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汽輪機組大軸彎曲技術措施
1汽輪機沖轉前必須檢查大軸偏心度<0.076mm,大軸晃動值不超過原始值的0.02mm。汽輪機大修后啟動時,必須用千分表在每個軸承擋油環上測量主軸的跳動量<0.0254mm。
2汽缸上下缸溫差(指調端高壓缸上下部排汽區;中壓缸上下兩端排汽區)>42℃汽輪機組禁止啟動。主汽閥入口溫度至少具有56℃的過熱度。
3機組冷、熱態啟動應按“啟動時主蒸汽參數”、“冷態啟動轉子加熱規程”、“熱態啟動推薦值”圖表曲線進行。
4在任何情況下,汽輪機第一級蒸汽溫度不允許比第一級金屬溫度低56℃或高111℃。
5熱態啟動時,應先送汽封后抽真空,汽封送汽前必須充分疏水,確認管道無水后才可向汽封送汽。
6汽封供汽必須具有14℃以上的過熱度,低壓供汽封汽溫度控制在121~177℃之間。
7機組未盤車前禁止向汽封供汽。
8當高、中壓汽封供汽溫度小于150℃或汽封供汽溫度與調端高壓缸端壁溫差小于85℃時,檢查汽封噴水應關閉。
9在機組啟動過程中,按“汽輪機轉速保持推薦值”“冷態轉子加熱規程”“熱態啟動推薦值”曲線進行暖機,暖機時間由中壓缸進汽溫度達到260℃時開始計算。
10在機組啟動過程中,要有專人監視汽輪機組各軸瓦振動,汽輪的軸振動應在0.125mm以下,通過臨界轉速時,軸承振動超過0.1mm或相對軸振動值超過0.254mm時立即打閘停機。嚴禁強行通過臨界轉速或降速暖機。
11機組運行過程中軸承振動不超過0.03mm或相對軸振動不超過0.08mm,超過時應設法消除,當相對軸振動大于0.254mm應立即打閘停機;當軸承振動變化±0.015mm或相對軸振動變化±0.05mm時,應查明原因設法消除,當軸承振動突然增加0.05mm,應立即打閘停機。
12按《集控運行規程》,當發現有汽輪機水沖擊現象時,立即打閘停機。
13所有高、低加、除氧器水位保護應投入運行且定期試驗,發現加熱器泄漏時,應立即停止加熱器運行并將抽汽逆止門關閉。
14停機后應按及時投入盤車,當盤車電流較正常值大、擺動或有異音時,應及時通知各有關部門及領導,查明原因及時處理。如發生汽封摩擦嚴重時,將轉子高點置于最高位置,關閉汽缸疏水,保持上下缸溫差,監視轉子彎曲度,當確認轉子彎曲度正常后,再手動盤車1800進行直軸。當盤車不動時,嚴禁用吊車強行盤車。停機后因盤車故障暫時停止盤車時,應監視轉子彎曲度的變化,當彎曲度較大時,應采用手動盤車1800,待盤車正常后及時投入連續盤車。
15機組啟動、運行、停機過程中,按《防止汽輪機進冷汽、冷水技術措施》嚴格執行,開關各汽水閥門時嚴防蒸汽、冷空氣、疏水、凝結水進入抽汽管、漏汽管、或疏水管返回汽缸。
16每班應校對一次除氧器、加熱器就地水位表與CRT上水位指示值。
篇2:防止汽輪機大軸彎曲軸瓦燒損事故
為了防止汽輪機轉子彎曲和軸瓦燒損事故的發生,應認真貫徹《防止20萬千瓦機組大軸彎曲事故的技術措施》〔(85)電生火字87號、基火字64號〕、《中國國電集團公司重大事故預防措施》中“防止汽輪機大軸彎曲、軸瓦燒損事故”部分,根據我廠實際作以下重點要求:
1防止汽輪機大軸彎曲
1.1應具備和熟悉掌握的資料。
1.1.1轉子安裝原始彎曲的最大晃動值(雙振幅),最大彎曲點的軸向位置及在圓周方向的位置。
1.1.2大軸彎曲表測點安裝位置轉子的原始晃動值(雙振幅),最高點在圓周方向的位置。
1.1.3機組正常起動過程中的波德圖和實測軸系臨界轉速。
1.1.4正常情況下盤車電流和電流擺動值,以及相應的油溫和頂軸油壓。
1.1.5正常停機過程的惰走曲線,以及相應的真空和頂軸油泵的開啟時間。緊急破壞真空停機過程的惰走曲線。
1.1.6停機后,機組正常狀態下的汽缸主要金屬溫度的下降曲線。
1.1.7通流部分的軸向間隙和徑向間隙。
1.1.8應具有機組在各種狀態下的典型起動曲線和停機曲線,并應全部納入運行規程。
1.1.9記錄機組起停全過程中的主要參數和狀態。停機后定時記錄汽缸金屬溫度、偏心、盤車電流、汽缸膨脹、脹差等重要參數,直到機組下次熱態起動為止。
1.1.10系統進行改造、運行規程中尚未作具體規定的重要運行操作或試驗,必須預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再執行。
1.2汽輪機起動前必須符合以下條件,否則禁止起動。
1.2.1大軸晃動、串軸、脹差、低油壓和振動保護等表計顯示正確,并正常投入。
1.2.2大軸晃動值不應超過制造廠的規定值,或原始值的土0.02mm。
1.2.3高壓外缸上、下缸溫差不超過50℃,高壓內缸上、下缸溫差不超過35℃。
1.2.4主蒸汽溫度必須高于汽缸最高金屬溫度50℃,但不超過額定蒸汽溫度。蒸汽過熱度不低于50℃。
1.3機組起、停過程操作措施。
1.3.1機組起動前連續盤車時間應執行制造廠的有關規定,至少不得少于2~4h,熱態起動不少于4h。若盤車中斷應重新計時。
1.3.2機組起動過程中因振動異常停機必須回到盤車狀態,應全面檢查、認真分析、查明原因。當機組已符合起動條件時,連續盤車不少于4h才能再次起動,嚴禁盲目起動。
1.3.3停機后立即投入盤車。當盤車電流較正常值大、擺動或有異音時,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當汽封摩擦嚴重時,將轉子高點置于最高位置,關閉汽缸疏水,保持上下缸溫差,監視轉子彎曲度,當確認轉子彎曲度正常后,再手動盤車180°。當盤車盤不動時,嚴禁用吊車強行盤車。
1.3.4停機后因盤車故障暫時停止盤車時,應監視轉子彎曲度的變化,當彎曲度較大時,應按規定采用間斷手動盤車180°,待盤車正常后及時投入連續盤車。
1.3.5機組熱態起動前應檢查停機記錄,并與正常停機曲線進行比較,若有異常應認真分析,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及時處理。
1.3.6機組熱態起動投軸封供汽時,應確認盤車裝置運行正常,先向軸封供汽,后抽真空。停機后,凝汽器真空到零,方可停止軸封供汽。投運軸封時應控制軸封供汽溫度與金屬溫度相匹配。
1.3.7疏水系統投入時,嚴格控制疏水系統各容器水位,注意保持凝汽器水位低于疏水聯箱標高。供汽管道應充分暖管、疏水,嚴防水或冷汽進入汽輪機。
1.3.8停機后應認真監視凝汽器、高壓加熱器水位和除氧器水位,防止汽輪機進水。
1.3.9汽輪機沖轉至600rpm,必須對機組進行摩擦檢查,發現問題禁止升速。
1.3.10起動或低負荷運行時,不得投入再熱蒸汽減溫器噴水。在鍋爐熄火或機組甩負荷時,應及時切斷減溫水。
1.3.11汽輪機在熱狀態下,若主、再蒸汽系統截止門不嚴密,則鍋爐不得進行打水壓試驗。
1.4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應立即打閘停機。
1.4.1機組起動過程中,在中速暖機之前,軸承振動超過30μm。
1.4.2機組起動過程中,通過臨界轉速時,軸承振動超過l00μm或相對軸振動值超過260μm,應立即打閘停機,嚴禁強行通過臨界轉速或降速暖機。
1.4.3機組運行中要求軸承振動不超過30μm或相對軸振動不超過80μm,超過時應設法消除,當相對軸振動大于260μm應立即打閘停機;當軸承振動變化±15μm或相對軸振動變化±50μm,應查明原因設法消除,當軸承振動突然增加50μm,應立即打閘停機。
1.4.4高壓外缸上、下缸溫差超過50℃,高壓內缸上、下缸溫差超過35℃。
1.4.5機組正常運行時主、再熱蒸汽溫度在l0min內突然下降50℃。
1.4.6機組差脹超過允許值。
1.5應采用良好的保溫材料(不宜使用石棉制品)和施工工藝,保證機組正常停機后的上下缸溫差不超過35℃,最大不超過50℃。
1.6疏水系統應保證疏水暢通。疏水聯箱的標高應高于凝汽器熱水井最高點標高。高、低壓疏水聯箱應分開,疏水管應按壓力順序接入聯箱,并向低壓側傾斜45°。疏水聯箱或擴容器應保證在各疏水門全開的情況下,其內部壓力仍低于各疏水管內的最低壓力。冷段再熱蒸汽管的最低點應設有疏水點。防腐蝕汽管直徑應不小于Ф76mm。
1.7減溫水管路閥門應能關閉嚴密,自動裝置可靠,并應設有截止門。
1.8門桿漏汽至除氧器管路,應設置逆止門和截止門。
1.9高壓加熱器應裝設緊急疏水閥,可遠方操作和根據疏水水位自動開啟。
1.10高、低壓軸封應分別供汽。特別注意高壓軸封段,其供汽管路應有良好的疏水措施。
1.11機組監測儀表必須完好、準確,并定期進行校驗。尤其是大軸偏心、振動和汽缸金屬溫度測量表計,應按熱工監督條例進行統計考核。
1.12凝汽器應有高水位報警并在停機后仍能正常投入。除氧器應有水位報警和高水位自動放水裝置。
1.13嚴格執行運行、檢修操作規程,嚴防汽輪機進水、進冷汽。
2防止汽輪機軸瓦損壞
2.1汽輪機的輔助油泵及其自起動裝置,應按運行規程要求定期進行試驗,保證處于良好的備用狀態。機組起動前輔助油泵必須處于良好的備用狀態且能正常聯動。機組正常啟動和停機前,都必須按要求對輔助設備進行起、停和聯鎖試驗(EH油泵、BOP、SOB、EOP、頂軸油泵、盤車電機等),其中一項不合格禁止啟動或停運汽輪機。EH油泵、BOP、SOB、EOP不能同時有檢修工作。機組啟動過程中,如果EH油泵故障或BOP、SOB、EOP油泵故障,應停止機組啟動。機組全速后停BOP、SOB、頂軸油泵油泵前,必需檢查確認各有關油壓在正常范圍內,主油泵已工作正常。機組啟動升速、停機降速和事故處理過程中,如果EH油泵、BOP、EOP油泵同時故障,應破壞真空,緊急停機,啟動頂軸油泵。
2.2油系統進行切換操作(如冷油器、濾網等)時,應在指定人員的監護下按操作票順序緩慢進行操作,操作中嚴密監視潤滑油壓的變化,嚴防切換操作過程中斷油。操作完畢應將冷油器和濾網的進出油門上鎖。
2.3機組起動、停機和運行中要嚴密監視推力瓦、軸瓦鎢金金溫度和回油溫度。汽輪機軸承溫度達107℃、汽輪機推力軸承溫度或發電機、勵磁機軸承溫度達99℃、軸承回油溫度達77℃時,應降低機組負荷直至溫度正常,并查明原因及時處理。汽輪機軸承溫度達112℃、汽輪機推力軸承溫度或發電機、勵磁機軸承溫度達107℃,軸承回油溫度達82℃時,按緊急事故停機處理。密切注意潤滑油壓的變化,當油壓低于規定值時,應啟動備用油泵。
2.4在機組起、停過程中應按運行規程規定的轉速停、啟頂軸油泵,檢查各軸承頂軸油壓正常。機組運行中,各頂軸油泵應處良好備用狀態。
2.5在運行中發生了可能引起軸瓦損壞(如水沖擊、瞬時斷油等)的異常情況下,應在確認軸瓦未損壞之后,方可重新起動。
2.6油位計、油壓表、油溫表及相關的信號裝置,必須按規程要求裝設齊全、指示正確,并定期進行校驗。機組起動或正常運行時,油箱油位應在運行規程規定的范圍內。主油箱油位計每天活動一次,檢查油位計無卡澀,油位報警正常。正常運行中發現油壓或油箱油位異常下降時,應盡快查明原因,啟動備用油泵維持油壓,將油箱油位補至正常,并聯系檢修處理。若油壓或油位維持不住時應停機處理。加強油系統的檢查,發現跑油、漏油應及時進行處理,冷油器濾網前后壓差大時及時聯系檢修清理。主機及小機油箱的事故放油門、放水門應關閉嚴密,并掛“嚴禁操作”警示牌。機組油凈化裝置故障報警信號應試驗正常;裝置投運期間應經常巡視,發現裝置故障跑油,應立即隔離并注意主油箱油位,降低時立即補油至正常油位;主油箱及小機油箱濾油與油凈化裝置的投運不得同時進行(主油箱與小機油箱同油凈化裝置連續濾油不得同時進行),濾油前應將油凈化裝置可靠隔離。
2.7油系統油質應按規程要求定期進行化驗,油質劣化及時處理。在油質及清潔度超標的情況下,嚴禁機組起動。主油箱及小機油箱補油時,必須保證油質合格。凈油箱內應存有一定量合格的透平油,主油箱輸油泵應達到良好備用狀態,以保證主油箱及小機油箱能及時補油。
2.8應避免機組在振動不合格的情況下運行。
2.9機組運行中,禁止用降低油壓的方法控制軸瓦漏油缺陷。
2.10輔助油泵出口油壓應低于主油泵出口油壓,在汽輪機達到額定轉速以前,主油泵應能自動投入運行。一般要求轉速達到2800r/min以后主油泵開始投入工作。機組定速后,停用輔助油泵時,應密切監視主油泵出口和潤滑油壓的變化情況。發現油壓變化異常時,應立即恢復輔助油泵運行,并查明原因后采取措施。
2.11油壓保護、聯鎖電源必須可靠,正常投入,不得隨意解除。潤滑油壓低時應能正確、可靠的聯動交流、直流潤滑油泵。為確保防止在油泵聯動過程中瞬間斷油的可能,要求當潤滑油壓降至0.08MPa時報警,降至0.078MPa時聯動交流潤滑油泵,降至0.068MPa時聯動直流潤滑油泵,降至0.048Mpa時汽機脫扣,降至0.034MPa時盤車脫扣。
2.12直流潤滑油泵的直流電源系統應有足夠的容量,應取消各級熔斷器,以防止故障時熔斷器熔斷使直流潤滑油泵失去電源。
2.13交流潤滑油泵電源的接觸器,應采取低電壓延時釋放或直流保持措施,同時要保證自投裝置動作可靠。
2.14油系統嚴禁使用鑄鐵閥門,各閥門不得水平安裝。主要閥門應掛有“禁止操作”警示牌。潤滑油壓管道原則上不宜裝設濾網,若裝設濾網,必須有防止濾網堵塞和破損的措施。
2.15安裝和檢修時要徹底清理油系統雜物,并嚴防檢修中遺留雜物堵塞管道。
2.16檢修中應注意主油泵出口逆止門的狀態,防止停機過程中斷油。
2.17格執行運行、檢修操作規程,嚴防軸瓦斷油。汽機油系統切換時,應在副值班員以上崗位人員監護下,按操作票順序緩慢進行操作,操作中嚴密監視潤滑油壓變化,嚴防切換過程中斷油燒瓦。
2.18運行中油箱油位應保持正常。濾網前后油位差超過規定值時,應及時清理濾網。主油箱應設置油位低報警裝置。
2.19定期對轉子軸電壓進行監測,軸電壓超標要查找原因及時消除。
2.20運行中發生中壓主汽門突然關閉,應立即停機,防止軸向推力急劇變化而推力軸承磨損。
2.21當發現有如下情況之一時,應立即打閘停機:
2.21.1任一軸承回油溫度超過75℃或突然連續升高至70℃時;
2.21.2主軸瓦烏金溫度超過廠家規定值;
2.21.3回油溫度升高,且軸承內冒黑煙時;
2.21.4潤滑油泵起動后,油壓低于運行規程允許值;
2.21.5盤式密封瓦回油溫度超過80℃或烏金溫度超過95℃時或參照制造廠設計標準。
篇3:防止汽輪機組大軸彎曲事故措施范本
1、應具備和熟悉掌握的資料:
(1)運行人員應掌握機組安裝后或大修后大軸原始晃動值。
(2)機組正常啟動過程中的實測軸系臨界轉速值。
(3)正常情況下盤車電流和電流擺動值,以及相應的油溫和頂軸油壓。
(4)正常停機過程的惰走曲線,以及相應的真空破壞門和頂軸油泵的開啟時間。緊急破壞真空停機過程的惰走曲線。
(5)應具有機組在各種狀態下的典型啟動曲線和停機曲線,并應全部納入運行規程。
(6)記錄機組啟停全過程中的主要參數和狀態。停機后定時記錄汽缸金屬溫度、大軸彎曲、盤車電流、汽缸膨脹、脹差等重要參數,直到機組下次熱態啟動或汽缸金屬溫度低于150℃為止。
2、汽輪機啟動前必須符合以下條件,否則禁止啟動:
(1)大軸晃動、軸向位移、脹差、低油壓和振動保護等表計顯示正確,并正常投入。
(2)汽輪機各部金屬溫度測點應齊全可靠,大軸偏心度指示準確。大軸晃度、串軸、脹差、膨脹等表記指示正確,沖轉前大軸偏心度不得大于0.075mm,大軸晃度不得超過原始值0.02mm。
(3)高中壓外缸上、下缸溫差不超過50℃。高中壓內缸上、下缸溫差不超過35℃。
(4)主蒸汽溫度必須高于汽缸最高金屬溫度50℃,但不超過額定蒸汽溫度。蒸汽過熱度不低于50℃。
3、機組啟、停過程中:
(1)機組冷、熱態啟動前連續盤車時間不少于4h,若盤車中斷應重新計時。
(2)在機組啟動過程中,要有專人監視汽輪機組的振動。
(3)機組啟動過程中因振動異常停機必須回到盤車狀態,應全面檢查、認真分析、查明原因。當機組已符合啟動條件時,連續盤車不少于4h才能再次啟動,嚴禁盲目啟動。
(4)機組啟動投軸封供汽時,應確認盤車裝置運行正常,機組熱態啟動時先向軸封供汽,后抽真空,軸封送汽前必須充分疏水,確認管道無水后才可向軸封送汽。停機后,凝汽器真空到零,方可先停軸加風機后停軸封供汽,就地關閉軸加減溫水手動門。軸封供汽必須具有14℃以上的過熱度,低壓軸封供汽溫度控制在121~177℃之間。
(5)停機后立即投入盤車,當盤車電流較正常值大、擺動或有異音時,應及時通知各有關部門及領導,查明原因及時處理。如發現汽封摩擦嚴重時,將轉子高點置于最高位置,關閉汽缸疏水,保持上下缸溫差,監視轉子彎曲度,當確認轉子彎曲度正常后,再手動盤車180℃。當正常盤車盤不動時,嚴禁用吊車強行盤車。
(6)停機后因盤車故障暫時停止盤車時,應監視轉子彎曲度的變化,當彎曲度較大時,應采用每半小時手動盤車180℃,待盤車正常后及時投入連續盤車。
(7)所有高、低加、除氧器水位報警及保護應投入運行且定期試驗,停機后應認真監視凝汽器、高、低壓加熱器水位和除氧器水位,防止汽輪機進水。
4、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應立即打閘停機:
(1)機組啟動過程中,在中速暖機之前,軸承振動超過0.03mm。
(2)機組啟動過程中,通過臨界轉速時,軸承振動超過0.10mm或軸振超過0.25mm,應立即打閘停機,嚴禁強行通過臨界轉速或降速暖機。
(3)機組運行中軸承振動不超過0.03mm或軸振不超過0.08mm,超過時應設法消除,當軸振大于0.25mm應立即打閘停機;當軸承振動變化±0.015mm或軸振突然變化±0.05mm時,應查明原因設法消除,當軸承振動突然增加0.05mm,應立即打閘停機。
(4)高壓外缸上、下缸溫差超過50℃,高壓內缸上、下缸溫差超過35℃。
(5)機組正常運行時,主、再熱蒸汽溫度在10min內突然下降50℃。
(6)當發現有汽輪機水沖擊現象時。
5、機組監測儀表必須完好、準確,并定期進行校驗。尤其是大軸偏心表、振動表和汽缸金屬溫度表。
6、凝汽器應有高水位報警并在停機后仍能正常投入。除氧器應有水位報警和高水位自動放水裝置。
7、機組啟動、運行、停機過程中,按《防止汽輪機進冷汽、冷水技術措施》嚴格執行,開關各汽水閥門時嚴防蒸汽、冷空氣、疏水、凝結水進入抽汽管、漏汽管、或疏水管返回汽缸。
8、啟動或低負荷運行時,不得投入再熱器減溫水。在鍋爐熄火或機組甩負荷時,應及時切斷減溫水。
9、每班應校對一次除氧器、加熱器、凝汽器就地水位表與DCS上水位指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