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某電纜隧道工程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

某某電纜隧道工程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

2024-07-15 閱讀 1566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安全生產事故,指導和規范項目部生活區及施工現場內的各類突發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生產事故對人員健康和項目部財產造成的危害和損失,依據安全生產的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管理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項目部安全生產的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一、成立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項目經理?***

副組長:項目副經理?***?***

成員:*****

二、術語和定義

(一)危險源:指可能導致事故并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損害的潛在的不安全因素。

(二)火災:是指在時間和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

(三)機械傷害:是指機械設備運動或靜止部件、工具、加工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擠壓、碰撞、沖擊、剪切、卷入、絞繞、甩出、切割、切斷、刺扎等傷害,不包括車輛、起重機械引起的傷害。

(四)應急預案:又稱應急計劃,是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降低事故損失而預先制定的計劃或方案。

(五)應急準備: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進行的組織準備和應急保障。

(六)應急響應:事故發生后,有關組織或人員采取的應急行動。

(七)應急救援:在應急響應過程中,為消除、減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擴大或惡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動。

(八)應急恢復:事故的影響得到初步控制后,為使生產、工作、生活和生態環境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動。

三、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項目部范圍發生或可能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的火災事故、機械傷害事故。交通等其他安全生產事故主要通過項目部內部力量實施應急救援。

四、應急體系

應急體系是項目部開展應急救援管理工作的基礎。由組織體制、運作機制、法制基礎和應急保障四個部分構成。

(一)組織體制

1、管理機構:項目部經理室、總工室、一處、二處、試驗室、材料室、機械處、財務室。

2、功能部門:項目部消防保衛、通信設備、財務資產等職能部門。

3、現場應急指揮:

⑴突發一般安全生產事故后,事故單位可獨立完成應急處置工作的,現場指揮者由事故單位的負責人擔任。

⑵突發較大安全生產事故后,需調派應急專業組完成應急處置工作的,現場指揮者由應急專業組組長擔任。

(二)運作機制

在項目經理統一領導下,由事故現場指揮者集中指揮各應急專業組和有關單位,根據本預案對突發安全生產事故分級作出應急響應和救援處置。

(三)法律基礎

1、國家法律法規及指導性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

2、上級部門有關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管理的文件規定。

(四)應急保障

項目部應急保障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基本應急設備設施、專用應急設備。各部門根據本預案的要求,定期檢查落實本部門應急人員、設備、設施、物資等應急保障資源的準備情況,保持所有應急保障資源的可用狀態。各類應急人員要定期進行應急培訓,掌握必要的應急知識,以具備緊急情況下應對事故的能力。應急設備、設施、物資不得被占用、挪用、破壞。

1、應急設施:項目部突發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后,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設在會議室,配備相關的通信設施。

2、消防設施:項目部生生活區配有干粉滅火器16具。

3、醫療救護資源:項目部應急救治設備有急救箱、急救藥品等。

4、應急運輸工具:項目部可用于應急救援的機動車輛。

五、方針與原則

項目部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應遵循“保護人員安全優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為主,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內部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

(一)保護人員安全優先是指在應急救援過程中,當保護人員的生命安全和保護財產不受損失發生沖突時,應優先保護人員的安全。

(二)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為主是指在事故救援初期,首先要想盡一切辦法控制事故的蔓延,避免引發其他事故。

(三)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具有發生突然、擴散迅速、危害廣泛的特點,因此救援行動必須迅速、準確,須把項目部各方面的力量組織起來,實行統一指揮下的分級負責制,以事故發生的區域為主,各部門根據本預案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響應和救援處置工作;并根據事故的發展情況,采取內部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的方式,盡量減少項目部的損失。

(四)大力加強全項目部對安全生產事故的防范意識,落實各項防范措施,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設備的應急準備工作,對各類可能引發安全生產事故的情況,及時進行分析、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五)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管理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學。各應急功能部門,要為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處置提供相應的技術和物資保障。各有關單位要通力合作,廣泛組織動員一切力量參與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

六、應急措施

(一)火災事故

1、突發較大以上火災事故后,現場發現人員應立即向消防保衛部門報警,并拔打火警電話119,說明事故地點和原因,第一時間取得公安消防部門的援助;同時應正確利用現場滅火器材進行撲救。項目部接報后應立即調派消防、醫療等應急專業組,趕赴現場實施搶險救災。

2、各部門現場負責人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到達事故現場,撲滅外圍火勢,切斷蔓延途徑,控制燃燒范圍。要迅速打開失火部位疏散通道,組織火場人員按疏散路線撤至安全地帶。立即對現場受傷(困)人員展開救助,對一切可能引發連鎖災情的設備采取應急安全措施。

3、消防隊到場后,撲救組撤出火場,轉為警戒組,協助公安消防部門作好外圍警戒,嚴禁無關人員進入火場,確保事故現場秩序。

4、突發一般性火災事故后,現場發現人員應立即向項目經理部報警,同時拔打火警電話119,并正確利用現場滅火器材進行撲救。

5、火災基本撲滅后,有關專業組應派員監護現場,消滅余火。對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危險物質,要及時進行圍堵、收容、清消,防止災情進一步擴大。

6、要查明火災事故原因,核定事故損失,明確事故責任,做好事故調查上報。并按照“事故原因沒有查清楚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受到處理不放過,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的四不放過原則,作出嚴肅處理。

(二)機械傷害事故

1、突發重大機械傷害事故后,操作人員或現場人員應根據現場情況迅速關閉相應的電、氣源,立即向項目經理部報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人數、危害程度等情況。醫療救援應急專業組及救護車輛須在最短時間內將傷員轉至互助醫院進行搶救。在事故現場設立警戒區域,保護事故現場,禁止無關人員進出。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查明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杜絕同類事故的再次發生。

2、突發一般或較大機械傷害事故后,操作人員或現場人員應根據現場情況迅速關閉相應的電、氣源,立即將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人數、危害程度等情況報告項目經理部。

七、培訓與演練

(一)項目部每年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對應急人員進行應急知識和技能培訓,培訓內容包括:

1、如何識別危險和危險源。

2、在突發安全生產事故時如何預警并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

3、各種基本應急設備的使用方法。

4、基本防護、自救、互救知識。

5、疏散現場人員的方法和程序等。

(二)應急培訓和評估要求:

1、根據可能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對應急人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應急知識和技能培訓。

2、每次培訓完成后,由項目部功能部門對應急人員的培訓效果進行考核,并做好考核記錄,確保應急人員有能力應對突發事故。

3、根據培訓內容和實際需要,由項目部每年組織一次應急演練,并保持相關記錄。演練內容包括:

⑴生產區電器故障導致的火災事故。

⑵生活區易燃物引發的火災事故。

⑶機械傷害事故及其他隱患較突出的安全生產事故。

*********項目部

2009年6月16日

篇2:隧道管理所安全生產職責

1、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勞動保護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落實上級規定和要求,定期向公司主管領導和部門匯報檢查執行情況。

2、在公司主管領導的領導下,全面負責管理所所轄范圍內與工作分工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對管理所生產運行過程中的安全生產管理負全面責任。

3、協助上級制定和完善管理所的各項崗位責任制、技術操作規程、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并在會議討論通過后,具體負責實施。

4、按照公司相關部門的要求認真開展管理所的各項安全生產活動,及時向公司反映管理所的安全生產工作情況。

5、根據本管理所的實際提出安全生產建設意見,按規定向公司上報管理所的安措計劃于安全隱患檢查情況、活動開展情況。

6、組織召開管理所安全工作會議,定期總結、布置安全生產工作,根據生產需要配備各類人員。

7、協助領導編制、審查設備大、中、小修計劃,根據檢修項目確定檢修時間,組織人員具體實施,根據設備維護、檢修任務臨時調配人員。

8、組織開展安全活動,并定期或不定期的對管理所的員工進行安全教育、三級教育、技術培訓和檢查。

9、參與負責管理所的安全事故調查,分析并處理事故,按規定填報報表。

10、嚴格勞動紀律,杜絕“三違”,對不安全的隱患及時匯報并監督整改。

11、完成上級規定的其他安全事項。

篇3:隧道綜合辦公室安全生產職責

1、認真傳達貫徹國家有關安全工作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公司各項安全規章制度,確保政令暢通。

2、收集、綜合、反饋有關安全工作的信息、資料,及時為領導提供安全工作的決策依據,協助處理有關安全工作事宜。

3、協調和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安全工作的檢查、督促和考核工作,落實內保與安全消防制度。

4、協助安全管理部開好安全會議,做好安全教育與宣傳,以及車輛維護和行車安全管理。

5、加強辦公區域安全管理。

6、下班離開辦公必須關電腦、關燈、鎖好門窗、保險柜等。

7、公司保衛人員(要)進行不定期巡邏,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8、員工宿舍、食堂等注意防火、防盜。

9、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的物資供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