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模板整體倒塌應急預案

某模板整體倒塌應急預案

2024-07-15 閱讀 2198

1、目的

為及時、有效的搶救傷員,防止事故的擴大,減少經濟損失,制定本預案。

2、職責

2.1由項目負責人、施工員、安全員、技術員等成立應急小組。項目負責人同志任應急小組組長。

組員:、、、、、。

具體分工如下:

2.2負責現場,任務是掌握了解事故情況,組織現場搶救。

2.3負責組織人員疏導被困人員、維持現場秩序。

2.4負責立即同消防、醫院、公安部門的聯系,說明詳細事故地點、事故情況,并派人到路口接應。

2.5負責現場物資、車輛的調度。

2.6負責現場電氣線路及照明的控制。

3、應急措施

3.1事故發生后視現場情況,應立即挖掘被掩埋人員,并轉移到安全地方。

3.2保持呼吸道暢通,消除傷員口、鼻、咽、喉部的異物、血塊、嘔吐物等。

3.3若傷員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人工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等。

3.4簡易的包扎止血預防感染。

3.5立即撥打120急救中心與醫院取得聯系,或撥打110、119,求救幫助,上報時必須講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及本部門的電話號碼,并派人到路口接應。

4、應急物資

常備藥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繃帶、無菌敷料)及各種常用小夾板、擔架、止血袋、氧氣袋。

5、通訊聯絡

醫院救護中心:120報警:110火警:119

工地現場值班電話:

有關負責人聯系電話:

項目負責人:手機:

安全員:手機:

技術負責人:手機:

6、注意事項

6.1事故發生時應組織人員進行全力搶救,視情況撥打120急救電話和馬上通知有關負責人。

6.2注意保護好事故現場,便于調查分析事故原因。

6.3人工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不能輕意的放棄,必須堅持到底。

篇2:宿舍倒塌事故應急預案范本

一、防范措施:

1、加強校舍安全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

2、加強應急逃生演練,提高師生逃生能力,降低傷亡率。

二、處置措施

1、發現校舍倒塌,第一知情人立即報告學校校長,預案組織機構人員立即趕赴現場搶救受傷人員。

2、疏散圍觀學生,各班主任立即集合各班學生點名清人,發現有缺席學生要逐一將缺席學生的去向了解核實清楚。

3、學校立即報告當地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

4、有傷亡人員,要立即撥打“120”請求救助。將受傷人員送到區醫院進行救治、并隨即通知受傷人員的父母。

5、學校后勤人員要保證搶救傷者的費用到位、死者善后處理的費用到位。

6、保護好現場,為堪測現場、確定事故原因提供依據。

7、安撫學生情緒,解除學生的恐怖心理,維護好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8、做好傷亡學生父母及親友的接待工作和解釋工作。

篇3:建筑物倒塌應急預案范本

主要是指地震、臺風、工程材料質量問題造成的建筑物倒塌,在發生這類事故時,為了使生命、財產損失降到最低,特制定本方案。

一、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校長副組長:副校長組員:各科科長校醫。

二、現場處置機構

信息聯絡組:辦公室

醫療救護組:教務科、學生科、校醫

警戒維護組:校園管理組成員

后勤器材組:教務科、辦公室

現場搶救組:其它科室及在校教職工

三、各部門職能

(一)領導小組:發布應急救援命令、信號、組織指揮現場救援、保衛、警戒行動;及時向上級匯報突發事故情況,做好現場安全疏導和人員緊急疏散工作,配合上級和其它職能機關開展救援行動。

(二)現場處置機構

1、信息聯絡組:及時把事故發展情況向領導小組匯報,保持信息暢通,做好與有關部門單位的聯絡工作。

2、醫療救護組:承擔現場人員的搶救和向臨近醫院疏散救治工作。

3、警戒維護組:主動配合做好現場保護、危險區人員撤離,維護現場秩序、勸說圍觀群眾離開現場,保障救護通道暢通;

4、后勤器材組:提供搶救用具、車輛等。

5、現場搶救組:其它科室及在校教職工按照應急領導小組的指揮進行現場搶救。

四、建筑物倒塌后應急措施

1、事發現場的教師、學生第一時間內報領導小組。在場教職工為現場指揮員,現場指揮疏散、搶救工作。

2、迅速撥打“110”“119”“120”等報警電話求助。

3、領導小組及相關處置機構第一時間內趕往事故現場,組織救援工作,切斷危險源,預防和制止破壞擴大。

4、以救人為第一任務,迅速現場基本施救,先將重傷人員送往臨近醫院。

5、保護現場,組織學生疏散,維護秩序,保障救護通道。

6、阻止學生參加有危險的事故救援活動。

7、各班主任、老師要做好學生安撫教育工作,確保學生安全撤離。

8、用高音喇叭進行現場指揮疏散。學生按一樓、二樓、三樓、四樓、五樓的順序進行疏散,疏散地點一般以學校籃球場、操場為集結點,若遇緊急情況,直接疏散出校門。

9、通知傷亡人員家屬;做好善后工作。

10、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匯報內容:①事故發生時間、地點;②簡要經過、傷亡人數;③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④已采取措施和控制情況;⑤匯報人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