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區吊裝作業安全規程HG230151999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吊裝作業分級、分類、作業安全要求及《吊裝安全作業證》的管理。本標準適用于化工企業生產區域內的吊裝作業。2引用標準下列標準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本標準的條文。在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2811-89安全帽GB5082-85起重吊裝指揮信號HG/T23008-92化工檢修現場安全管理檢查標準HG23014-1999廠區高處作業安全規程HG23011-1999廠區動火作業安全規程3定義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吊裝作業利用各種機具將重物吊起,并使重物發生位置變化的作業過程。4吊裝作業的分級、分類4.1吊裝作業分級吊裝作業按吊裝重物的重量分為三級:吊裝重物的重量大于80噸時,為一級吊裝作業;吊裝重物的重量大于等于40噸至小于等于80噸時,為二級吊裝作業;吊裝重物的重量小于40噸時,為三級吊裝作業。4.2吊裝作業分類吊裝作業按吊裝作業級別分為三類:一級吊裝作業為大型吊裝作業;二級吊裝作業為中型吊裝作業;三級吊裝作業為一般吊裝作業。5吊裝作業的安全要求5.1吊裝作業人員必須持有特殊工種作業證。吊裝重量大于10噸的物體須辦理《吊裝安全作業證》。《吊裝安全作業證》格式見附錄。5.2吊裝重量大于等于40噸的物體和土建工程主體結構,應編制吊裝施工方案。吊物雖不足40噸重,但形狀復雜、剛度小、長徑比大、精密貴重,施工條件特殊的情況下,也應編制吊裝施工方案。吊裝施工方案經施工主管部門和安全技術部門審查,報主管廠長或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實施。5.3各種吊裝作業前,應預先在吊裝現場設置安全警戒標志并設專人監護,非施工人員禁止入內。5.4吊裝作業中,夜間應有足夠的照明,室外作業遇到大雪、暴雨、大霧及六級以上大風時,應停止作業。5.5吊裝作業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帽,安全帽應符合GB2811的規定,高處作業時必須遵守HG23014的規定。5.6吊裝作業前,應對起重吊裝設備、鋼絲繩、攬風繩、鏈條、吊鉤等各種機具進行檢查,必須保證安全可靠,不準帶病使用。5.7吊裝作業時,必須分工明確、堅守崗位,并按GB5082規定的聯絡信號,統一指揮。5.8嚴禁利用管道、管架、電桿、機電設備等做吊裝錨點。未經機動、建筑部門審查核算,不得將建筑物、構筑物做為錨點。5.9吊裝作業前必須對各種起重吊裝機械的運行部位、安全裝置以及吊具、索具進行詳細的安全檢查,吊裝設備的安全裝置要靈敏可靠。吊裝前必須試吊,確認無誤方可作業。5.10任何人不得隨同吊裝重物或吊裝機械升降。在特殊情況下,必須隨之升降的,應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經過現場指揮人員批準。5.11吊裝作業現場如須動火,應遵守HG23011的規定。吊裝作業現場的吊繩索、攬風繩、拖拉繩等要避免同帶電線路接觸,并保持安全距離。5.12用定型起重吊裝機械(履帶吊車、輪胎吊車、橋式吊車等)進行吊裝作業時,除遵守本標準外,還應遵守該定型機械的操作規程。5.13吊裝作業時,必須按規定負荷進行吊裝,吊具、索具經計算選擇使用,嚴禁超負荷運行。所吊重物接近或達到額定起重吊裝能力時,應檢查制動器,用低高度、短行程試吊后,再平穩吊起。5.14懸吊重物下方嚴禁站人、通行和工作。5.15在吊裝作業中,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準吊裝:a.指揮信號不明;b.超負荷或物體重量不明;c.斜拉重物;d.光線不足、看不清重物;e.重物下站人;f.重物埋在地下;g.重物緊固不牢,繩打結、繩不齊;h.棱刃物體沒有襯墊措施;i.重物越人頭;j.安全裝置失靈。5.16必須按《吊裝安全作業證》上填報的內容進行作業,嚴禁涂改、轉借《吊裝安全作業證》,變更作業內容,擴大作業范圍或轉移作業部位。5.17對吊裝作業審批手續不全,安全措施不落實,作業環境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作業人員有權拒絕作業。6《吊裝安全作業證》的管理6.1《吊裝安全作業證》由機動部門負責管理。6.2項目單位負責人從機動部門領取《吊裝安全作業證》后,要認真填寫各項內容,交施工單位負責人批準。對本標準5.2條規定的吊裝作業,必須編制吊裝方案,并將填好的《吊裝安全作業證》與吊裝方案一并報機動部門負責人批準。6.3《吊裝安全作業證》批準后,項目負責人應將《吊裝安全作業證》交作業人員。作業人員應檢查《吊裝安全作業證》,確認無誤后方可作業。附錄:(標準的附錄)吊裝安全作業證吊裝地點吊裝工具名稱吊裝人員吊裝指揮(負責人)作業時間吊裝內容起吊零件重量(噸)安全措施:項目單位安全部門負責人:(簽字)項目單位負責人:(簽字)施工單位安全部門負責人:(簽字)施工單位負責人:(簽字)機動部門審批意見:機動部門負責人:(簽字)年月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工行業標準《廠區吊裝作業安全規程》編制說明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化工生產裝置向大型化方向發展,需吊裝的物品越來越大,越來越重,吊裝作業難度越來越大,需要制定吊裝作業安全規程,保證吊裝作業安全。一、課題來源本標準由原化學工業部技術監督司提出,并授權盤錦遼河(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起草。二、編制原則和目的為了貫徹國家有關安全法規,根據化工企業生產區域對各種作業的安全要求,參照建筑安裝施工有關規范,規定了化工企業生產區域內的吊裝作業有關定義、安全要求、《吊裝安全作業證》的管理,有利于化工企業生產區域內的吊裝作業安全。三、主題內容1.本標準的主要內容根據原化學工業部頒發的《化工企業安全管理制度》,結合化工企業多年生產實際編寫。2.經查索,在國內外資料中對“吊裝作業”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吊裝作業過程,實際上是人利用各種機具,將重物從一處搬運到另一處,發生位置變化的作業過程。這里既有物的移動,又有人的行為的一個系統過程。因此,本標準將“吊裝作業”定義為“利用各種機具將重物吊起,并使重物發生位置變化的作業過程”。3.吊裝作業在實際施工中,有時是在高處作業,因此本標準規定了在高處進行吊裝作業還需遵守高處作業有關規定。4.吊裝作業要分工明確、指揮統一、信號明確,本標準規定要按GB5082《起重吊裝指揮信號》要求進行指揮吊裝作業。5.《廠區高處作業安全規程》要求在“六級以上強風或其它惡劣氣候條件下,禁止登高作業?!薄Υ吮緲藴室幎ㄔ谑彝庾鳂I遇到大雪、暴雨、大霧及六級以上大風時,應停止作業。6.勞動部門規定吊裝作業人員必須進行定期培訓,并經考試合格發證,持證上崗作業。因此,本標準也做了此項規定。四、編制過程本標準起草后,書面征求部分企業意見。原化學工業部技術監督司及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規劃發展司、政策法規司先后兩次組織大型化工企業安全管理干部進行討論修改而成。
篇2:工程屋頂鋼結構吊裝規程
工程屋頂鋼結構的吊裝
1施工準備
在施工31層頂層的剪力墻時,嵌入預埋件,固定好,以便于在安裝屋頂桁架時,固定桁架支撐。在桁架吊裝前檢查預埋件的埋設情況。
2鋼桁架的拼、吊裝
本工程屋頂鋼結構,由36榀鋼桁架構成,單榀最重約14.884噸,安裝在151.75m高屋頂上。鋼材材質為Q345B。
由于屋頂鋼結構施工時,現場塔吊F0/23B的性能參數達不到桁架吊裝要求,且有部分吊裝范圍不被塔吊半徑所覆蓋(見附圖一:主塔樓塔吊布置圖),因此在進行桁架吊裝時,分兩種情況吊裝,第一種:塔吊吊裝范圍內,且塔吊性能參數滿足吊裝要求的區域,利用塔吊吊裝。第二種:塔吊吊裝不能滿足吊裝要求的區域,采用桅桿式起重機械進行鋼結構吊裝(見附圖二:桅桿式起重機械示意圖)。根據現場條件,擬采用的桅桿式起重機械主桿半徑為325mm,長度為32m;副桿半徑為258mm,長度為30m。
桅桿式起重機械的安裝:
利用塔吊將桅桿式起重機械的零部件吊至31層屋頂樓面上,再將起重機底座固定于樓面混凝土主梁上;根據塔吊起重重量,分節吊裝桅桿至預定高度,并及時緊固節點螺栓、拉好纜風繩;在樓板上分節拼裝吊桿,利用桅桿整體安裝吊桿。
安裝好后并要做好相應的驗收。(桅桿式起重機械的拆除順序與安裝相反,方法相同。)
桅桿式起重機械吊裝施工方法:
在屋面鋼結構桁架安裝時,由于桁架有26.7m長,不便于起吊和安裝,現將桁架1分為2段,將桁架2分為3段,桁架3為1個整體。
先將桅桿式起重機械設置在7-9軸和D-E軸的承重主梁之上,開始對此周圍的桁架進行吊裝。吊裝順序見附圖三:吊裝順序示意圖。
根據分段在制作廠焊接并組裝好桁架,直接運到現場,采用布置好的桅桿式起重機滑移至各桁架安裝位置。吊裝示意見附圖四:桅桿式起重機械吊裝示意圖。
由于鋼結構連接多數采用焊接,因此桁架間連接桿與拉桿在桁架吊裝就位時,與桁架連接好一起就位,便于在下一榀桁架吊裝就位后連接。
桅桿式起重機械的移動:
將吊桿與桅桿抱攏,吊鉤與底座勾牢;在對角線方向的4根纜風繩上加上滑輪組并通過導向滑輪與塔吊相連。其余纜風繩暫時解脫;收緊需要移動方向的2根纜風繩,同時慢慢松后面的2根纜風繩,使桅桿略向前傾斜(不超過15度);
拉底盤上的牽引滑輪組,同時慢慢放溜后面的滑輪組;重復上兩個步驟至桅桿式起重機械移動至預定位置;并做好相應的驗收。
注:如塔吊的調運不能滿足桅桿式起重機械的移動時,可曾設一臺φ203*12桅桿式起重機械來移動φ325*14桅桿式起重機械,其移動方法與上同。
篇3:起重吊裝作業安全管理規程辦法
起重吊裝作業安全管理規程
1目的
加強起重作業安全管理,減少和避免人身傷害與設備事故。
2范圍
適用于施工過程中的吊裝起重作業管理。
3定義
本規定所指吊裝起重作業系指在工程項目施工生產中利用起重機械和人力進行重物起落和轉移等作業。
4起重機械
4.1本規定所指起重機械包括門式起重機、輪胎式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升降機及簡易起重設備和輔具(如吊藍)等。
4.2新購置(進口)的起重機械,其生產廠家必須是國家主管部門指定并核發合格證(進口許可證)的專業制造廠,其安全、防護裝置必須齊全、完備,有產品合格證和安全使用、維護、保養說明書。
4.3設計、制造、改制、維修、安裝、拆除起重機械時,需取得國家授權部門頒發的許可證。
4.4對于非人力驅動且起重量大于0.5噸(含0.5噸)的各類起重機械,應由設備管理部門負責建立技術檔案。
4.5使用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標準規定對起重機挾進行安全檢查,包括每天作業前的檢查、經常性安全檢查(每月至少一次)和定期安全檢查(每年至少一次)。對在檢查中發現問題的起重設備,必須進行檢查處理,并保存檢修檔案。
4.6禁止使用起重機械移送人員;在必須使用吊藍進行施工作業的情況下,應在作業前制定詳細可靠的施工安全保護措施,并按有關要求進行審批。
5起重機具
5.1鋼絲繩、吊鉤、卡環、滑輪及滑輪組、卸扣、繩卡及卷揚機等起重機具必須具有合格證及使用說明書。
5.2自制、改造和修復的吊具、索具,必須有設計資料(包括圖紙、計算書等)和工作、檢查記錄,并按規定進行存檔。
5.3起重機具在使用過程中應經常檢查、維護與保養,如達到報廢標準時,必須予以報廢處理。
6作業人員
起重指揮人員、司索人員(起重工)和起重機械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學習并接受安全技術培訓,經國家或業務主管部門考核合格,取得地方主管部門的特種作業操作證后,方可從事起重指揮和操作作業,嚴禁無證操作。
7作業
7.1吊裝技術方案的編制
(1)設備、材料運輸、吊裝,凡單件重20t、高10m、長15m以上的應單獨編制運輸、吊裝方案,并經有關部門審批,施工中未經審批人許可不得隨意改變原方案和措施。
(2)編制施工方案時,根據設備或材料的強度、剛度以及施工機具的可能性,選擇最有利的受力條件,必要時采取補強加固措施。并進行強度核算,所選用的吊裝機具必須保證安全系數。
7.2技術交底
(3)施工方案經有關部門審批后,由技術人員向參加起重吊裝的全體人員進行技術、安全交底。
(4)起重吊裝人員應熟悉起重方案、起重機具性能、操作規程、指揮信號和安全技術要求。
(5)組織檢查
(6)大型吊裝工程的準備工作完成后,在自檢、整改的基礎上,報業主、監理公司聯合檢查。
(7)在檢查中提出的問題,由施工負責人組織整改。
7.3吊車司機與吊車
(8)吊車司機必須經過專業培訓,持證上崗。能了解所操作吊車的構造性能,熟悉操作方法和保養規程以及各種指揮信號,操作時要精力集中。
(9)吊車司機與指揮人員要密切配合,指揮人員應熟悉所指揮的吊車性能,司機必須得到指揮人員的指揮信號后方能開始操作。
(10)操作前必須鳴笛示意,并嚴格執行指揮信號。如發現指揮信號不明確或錯誤時,司機應停止操作,待核實后再操作,對指揮人員發出的明顯有礙安全的信號,司機有權拒絕執行,以免發生事故。
(11)新到或新修復的吊車在使用前應根據有關移動式起重機試驗規范進行試驗和試吊,經有關部門檢查認可后,方可使用。
(12)各類吊車安全附件齊全可靠,不得任意拆除,并應定期進行校驗。
(13)各類吊車不得起吊超過額定起重負荷的物件,當需起吊超過額定起重負荷的物件時,須經主管部門批準,并制訂安全措施后方可起吊。
(14)嚴禁用各種吊車進行斜吊、拉吊埋在地下或與其它物件相連的物體,以免機械載荷過大而造成事故。
(15)兩臺吊車抬吊一件重物時,必須統一指揮,兩機動作應配合協調,上升或下降速度盡可能保持相等。重物的重量不得超過兩機所采用吊桿傾角下所允許的重量總和的75%。
(16)重物懸空未放下前,司機不得離開工作崗位。
(17)司機接班時,應對制動器、吊鉤,鋼線繩和安全裝置進行檢查。發現性能不正常時,應在操作前排除。
(18)開車前,必須鳴鈴或報警。操作中接近人時,亦給以斷續鈴聲或報警。
(19)操作應按指揮信號進行。對緊急停車信號,不論何人發出,都應立即執行。
(20)當起重機上或其周圍確認無人時,才可以閉合主電源。如電源斷路裝置上加鎖或有標牌時,應由有關人員除掉后才可閉合主電源。
(21)閉合主電源前,應使所有的控制器手柄置于零位。
(22)工作中突然斷電時,應將所有的控制器手柄板回零位;在重新工作前,應檢查起重機動作是否都正常。
(23)在軌道上露天作業的起重機,當工作結束時,應將起重錨定住。當風力大于6級時,一般應停止工作,并將起重機錨定住,對于門座起重機等在沿海工作的起重機,當風力大于7級時,應停止工作,并將起重機錨定住。
(24)司機進行維護保養時,應切斷主電源并掛上標志牌或加鎖。如有未消除的故障,應通知接班司機。
(25)超載或物體重量不清。如吊拔起重量或拉力不清的埋置物體,及斜拉斜吊等,禁止操作。
(26)結構或零部件有影響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損傷。如制動器、安全裝置失靈,吊鉤螺母防松裝置損壞,鋼絲繩損傷達到報廢標準等,禁止操作。
(27)捆綁、吊掛不牢或不平衡而可能滑動,重物棱角處與鋼絲繩之間未加補墊等,禁止操作。
(28)被吊物體上有人或浮置物,禁止操作。
(29)工作場地昏暗,無法看清場地、被吊物情況和指揮信號等,禁止操作。
(30)不得利用極限位置限制器停車。
(31)不得在有載荷的情況下調整起升、變幅機構的制動器。
(32)吊運時,不得從人的上空通過,吊臂下不得有人。
(33)起重機工作時不得進行檢查和維修。
(34)所吊重物接近或達到額定起重能力時,吊運
前應檢查制動器,并用小高度、短行程試吊后,再平穩地吊運。
(35)無下降極限位置限制器的起重機,吊鉤在最低工作位置時,卷筒上的鋼絲繩必須保持有設計規定的安全圈數。
(36)起重機工作時,臂架、吊具、輔具、鋼絲繩、纜風繩及重物等,與輸電線的最小距離不應小于下表的規定。
與輸電線的最小距離
輸電線路電壓V(kV)│<1│1--35│≥60
最小距離(m)│1.5│3│0.01(V-50)+3
(37)流動式起重機,工作前應按說明書的要求平整停機場地,牢固可靠地打好支腿。
7.4鋼絲繩的使用
(38)選用鋼絲繩應留有必要的安全系數。
(39)吊裝時鋼絲繩應受力均勻,鋼絲繩的插接頭不宜通過卷筒或滑輪組。
(40)受力繩索附近處嚴禁有人停留或行走,應設專人監護。
(41)荷重表面如有棱角、刃面,應在拴系吊索時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
(42)吊索捆綁在重物的重心以上,并應對稱捆綁牢固,防止偏重或滑脫。如因特殊情況必須捆綁在重心以下時,應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并經技術負責人批準。
(43)鋼絲繩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檢查鋼絲繩有無斷絲、扭結、折彎、壓扁、磨損、腐蝕或電弧作用引起的損壞現象。
8本規定未盡事宜按國家和行業有關標準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