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栓植筋及粘鋼施工方案
一、施工準備
1.工程量確認:熟悉圖紙,設計對施工單位進行交底,解決圖紙上不明確的問題,詳細確認我公司承擔的工程量,如實際工程量與圖紙和洽商有較大出入時,及時辦理洽商。
2.勞動力及施工機具的配置要根據工期要求進行,以保證工期和質量要求為宗旨,并根據現場情況及時調整。
3.施工用水、電到位。
4.施工機具及材料準備(暫定):
機具/材料準備單位數量
鉆孔機具臺6
空壓機臺2
其他輔肋機具/材料若干
5.落實剔鑿、拆除等工作量。
二、施工部署
1.施工組織:根據可施工作業面的大小和工期要求合理組織施工人員及機具材料。
2.施工順序:根據合同要求進行施工。
3.工期安排:根據合同要求的工期進行施工。
三、喜利得RE-500植筋膠植筋或錨桿施工方法
1.放線:
開始鉆孔施工前,必須要將結構面清理干凈,由技術人員放線標明鋼筋錨固點的鉆孔位置,鉆孔位置查標明后由現場負責人驗線。
2.鉆孔:
鉆孔時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鉆孔時要盡量避開原結構鋼筋。鉆孔周圍灰塵清理干凈,用氣泵、毛刷清孔,清刷完畢后,要使孔洞內最終達到清潔干燥。
3.清孔:
用干凈棉絲將清潔過的孔洞嚴密封堵,以防有灰塵和異物落入。
4.錨桿、鋼筋清理:
1)錨固用錨桿和鋼筋必須做好除銹清理,除銹長度大于錨固長度5㎝左右,錨固用錨桿和鋼筋的型號、規格要嚴格按圖紙設計要求選用。
2)用鋼絲刷將除銹清理長度范圍內的鋼筋表面打打磨出光澤。
3)將所有處理完的錨桿和鋼筋碼放整齊,現場負責人檢查清理工作,請監理驗收。
5.錨固:
將注膠槍嘴插入孔內,緩慢將膠注入孔內,注膠量以鋼筋或錨桿插入后錨固膠將孔內填滿,錨固膠從孔內溢出為準。根據設計要求確定植入深度,并在處理好的鋼筋或錨桿除銹端做明顯標記,然后插入孔洞,一邊插一邊向同一方向緩慢旋轉,直至孔洞底部為止,此時應有錨固膠從孔洞內溢出。
四、JGN-G型結構膠粘鋼施工方法
1.流程:粘貼面處理→加壓固定→膠粘劑配制→涂膠和粘貼→固化、卸加壓固定系統→檢驗→維護
2.粘貼面處理
2.1混凝土面應鑿除裝飾層,油垢、污物,然后用角磨機打磨除去1-2mm厚表層,較大凹陷處用找平膠修補平整,打磨完畢用壓縮空氣吹凈浮塵,最后用棉布沾丙酮拭凈表面,待粘貼面完全干燥后備用。
2.2鋼板粘貼面應用角磨機進行粗糙、除銹處理,直至打磨出現光澤,使用前若潔凈僅用干布擦拭即可。否則可用棉布沾丙酮拭凈表面,待完全干燥后備用。
2.3該工序所用主要物資:護目鏡、防塵口罩、沖擊電錘及扁鏟、手錘、角磨機、金剛石磨片、砂輪片、空壓機、棉布、丙酮。
3.加壓固定及卸荷系統準備(根據實際情況和設計要求)
3.1加固構件所承受的活荷載如人員、辦公機具宜暫時移去,并盡量減小施工臨時荷載。
3.2加壓固定宜采用千斤頂、墊板、頂桿所組成的系統,該系統不僅能產生較大壓力,而且加壓固定的同時卸去了部分加固構件承擔的荷載,能更好的使后粘鋼板與原構件協同受力,加固效果最好,施工效率較高。
3.3加壓固定可采用膨脹螺栓、角鋼、墊板所組成的系統。
4.膠粘劑配制
4.1建筑結構膠為A、B兩組份,取潔凈容器(塑料或金屬盆,不得有油污、水、雜質)和稱重衡器按說明書配合比混合,并用攪拌器攪拌約5-10分鐘至色澤均勻為止。攪拌時最好沿同一方向攪拌,盡量避免混入空氣形成氣泡,配置場所宜通風良好。
4.2該工序所用主要物資:攪拌器、容器、衡器、膩刀、手套。
5.涂膠和粘貼
膠粘劑配制好后,用膩刀涂抹在已處理好鋼板面上(或混凝土表面),膠斷面宜成三角形,中間厚3毫米左右,邊緣厚1毫米左右,然后將鋼板粘貼在混凝土表面,用準備好的固定加壓系統固定,適當加壓,以膠液剛從鋼板邊縫擠出為度。
五、成品保護
1.對埋植好的鋼筋或者錨桿應做好保護工作,以防在錨固用膠固化時間內,鋼筋或錨桿被搖擺或碰撞。24h后方能加載。
2.鋼板如要焊接,應在結構膠凝固前完成。加固后鋼板宜采用涂防銹漆保護,以避免鋼材的腐蝕。
六、驗收
1.鋼筋或錨桿埋植工作完成后,現場負責人按部位請甲方、監理、設計及質檢相關部門對植筋質量進行檢查驗收,按照1‰的抽檢率隨機對植筋進行拉拔試驗,并做好拉拔試驗記錄,填寫《分項工程報驗單》。
2.JGN-G型結構膠操作性能極好,正常操作可達到100%的飽滿度。檢驗時可用小錘輕擊粘貼鋼板,從音響判斷粘貼效果,也可采用超聲儀檢測。若錨固區有效粘結面積少于90%,非錨固區有效粘結面積少于70%,應剝離鋼板,重新粘貼。
3.對重要構件也可采用載荷檢驗,一般采用分級加載至正常荷載的標準值,檢測結果較直觀、可靠,但費用較高,耗時也較長。需要千斤頂或配重(常用沙袋、磚塊)、百分表、裂縫顯微鏡、衡器。
七、質量保證措施
1)嚴格按照有關規范的質量要求及設計的要求進行施工。
2)鉆孔位置線放完后,報請有關單位驗線。
3)鉆孔完成后,必須將孔清理干凈,做到孔內清潔干燥,無粉塵,埋植用鋼筋或錨桿必須清理,打磨出光澤,清孔和鋼筋清理完成后,報監理驗收,做好隱蔽記錄。
4)錨固用喜利得RE-500植筋膠需有產品合格證,各項技術指標應達到規范規定的數值,錨固用膠必須嚴格按產品說明配制使用。
5)鋼筋或錨桿錨固工作完成后,經自檢合格后,報請有關單位驗收,請政府質檢部門按照1‰的抽檢率隨機對植筋進行拉拔試驗,并做好拉拔試驗記錄,并填寫分項工程報驗單。
八、錨桿、植筋工程量及設計指標
序號
部位
鋼筋或錨桿
孔徑mm
錨固深度mm
凝固時間h
根數
1
KZ2a
M18錨桿
55
500
24
102
GN1
M28錨桿
42
500
24
30
GN2
M25錨桿
36
500
24
30
KZ2
Φ25鋼筋
37
500
24
37
5
KZ2a
M20錨桿
24
250
24
66
九、JGN-G型結構膠粘鋼工程量
序號
部位
粘鋼面積m2
凝固時間h
1
KZ2a
13
24
GN1
24
GN2
1.5
24
篇2:鋼筋除銹植筋作業指導書
一、范圍
按圖紙要求或批復的修復方案對需要保留利用的鋼筋進行除銹、切割。
二、材料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0之5.2.4規定:鋼筋應平直、無損傷,表面不得有裂縫、油污、顆粒狀或片狀老銹。
鋼筋除銹方法分為人工除銹法、機械除銹法和化學除銹法三大類,除化學除銹法以外,其余除銹方法所用材料均為小型輔助工具類材料和防護類材料,如鋼刷、鋼絲刷、砂盤、麻袋布、防護鏡、口罩等。
化學除銹法所用材料一般要求為無毒、不燃、操作簡便、短時間接觸不傷及皮膚,保證操作的安全性。應滿足國家有關環保、安全規范要求。所用材料必須報監理和業主批準后方可使用。
三、施工要求
1.核對圖紙和補充調查
承包人在施工開始前應對設計文件、圖紙、資料進行現場核對,并將調查結果提交駐地辦批準。
2.編制施工方案
承包人在開工前,應根據圖紙資料和有關合同條款,編制除銹方案,提交駐地辦審批。
3.圖紙
(1)承包人開工前應仔細閱讀圖紙,發現疑問應及時向監理工程師提出。
(2)承包人必須按照圖紙及其有關說明施工。
(3)承包人在實施除銹前應獲得駐地辦批準,確保需利用的原鋼筋經除銹后滿足有關規范要求,非利用的原鋼筋不需除銹。
4.實施前應按照不同的除銹情況分別進行各種除銹方案的對比試驗,選擇最佳的除銹方案。
5.除銹劑清除:除銹劑應根據鋼筋銹蝕程度、厚度等因素選擇合理濃度和清洗時間,可稀釋1~10倍使用。采用浸泡、浸漬、涂刷、噴霧、強制循環、超聲波清洗均可。一般浸泡10分鐘就可清除干凈。可有效地滲入銹層內,溶解頑固的氧化物、沉積物、渣垢等。
6.鋼刷清除:用鋼刷、砂紙配合電動砂輪進行。鋼筋除繡時要一段一段進行,砂輪要沿著鋼筋反復刷幾遍,待符合要求后再進行下一段。砂輪上的鋼刷要及時更換,保證除銹的質量和速度。另外每根鋼筋用砂輪除銹后在用手鋼刷找補一遍,保證達到要求。砂輪不容易施工的地方,用手鋼刷。
7.若被處理材料表面油污較厚,應先除油污后,再進行除銹處理。除銹過程中要注意相應的勞動保護措施(戴好眼鏡和口罩、膠皮手套、穿勞保服、橡膠鞋),以確保操作人員安全,雨濕天氣不宜除銹,除銹后的鋼筋用薄膜或油氈布覆蓋!
8.鋼筋切割應采用機械切割,嚴禁用乙炔、氧焊等高溫方式切割。切割時應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確保施工安全(操作人員安全、他人安全、結構安全)。
四、質量檢驗
該分項工程的質量檢驗主要通過目測法進行外觀鑒定,應滿足《涂裝前鋼材表面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GB8923-88)中Sa2或St2的要求。進行除銹等級評定應在良好的散射日光下,或在照度相當的人工照明條件下,檢查人員應具有正常的視力,照片應靠近鋼材表面,待檢查的鋼材表面應與相應的照片進行目視比較,以與鋼材表面外觀最接近的照片所標示的除銹等級作為評定結果。駐地辦負責驗收。
篇3:錨栓植筋及粘鋼施工方案
一、施工準備
1.工程量確認:熟悉圖紙,設計對施工單位進行交底,解決圖紙上不明確的問題,詳細確認我公司承擔的工程量,如實際工程量與圖紙和洽商有較大出入時,及時辦理洽商。
2.勞動力及施工機具的配置要根據工期要求進行,以保證工期和質量要求為宗旨,并根據現場情況及時調整。
3.施工用水、電到位。
4.施工機具及材料準備(暫定):
機具/材料準備單位數量
鉆孔機具臺6
空壓機臺2
其他輔肋機具/材料若干
5.落實剔鑿、拆除等工作量。
二、施工部署
1.施工組織:根據可施工作業面的大小和工期要求合理組織施工人員及機具材料。
2.施工順序:根據合同要求進行施工。
3.工期安排:根據合同要求的工期進行施工。
三、喜利得RE-500植筋膠植筋或錨桿施工方法
1.放線:
開始鉆孔施工前,必須要將結構面清理干凈,由技術人員放線標明鋼筋錨固點的鉆孔位置,鉆孔位置查標明后由現場負責人驗線。
2.鉆孔:
鉆孔時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鉆孔時要盡量避開原結構鋼筋。鉆孔周圍灰塵清理干凈,用氣泵、毛刷清孔,清刷完畢后,要使孔洞內最終達到清潔干燥。
3.清孔:
用干凈棉絲將清潔過的孔洞嚴密封堵,以防有灰塵和異物落入。
4.錨桿、鋼筋清理:
1)錨固用錨桿和鋼筋必須做好除銹清理,除銹長度大于錨固長度5㎝左右,錨固用錨桿和鋼筋的型號、規格要嚴格按圖紙設計要求選用。
2)用鋼絲刷將除銹清理長度范圍內的鋼筋表面打打磨出光澤。
3)將所有處理完的錨桿和鋼筋碼放整齊,現場負責人檢查清理工作,請監理驗收。
5.錨固:
將注膠槍嘴插入孔內,緩慢將膠注入孔內,注膠量以鋼筋或錨桿插入后錨固膠將孔內填滿,錨固膠從孔內溢出為準。根據設計要求確定植入深度,并在處理好的鋼筋或錨桿除銹端做明顯標記,然后插入孔洞,一邊插一邊向同一方向緩慢旋轉,直至孔洞底部為止,此時應有錨固膠從孔洞內溢出。
四、JGN-G型結構膠粘鋼施工方法
1.流程:粘貼面處理→加壓固定→膠粘劑配制→涂膠和粘貼→固化、卸加壓固定系統→檢驗→維護
2.粘貼面處理
2.1混凝土面應鑿除裝飾層,油垢、污物,然后用角磨機打磨除去1-2mm厚表層,較大凹陷處用找平膠修補平整,打磨完畢用壓縮空氣吹凈浮塵,最后用棉布沾丙酮拭凈表面,待粘貼面完全干燥后備用。
2.2鋼板粘貼面應用角磨機進行粗糙、除銹處理,直至打磨出現光澤,使用前若潔凈僅用干布擦拭即可。否則可用棉布沾丙酮拭凈表面,待完全干燥后備用。
2.3該工序所用主要物資:護目鏡、防塵口罩、沖擊電錘及扁鏟、手錘、角磨機、金剛石磨片、砂輪片、空壓機、棉布、丙酮。
3.加壓固定及卸荷系統準備(根據實際情況和設計要求)
3.1加固構件所承受的活荷載如人員、辦公機具宜暫時移去,并盡量減小施工臨時荷載。
3.2加壓固定宜采用千斤頂、墊板、頂桿所組成的系統,該系統不僅能產生較大壓力,而且加壓固定的同時卸去了部分加固構件承擔的荷載,能更好的使后粘鋼板與原構件協同受力,加固效果最好,施工效率較高。
3.3加壓固定可采用膨脹螺栓、角鋼、墊板所組成的系統。
4.膠粘劑配制
4.1建筑結構膠為A、B兩組份,取潔凈容器(塑料或金屬盆,不得有油污、水、雜質)和稱重衡器按說明書配合比混合,并用攪拌器攪拌約5-10分鐘至色澤均勻為止。攪拌時最好沿同一方向攪拌,盡量避免混入空氣形成氣泡,配置場所宜通風良好。
4.2該工序所用主要物資:攪拌器、容器、衡器、膩刀、手套。
5.涂膠和粘貼
膠粘劑配制好后,用膩刀涂抹在已處理好鋼板面上(或混凝土表面),膠斷面宜成三角形,中間厚3毫米左右,邊緣厚1毫米左右,然后將鋼板粘貼在混凝土表面,用準備好的固定加壓系統固定,適當加壓,以膠液剛從鋼板邊縫擠出為度。
五、成品保護
1.對埋植好的鋼筋或者錨桿應做好保護工作,以防在錨固用膠固化時間內,鋼筋或錨桿被搖擺或碰撞。24h后方能加載。
2.鋼板如要焊接,應在結構膠凝固前完成。加固后鋼板宜采用涂防銹漆保護,以避免鋼材的腐蝕。
六、驗收
1.鋼筋或錨桿埋植工作完成后,現場負責人按部位請甲方、監理、設計及質檢相關部門對植筋質量進行檢查驗收,按照1‰的抽檢率隨機對植筋進行拉拔試驗,并做好拉拔試驗記錄,填寫《分項工程報驗單》。
2.JGN-G型結構膠操作性能極好,正常操作可達到100%的飽滿度。檢驗時可用小錘輕擊粘貼鋼板,從音響判斷粘貼效果,也可采用超聲儀檢測。若錨固區有效粘結面積少于90%,非錨固區有效粘結面積少于70%,應剝離鋼板,重新粘貼。
3.對重要構件也可采用載荷檢驗,一般采用分級加載至正常荷載的標準值,檢測結果較直觀、可靠,但費用較高,耗時也較長。需要千斤頂或配重(常用沙袋、磚塊)、百分表、裂縫顯微鏡、衡器。
七、質量保證措施
1)嚴格按照有關規范的質量要求及設計的要求進行施工。
2)鉆孔位置線放完后,報請有關單位驗線。
3)鉆孔完成后,必須將孔清理干凈,做到孔內清潔干燥,無粉塵,埋植用鋼筋或錨桿必須清理,打磨出光澤,清孔和鋼筋清理完成后,報監理驗收,做好隱蔽記錄。
4)錨固用喜利得RE-500植筋膠需有產品合格證,各項技術指標應達到規范規定的數值,錨固用膠必須嚴格按產品說明配制使用。
5)鋼筋或錨桿錨固工作完成后,經自檢合格后,報請有關單位驗收,請政府質檢部門按照1‰的抽檢率隨機對植筋進行拉拔試驗,并做好拉拔試驗記錄,并填寫分項工程報驗單。
八、錨桿、植筋工程量及設計指標
序號
部位
鋼筋或錨桿
孔徑mm
錨固深度mm
凝固時間h
根數
1
KZ2a
M18錨桿
55
500
24
102
GN1
M28錨桿
42
500
24
30
GN2
M25錨桿
36
500
24
30
KZ2
Φ25鋼筋
37
500
24
37
5
KZ2a
M20錨桿
24
250
24
66
九、JGN-G型結構膠粘鋼工程量
序號
部位
粘鋼面積m2
凝固時間h
1
KZ2a
13
24
GN1
24
GN2
1.5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