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隧道施工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隧道施工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2024-07-10 閱讀 4575

1、實行安全生產大檢查例行制度,每月定于28日為安全生產檢查日。

2、安全生產大檢查由項目部安全總監組織,各部門、施工隊參加,檢查時應根據季節性變化或影響的因素和具體情況,確定所要檢查的重點。

3、進行安全大檢查時必須做到:目的明確、突出重點、要求具體、效果顯著,防止走馬觀花和漏查漏檢,要求每次檢查時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率100%。

4、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當場提出解決辦法,對于各類不安全隱患的整改應做到:人員落實、時間落實、措施落實、責任落實,一時未能整改好的,要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

5、每次安全大檢查應做好原始記錄和匯總工作,做到有檢查、有總結、有評比。對嚴重違章者采取“懲、教”相結合的形式,幫助提高認識,并在項目部安全會上進行通報。

6、施工現場實行安全員跟班巡回檢查,做到每日至少一次對所在作業面的自查和整改,做到隱患不過夜,隱患不消除不交班。

篇2:交通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為了加強交通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落實檢查責任,督促被檢查單位及時消除各類安全隱患,有效地防止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江蘇省政府關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規定;

一、檢查的內容

(一)共同內容

1、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

2、規章制度的建立、落實情況;

3、安全管理體系建立情況;

4、法定安全職責落實情況;

5、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學習、例會情況;

6、安全檢查、事故隱患整改、危險源監控情況;

7、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執行情況;

8、安全應急預案建立和演練情況;

9、安全生產、安全監管落實“痕跡化”情況;

10、安全生產、安全監管工作檔案的建立、保管等基礎工作情況;

11、安全生產投入、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的“三同時”落實情況;

12、公務車安全管理;

13、勞動安全防護等情況。

(二)專業內容:

1、水上交通安全監督、水路運輸、水運建設施工:

(1)港口、碼頭是否存在事故隱患、危險源。

(2)水路運輸經營、港口或碼頭經營單位(尤其是經營水路運輸的經營單位)、水運建設施工生產經營單位、船舶與浮動設施、水路運輸經營從業人員(包括渡工)的資質證照;船員證照及適任情況;船舶裝載適航情況。

(3)“四客一危”船舶技術狀況是否良好以及救生和消防設施設備是否齊全有效。

(4)船舶尤其是鄉鎮船舶(包括鄉鎮運輸船舶和鄉鎮非運輸船舶)的航行秩序。

(6)渡口審批與設置是否合法;渡口安全監管;渡運秩序。

2、道路運輸管理:

(1)道路運輸經營者市場資格準入情況;從業人員資格的情況;營運車輛技術狀況情況。

(2)汽車客運站落實安全操作規程(重點是安全例檢、“三品”檢查、客車出站人數檢查)、安全生產設施設備的情況。

三、檢查堅持以下原則:

(一)分級負責原則。責任人負責組織、指導本行政區域管轄范圍內的安全生產檢查工作;分管水上人員負責組織管轄內的水上交通安全監督檢查工作;負責組織管轄內公路管理過程中的安全生產檢查工作;分管陸上人員負責組織管轄內的行業安全生產檢查工作。

(二)明查暗訪相結合,以暗訪為主的原則。

(三)對發現的問題及其處理情況,以現場反饋為主的原則。

(四)實行安全隱患通報原則。檢查單位在檢查結束后,要進行通報,明確整改責任單位和處理要求。對管理責任在當地政府的,應抄送當地政府和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及區交通局。

(五)隱患整改督辦、跟蹤原則。建立分級督辦制度,對檢查出的各類隱患,按其輕重緩急和整改的難易程度,實行分級督辦整改。按照職責分工,每個季度必須逐項上報隱患整改完成進展情況。

(六)檢查人員應以安全管理和相關專業人員為主的原則。

四、檢查的組織

(一)安全檢查應與“春運”、“五一”、“全國安全生產月”及“十一”黃金周等重點時段同時部署,同時進行。

(三)安全檢查與上級布置的專項檢查或臨時性檢查在時間上接近重合時,或在內容上相近重合時,應相互兼顧、結合進行。

(四)能采取聯合檢查的,應組織聯合檢查組,避免多頭檢查。

五、職責

(一)被檢查單位的職責:

1、積極配合檢查單位的安全檢查活動,不得妨礙和干擾正常的安全檢查工作;

2、對被檢查出來的安全隱患,應制訂整改計劃、明確專人負責、落實整改措施,在規定期限內積極整改到位,消除隱患;

3、整改期間應及時將整改工作進展情況向整改督辦單位報告。對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及時向整改督辦單位反映,制訂有效措施予以解決;對整改完畢的,及時向整改督辦單位提出消號申請。

4、做好整改期間的各項安全保障工作;

(二)檢查單位的職責:

1、嚴格按照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有關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以及相關安全規程的規定,認真檢查被檢單位的安全生產狀況或安全管理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問題,提出整改意見,不得走過場,流于形式;

2、明確隱患整改責任單位,落實整改督辦單位,指導、督促督辦單位履行督辦職責。及時將重大安全隱患進行通報并登入信息庫,跟蹤整改情況,直至隱患消除;

4、對發現的安全隱患或問題需要向相關部門報告的,及時報告;

5、主動了解發現的安全隱患整改進展情況,對安全隱患整改到位的,及時做好安全隱患消號工作。

六、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處置

(一)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生產違法違規事件、違法違規行為、事故隱患和有關責任人,檢查人員和各有關單位要及時依法嚴肅處理、妥善處置:

1、對有條件立即整改消除的輕微事故隱患、危險源、檢查人要出示有關證件,責令并監督有關經營者、單位、人員及時整改消除事故隱患和危險源。

2、對條件不具備而不能立即整改消除的事故隱患,檢查人員要出示有關證件后,當場簽發隱患整改通知,責令并監督有關經營者;單位、人員盡快整改消除;在事故隱患消除前,要監督有關經營者、單位、人員落實可靠的整改措施,嚴防事故發生。

整改通知應一式三份,一份交被檢查單位,一份交整改督辦單位,一份檢查單位留存。整改通知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編號

(2)檢查的時間;

(3)檢查的地點;

(4)檢查的內容;

(5)發現的問題及其處理情況;

(6)檢查人員、被檢查單位負責人簽名。

(7)其他應記錄的相關信息。如:被檢單位負責人拒簽或被檢查單位負責人本人因不在現場,而由其他人員代簽等。

3、對重特大事故隱患、嚴重違法違規行為,檢查人員應立即出示有關證件,下達相關法律文書,責令并監督有關經營者、單位、人員立即停止違法、違規行為,并嚴格依法對當事人給予相應行政處罰;其中,屬于嚴重不具備法定安全生產條件的,要同時依法責令立即停業整頓。

(二)對未消號的安全隱患,在檢查時應將復檢情況記錄在案。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1、本次復查時間、地點、事由;

2、現場復查情況;

3、復查處理情況;

4、整改完成時間;

5、檢查人員、被檢查單位負責人簽名;

6、其他應記錄的相關信息。如:被檢單位負責人拒簽或被檢查單位負責人本人因不在現場,而由其他人員代簽等。

七、整改結果的處理

(一)被檢查單位應在規定的期限內消除安全隱患,并向整改督辦單位書面報告整改結果,提出消號申請。

(二)被檢查單位對查出的安全生產隱患未能在期限內按要求整改的,督辦單位或督辦單位提出書面意見,由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依法作出處理。

八、工作要求

(一)檢查單位在檢查開始前,應在檢查單位相關安全隱患整改跟蹤信息,提供給檢查人員。對凡是未整改完畢的,要作為必查內容。對近期已消除的安全隱患要進行抽查。

檢查結束后,檢查單位應及時將檢查情況進行匯總,并將檢查記錄上報鎮政府和區交通局。

(二)檢查單位、督辦單位要認真履行安全隱患整改監督職責,實行安全隱患跟蹤整改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督促被檢查單位認真進行整改,消除隱患。

(三)檢查人員應當忠于職守,堅持原則,秉公執法。檢查單位和督辦單位的行政監察部門應對本單位工作人員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實施監察。

(四)有條件的檢查單位應為安全管理部門配備照相、錄像、錄音等工作設備。

(五)此項制度作為日常監管的重要手段,檢查單位應將執行情況納入年終評先的考核范圍。相關行業管理部門應將整改情況納入對生產經營單位考核和評估評價的范圍。

篇3:危險品車隊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制度

(一)每月進行一至二次全面的安全生產大檢查,對檢查的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由主管安全的部門寫出書面檢查材料。

(二)安全檢查由企業安全領導小組成員負責組織實施。企業安全員和各相關管理部門人員參加。

(三)按照各項規章制度,認真抓落實,安全管理部門做到上下加強溝通,相互協調,形成抓安全生產的合力,保障生產信息渠道暢通,發生責任事故按規定及時上報、不遲報、不漏報,否則從嚴追究安全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四)監督與檢查的內容為車輛設施的安全性能,駕駛員、押運員的安全操作執行情況及各部門安全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危險貨物運輸車輛的設施是否齊全有效,并監督配齊。

(五)監督檢查分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對查出的重大安全隱患和問題應立即通知相關責任人采取措施,能現場整改的現場整改,不能現場整改的限期改正。

(六)利用月安全工作會議、安全例會、黑板報等形勢及時通報安全行車事故、從中應吸取的經驗教訓。

(七)嚴格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和獎懲,堅決實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度。公司所屬各部門不按照規定履行安全職責,要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對于發現本部門存在有安全隱患不及時排除,又不及時上報給與相應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