。

(3)加強消防教育和管理,各洞口、井口施工區與生活區,均應配備足夠數量的滅火器具、消防水管和消防栓等,并有專人負責定期檢查與補充和保管;在生活區、停車場、材料庫、油料庫等建筑設置避雷設施。

(4)施工現場做好防排水系統,防止汛期發生洪災。尤其在軟巖地段要做好洞內疏排水,防止積水浸泡拱腳、墻腳,造成支護失穩。

(5)采用機械通風、濕式鑿巖、撒水噴霧等措施降塵,使洞內粉塵和有害氣體濃度達到規范所要求的衛生標準。

(6)施工現場設立工地醫院,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出現緊急情況應及時做好現場急救和保護工作,現場常備應急車輛,以供急需[5]。

3結論

根據大量的統計與分析可知,在隧道施工開挖、裝巖運輸等各環節中都容易引發各種事故。因此,為確保隧道施工安全,保證工程質量,就要求設計、建設、監理和施工各方加強相互溝通和協調工作。必須深入做好地質勘察工作,正確選擇隧道施工方法,重點搞好不良地質段的施工作業;必須堅持標準化管理,強化現場作業安全控制;必須堅持標準化管理,文明施工;必須不斷改善作業環境,做好個人安全防護。從而提高經濟效益,確保安全生產,減少事故的發生。

篇2:高速項目隧道施工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高速建設項目隧道施工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針對本項目施工地形特點,重巖疊障、溝壑縱橫、地質條件復雜,隧道施工作業面臨著及其艱難的條件,極易造成隧道突發事故,為預防隧道施工事故的發生,及時,準確,科學,合理的處置各種突發事故,根據國務院《安全生產法》,制定本預案。

1、隧道坍塌事故

(1)防坍塌事故發生,項目部成立救援小組,由項目經理擔任組長,施工員及安全員,各班組長為組員,主要負責緊急事故發生時有條有理的進行搶救或處理,其他人員做協助工作。

(2)發生坍塌事故后,由項目經理負責現場總指揮。發現事故發生人員首先高聲呼喊,通知現場安全員,由安全員組織施工人員緊急撤離至安全區域,如有人員受傷,立即撥打事故搶救電話"120",向上級有關部門或醫院打電話搶救,班組長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清理土方或雜物,如有人員被埋,應首先按部位進行搶救人員,其他組員采取有效防護措施,防止事故發展擴大。在向有關部門通知搶救電話的同時,對輕傷人員在現場采取可行的應急搶救,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預先成立的應急小組人員分工,各負其責,重傷人員送外搶救,值勤門衛在大門口迎接來救護的車輛。

(3)如果發生腳手架坍塌事故,按預先分工進行搶救,架子班組長組織所有架子工進行倒塌架子的拆除和拉牢工作,并防止其他架子的倒塌,如有人員被砸,應首先清理搶救被砸人員。如事故嚴重,應立即上報省指揮部及有關部門,并啟動項目部應急救援預案。

2、隧道爆炸事故

隧道內發生爆炸事故,應疏散人群,全部撤離至安全區域,查明爆炸類型(火工物品、化學物品、瓦斯等)并發出警報,召集人員持搶險救護裝備,迅速趕到現場救護,進行針對性的處理盡可能控制事故在最小限度、減小危害性、減少傷亡人員,緊急上報施工負責人,高監辦,工作站、省指揮部,同時向當地公安機關,派出所報警,清楚說明發生爆炸標段,時間,地點,方位、爆炸類型及爆炸威力大小等情況。啟動項目部爆炸應急救援預案。

3、隧道機械傷害事故

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后,由項目經理負責現場總指揮,發現事故發生人員首先高聲呼喊,通知現場安全員,由安全員打事故搶救電話"120",向上級有關部門或醫院打電話搶救,同時通知生產負責人組織緊急應變小組進行可行的應急搶救,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值勤門衛在大門口迎接來救護的車輛,有程序的處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如事故嚴重,應立即報告省指揮部及有關部門,并啟動項目部應急救援預案

4、隧道運輸事故

隧道內發生運輸事故,根據事故現場情況,進行事故搶救,利用各種工具,設備將傷員救出,并保護事故現場。根據傷情對傷員進行必要的包扎,傷勢嚴重應立即轉送至所在地附近醫院或急救中心進行搶救。啟動項目部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5、隧道電、水、火、氣體事故

如遇到電、水、火、瓦斯及不明氣體發生危害,現場人員應按以下方法避災搶救:

(1)隧道內發生觸電事故應立即切斷或用干燥的木棒或絕緣物挑開身上的電源,關閉開關。觸電人脫離電源后,應立即將其抬到新鮮風流處,平放,并解開衣褲,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擠壓法急救。急救是需要耐心,防止"假死"現象,并且不要打強心針。

(2)隧道內施工中發現大量涌水時,就即令工人停止工作,撤至安全地點,利用電力抽水設備,加大抽水量,如水勢急,沖力大,有人員被沖走,應盡快把溺水者撈救出水,利用各種救護方法施救。同時上報情況。

(3)隧道內發生火災,正確確定火源位置,火熱大小,并迅速向外發出信號。及時利用現場消防器材滅火,控制火勢大小,組織人員撤退出火區。如火勢不能撲滅,應急時向所在地公安消防機關報警,尋求幫助。

(4)隧道內發現瓦斯或不明氣體,應及時加強通風,采取防范措施。如發生瓦斯爆炸及發現不明氣體,就做好自救工作,迅速協助傷員一齊撤出到通風安全地區。有人受到有毒氣體傷害,應將其運至有新鮮風流的安全地區,并立即檢查傷員的心跳,脈搏,呼吸及瞳孔,并注意保暖,同時保持傷者呼吸通暢。如受一氧化碳中毒,中毒者還沒有停止呼吸或呼吸停止但心臟仍挪動,要立即著搓摩他的皮膚,溫暖后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如心臟停止,應迅速進行體外心臟擠壓,同時進行人工呼吸。如因瓦斯或二氧化碳等窒息,情況不嚴重時,抬至新鮮風流中稍作休息,即會蘇醒。如窒息時間較長,就要在皮膚搓摩后進行人工呼吸。情況嚴重時應立即撥打事故搶救電話"120",向上級有關部門或醫院打電話搶救。

篇3:隧道塌方應急事故搶險預案

隧道工程塌方應急事故搶險預案

1、發生塌方,除迅速營救施工人員處,要迅速加固未塌地段,以防止塌方范圍擴大,并可為清理塌方而做好準備。同時,摸清塌方的情況,調查塌方范圍和塌方后圍現狀。分析塌落原因及性質、間歇規律、塌方的現場情況。

2、處理塌方應按“小堵清,大塌穿”及“治塌先治水”的原則進行。

3、小塌方在坍塌間歇中,抓緊時間處理。需先支護后清,即后清理塌方,邊清邊換立柱,各工序要緊跟。如塌主較高,可采用多層排架支護,頂層與塌穴壁要頂緊,條件適合時,也可用噴混凝土和為臨時支護處理塌方。

4、大塌方在無法支護塌穴,大小無法查清時不允許清渣,以防隨清隨塌,使塌方范圍迅速擴大。因此必須塌體中穿過去,采用“先護后挖”的施工順序。先加固塌方端部支撐及襯砌后一般用插板法施工,插板視塌方體石渣軟硬可選用木板、鋼纖或鋼軌等材料,在插板的掩護下清渣并及時架立牢固的支撐,擴大時,亦須橫向打入插板,歲擴大隨支撐。

5、穿越塌體的部位應從拱頂和上部斷面穿過塌體,然后向下施工。

6、通頂塌方是大塌方的極端情況,陷口四周挖排水溝,防止地表水匯集塌陷坑,并用粘土類填實四周裂縫,穴口商方宜搭雨蓬,以防雨水灌入塌方體。

7、在處理塌方時要加強防、排水,并采取適當措施引離引離塌方段的地下水。

8、大塌方處理費工費時,為加快施工進度,可采取迂回導坑繞過塌體的措施,這樣可使處理塌方與正洞施工同時進行,但應注意在選擇迂回導坑方案時要慎重,避免在迂回導坑中再次發生塌方,或者塌方擴大到迂回導坑中。

9、塌方段圍巖極不穩定,圍巖壓力加大,因此,襯砌結構需相應加強,對圍巖同時應采取加固措施,如在襯砌外做漿砌片石護拱、在塌方體內壓水泥漿等,并且作好排水工程,以免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