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礦井防治水安全技術措施

礦井防治水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2481

為更好地防止礦井生產中水災事故的發生,對礦井水患進行科學管理,建立健全我礦防治水有關制度,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特制定本措施。

一、礦井開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證措施

1、采掘工作面的防治水措施

1)、定期收集、調查和核對相鄰煤礦和廢棄的老窯情況,并在井上、下對照圖上標出其井田位置、開采范圍、開采年限、積水情況等。

2)、針對主要含水層(段)建立地下水動態觀測系統,進行地下水動態觀測、水害預報,并制定相應的“探、防、堵、截、排”綜合防治措施。

3)井巷掘進必須嚴格執行“逢掘必探,邊探邊掘”的探放水原則,掌握前方水文情況,若發現有水患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待確認安全后方可向前掘進,并將出水點位置標于井上下對照圖或采掘工程平剖面圖上。井巷揭露的主要出水點或地段,必須進行水溫、水量、水質等地下水動態和松散含水層涌水含砂量綜合觀測和分析,防止滯后突水。

4)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點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突出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

5)井下和地面排水設施保證完好,所設沉淀池、水溝要及時進行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須清理一次。每年雨季前對礦井防治水工作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成立防洪搶險隊伍,并儲備足夠的防洪搶險物資。

6)在礦井采掘工程中堅持“有掘必探”的原則,避免再次遇到威脅礦井安全生產的溶洞水。

7)查明礦區和礦井的水文地質條件,編制中長期防治水規劃和年度防治水計劃,并組織實施。做到水文地質條件可靠。

2、地面防治水措施

必須先查清礦區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統的匯水、滲漏情況,與水力有關的水利工程,掌握當地歷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資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統。

二、防水安全煤巖柱留設

1、防水煤(巖)柱的留設原則

1)、在有突水威脅但又不宜疏放(疏放會造成成本大大提高時)的地區采掘時,必須留設防水煤(巖)柱。

2)、防水煤柱一般不能再利用,故要在安全可靠的基礎上把煤柱的寬度或高度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提高資源利用率。

3)、留設防水煤(巖)柱必須與當地的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煤層賦存條件、圍巖的物理力學性質、煤層的組合結構方式等自然因素密切結合,與采煤方法、開采強度、支護形式等人為因素互相適應。

4)、一個井田或一個水文地質單元的防水煤(巖)柱應該在它的總體設計中確定,即開采方式和井巷布局必須與各種煤柱的留設相適應,否則會給以后煤柱的留設造成極大的困難,甚至無法留設。

5)、在多煤層地區,各煤層的防水煤(巖)柱必須統一考慮確定,以免某一煤層的開采破壞另一煤層的煤(巖)柱,致使整個防水煤柱失效。

6)、在同一地點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留設煤(巖)柱的條件時,所留設的煤(巖)柱必須滿足各個留設煤(巖)柱的條件。

7)、對防水留設煤(巖)柱的的維護要特別嚴格,因為煤(巖)柱的任何一處被破壞,必將造成整個煤(巖)柱無效。防水煤(巖)柱一經留設即不得破壞,巷道必須穿過煤柱時,必須采取加固巷道、修建防水閘門和其它防水設施,保護煤(巖)柱的完整性。

8)、留設防水煤(巖)柱所需要的數據必須在本地區取得。鄰區或外地的數據只能參考,如果需要采用,應適當加大安全系數。

9)、防水煤(巖)柱中必須有一定厚度的粘土質隔水巖層或裂隙不發育、含水性極弱的巖層,否則防水巖柱將無隔水作用。

2、防水煤(巖)柱的種類

根據防水煤(巖)柱所處的位置,可以分成不同的種類。根據本礦的實際情況,需留設以下防水煤(巖)柱:

1)、斷層防水煤(巖)柱

在導水或含水斷層兩側,為防止斷層水潰入井下而留設的防水煤(巖)柱;當斷層使煤層與強含水層接觸或接近時,為防止含水層潰入井下而留設的防水煤(巖)柱。

2)、主要巷道防水煤(巖)柱。

3、防水煤(巖)柱的留設

1)、斷層防水煤(巖)柱的留設

斷層破壞了巖層的完整性,常常成為含水層間的聯系通道。斷層的某一區段是否導水,導水性強弱等情況取決于兩側巖層的接觸關系、含水層的水壓以及采礦活動對斷層的重復破壞作用。因此,在沒有掌握斷層各區段的導水性時,應把整個斷層作為導水斷層對待。煤層直接和富含水層、導水斷層接觸,頂底板無突水可能,即煤柱主要是順層受壓時,常以下述計算公式計算煤柱寬度:

l=

式中:l——順層防水煤柱寬度(m);

m——煤層厚度或采高(m)取最大采高m=1.8m;

kp——煤層的抗張強度(kgf/cm2)kp取10kgf/cm2;

p——水頭壓力(kgf/cm2),p=120kgf/cm2;

k——安全系數,一般取2—5,本次設計取5

則:l==27

根據上述計算,故斷層兩側各留設30m防水煤柱。

2)、主要巷道防水煤(巖)柱的留設

l=

式中:l——順層防水煤柱寬度(m);

m——煤層厚度或采高(m)取最大采高m=1.8m;

kp——煤層的抗張強度(kgf/cm2)kp取10kgf/cm2;

p——水頭壓力(kgf/cm2),p=50kgf/cm2;

k——安全系數,一般取2—5,本次設計取4

則:l==13.9m

根據上述計算,并結合實際情況,故主要巷道兩側各留設15m防水煤柱。

防水煤柱留設表

名?稱煤柱尺寸(m)井田一側邊界煤柱20大巷一側20上山一側/兩側之間15區段煤柱10落差為10~20m的斷層30落差小于10m的斷層30采空區邊界煤柱20小窯、老硐防水保護30公路保護煤柱60三、降壓措施

本礦無承壓含水層。

四、井下探放水措施

1、探放水原則

1)必須作好水害分析預報,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則

2)接近積水地區掘進前或排放被淹井巷和積水前,必須編制探放水設計,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氣體危害等安全措施。

3)探水眼的布置和超前距離,應根據水頭高低、煤(巖)層厚度和硬度以及安全措施等在探放水設計中具體規定。

2、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確定探水線進行探水

1)接近水淹或可能積水的井巷、老空區或相鄰煤礦時,井巷出水點的位置及其水量,有積水的井巷及采空區的積水范圍、標高和積水量,必須繪制在采掘工程平剖面圖上。在水淹區域應標出探水線的位置。采掘到探水線位置時,必須探水前進。

2)有與溶洞、含水層及與之有水力聯系的導水斷層、裂隙(帶)、陷落柱時,必須查出其位置,并按規定留設防水煤柱。巷道必須穿過上述構造時,必須探水前進。如果前方有水,應超前預注漿封堵加固,必要時預先建筑防水閘門或采取其他防治措施。

3)打開隔離煤柱前必須探放水。

4)接近有水的采煤工作面時;與接近含水層、導水層和裂隙帶等時必須探放水。

5)接近未封閉又可能突水的鉆孔;與接近不明井巷時必須探放水。

6)煤層頂板有含水層和水體存在時,應當觀測“三帶”發育高度。當導水裂隙帶范圍內的含水層或老空積水影響安全開采時,必須超前探放水并建立疏排水系統。

7)煤系底部有強承壓含水層時以及采、掘工程接近其它可能突水段時必須探放水。經探水確認無突水危險后,方可向前掘進。每年雨季后,上部采空區的積水情況都在變化。一定要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3、探放水注意事項

1)安裝鉆機探水前,要遵守下列規定:

①加強鉆場附近的巷道支護,并在工作面迎頭打好堅固的立柱和攔板。

②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溝。探水鉆孔位于巷道低洼處時,必須配備與探放水量相適應的排水設備。

③在打鉆地點或附近安設專用電話。

④測量和防探水人員必須親臨現場,依據設計,確定主要探水孔的位置、方位、

⑤角度、深度以及鉆孔數目。

2)預計水壓較大的地區,探水鉆進之前,必須先安好孔口管和控制閘閥,進行耐壓試驗,達到設計承受的水壓后,方準繼續鉆進。特別危險的地區,應有躲避場所,并規定避災路線。

3)鉆孔內水壓過大時,采用反壓和有防噴裝置的方法鉆進,并有防止孔口管和煤(巖)壁突然鼓出的措施。

4)鉆進時,發現煤巖松軟、片幫、來壓或鉆孔中的水壓、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頂鉆等異狀時,必須停止鉆進,但不得拔出鉆桿,現場負責人員應立即向礦調度室報告,并派人監測水情。如果發現情況危急時,必須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區的人員,然后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5)探放老空水前,首先要分析查明老空水體的空間位置、積水量和水壓。老空積水區高于探放水點位置時,只準用鉆機探放水。探放水孔必須打中老空水體,并要監視放水全過程,核對放水量,直到老空水放完為止。鉆孔接近老空,預計可能有瓦斯或其他有害氣體涌出時,必須有瓦斯檢查工或礦山救護隊員在現場值班,檢查空氣成分。如果瓦斯或其他有害氣體濃度超過規程規定時,必須立即停止鉆進,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并報告礦調度室,及時處理。

6)鉆孔放水前,必須估計積水量,根據礦井排水能力和水倉容量,控制放水流量;放水時,必須設專人監測鉆孔出水情況,測定水量、水壓,做好記錄。若水量突然變化,必須及時處理,并立即報告礦調度室。

7)排除上山的積水以及恢復被淹井巷前,必須有礦山救護隊檢查水面上的空氣成分,發現有害氣體,必須及時處理。排水過程中,如有被水封住的有害氣體突然涌出的可能,必須制定安全措施。

8)探水鉆孔應保持適當的超前距、幫距和密度。探水工作采用“探水~掘進~探水”方式進行,探水鉆孔為巷道掘進探明一段安全距離后,巷道允許掘進一段距離,然后再探再掘,確保掘進安全。

①超前距:為探水鉆孔終孔位置應始終超前掘進工作面的一段距離,一般采用20m。

②允許掘進距離:經探水證實無水害威脅,可安全掘進的長度為:鉆孔距離減超前距。

③幫距:為使巷道兩幫與可能存在的水體之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即呈扇形布置的最外側探水孔所控制的范圍與巷道幫的距離,其值與超前距相同,取20m。

④鉆孔密度(孔間距):指允許掘進距離終點橫剖面上,探水鉆孔之間的間距,一般不超過1.0m,以免漏掉積水區,本礦取0.8m。

⑤煤層平巷鉆孔布置:主要是探巷道上幫小窯老空水,鉆孔沿煤層傾向呈半扇形布置在工作面中部靠(巷道上幫)。一般布置2組,每組不少于3個孔。

⑥傾斜煤層上山巷道鉆孔布置:鉆孔沿上山方向呈扇形布置在巷道前方,一般布置2組,每組不少于3個孔,且每組鉆孔至少有一孔見頂或底。

本礦屬于中厚煤層,故鉆孔布置2組,每組3個孔,鉆孔水平及傾斜之間的夾角為8.5°。

篇2:礦井防治水管理工作規定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一條為了更好地落實黨和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搞好我礦的防治水工作,杜絕重大水害事故的發生,確保煤礦安全生產和職工人身安全,促進礦井的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工作規定。

第二條礦成立防治水領導小組。

組?長:礦法人代表

副組長:金源礦礦長、副礦長、副監獄長、

總工程師、副總工程師

成?員:各科室負責人

礦井防治水領導小組對礦井防治水工作負總責,并負責礦井防治水決策工作及礦井水災預防和處理的組織領導工作,解決礦井防治水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保證人力、物力和資金到位,并行使獎罰權。

第三條礦井防治水是一項多部門配合的綜合性工作,需各部門分工負責,共同把關。地測部門負責提供水文地質資料和水情、水害預報,為防治水提供依據,在總工程師領導下參與編制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編審上報制定防治水規劃,年度防治水計劃,會同技術、安全等部門排查受水害威脅的采掘工作面,編審上報防治水工程設計,負責鉆探設計及指導施工管理。

技術部門負責防治水井巷工程、隔離工程的設計和施工管理,負責受水害威脅的工作面防治水措施的落實和檢查。

機電部門負責供電、防、排水系統的維護和安全運轉,保持設備完好狀態。負責雨季三防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安監部門要配備經過培訓的防治水安全檢查員,建立安全檢查網,負責檢查監督上級及礦制定的有關防治水規程、規定、條例、措施等的執行情況。負責盯頭包面的安全檢查員也要負責觀察水情,發現有突水征兆時立即向有關部門匯報。

采掘工區要嚴格按采掘作業規程進行施工,并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水情。

受水害威脅采掘工作面的設計及作業規程的編制必須有地測部門參加,作業規程有變動及時通知地測部門;與防治水有關的采掘措施必須有地測部門簽字,簽字后并報地測部門一份,否則不得開工。

第四條礦每月由總工程師組織地測、技術、調度、安全、機電等部門的有關人員根據當月采掘計劃進行水情水害分析排查,并提出水害預報。水文地質人員每周對受水害威脅的頭面檢查一次,檢查防治水措施落實情況及水情變化,隨時向有關部門和區隊了解水情,根據水情的變化進行跟蹤預報。

第五條礦井防治水費用,必須專款專用,講求實效,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章礦井水文地質基礎工作

第六條礦井水文地質基礎工作的重點是:

1、建立健全井上下動態觀測網,井下主要觀測礦井總涌水量、出水點涌水量、探放水鉆孔涌水量;井下測壓鉆孔的水壓,有代表性的出水點要取水樣進行水質分析,對各種動態資料進行系統整理分析,掌握其變化規律。

2、通過各種鉆探、抽放水試驗分析研究三灰、奧灰溶裂隙平向和垂向的發育規律和富水特征。通過各種試驗,探查各斷裂構造的導、阻水性及附近巖溶裂隙的發育特征,設計防水煤柱的留設。

3、查清采空區積水的分布,對井巷接近可能積水的區段提出探放水措施。

4、查清第四系底部砂礫層的分布規律和富水特性,為開采井田上部靠近開采上限的煤層提供依據。

第七條根據《礦井水文地質規程》、《煤礦防治水工作條例》的要求,建立下列8種臺帳:

1、氣象資料臺帳

2、鉆孔水位動態臺帳

3、礦井涌水量觀測成果臺帳

4、抽放水試驗成果臺帳

5、井下水文鉆孔臺帳

6、水質分析成果臺帳

7、封閉不良鉆孔臺帳

8、井下突水點臺帳

第八條礦必備如下水文圖紙:

1、礦井充水性圖(1:2000)

2、綜合水文地質圖(1:5000)

3、水文地質剖面圖(1:1000——1:5000)

4、綜合水文地質圖(1:200——1:500)

5、礦井涌水量與各種相關因素曲線圖

第三章地面防治水

?第九條井口及工業廣場附近的水溝要暢通無阻,定期清理。

第十條矸石、垃圾等雜物,不得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沖刷到的地方,以免沖刷到工業工場和淤塞河道。

第四章井下防治水

第十一條基本要求

1、采掘過程中,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則,不準對老空水、導水斷層、陷落柱、導水鉆孔、強含水層直接巷探。

2、在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存在水害威脅或接近積水區掘進時,必須認真分析水害情況,打超前探水鉆孔,防止突水事故的發生。

3、探放水鉆孔必須嚴格按設計、措施要求和程序進行。

4、探放水工作必須有專人負責。

第十二條采掘工作面遇有下列情況之一,必須探放水:

1、接近水淹的井巷、老空、老窯時;

2、接近水文地質復雜地域,并有出水征兆時;

3、接近有水和泥漿積聚的灌漿區時;

4、接近封閉不良的鉆孔時;

5、接近含水層、導水斷層、陷落柱時;

6、接近其他可能出(突)水的地點時;

第十三條探放小窯老空積水和本礦老空積水的超前鉆孔,一般超前距不得小于10-20m。探放水鉆孔的布設原則按《煤礦防治水工作條例》(試行)中的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煤層頂板有含水層和水體存在時,應當觀測"三帶"發育高度。當影響安全開采時,必須采取相應措施。

第十五條探水鉆機的安裝、管理以及鉆孔放水必須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第十六條掘進工作面接近探水線時,必須編制探放水設計,超前探放水。并有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氣體危害等安全措施。采煤工作面受各類水患威脅時,也必須編制專門的探放水設計,并嚴格按批準的措施執行。

第十七條穿過含水層或導水破碎帶段的井巷,應按防水的要求進行壁后注漿,并加強支護。

第五章礦井防排水設施

第十八條機電部門必須對水泵、水管、閘閥、排水用的配電設備和輸電線路進行經常性全面檢修,并對水倉、沉淀池和水溝進行清理,每年進行聯合排水試驗一次。

第十九條倉庫要備足防治水材料,以備急用。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條根據《礦井水文地質規程》、《煤礦防治水工作條例》的有關規定,對在防治水工作中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實行獎勵。

篇3:礦井防治水管理制度

1、礦必須成立防治水領導小組,以加強對礦井防治水的組織領導和管理。

2、分管技術的礦領導要組織有關人員制定礦井中長期防治水計劃、年度防治水計劃以及礦井水災的防治與處理計劃,并組織實施。

3、礦有關部門必須定期收集,調查和核對周邊礦井、老窯以及本礦井的水文地質情況、積水情況,并在礦井水文地質圖上明確標出其位置、范圍和積水情況。

4、建立井下水文觀測站,定期進行礦井水動態觀測,異常情況下要作出水害預報。

5、建立礦井水文地質及防治水有關臺帳,做好詳細記錄。圖紙、資料、數據要妥善保存,不經過領導批準,不得對外。

6、采掘工作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指導方針,礦要成立探水隊伍,具備必要的探水設備。

7、抓好雨季“三防”工作,礦每年在雨季前必須對防治水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成立“三防”領導小組,作出“三防”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

8、必須備有一定的防治水應急物資、設備、材料。動用后要及時補充。

9、嚴禁采動礦井防水煤柱,如周邊已無水患,必須采動時,要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進行采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