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腳手架事故預防措施
(一)嚴格執行腳手架搭設與拆除的安全操作規程
1.腳手架作業層防護要求
腳手板:腳手架作業層應滿鋪腳手板,板與板之間緊靠,離開墻面120~150mm;當作業層腳手板與建筑物之間縫隙大于150mm時,應采取防護措施。腳手板一般應至少2層,上層為作業層,下層為防護層。只設一層腳手板時,應在腳手板下設隨層兜網。自頂層作業層的腳手板向下宜每隔12m滿鋪一層腳手板。
防護欄桿和擋腳板:均應搭設在外立桿內側;上欄桿上皮高度應為1.2m;擋腳板高度為180mm;中欄桿應居中設置。
密目網與兜網:腳手架外排立桿內側,要采用密目式安全網全封閉。密目網必須用符合要求的系繩,將網周邊每隔45cm系牢在腳手管上。建筑物首層要設置兜網,向上每隔3層設置一道,作業層下設隨層網。兜網要采用符合質量要求的平網,并用系繩系牢,不可留有漏洞。密目網和兜網破損嚴重時,不得使用。
2.連墻件的設置要求
連墻件的布置間距除滿足計算要求外,還應不大于最大間距;連墻件宜靠近主節點設置,偏離主節點的距離應不大于300mm;應從底層第一步縱向水平桿開始設置,否則應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宜優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一字形、開口型腳手架的兩端必須設置連墻件,連墻件的垂直間距不應大于建筑物的層高,并不應大于4m;高度24m以下的單、雙排架,宜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頂撐配合使用的附墻連接方式,嚴禁使用僅有拉筋的柔性連墻件;高度24m以上的雙排架,必須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連墻件中的連墻桿或拉筋宜水平設置,當不能水平設置時,與腳手架連接的一端應下斜連接,不應采用上斜連接。
3.剪刀撐設置要求
每組剪刀撐跨越立桿根數為5~7根;高度在24m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必須在外側立面的兩端各設置一組,由底部到頂部隨腳手架的搭設連續設置;高度在24m以上的雙排架,在外側立面必須沿長度和高度連續設置;剪刀撐斜桿應與立桿和伸出的橫向水平桿進行連接;剪刀撐斜桿的接長均采用搭接。
4.橫向水平桿設置要求
主節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作業層上非主節點處的橫向水平桿,宜根據支承腳手板的需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應大于縱距的1/2;使用鋼腳手板、木腳手板、竹串片腳手板時,雙排架的橫向水平桿兩端均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縱向水平桿上。
5.腳手架拆除要求
拆除前的準備工作:全面檢查腳手架的扣件連接、連墻件、支撐體系是否符合構造要求;根據檢查結果補充完善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順序和措施,經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由工程施工負責人進行拆除安全技術交底;清除腳手架上的雜物及地面障礙物。
拆除時應做到:拆除作業必須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連墻件必須隨腳手架逐層拆除,嚴禁先將連墻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后再拆腳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應大于2步,如大于2步應增設連墻件加固;當腳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長立桿的高度時,應先在適當位置搭設臨時拋撐加固后,再拆除連墻件;當腳手架分段、分立面拆除時,對不拆除的腳手架兩端,應按照規范要求設置連墻件和橫向斜撐加固;各構配件嚴禁拋擲至地面。
(二)加強腳手架構配件材質的檢查,按規定進行檢驗檢測
多年來,由于種種原因,大量不合格的安全防護用具及建筑構配件流入施工現場。因安全防護用具及構配件不合格而造成的傷亡事故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施工企業必須從進貨的關口把住產品質量關,保證進入施工現場的產品必須是安全有效的合格產品,同時在使用過程中,還要按規定進行檢驗檢測,達不到安全防護要求的用具及構配件不得繼續使用。
(三)認真做好腳手架使用中的安全檢查
腳手架使用中,應定期檢查下列項目:
桿件的設置和連接,連墻件、支撐、門洞桁架等的構造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積水,底座是否松動,立桿是否懸空;扣件螺栓是否松動;立桿的沉降與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規范規定;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超載。
以上所述是預防腳手架上安全事故的幾條最基本的措施,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每個施工項目還應根據工程的特點,擬定切合實際的預防安全事故的具體措施。
篇2:腳手架事故原因預防措施
內容?摘?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升,基本建設工程不斷地向高、大、難方向發展。高層建筑在建筑工程中的比例不斷上升,隨之而來的是施工中腳手架的搭設成為一項重要的技術課題,而安全性則是其重點之一。腳手架作為施工人員登高作業需要以及安全防護設施,在安全生產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意義。據統計分析,建筑施工中發生的重大傷亡事故,其中架子工中發生事故的比率占各工種的首位,占高處墜落事故的44%,而且建筑施工五大傷害中,與腳手架有關的傷害類型如高處墜落、物體打擊、坍塌,就占了其中的三項,也是施工現場中最易發生的事故類型。腳手架是建筑工程中的臨時設施,但是卻關系到整個工程的安全管理及工程進度。如何面對日益突出的安全事故,是我們必須解決的主要問題。本文分析在腳手架施工中常見的問題、分析相關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可從中提高我們建筑從業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從而減少此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建筑施工?腳手架?高空墜落
目錄
一、發生腳手架事故的原因分析?1
(一)人的方面?1
(二)物的方面?1
(三)安全管理方面?1
二、采取的預防措施?2
(一)加強培訓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杜絕違章作業?2
(二)嚴格執行腳手架搭設與拆除的安全操作規程?2
(三)加強腳手架構配件材質的檢查,按規定進行檢驗檢測?3
(四)認真做好腳手架使用中的安全檢查?3
(五)腳手架驗收檢查?3
(六)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安全檢查?3
三、高處墜落事故案例分析?4
(一)事故經過?5
(二)事故原因分析?5
(三)事故防范措施?5
(四)事故外理?5
參考文獻?6
腳手架事故原因及預防措施
--在腳手架上發生的高處墜落事故案例
一、發生腳手架事故的原因分析
近年來,由于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項建設工程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發展。隨著一座座高層、超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對建筑外腳手架的安全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腳手架在搭設、施工、使用中作業危險因素多,極易發生傷亡事故。為此,對建筑業腳手架的傷亡事故進行較為科學的分析,從中找出事故的成因及對策是非常必要的。
(一)人的方面
?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自我保護能力差,冒險違章作業。一是架子工從事腳手架搭設與拆除時,未按規定正確佩帶安全帽和安全帶。許多作業人員自恃“藝高人膽大”,嫌麻煩,認為不戴安全帽或不系安全帶,只要小心一些就不會出事,由此導致的高處墜落事故時有發生。二是作業人員危險意識差,對可能遇到或發生的危險估計不足,對施工現場存在的安全防護不到位等問題不能及時發現也會導致事故的發生。
(二)物的方面
腳手架搭設不符合規范要求。建設部行業標準《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已經于20**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規范屬于強制性標準,在腳手架的設計計算、搭設與拆除、架體結構等方面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但在部分施工現場,腳手架搭設不規范的現象仍比較普遍,一是腳手架操作層防護不規范;二是密目網、水平兜網系結不牢固,未按規定設置隨層兜網和層間網;三是腳手板設置不規范;四是懸挑架等設置不規范,腳手架材質不符合要求,使用前未進行必要的檢驗檢測;由此導致了多起職工傷亡事故的發生。
(三)安全管理方面
腳手架搭設與拆除方案不全面,安全技術交底無針對性。項目部重視施工現場、忽視安全管理資料的現象比較普遍,應當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方案的專項施工工程,如腳手架搭設與拆除、基坑支護、模板工程、臨時用電、塔機拆裝等,不編制施工方案,或者不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照抄標準、規范,應付檢查。安全技術交底仍停留在“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的層次上,缺乏針對性。工程施工中憑個人經驗操作,不可避免地存在事故隱患和違反操作規程、技術規范等問題,甚至引發傷亡事故。
安全檢查不到位,未能及時發現事故隱患。在腳手架的搭設與拆除和在腳手架上作業過程中發生的傷亡事故,大都存在違反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等問題,但施工現場的項目經理、工長、專職安全員在定期安全檢查、平時檢查中,均未能及時發現問題,或發現問題后未及時整改和糾正,對事故的發生負有一定責任。
二、采取的預防措施
所謂“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管理,主要不是在發生事故后才去組織搶救,進行事故調查、處理;而是按照系統化、科學化管理思想,按照事故發生的規律和特點,千方百計預防事故的發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雖然人類在生產活動中還不可能完全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但只要思想重視,預防措施得當,事故是可以大大減少的。
(一)、加強培訓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杜絕違章作業
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是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基礎工作。企業要完善內部教育培訓制度,通過對職工進行三級教育、定期培訓,開展班組班前活動,利用黑板報、宣傳欄、事故案例剖析等多種形式,加強對一線作業人員,尤其是農民工的培訓教育,增強安全意識,掌握安全知識,提高職工搞好安全生產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得以貫徹執行。腳手架等特殊工種作業人員必須做到持證上崗,并每年接受規定學時的安全培訓。《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規定,“腳手架搭設人員必須是經過按現行國家標準《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GB5036)考核合格的專業架子工。上崗人員應定期體檢,合格者方可持證上崗“。《建筑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規定,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腳。在沒有防護設施的高空、懸崖和陡坡施工,必須系安全帶。正確使用個人安全防護用品是防止職工因工傷亡事故的第一道防線,是作業人員的“護身符”
(二)嚴格執行腳手架搭設與拆除的安全操作規程
1.腳手架作業層防護要求
腳手板:腳手架作業層應滿鋪腳手板,板與板之間緊靠,離開墻面120~150mm;當作業層腳手板與建筑物之間縫隙大于150mm時,應采取防護措施。腳手板一般應至少2層,上層為作業層,下層為防護層。只設一層腳手板時,應在腳手板下設隨層兜網。自頂層作業層的腳手板向下宜每隔12m滿鋪一層腳手板。
防護欄桿和擋腳板:均應搭設在外立桿內側;上欄桿上皮高度應為1.2m;擋腳板高度為180mm;中欄桿應居中設置。
密目網與兜網:腳手架外排立桿內側,要采用密目式安全網全封閉。密目網必須用符合要求的系繩,將網周邊每隔45cm系牢在腳手管上。建筑物首層要設置兜網,向上每隔3層設置一道,作業層下設隨層網。兜網要采用符合質量要求的平網,并用系繩系牢,不可留有漏洞。密目網和兜網破損嚴重時,不得使用。
2.連墻件的設置要求
連墻件的布置間距除滿足計算要求外,還應不大于最大間距;連墻件宜靠近主節點設置,偏離主節點的距離應不大于300mm;應從底層第一步縱向水平桿開始設置,否則應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宜優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一字形、開口型腳手架的兩端必須設置連墻件,連墻件的垂直間距不應大于建筑物的層高,并不應大于4m;高度24m以下的單、雙排架,宜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頂撐配合使用的附墻連接方式,嚴禁使用僅有拉筋的柔性連墻件;高度24m以上的雙排架,必須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連墻件中的連墻桿或拉筋宜水平設置,當不能水平設置時,與腳手架連接的一端應下斜連接,不應采用上斜連接。
3.剪刀撐設置要求
每組剪刀撐跨越立桿根數為5~7根;高度在24m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必須在外側立面的兩端各設置一組,由底部到頂部隨腳手架的搭設連續設置;高度在24m以上的雙排架,在外側立面必須沿長度和高度連續設置;剪刀撐斜桿應與立桿和伸出的橫向水平桿進行連接;剪刀撐斜桿的接長均采用搭接。
4.橫向水平桿設置要求
主節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作業層上非主節點處的橫向水平桿,宜根據支承腳手板的需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應大于縱距的1/2;使用鋼腳手板、木腳手板、竹串片腳手板時,雙排架的橫向水平桿兩端均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縱向水平桿上。
5.腳手架拆除要求
拆除前的準備工作:全面檢查腳手架的扣件連接、連墻件、支撐體系是否符合構造要求;根據檢查結果補充完善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順序和措施,經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由工程施工負責人進行拆除安全技術交底;清除腳手架上的雜物及地面障礙物。拆除時應做到:拆除作業必須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連墻件必須隨腳手架逐層拆除,嚴禁先將連墻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后再拆腳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應大于2步,如大于2步應增設連墻件加固;當腳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長立桿的高度時,應先在適當位置搭設臨時拋撐加固后,再拆除連墻件;當腳手架分段、分立面拆除時,對不拆除的腳手架兩端,應按照規范要求設置連墻件和橫向斜撐加固;各構配件嚴禁拋擲至地面。
(三)加強腳手架構配件材質的檢查,按規定進行檢驗檢測
多年來,由于種種原因,大量不合格的安全防護用具及建筑構配件流入施工現場。因安全防護用具及構配件不合格而造成的傷亡事故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施工企業必須從進貨的關口把住產品質量關,保證進入施工現場的產品必須是安全有效的合格產品,同時在使用過程中,還要按規定進行檢驗檢測,達不到安全防護要求的用具及構配件不得繼續使用。
(四)認真做好腳手架使用中的安全檢查
腳手架使用中,應定期檢查下列項目:
桿件的設置和連接,連墻件、支撐、門洞桁架等的構造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積水,底座是否松動,立桿是否懸空;扣件螺栓是否松動;立桿的沉降與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規范規定;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超載。
(五)腳手架驗收檢查
1.腳手架的基礎夯實填平驗收
腳手架承壓部位的回填土必須夯實,寬度為2m以上,并有良好的排水措施;整體腳手架基礎必須澆砼,立桿埋深300n或在立桿下置墊塊,并綁掃地桿;對于高層腳手架的基礎回填夯實,做好排水措施,立桿下置墊50×200mm統長木板或統長槽鋼;腳手架基礎完必須由項目負責組織驗收,合格方可施工。
2.搭設過程中的分段驗收
腳手架由架子工嚴格按規程要求搭設;腳手架的搭設必須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方案中要嚴密的施工方法和工序搭接要求;整體落式腳手架,每搭設一定的高度,由項目部組織有關人員,按規程要求或方案中要求,進行認真嚴格檢查,驗收合格后,方能掛牌使用;對于特殊腳手架(挑架、爬架)等,每挑一次或爬升一次架子,由項目部組織有關人員認真檢查,驗收合格后,方能掛牌使用。
3.裝飾階段重新驗收
在裝飾前,由項目部組織有關人員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對于裝飾時的架子著重檢查部位有:整體外觀是否穩固、變形、各種桿件搭接是否牢固,與墻連結點是否有效、牢固,各類的防護設施是否齊全有效等;
裝飾階段腳手架必須經項目部有關人員驗收合格后方能掛牌使用;裝飾階段在外墻施工時,必須做到每周一次檢查、驗收記錄。
4.腳手架在使用過程中交接管理
對于同一腳手架由多個施工單位共同使用時,總承包方必須明確腳手架的管理單位;結構結束移交裝飾單位時,總承包方應組織相關人員履行交接驗收手續,同時再次明確監護單位和監護人;對監護單位和監護人必須掛牌公告。
5.腳手架拆除過程中的監督管理方法
腳手架的任何部件嚴禁隨意拆除;因施工明確需拆除的,必須由作業班組長向工地管理部門提出書面的申請書;經項目部確認批準,并采取加固補救措施后,方可實施;腳手架拆除禁止無證人員登高作業,作業區域應設立警戒區和其他預防措施,并派專人監護。
.?(六)、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安全檢查
?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是建筑企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是搞好安全生產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安全生產責任制要將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各職能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和各崗位生產工人在安全生產方面應做的工作及應負的責任加以明確規定。工程項目經理部的管理人員和專職安全員,要根據自身工作特點和職責分工,嚴格執行定期安全檢查制度,并經常進行不定期的、隨機的檢查,對于發現的問題和事故隱患,要按照“定人、定時間、定措施”的原則進行及時整改,并進行復查,消防事故隱患,防止職工傷亡事故的發生。
腳手架檢查、驗收應根據技術規范、施工組織設計及變更文件和技術交底文件進行。在基礎完工后及腳手架搭設前、作業層上施加荷載前、每搭設完10-13m高度后、達到設計高度后、遇有六級大風與大雨后、寒冷地區開凍后、停用超過一個月后,均要組織檢查與驗收。
腳手架使用中,應定期檢查下列項目:
桿件的設置和連接,連墻件、支撐、門洞桁架等的構造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積水,底座是否松動,立桿是否懸空;扣件螺栓是否松動;立桿的沉降與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規范規定;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超載。
以上所述是預防腳手架上安全事故的幾條最基本的措施,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每個施工項目還應根據工程的特點,擬定切合實際的預防安全事故的具體措施。
三、腳手架高處墜落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經過
2006年5月14日下午,在浙江某房產建設工程公司總包、某某建筑公司主承包、某某裝飾公司專業分包的經濟發開區某高層住宅安置房工程工地上,因其中1#樓~4#樓高層12層以上的外墻粉刷施工基本完成,主承包公司的腳手架工程專業分包單位的架子班班長王某征得分隊長李某同意后,安排了6名作業人員進行1#樓~4#樓分Ⅱ段,先拆1#樓和3#樓的20A軸~21A軸的12層至17層陽臺外立面高6步、長1.8米、寬0.9米的鋼管懸挑腳手架的拆除作業。下午16時25分左右,其中作業人員王某正對3#樓拆除了17層至16層全部和15層部分懸挑腳手架外立面以及連接15層陽臺欄桿上固定腳手架拉桿和樓層立桿、拉桿。當拆至近14層時,懸挑腳手架突然失穩傾覆致使正在懸挑腳手架體上的作業人員鄧某和夏某隨懸挑腳手架體分別墜落到地面和四層陽臺平臺上(墜落高度分別為42米和31米)。事故發生后,項目部立即將兩人送往醫院搶救,因二人傷勢過重,經過搶救后無效鄧某于14日23時10分死亡,夏某于16日5時30分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經調查和現場勘測,模擬架復原分析
1.作業前王某、鄧某、夏某三人沒有對即將拆除的鋼管懸挑腳手架進行檢查、加固,就直接在上部將水平拉桿拆除,以至在水平拉桿拆除后,架體失穩傾覆,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專業分包單位分隊長李某,在拆除前未認真按規定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作業人員未按規定佩帶和使用安全帶以及未落實危險作業的監護,是造成本次事故間接原因。
?3.專業分包單位的架子工王某某,作為經培訓考核持證的架子工特種作業人員,在作業時負責樓層內水平拉桿和連桿的折除工作,但未按規定進行作業,先將水平拉桿、連桿予以拆除,導致架體失穩傾覆,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事故防范措施
1.分四個小組對Ⅰ至Ⅲ段及轉換層以下進行全面復查整改,重點清理樓層垃圾、鋼管、扣件等零星物件,對現場材料重新進行堆放,現場垃圾及時清除。
2.對樓層臨邊孔洞進行徹底封閉,設置防護欄桿,封閉樓層孔洞。徹底對大型機械設備進行保養檢修,重點對人貨電梯、吊籃、電箱、電器等進行檢查,并作出書面報告。
3.對樓層尚存懸挑腳手架,零星排架,防護棚進行徹底清查、整改,該加固的加固,該完善的完善,并在事先做好交底、監護、措施、方案等工作,拆除時必須有施工員、專職安全員在場監控。同時認真按照懸桃腳手架方案,重申交底內容,進行高空作業時,必須有專職安全員、施工員、監護人員到位;并有專項交底及監護措施。
4.徹底檢查安全持證狀況,對無證人員立即清退。檢查現場方案交底執行情況,完善合同、安全協議內容。完善、落實監護制度。
5.加強安全管理教育,強化管理人員與分包隊伍的安全意識,嚴格杜絕安全事故與隱患發生。重申項目內部各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
6.對安全帶、安全網、消防器材等安全設備配置情況進行檢查,保證儲備量。
(四)事故處理
1.本起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約為63.52萬元。
2.事故發生后,總、分包單位根據事故調查小組的意見,對本次事故負有一定責任者進行了相應的處理:
(1)架子工王某某,在拆除此架子前未能檢查腳手架情況,在拆除時未能注重腳手架情況,對本次事故負有直接、重要責任,由上級給予吊銷特殊工種操作證、企業予以除名處分。
(2)專業分包架子工班長王某,未按規定要求認真進行交底、檢查拆除人員的安全帶佩帶情況及未落實監護人員,在人員拆除時未對交底的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對本次事故負有直接管理責任,由上級予以除名清退處分。
(3)專業分包架子工分隊長李某,未按主承包單位的要求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對本次事故負有直接領導責任,由上級予以除名清退處分。
(4)專業分包公司副經理葛某,作為架子工施工隊負責人,自己隊伍安全生產工作疏于管理,對本次事故負有領導責任,決定免去公司副經理職務。
(5)主承包隊伍當班施工員楊某,對施工現場監督不力,檢查不嚴,未能有效地控制事故發生,對本次事故負有一定的管理責任,企業給予警告處分,作出書面檢查,并按企業獎懲條例給予經濟處罰。
參考文獻
[1].潘明遠,2009年,《建筑工程質量事故分析與處理》,中國電力出版社。
[2].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和原哈爾濱建筑大學主編,20**年,《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梁耀峰,2009,《腳手架上發生的傷亡事故案例分析及預防措施》,安全管理網。
[4].鐘勇、李建,《勞動保護》第9期,易安網。
[5].編委會,2009年,《最新建筑腳手架施工安裝應用技術要點1000問與缺陷分析防控及安全管理標準驗收技術規范實用手冊》,北方工業出版社。
篇3:腳手架上發生傷亡事故預防措施
1.加強培訓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杜絕違章作業。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是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基礎工作。企業要完善內部教育培訓制度,通過對職工進行三級教育、定期培訓,開展班組班前活動,利用黑板報、宣傳欄、事故案例剖析等多種形式,加強對一線作業人員,尤其是農民工的培訓教育,增強安全意識,掌握安全知識,提高職工搞好安全生產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得以貫徹執行。腳手架等特殊工種作業人員必須做到持證上崗,并每年接受規定學時的安全培訓。《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規定,“腳手架搭設人員必須是經過按現行國家標準《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GB5036)考核合格的專業架子工。上崗人員應定期體檢,合格者方可持證上崗“。《建筑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規定,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腳。在沒有防護設施的高空、懸崖和陡坡施工,必須系安全帶。正確使用個人安全防護用品是防止職工因工傷亡事故的第一道防線,是作業人員的“護身符”。
2.嚴格執行腳手架搭設與拆除的有關規范和要求。
(1)腳手架作業層防護要求腳手板:腳手架作業層應滿鋪腳手板,板與板之間緊靠,離開墻面120-150mm;當作業層腳手板與建筑物之間縫隙大于150mm時,應采取防護措施。腳手板一般應至少兩層,上層為作業層,下層為防護層。只設一層腳手板時,應在腳手板下設隨層兜網。自頂層作業層的腳手板向下宜每隔12m滿鋪一層腳手板。防護欄桿和擋腳板:均應搭設在外立桿內側;上欄桿上皮高度應為1.2m;擋腳板高度180mm;中欄桿應居中設置。密目網與兜網:腳手架外排立桿內側,要采用密目式安全網全封閉。密目網必須用符合要求的系繩將網周邊每隔45cm系牢在腳手管上。建筑物首層要設置兜網,向上每隔3層設置一道,作業層下設隨層網。兜網要采用符合質量要求的平網,并用系繩系牢,不可留有漏洞。密目網和兜網破損嚴重時,不得使用。
(2)連墻件的設置要求
連墻件的布置間距除滿足計算要求外,尚不應大于最大間距;連墻件宜靠近主節點設置,偏離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應從底層第一步縱向水平桿開始設置,否則應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宜優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一字形、開口型腳手架的兩端必須設置連墻件,連墻件的垂直間距不應大于建筑物的層高,并不應大于4m;高度24m以下的單、雙排架,宜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頂撐配合使用的附墻連接方式,嚴禁使用僅有拉筋的柔性連墻件;高度24m以上的雙排架,必須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連墻件中的連墻桿或拉筋宜水平設置,當不能水平設置時,與腳手架連接的一端應下斜連接,不應采用上斜連接。
(3)剪刀撐設置要求每組剪刀撐跨越立桿根數為5-7根;高度在24m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必須在外側立面的兩端各設置一組,由底部到頂部隨腳手架的搭設連續設置;高度24m以上的雙排架,在外側立面必須沿長度和高度連續設置;剪刀撐斜桿應與立桿和伸出的橫向水平桿進行連接;剪刀撐斜桿的接長均采用搭接。
(4)橫向水平桿設置要求主節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作業層上非主節點處的橫向水平桿,宜根據支承腳手板的需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應大于縱距的1/2;使用鋼腳手板、木腳手板、竹串片腳手板時,雙排架的橫向水平桿兩端均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縱向水平桿上。
(5)腳手架拆除要求拆除前的準備工作:全面檢查腳手架的扣件連接、連墻件、支撐體系是否符合構造要求;根據檢查結果補充完善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順序和措施,經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由工程施工負責人進行拆除安全技術交底;清除腳手架上雜物及地面障礙物。拆除時應做到:拆除作業必須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連墻件必須隨腳手架逐層拆除,嚴禁先將連墻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后再拆腳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應大于2步,如大于2步應增設連墻件加固;當腳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長立桿的高度時,應先在適當位置搭設臨時拋撐加固后,再拆除連墻件;當腳手架分段、分立面拆除時,對不拆除的腳手架兩端,應按照規范要求設置連墻件和橫向斜撐加固;各構配件嚴禁拋擲至地面。
3.加強腳手架構配件材質的檢查,按規定進行檢驗檢測。
多年來,由于種種原因,大量的不合格的安全防護用具及構配件流入施工現場,因安全防護用具及構配件不合格而造成的傷亡事故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施工企業必須從進貨的關口把住產品質量關,保證進入施工現場的產品必須是合格產品,同時在使用過程中,要按規定進行檢驗檢測,達不到使用要求的安全防護用具及構配件不得使用。
腳手架上發生的傷亡事故案例分析及預防措施(2)
腳手架鋼管應采用國家標準《直縫電焊鋼管》(GB/T13793)或《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GB/T3092)規定的3號普通鋼管,質量符合《碳素結構鋼》(GB/T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沖壓鋼腳手板、連墻件材質應符合《碳素結構鋼》(GB/T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木腳手板材質應符合《木結構設計規范》(GBJ5)中Ⅱ級材質的規定。連墻件扣件材質應符合《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的規定。舊鋼管使用前要對鋼管的表面銹蝕深度、彎曲變形程度進行檢查。舊扣件使用前應進行質量檢查,有裂縫、變形的嚴禁使用,出現滑絲的螺栓必須更換。
4.制定有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腳手架搭設與拆除方案,嚴格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安全防護方案是規定施工現場如何進行安全防護的文件,所以必須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針對現場的施工環境、施工方法及人員配備等情況進行編制,按照標準、規范的規定,確定切實有效的防護措施,并認真落實到工程項目的實際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