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工程鋼板樁倒塌處理施工方法
0引言
隨著各客運專線及高速鐵路的開工建設,主要為橋梁基礎采用樁基承臺,橋梁基礎也開始大面積施工,在基礎的施工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問題,這些鐵路線路多經過河流、灌溉渠、低洼水塘等環境,在施工中這些地段多為深水基坑,常采用鋼板樁圍堰防護,由于施工和技術經驗的缺乏,時常導致鋼板樁倒塌。本文介紹了某大橋深水基坑鋼板樁倒塌后的處理方法,供廣大技術人員參考借鑒。
1工程概況
某客運專線承臺結構尺寸大部分為10.6×14.6×3.0m、8.1×12.5×2.5m、8×11×2m等12種結構型式,開挖深度均在5m以上,均屬于深基坑開挖施工。跨河承臺基礎開挖較深,該部分承臺的施工擬采用鋼板樁圍堰施工;根據此橋的水文、地質等相關情況,認為采用鋼板樁圍堰施工具有工期短、工藝簡單、較少占用空間、安全、施工風險易于控制等諸多優勢。鉆孔樁完成后,利用鉆孔用筑搗平臺作為鋼板樁施工平臺。
2施工工藝流程與處理方案
2.1工藝流程
測量放線→插打定位鋼板樁→設置導樁框架→清理鋼板樁→插打鋼板樁→設置內支撐→抽水堵漏→承臺和墩身施工→拆除內支撐→拔除鋼板樁。
2.2施工處理方案
此基坑為跨河連續梁主墩,由于工期較緊,鋼板樁合攏后,第一道內支撐加固好就開挖,施工期間正值當地汛期,河水猛漲,鋼板樁受河水沖擊意外倒塌。當鋼板樁倒塌后曾試圖就地拔出鋼板樁,由于鋼板樁彎折,無法拔出。然后決定切割掉一部分鋼板樁后回填基坑,防止鋼板樁變形加劇,回填后創造出二次打樁平臺,采取二次做鋼板樁圍堰,對倒塌鋼板樁進行徹底拆除。
2.2.1鋼板樁的插打
鋼板樁倒塌后,采取切割掉一部分鋼板樁后回填基坑,創造出二次打樁平臺,然后測量放線,插打鋼板樁。
鋼板樁由50T履帶式吊車吊起插正,然后開啟振動錘一邊振動,一邊插打。在插打鋼板樁之前,為保證鋼板樁順利合攏,先打導向架。在插打鋼板樁時,第一根鋼板樁必須插正、打正,以免影響后面的鋼板樁。在整個鋼板樁圍堰施打過程中,開始時可插一根打一根,即將每一片鋼板樁打到設計位置,到剩下最后20片時,要先插后打,若合攏有誤,用倒鏈或滑車組對拉使之合攏,合攏后,再逐根打到設計深度。
在鋼板樁施工中插打和就位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合龍時楔形樁上下口寬度差不應大于樁長2%;到達設計高程后的傾斜度不應大于1%;打鋼板樁過程中,當導向設備失效,鋼板樁頂達到設計高程時,平面位置允許偏差:水中打樁為20cm,陸地打樁為10cm。應監測是否在允許誤差范圍內,超出時及時糾正。
插打過程中注意事項:①插打前一般應在鎖口內涂以黃油、鋸末等混合物,組拼樁時用油灰和棉花捻縫,以防漏水;②插打順序按施工組織設計進行,一般自上游分兩頭插向下游合龍;③插打鋼板樁,一般應先將全部鋼板樁逐根或逐組插打到穩定深度,然后依次打入至設計深度,在能保證鋼板樁垂直沉入條件下,每根或每組鋼板樁也可一次打到設計深度;④在插打鋼板樁時,如起重設備高度不夠,允許改變吊點位置,但該點位置不得低十樁頂以下1/3樁的長度;⑤插打鋼板樁必須備有可靠的導向設備,以保證鋼板樁的正確位置。
2.2.2鋼板樁內支撐
在鋼板樁圍堰合攏后,將設置內支撐,矩形圍堰宜采用平面鋼架支撐為宜,圍周周圍擬采用I45工字鋼,用兩片焊成整體,水平支撐擬采用θ300×10mm鋼管四個角設置為三角形,其穩定性較好,又可以做成抽水平臺,內支撐的安裝由上往下,一邊開挖,一邊安裝。
基坑支撐的順序如下:加入第一層導梁→進行第一層支撐→再開挖至第二層內支撐標高下0.5米處→加入第二層導梁→進行第二層支撐→抽水吸泥至基坑底。
在施工支撐及承臺的過程中,應對支撐系統進行監測。主要監測支撐的變形、鋼板樁的變形、基坑內流動水量及圍堰的位移等。在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如下的情況:①鋼板樁彎曲變形嚴重。這主要是鋼板樁斷面選用偏小,土壓力計算偏低,基坑超挖或支撐間距過大等原因造成的。②基坑底部涌水嚴重。主要是基坑封底時混凝土澆注質量不好,出現開裂、夾泥等情況引起的。嚴重時可以致使封底混凝土不能發揮其作用,而須要進行二次封底。
2.2.3基坑開挖
基坑開挖首次采用挖掘機開挖,第一次先開挖1.0m,第二次開挖3m,總開挖深度不小于4m,剩余土方采用泥漿泵吸泥法排除基坑外。吸泥法即采用大型泥漿泵配合浮筒將基坑內泥漿抽出,抽出的同時,施工人員用高壓水槍沖刷基坑內淤泥,沖散液化后用泥漿泵將泥漿排至指定地點,如此反復,晝夜不停24小時施工,直至吸泥到達承臺底標高50cm以下停止作業,進行混凝土封底。
2.2.4圍堰內排水
由于鋼板樁的鎖口之間連接不緊密,圍堰通常會漏水,因此在抽水過程中,通常采用細麻絲、棉條等材料,在鋼板樁內側嵌塞、塞緊,或者用鋸屑加細煤灰在漏縫外側周圍放入,隨水流至漏縫處自行堵塞,必要時可外部堵漏。較深處的滲漏,可將煤渣等沉送到漏水處堵漏。鋼板樁圍堰會有少量滲水流入基坑,在基坑一角深挖,滲水流入該角,利用抽水機進行排水,其排水量應大于圍堰內滲水量的1.5-2倍,抽完圍堰內水,要留有1~2臺抽水機備用。
2.2.5混凝土封底
視開挖土質情況確定墊層厚度或確定是否進行水下封底,此基坑為粉砂,進行水下混凝土封底,封底厚度為40~60cm,混凝土為樁基C35水下混凝土,采用汽車泵進行封底施工。
2.2.6鋼板樁處理
當基坑封底完畢后,利用承臺旁的施工平臺作為鋼板樁拔出的工作平臺,采用50T履帶式吊車,配合振動錘及200KW專用(三相220V)發電機進行鋼板樁的拔除。先對承臺底以上倒塌鋼板樁進行拆除,先切割出一個缺口,再嘗試單根整體將鋼板樁拔出,先拔出受力及變形較小(一般在圍堰四角)的鋼板樁,依次逐根向中間施工。對彎折變形嚴重的鋼板樁,無法直接拔出時,可以在承臺底位置,將鋼板樁切斷,再拔出。整個過程中要及時監控,當鎖口變形嚴重影響拔樁時,應立即將變形處割除,再將鋼板樁拔出。對拔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處理,整個施工過程要求作業人員要穩、準、鋼板樁拔出后,即進行清理、整修,并分類堆場。
3結束語
通過上述措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倒塌鋼板樁進行簡單、有效的拆除,保證了施工工期,為連續梁的施工贏取了寶貴的時間,同時減少了鋼板樁的損失及破壞,節約了成本,減少了浪費,效果明顯。
篇2:Z中學校舍倒塌事故應急預案
第四中學校舍倒塌事故應急預案
一、防范措施:
1、加強校舍安全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
2、加強應急逃生演練,提高師生逃生能力,降低傷亡率。
二、處置措施
1、發現校舍倒塌,第一知情人立即報告學校校長,預案組織機構人員立即趕赴現場搶救受傷人員。
2、疏散圍觀學生,各班主任立即集合各班學生點名清人,發現有缺席學生要逐一將缺席學生的去向了解核實清楚。
3、學校立即報告當地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
4、有傷亡人員,要立即撥打"120"請求救助。將受傷人員送到區醫院進行救治、并隨即通知受傷人員的父母。
5、學校后勤人員要保證搶救傷者的費用到位、死者善后處理的費用到位。
6、保護好現場,為堪測現場、確定事故原因提供依據。
7、安撫學生情緒,解除學生的恐怖心理,維護好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8、做好傷亡學生父母及親友的接待工作和解釋工作。
篇3:某外中語中學校舍倒塌事故應急預案
外中語中學校舍倒塌事故應急預案
一、總則
(一)目的
校舍倒塌事故是指學校因火災、地震、洪水、暴風雨、雷擊等外力作用,引起的校舍局部垮塌、整體倒塌或坍塌的事故。為保護全體師生的生命安全,在積極預防的基礎上,做好應對措施。
(二)編制依據
依據《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學校安全的通知》和省市局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管理的通知精神等,特制定本預案。
(三)處置原則
1.“以人為本”的原一則,做到“生命第一,學生優先”,最大限度地保障師生生命安全。
2.“預防為主,常抓不懈”的原則,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3.“親臨一線,靠前指揮”的原則,每一位學校領導、各組組長在事故發生時,都要親臨一線,靠前指揮。
二、組織體系及職責任務
學校成立相應的校舍倒塌事故救援工作領導機構,負責部署、指揮本校校舍倒塌事故的預防和處置工作。
1.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報警:110
總指揮:z
副總指揮:z
應急救援專業小組:z
疏散引導組:z
搶險救援組:z
后勤保障組:z
善后處理組:z
根據校舍倒塌事故發生的具體情況,由總指揮統一指揮,領導小組可以隨時調集人員到達指定位置展開工作,學校各部門必須給與全力支持和配合。
2.主要職責:
總指揮:全面負責校舍倒塌事故的應急救援指揮工作。
副總指揮:具體指揮校舍倒塌事故的應急救援、調查處理、善后等工作。
應急救援專業小組:保障通訊設備的暢通、及時發布啟動應急預案警報;及時報警并向上級報告災情,確保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做好電話值守,負責事故信息的收集,發布災情信息;統計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評估災情。
疏散引導組:迅速組織師生緊急疏散,確保學生安全轉移序,清查學生人數,做好學生思想穩定工作。
搶險救援組:經常對校舍及周邊進行觀察,發現向題及時處理;負責事故現場緊急救援;搜尋受傷人賞擴保護轉移貴重物品,做好事故現場警戒,設置警戒標志,收集有關重要物證;搶修供電、供氣、供水設施。
后勤保障組:負責應急物資、器材的購置、保管,確保應急時完好夠用;設置避難場所,供應受災師生食品物品;及時運送人員、傷員和應急物資。
善后處理組:維護校園治安秩序,控制人員進出,防盜、防搶、防破壞;負責事故調查處理和事故善后處理,及時向師生和傷亡親屬通報有關情況,穩定師生情緒,負責災后教學秩序的恢復和重建工作。
三、等級劃分
一般事故:房屋發生局部開裂、傾斜現象,有倒塌危險。
重大事故:房屋已經開始壓塌或者局部已經倒塌,將會引起大面積倒塌的危險。
四、應急流程
一般事故發生時,及時廣播通知全校處于應急狀態,終止上課,啟動應急預案。班主任立即趕赴教室和在堂教師一起組織學生進行疏散,立即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并隨時關注事故的變化,避免擴大。
流程:警報――疏散――報告――總結
重大事故發生時,應立即疏散學生(在堂教師為第一責任人),班主任立即趕赴本班教室進行組織。在第一時間內電話報警(廣播室教師或者電話旁的教師),廣播或者長時間的電鈴為警報信號,認真做好事故后期處理。
流程:報警――疏散――報告――搶救
五、其他事宜
1.倒塌事故發生時間如果是下班時間,在校教師和門衛應及時報告校領導,及時組織搶救和事故處理,流程不變。
2.學生在校期間發生房屋倒塌事故,應把疏散學生放在首位。
3.事故發生后,組長負責向上級和相關部門報告,副組長和組員負責組織人員疏散及救助。
4.人員疏散:校舍倒塌時,現場指揮人員應保持鎮靜,組織有序疏散,切忌跳樓,防止驚慌造成擠傷、踩傷等事故,穩定好人員情緒,維護好現場秩序。學生疏散時要以有序迅速為原則(不帶書包、不拖時間);教師應在最后離開危險區域;疏散按照應急演練的線路進行。
臨時聚集地點為校園廣場和操場,領導小組指定教師進行人員清查和紀律監督。
5.協助疏散:確保樓梯口的暢通,操場學生應臨時組班,不回本班教室;各班負責人疏散學生后應及時清點人數,報告領導小組,排查遺漏學生。
6.傷病救助:救人是現場救援的首要任務。發生校舍倒塌時,如有人員被圍困,要立即組織力量搶救。尋人方法,主要有大聲呼喚和深入建筑物內部尋找兩種。救人時要選擇最近、最安全的通道,如通道被堵塞,可迅速破拆門窗或墻壁,可以爬行前進,并采取呼喊、查看、細聽、觸摸等方式尋找被困人員。在倒塌的校舍尋找人員時,要注意自身安全,不得組織未成年人參與營救,避免產生新的傷亡。發生事故后,傷病人員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搶救,由后勤保障組負責。不提倡在警報解除前進入倒塌現場進行搶救,而應在專業搶救人員的指揮下進行。
事故發生后,領導小組及時通知學生家長到校,特別是受困或者受傷學生家長,妥善處理后期事項。
7.疏散物資:首先要疏散受校舍倒塌威脅的易燃易爆物品,其次要疏散重要文件、資料和貴重設備及物品等,并把疏散出來的物資集中存放到安全地點,指定專人看管。
8.聯系電話:報警電話:110火警電話:119救護中心:120
六、附則
校舍倒塌事故發生后,學校領導小組要依法對相關情況進行事后調查。因領導不力,措施不到位、制度不堅持、工作推諉扯皮、應急處置不當,造成工作停滯和嚴重后果的將嚴肅追究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責任。
本預案由zz市外國語中學制訂與解釋,上交市教育局安保科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