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作業中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一、起重作業的工作特點
(1)起重機械通常具有較為復雜的機構,完成上升運動和水平運動;
(2)所吊構件多種多樣,載荷也隨之變化;
(3)大多數起重機械,需要在一定的空間運行;
(4)起重機械與吊運人員經常直接接觸,有潛在的偶然危險因素;
(5)作業環境的復雜性;
(6)吊運過程中的分工配合。
二、起重作業中的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一)起重作業人員無證上崗
起重作業屬特種作業,參與人員要身體健康,符合登高作業要求,并熟悉本工種操作規程,同時具備操作知識和技能,并經考試合格,方可勝任此工作。
(二)起重工及其他操作人員未戴安全帽等個人防護用品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是安全生產的保證,起重作業是特種作業,其操作過程復雜、作業環境具有危險性,因此參與起重工作的所有人員必須配戴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帽。以避免發生人員傷亡事故。
(三)未設安全警示區
加強吊裝現場管理,及時拉設安全警示區,并派專人監控;避免發生在吊裝(四)危險站位
在起重作業中,有些位置十分危險,如吊桿下、吊物下、被吊物起吊前區、導向滑輪鋼絲繩三角區、斜拉的吊鉤或導向滑輪受力方向等,如果處在這些位置上,一量發生危險很不容易躲開。所以作業人員的站位非常重要,不但自己要時刻注意,還需要互相提醒,以防不測。
(五)人站立或坐在吊鉤上
根據吊裝安全技術規程,吊裝時任何人不得隨同工件或起重機具升降。特殊情況必須隨同升降時,應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經有關負責人批準。
(六)汽車式起重機作業地面不平整、支撐不穩定、配重不平衡、過載而造成起重機失穩
為確保起重機安全作業,起重機安放位置應用堅實的地面,并用墊木支撐,嚴禁不用支腿吊重作業;同時應根據吊裝方案要求加上合適配重。
(七)風力過大、違章作業造成起重機傾覆
根據吊裝安全技術規程,嚴禁在風力六級和六級以上進行吊裝作業;不得在風力五級和五級以上時進行大型、中型工件吊裝。起重機吊重物時,機身位置要正確、平穩,支腿位置要合適、牢固;鋼絲繩應垂直起吊,不準斜吊,也不準在起吊過程中板動或調整支腿;如要找平機身時,應將重物放下后進行處理。
(八)雙機抬吊,負荷分布不準,導致一臺吊車過載失穩而發生事故
雙吊車抬吊構件時,宜選用兩臺機型相同、性能相同的起重機,然后要根據起重機的起重能力進行合理的負荷分配(吊重質量不得超過兩臺起重機所允許起重量總和的75%,每一臺起重機的負荷量不宜超過其安全負荷量的80%),操作時按雙機抬吊指揮細則進行。
(九)吊車安全裝置不全或失效,發生重大事故
1.事故具體表現
(1)起升高度限位器失靈將會導致過卷事故的發生,由于過卷,鋼絲繩拉斷從而吊物與鉤頭一起墜落。
(2)力矩限制器不全或失效,雖說超負荷起吊是導致整機傾覆事故的主要原因,但如果力矩限制器能可靠地起作用則可從客觀上避免此類事故的發生。
(3)起重機在高壓線附近作業時缺少安全防護導致了觸電事故的發生。
(4)吊鉤上無防脫鉤棘爪,將導致吊索繩從鉤中脫落造成墜落事故。
2.采取措施
(1)在起重機作業前應檢查安全裝置的有效性。
(2)在各類汽車起重機上安裝可靠有效的力矩限制器。(3)起重機在高壓線附近作業時,應制定安全防護措施,在起重機上安裝預防觸電報警裝置或做接地保護,作業人員一律穿戴高壓絕緣鞋和高壓絕緣手套。
(4)在進行吊裝作業時一定要檢查防脫鉤裝置是否有效,如缺或無效應采取相應措施。
(十)運行中的起重機、吊具及吊物擺動對人和周圍設施造成的擠壓或撞擊
在起重機作業范圍內,非作業人員不準進入,起重臂和重物下方不得站人;起重機停止作業時,要將重物落位,不準將重物懸在空中,防止發生危險;同時起重機作業場所要有暢通的吊運通道,并與附近的設備、管線及建筑物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不得發生碰撞情況;起重人員在起吊時應站在安全地點,距吊物必須有兩米以外的退讓余地。禁止站在起重機和吊物的死角處。
(十一)吊鉤超載斷裂、吊運時鋼絲繩從吊鉤中滑出;或鋼絲繩、麻繩斷裂造成重物下落,發生設備、人員事故
起重作業中,對吊索具安全系數理解錯誤,選用往往以不斷為使用的依據,致使超載作業,處在危險狀態。指揮人員首先要了解被吊物體的重量,不準用起吊埋在地下或凍結在地面或設備上的重物;然后確定合適的吊索具,嚴禁使用應報廢的鋼絲繩、吊鉤等索具。另外工件正式吊裝前必須進行試吊,檢查全部機具受力情況,合格后方可正式起吊。
(十二)電氣設備漏電、保護裝置失效、裸導線未另加屏蔽等造成觸電
對各種電氣設備要定期進行檢查,發現破損、老化等現象,要及時修理和更換,不得湊合使用,現場施工用電必須嚴格按電氣操作規程進行。
(十三)吊耳脫落、導致吊物墜落事故的發生
吊耳作為吊裝時的承重點,是影響吊裝作業安全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于設備吊耳,有此是出廠時已焊好,有些設備的吊耳是根據現場施工要求焊上的,但無論哪種情況,都必須進行受力核算,以確保吊裝工作的安全。
(十四)鋼絲繩從滑輪中跳出輪槽
鋼絲繩和滑輪配合使用時,必須注意防止鋼絲繩從輪槽中跳出。如果鋼絲繩脫落了輪槽后還在繼續使用,鋼絲繩將會產生擠壓變形、扭結、斷絲、斷股,嚴重縮短鋼絲繩使用壽命,如果發生斷繩現象,往往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因此滑輪應有防止鋼絲繩跳出輪槽的裝置。
(十五)吊掛方式不正確,造成重物從吊鉤中脫出
起重機吊鉤應設有防止吊物意外脫鉤的保險裝置,使用安全吊鉤。
(十六)吊具或鋼絲繩與導電線意外接觸
根據規程吊車在架空輸電線路附近工作時,起重臂、鋼絲繩和重物等與架空輸電線路的最近距離應不小于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中的規定。詳見表9—18。
(十七)誤操作
起重作業涉及面大,經常使用不同單位、不同類型的起重機具。由于操作習慣不同,性能不同,再加上指揮信號的差異影響,容易發生誤操作等事故。指揮人員、司索人員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必要時進行作業演練。
(十八)司機與指揮人員聯絡不暢,或誤解吊運信號
吊裝時,應有專人負責統一指揮,指揮人員應位于操作人員視力能及的地點,并能清楚地看到吊裝的全過程。哨音必須清楚、響亮,旗語、手勢應準確,如信號不明確時,應立即詢問,嚴禁憑估計、猜測進行操作。
(十九)綁扎不牢、重物空中墜落傷人
高空吊裝拆除時對被吊物應采取“鎖”的措施,而不能用“兜”的方法;對被吊物的尖銳棱角應采取“墊”的措施,以避免吊物綁扎不牢,在空中受刮碰而失穩墜落傷人。
(二十)作業中缺乏預見因素
由于種種原因,如物件估重不準,切割不徹底,拆除件受擠壓增加荷重,連接部位未被發現強行起吊等,造成吊車、吊索具驟加荷重而導致意外。因此起吊作業要堅持做到“十不吊”。
篇2:起重機械作業危險因素防護措施
1)起重機械在現代生產中應用很廣,從工礦企業到繁忙的港口、建筑工地以及鐵路樞紐,到處都有起重機械在那里承擔著成千上萬噸的物料搬運和設備安裝等任務。
2)起重機械事故按其發生原因可分為擠壓事故、高處墜落事故、重物墜落事故、起重機械倒、折斷及傾翻事故、觸電事故、撞擊事故等。
3)常見的起重機械對安全影響較大的零部件主要有吊鉤、鋼絲繩、滑輪和滑輪組、卷銅及制動裝置等。
起重機械危險的防護措施
1)起重機械應配備相應的安全防護裝置,包括:超載限制器、力矩限制器、上升極限位置限制器、下降極限位置限制器、運行極限位置限制器、偏斜調整和顯示裝置、幅度指示器、防止吊臂后傾裝置、極限力矩限制裝置、緩沖器、夾軌鉗、錨定裝置、回轉定位裝置等安全裝置。
2)起重作業必須由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并持有《特種作業操作證》的司機操作。
3)作業前要對制動器、吊鉤、鋼絲繩等安全裝置進行檢查,發現性能不正常時,應在作業前排除。
4)作業時應按指揮信號進行,開車前應鳴鈴或報警,閉合主電源時,應把所有控制器手柄回到零位,作業結束時應將起重機秒定錨定。
5)起重機作業時,不能對運動機件進行檢查和檢修,不能在有載荷情況下,調整起升、變幅機構的制動器。
6)吊運時,重物不能從人頭頂通過,吊臂下嚴禁站人。
7)起重機工作時,其各部件、機構,必須要與輸電線路保持一定安全距離。
8)自行式起重機,工作前應將停機場地平整好,牢固可靠地打好支腿。
9)起重機駕駛人員要求身體健康,凡患有色盲、雙眼視力在0.8以下,患有聽力障礙癥或癲癇病的人不能從事此項工作。
10)起重機駕駛人員要了解并保證做到“十不吊”:
①超過額定負荷不吊。
②指揮信號不明、吊物重量不明、光線暗淡不吊。
③吊索和附件捆綁不牢不吊。
④行車吊掛重物直接進行加工不吊。
⑤歪拉斜拽不吊。
⑥吊物上站人或有浮放物不吊。
⑦氧氣瓶、乙炔放生器等具有易燃易爆危險的物品不吊。
⑧吊物有刃角不墊好不吊。
⑨埋在地下或凝固在地面上的物件不吊。
⑩違章指揮不吊。
篇3:塔式起重機危險源控制措施
一、塔式起重機安裝拆卸的危險因素及其控制
建筑市場的塔機采用固定式機型較多,而且安拆比較頻繁,在安裝拆卸過程中的危險源很多如基礎、安裝場地、大件吊裝等,在安裝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這里著重談談塔機金屬結構連接和頂升過程危險源的控制。
1.塔機的金屬結構連接。
塔機的金屬結構連接一般有兩種方式.即高強度螺栓連接和銷軸連接。塔機高強度螺栓連接是靠摩擦力來傳遞結構內力的,要求連接面清潔,有較高的摩擦系數。擰緊力矩值非常重要,特別是預緊力矩。預緊的目的在于增強連接的可靠性和緊密性,以防止受載后連接件出現縫隙或發生相對滑移,以保證最終的安裝質量。在高強度螺栓的安裝中應注意這么幾點:
(1)塔機設計時均規定了高強度螺栓的預緊力矩,為了滿足設計要求,在塔機安裝前,必須確定高強度螺栓預緊力矩值并使用專用的力矩扳手。
(2)在安裝前應清除墊圈、螺栓、螺母及絲扣上的污物、鐵銹,在螺母絲扣上均勻涂上少量的潤滑脂。不能使用桿部不直的螺栓及帶有銹蝕損傷和絲扣損傷的墊片、螺栓、螺母。
(3)螺栓在穿入被緊固的結構前,各連接件應清理于凈,不能敲打螺栓強行穿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潮濕空氣、水等進入接頭,以保證連接件為干摩擦和不銹蝕。
(4)擰緊螺栓時應擰緊螺母,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允許擰螺栓:同一部位應采取同規格的高強度螺栓,不能同其他規格的螺栓混合使用;不能用普通螺栓、螺母代替高強度螺栓和螺母用于連接副;在我國建筑機械與設備行業標準《高強度緊固件技術條件》中,要求定期檢查預緊力矩防松,在第一次安裝后使用100h應普遍均勻地檢查擰緊,以后每工作500h均應檢查一次。特別是已經使用后拆下的高強度螺栓和螺母,一般不允許再使。
2.塔機的銷軸連接
塔機構件的連接很多都采用受剪銷軸連接方式,這些銷軸主要承受剪切力。但在實際使用中,由于各工作機構的起動、制動和吊臂回轉等影響,經常會產生軸向移動,因此其軸向固定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在塔機拆裝作業中,要特別注意連接銷軸的軸向固定,不能隨意用小規格開口銷甚至鐵絲來代替原設計的橫向插銷。塔機運行幾年后,容易磨損或脫落,使銷軸有可能向內側位移脫落,造成折臂事故。
3.塔機的頂升過程。
建筑市場的塔機普遍采用液壓頂升方式。頂升過程是塔機的重要安裝步驟,也是在安裝中危險性較大的工作,在安裝過程中出現事故比例較高。在頂升過程中一定要遵守安全規程,在頂升過程中的應注意以下問題:
(1)事先制定可行的頂升方案,每次頂升前應對安裝人員進行技術交底,要求安裝指揮人員必須掌握相關的技術文件和頂升環節中的安全控制點。
(2)頂升前的檢查工作。首先檢查頂升液壓機組工作情況,液壓管路必須充分排氣,油液保持足夠,接頭連接可靠。進油口和出油口不能接反。頂升時,液壓系統的油壓過高,頂升阻力比設計值增大很多,不僅容易損壞液壓系統,而且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發現油壓升高異常時,立即停機檢查,排除危險因素后再繼續頂升;下降時,回油必須通過平衡閥或液控單向閥來控制下降速度,以防止產生過大的震動,沖擊以及管路爆裂而自由下落;溢流閥的設定壓力要符合使用說明書的要求,太小則無法頂升,太大可能發生意外事故損害液壓系統。
(3)頂升前嚴格按廠家說明書中規定的數據,將變幅小車開往指定位置或小車帶著說明書規定的荷載,停在指定的幅度來保證塔機上部的平衡:如果塔身還沒有與回轉支座連接就提前拆卸套架的連接銷和螺栓,上部構件就會立即墜落;同樣頂起套架后,未與塔身支承牢固就縮回油缸.也會造成同樣事故。塔身沒有與回轉支座連接,不允許臂架回轉及開動變幅小車行走。
(4)標準節必須按規定將塔身與回轉下支座連接好,不能依靠頂升套架承受載荷,以免套架屈曲失穩;頂升橫梁、套架與塔身必須牢靠,套架頂起后,塔頂與塔身只靠較脆弱的套架連接,不能中途停止安裝,以免遇強風發生屈曲失穩和折斷。
(5)頂升過程由專人負責指揮,專人操作液壓機組,專人緊固連接件。不得在夜間進行頂升。要注意電纜放松長度是否滿足需要,注意檢查電纜移動有無卡阻。風速超過5級,不論風向如何,一律禁止頂升。頂升操作人員在頂升過程中必須精力集中,注意觀察,如遇到卡阻或者其他故障,必須停止檢查,直到故障排除。
(6)頂升結束后,檢查和緊固塔身標準節的螺栓連接或銷連接;重新調整頂升套架導軌間隙,使導輪與塔架主弦桿完全脫離接觸;檢查液壓機組操作柄是否撥回零位;切斷液壓頂升機組的電源并改好防雨罩。
塔機的安裝拆卸是事故的多發階段。因安拆不當而引起的事故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某高速公路建設工程中就發生過一起在頂升過程中轉動塔機上部結構而造成塔機傾覆的重大事故。當時工地現場的一臺QTZ63型塔式起重機進行塔身頂升作業,當頂升接高第3節標準節的過程中,液壓頂升系統出現電動機故障,作業人員在危險工況下轉動大臂去吊裝另一臺準備更換的電動機,塔式起重機整機傾倒,導致機毀人亡的重大事故。主要原因是塔身頂升操作方法不當、對頂升系統出現故障時處理方法錯誤、倒塔時上部結構轉動后而不在正常頂升工況位置等幾個方面。所以安拆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技術文件的要求進行作業,決不能隨意改動或隨便采取臨時措施進行拆裝。而且塔機安拆必須要具有資質的安拆單位進行作業,同時要在資質規定范圍內從事安裝拆卸。安拆人員要經過專門的業務培訓,有一定的安拆裝經驗并持證上崗,同時要各工種人員齊全,崗位明確,各司其職,聽從統一指揮,拆裝要制定專項的安拆方案,安排專人指揮,嚴格按照拆裝程序和說明書的要求進行作業。當遇風力超過4級時要停止拆裝.風力超過6級時塔機要停止起重作業。特殊情況確實需要在夜間作業的,要有足夠的照明并一定要按相關安拆的作業程序和注意事項進行。
二、塔機在運行過程中危險源的控制
塔機出現的事故大多出現在運行過程中,如違規操作,設備帶病運行等等,危險因素隨機性較大,比較難控制。
1.日常檢查、維護保養等質量方面的控制。
塔機司機、維修電工和機械維修工要在運行前、運行中經常性地進行檢查,重點檢查鋼絲繩、吊鉤、各傳動件、制動系統、安全保護裝置、螺栓連接、吊具索具等重點部位。筆者在市內某建筑工地檢驗設備時,不遠處的一臺塔機正在回轉,其底座發出咯吱咯吱聲,前去查看發現地腳螺栓已有3顆被剪斷,及時制止了塔機使用,避免了事故的發生。按強制性要求,塔機必須具備規定的安全裝置: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高度限位裝置、行程限位器、回轉限位器、吊鉤保險裝置、鋼絲繩脫槽保險、小車防斷繩裝置等。這些安全裝置必須確保它的完好與靈敏可靠。在使用中如發現損壞應及時維修更換,不能私自解除或任意調節。如今大部分建筑市場的塔機都沒有設集電器,而改用回轉限制器。部分塔機的回轉限制器雖然有,但沒有接線,塔機司機憑著自己的經驗,靠回轉幾圈來估計,很容易造成事故。同樣,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也有這樣的情況。所以說加強對塔機的日常檢查非常重要,及時發現故障,可及時處理故障,杜絕很多事故的發生。使用中必須按產品使用說明書進行維護保養,做好起重機定期的清潔、潤滑、緊固、調整等保養工作。
2.運行過程的控制
塔機的使用管理主要是人的因素,要求操作人員必須有高度的責任心,了解機械構造和工作原理,熟悉機械原理、保養規則,熟悉掌握塔吊技術性能;管理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國家相關部門的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塔機操作人員、司索人員、指揮人員等相關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塔機是否能安全使用,要經常性地加強技術培訓。
3.管理制度方面的控制
建立健全塔機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特別是塔機安全操作規程,司機、司索人員、指揮等人員的持證上崗制度,塔機維護保養制度,交接班制度和安全教育制度等。要做到塔機管理制度有章可循,有規可依。進一步加強安全責任制,使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落在實處。如使用中嚴格按照塔吊機械操作規程和塔吊“十不準、十不吊”進行操作,不得違章作業、野蠻操作,杜絕違章指揮。吊裝前必須對每一件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