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綜采機主井裝卸安全技術措施

綜采機主井裝卸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6595

根據登封市人民政府、登封市煤炭管理局及鄭州嶸昌集團實業有限公司的要求,為加快我礦“163”工程推進速度,根據我礦實際,經礦委研究決定,從主井裝卸綜采設備,具體由機電科、生產科、安全科、卸料隊負責裝卸、運輸。為確保裝卸、運輸期間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術措施。

一、礦井概況

鄭州市昌隆煤業有限公司位于登封市大冶鎮東施村境內,隸屬鄭州嶸昌集團實業有限公司,“六證”齊全礦井。

本礦開采二1煤層,設計生產能力0.15mt/a,為瓦斯礦井,礦井采用三立井單水平上山開拓,通風方式為中央分列式,主立井、副立井進風、回風立井回風。

目前計劃在11060回采工作面安裝輕型綜采設備。

二、加強領導,成立組織

為保證設備裝卸、運輸期間的安全,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趙松森

副組長:趙嵩亞?徐志德?景俊鋒?趙振鐸?弋志強

成?員:秦戰立?秦俊敏?丁建中?周志剛?石躍鋒

董俊省?劉書濤?李躍偉?張松昌?王慶和

劉志敏?劉書亮?劉松和?劉松亮?丁建濤

劉忠杰?秦戰偉?靳水杰?梁寶現?張獻忠

三、綜采設備最大件井筒下放校核

本礦主井直徑4m,凈斷面12.5m2,井深175m,井筒內裝備一對1.5t非標箕斗,絞車型號為2jk-2×1型,現有絞車配電機yr355m3-8型,額定功185kw,提升鋼絲繩為6×19s-2.4型鋼絲繩。根據我礦提升井筒裝備情況,綜合分析,大件設備采用主井摘掉箕斗吊掛下放方式。

1、最大不可裝卸件的卸載方式

綜采設備最大不可裝卸件為采煤機及綜采液壓支架,采煤機型號為mg100/240-bw型,輕型掩護式放頂煤支架型號為zz3000/08/15型,其中采煤機最大不可裝卸件重量為6.0t,最大不可裝卸件外型尺寸4126mm×1083mm×548mm;綜采雙聯刮板輸送機最大不可裝卸件重量為2.3t,最大不可裝卸件外型尺寸2800mm×1500mm×1300mm。因此卸載最大件設備時,由主井摘掉箕斗吊掛在提升鋼絲繩上下放,使提升鋼絲繩穩定于罐道繩內下卸,保證卸載設備在井筒內的穩定。

2、主井提升機校驗

主井現有提升設備為2jtp-2.0×1型單繩纏繞式雙滾筒提升絞車,現有絞車配電機為yr355m3-8型,額定功率185kw,額定電壓380v,提升鋼絲繩為6×19s-2.4,卸載大件設備時最大提升速度取1.0m/s,提升鋼絲繩懸垂長度為179m。

提升機最大靜張力

60kn×102=6120kg-(179×2.07)kg

=5749kg滿足要求

鋼絲繩安全系數驗算

m==6.9>;6.5?滿足要求

電動機功率校核

p′=×1.4=94.9kw

經校核計算主井可滿足礦井綜采設備在裝卸的情況下下卸。

四、支架裝卸、運輸前的準備工作

1.由機電科負責加工平板車以及裝車所需的材料物資;

2.裝卸支架大件所需的吊車、裝載機,由后勤科負責聯系;

3.由生產科負責裝卸人員的篩選與組織;

4.機電科負責主井絞車、鋼絲繩、罐道繩、聯系信號及聯接裝置的全面檢查,并負責對井筒內雜物的清理,防止墜物傷人;

5、由安全科負責監督措施的貫徹落實。

五、支架裝卸、運輸期間的各項安全技術措施

1、主井拆箕斗時的安全技術措施

①按照計劃,準備將北碼箕斗拆除后用于下卸綜采設備;

②首先將北碼箕斗提到井筒與平硐口平,將箕斗上的罐道繩去掉;

③從平硐中將箕斗放入平板車運出平硐,由吊車吊起放于空曠地;

④由機電科制作臨時撐繩器固定于罐道繩上,用于下放綜采設備。

2、裝車注意事項及安全技術措施

①裝車前由機電科負責檢查平板車的完好情況,嚴禁使用不完好的車輛;

②主井筒與平洞的聯接處必須設置牢固的阻車裝置;

③準備四根吊繩(φ21鋼絲繩);

④用四根吊繩固定于綜采設備上,用于吊起和下放;

⑤由吊車將拆卸好的綜采設備吊起放于平板車上;

⑥吊車起吊大型設備時,要對角使用溜繩,作業地點2米范圍內嚴禁有人;

⑦待綜采設備距離平板車0.5m時,要使用溜繩將設備調平、調順,以利于向平硐內運輸。

⑧平板車向平硐內運輸時,將平板車朝西的一頭用鋼絲繩綁牢,另一頭固定在平硐口的井架腿上,鋼絲繩的長度剛好使平板車到達主井筒與平硐連接處的阻車裝置處,防止平板車墜入井筒。

⑨所卸設備用棕繩穿起,四個繩頭繞過平硐口的井架腿,由人員拉住,待絞車開始吊起設備時,緩慢松繩,使設備平穩垂入井筒中。

⑩用四根吊繩(φ21鋼絲繩)固定于楔形環上,吊掛物上用四個起重環連接;

所有設備必須按順序進行裝車和運輸。

3、運輸路線

地面→主井→主井底車場附近

4、設備裝卸、裝車技術措施

①設備裝卸時加強對各部件零件的保護,不得使易損零件在裝卸、運輸中變形、損壞;

②液壓系統各管路接頭必須加以保護,防止有污物進入,并進行編號管理;

③小零部件(如:銷子、墊圈、螺絲)必須有專人保管

④電氣設備必須注意遮蓋,嚴禁進水受潮;

⑤裝車時必須有專人驗收,確保設備的重心與平板車一致,并固定牢靠,以免在推出時滑動;

5、設備在卸運期間的安全措施

①地面在卸設備時,由地面負責人對設備連接處進行檢查(如:鋼絲繩的掛鉤處、銷子等),確保牢固可靠,擋車設施有效,車輛前端用方木支牢,確認一切安全可靠后,方可通知信號工與絞車司機聯系,送信號開車;

②信號工在接到負責人發出的信號后,聽準信號再送鈴

③絞車司機要提前檢查絞車完好情況(包括絞車的各種保護、燈光信號、剎車、鋼絲繩等)是否完好,如有問題及時通知維護人員進行處理,在絞車運行期間要集中精神聽準信號,絞車司機要做到一人開車,一人監護,絞車只準一擋行駛;

④主井底轉載人員在接到設備前,首先要將車輛用方木支好,對調度絞車、道軌進行檢查,調度絞車司機要聽準信號開車,在運輸過程中,提前將道心與道軌兩邊的雜物清理干凈,以不影響運輸為原則,保證設備的重心與平板車的中心保持一致,發現中心偏移時,必須停車及時調整,在過道岔、彎道時,必須慢速行駛;

主井底轉載人員在接送設備時要使用纜繩保持設備平衡,平穩進入車內,平板車附近2米內嚴禁有人;

⑤設備在運到地點后,由當班負責人檢查吊鏈懸掛處是否牢固,與設備連接處是否可靠,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以免滑落傷人

⑥井口人員要防止工具、雜物墜落,所用工具要采取防墜落措施,井底裝卸人員要提高警惕,如有緊急情況要及時躲避;

⑦井口、井底管理干部為裝卸地點的第一責任人,要全程跟班,切實負起責任,做到分工明確,有序工作。

六、避災路線

1、避火災、瓦斯煤塵爆炸路線

當發生火災或瓦斯煤塵爆炸事故時,井下人員應逆新風流方向跑向礦井安全出口,具體避災路線如下:

主井底(作業地點)→主井東大巷(進風)→行人進風聯巷→軌道上山→副井東大巷→副井底車場→副井(梯子間或副井罐籠)→地面,

當人員無法撤至地面時,避災路線如下:

主井底(作業地點)→主井底車場→井底行人聯巷→避難硐室。

2、避水災線路

當發生水災時,井下人員應從低處向高處撤退至淺部安全出口。具體避水災線路如下:

主井底(作業地點)→主井東大巷→行人進風聯巷→軌道上山→副井東大巷→副井底車場→副井(梯子間或副井罐籠)→地面,或經回風上山撤至風井底,經風井梯子間撤至地面。

當人員無法撤至地面時,避災路線如下:

主井底(作業地點)→主井東大巷→行人進風聯巷→軌道上山→軌道上山→副井東大巷→副井底(或經回風上山撤至風井底)等待救援。

本措施未涉及部分及不宜之處

均以《煤礦安全規程》為準而執行。

篇2:綜采機主井裝卸安全技術措施

根據登封市人民政府、登封市煤炭管理局及鄭州嶸昌集團實業有限公司的要求,為加快我礦“163”工程推進速度,根據我礦實際,經礦委研究決定,從主井裝卸綜采設備,具體由機電科、生產科、安全科、卸料隊負責裝卸、運輸。為確保裝卸、運輸期間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術措施。

一、礦井概況

鄭州市昌隆煤業有限公司位于登封市大冶鎮東施村境內,隸屬鄭州嶸昌集團實業有限公司,“六證”齊全礦井。

本礦開采二1煤層,設計生產能力0.15Mt/a,為瓦斯礦井,礦井采用三立井單水平上山開拓,通風方式為中央分列式,主立井、副立井進風、回風立井回風。

目前計劃在11060回采工作面安裝輕型綜采設備。

二、加強領導,成立組織

為保證設備裝卸、運輸期間的安全,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趙松森

副組長:趙嵩亞?徐志德?景俊鋒?趙振鐸?弋志強

成?員:秦戰立?秦俊敏?丁建中?周志剛?石躍鋒

董俊省?劉書濤?李躍偉?張松昌?王慶和

劉志敏?劉書亮?劉松和?劉松亮?丁建濤

劉忠杰?秦戰偉?靳水杰?梁寶現?張獻忠?

三、綜采設備最大件井筒下放校核

本礦主井直徑4m,凈斷面12.5m2,井深175m,井筒內裝備一對1.5t非標箕斗,絞車型號為2JK-2×1型,現有絞車配電機YR355M3-8型,額定功185kW,提升鋼絲繩為6×19S-2.4型鋼絲繩。根據我礦提升井筒裝備情況,綜合分析,大件設備采用主井摘掉箕斗吊掛下放方式。

1、最大不可裝卸件的卸載方式

綜采設備最大不可裝卸件為采煤機及綜采液壓支架,采煤機型號為MG100/240-BW型,輕型掩護式放頂煤支架型號為ZZ3000/08/15型,其中采煤機最大不可裝卸件重量為6.0t,最大不可裝卸件外型尺寸4126mm×1083mm×548mm;綜采雙聯刮板輸送機最大不可裝卸件重量為2.3t,最大不可裝卸件外型尺寸2800mm×1500mm×1300mm。因此卸載最大件設備時,由主井摘掉箕斗吊掛在提升鋼絲繩上下放,使提升鋼絲繩穩定于罐道繩內下卸,保證卸載設備在井筒內的穩定。

2、主井提升機校驗

主井現有提升設備為2JTP-2.0×1型單繩纏繞式雙滾筒提升絞車,現有絞車配電機為YR355M3-8型,額定功率185kW,額定電壓380V,提升鋼絲繩為6×19S-2.4,卸載大件設備時最大提升速度取1.0m/s,提升鋼絲繩懸垂長度為179m。

提升機最大靜張力

60KN×102=6120Kg-(179×2.07)Kg

=5749Kg滿足要求

鋼絲繩安全系數驗算

m==6.9>6.5?滿足要求

電動機功率校核

P′=×1.4=94.9kW

經校核計算主井可滿足礦井綜采設備在裝卸的情況下下卸。

四、支架裝卸、運輸前的準備工作

1.由機電科負責加工平板車以及裝車所需的材料物資;

2.裝卸支架大件所需的吊車、裝載機,由后勤科負責聯系;

3.由生產科負責裝卸人員的篩選與組織;

?4.機電科負責主井絞車、鋼絲繩、罐道繩、聯系信號及聯接裝置的全面檢查,并負責對井筒內雜物的清理,防止墜物傷人;

5、由安全科負責監督措施的貫徹落實。

五、支架裝卸、運輸期間的各項安全技術措施

1、主井拆箕斗時的安全技術措施

①按照計劃,準備將北碼箕斗拆除后用于下卸綜采設備;

②首先將北碼箕斗提到井筒與平硐口平,將箕斗上的罐道繩去掉;

③從平硐中將箕斗放入平板車運出平硐,由吊車吊起放于空曠地;

④由機電科制作臨時撐繩器固定于罐道繩上,用于下放綜采設備。

2、裝車注意事項及安全技術措施

①裝車前由機電科負責檢查平板車的完好情況,嚴禁使用不完好的車輛;

②主井筒與平洞的聯接處必須設置牢固的阻車裝置;

③準備四根吊繩(Φ21鋼絲繩);

④用四根吊繩固定于綜采設備上,用于吊起和下放;

⑤由吊車將拆卸好的綜采設備吊起放于平板車上;

⑥吊車起吊大型設備時,要對角使用溜繩,作業地點2米范圍內嚴禁有人;

⑦待綜采設備距離平板車0.5m時,要使用溜繩將設備調平、調順,以利于向平硐內運輸。

⑧平板車向平硐內運輸時,將平板車朝西的一頭用鋼絲繩綁牢,另一頭固定在平硐口的井架腿上,鋼絲繩的長度剛好使平板車到達主井筒與平硐連接處的阻車裝置處,防止平板車墜入井筒。

⑨所卸設備用棕繩穿起,四個繩頭繞過平硐口的井架腿,由人員拉住,待絞車開始吊起設備時,緩慢松繩,使設備平穩垂入井筒中。

⑩用四根吊繩(Φ21鋼絲繩)固定于楔形環上,吊掛物上用四個起重環連接;

所有設備必須按順序進行裝車和運輸。

3、運輸路線

地面→主井→主井底車場附近

4、設備裝卸、裝車技術措施

①設備裝卸時加強對各部件零件的保護,不得使易損零件在裝卸、運輸中變形、損壞;

②液壓系統各管路接頭必須加以保護,防止有污物進入,并進行編號管理;

③小零部件(如:銷子、墊圈、螺絲)必須有專人保管

④電氣設備必須注意遮蓋,嚴禁進水受潮;

⑤裝車時必須有專人驗收,確保設備的重心與平板車一致,并固定牢靠,以免在推出時滑動;

5、設備在卸運期間的安全措施

①地面在卸設備時,由地面負責人對設備連接處進行檢查(如:鋼絲繩的掛鉤處、銷子等),確保牢固可靠,擋車設施有效,車輛前端用方木支牢,確認一切安全可靠后,方可通知信號工與絞車司機聯系,送信號開車;

②信號工在接到負責人發出的信號后,聽準信號再送鈴

③絞車司機要提前檢查絞車完好情況(包括絞車的各種保護、燈光信號、剎車、鋼絲繩等)是否完好,如有問題及時通知維護人員進行處理,在絞車運行期間要集中精神聽準信號,絞車司機要做到一人開車,一人監護,絞車只準一擋行駛;

④主井底轉載人員在接到設備前,首先要將車輛用方木支好,對調度絞車、道軌進行檢查,調度絞車司機要聽準信號開車,在運輸過程中,提前將道心與道軌兩邊的雜物清理干凈,以不影響運輸為原則,保證設備的重心與平板車的中心保持一致,發現中心偏移時,必須停車及時調整,在過道岔、彎道時,必須慢速行駛;

主井底轉載人員在接送設備時要使用纜繩保持設備平衡,平穩進入車內,平板車附近2米內嚴禁有人;

⑤設備在運到地點后,由當班負責人檢查吊鏈懸掛處是否牢固,與設備連接處是否可靠,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以免滑落傷人

⑥井口人員要防止工具、雜物墜落,所用工具要采取防墜落措施,井底裝卸人員要提高警惕,如有緊急情況要及時躲避;

⑦井口、井底管理干部為裝卸地點的第一責任人,要全程跟班,切實負起責任,做到分工明確,有序工作。

六、避災路線

1、避火災、瓦斯煤塵爆炸路線

當發生火災或瓦斯煤塵爆炸事故時,井下人員應逆新風流方向跑向礦井安全出口,具體避災路線如下:

主井底(作業地點)→主井東大巷(進風)→行人進風聯巷→軌道上山→副井東大巷→副井底車場→副井(梯子間或副井罐籠)→地面,

當人員無法撤至地面時,避災路線如下:

主井底(作業地點)→主井底車場→井底行人聯巷→避難硐室。

2、避水災線路

當發生水災時,井下人員應從低處向高處撤退至淺部安全出口。具體避水災線路如下:

主井底(作業地點)→主井東大巷→行人進風聯巷→軌道上山→副井東大巷→副井底車場→副井(梯子間或副井罐籠)→地面,或經回風上山撤至風井底,經風井梯子間撤至地面。

當人員無法撤至地面時,避災路線如下:

主井底(作業地點)→主井東大巷→行人進風聯巷→軌道上山→軌道上山→副井東大巷→副井底(或經回風上山撤至風井底)等待救援。

本措施未涉及部分及不宜之處

均以《煤礦安全規程》為準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