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礦井防滅火管理安全技術措施

礦井防滅火管理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5103

一、總則

1、我礦開采的煤層屬ⅱ級自燃發火煤層。為了確保礦井安全生產,減少事故給企業帶來的財產損失,避免發生傷亡事故,依據《煤礦安全規程》,《安全生產法》等相關的法規、規程、指令、指示精神,特制定《礦井防滅火管理安全技術措施》,以此來指導和管理礦井安全生產過程的防滅火工作。

2、公司總經理對全礦的防滅火工作全面負責,總工程師對礦井的防滅火工作負技術責任,通防副總對防滅火技術工作負責。區隊長對防滅火工作全面負責,技術負責人防滅火工作負技術責任。各崗位的工作人員對所在崗位的防滅火工作負責。

3、井下火災的定義

1)明火,井下煤層自然發火。因生產過程中進行特殊工作,如電焊、放炮引起著火等。

2)井下煤炭、矸石或其他可燃物出現灼熱,溫度超過70度的。

3)煙霧進入井下,影響采掘工作的。

4)導致瓦斯煤塵爆炸的電火,放炮及其他原因等。

5)井下發生自燃不能直接滅火而加以封閉的區域稱為火區。

4、井上、下必須建立消防器材庫,并儲備足夠的消防器材和工具,消防器材庫的器材必須做到有消必補,保證足夠的材料和器具。

5、火災處理完畢后一星期內整理火區卡片并分別呈報給分管領導和管理人員。

二、井下火災的預防

1、機電硐室必須設在進風流中,進出口處設置防火鐵門,并儲備一定數量的滅火器材和沙包、沙袋、消防鏟、消防桶等。

2、井下設備不能超負荷運行,并定期檢修,低壓電網每條線都要按負荷大小裝設漏電、過流、短路等保險裝置,當電流增大發熱時能自動切斷電源。

3、井下進風流中需要電焊或噴燈時,必須編制安全措施,經項目公司批準后方可施工。

4、預防摩擦產生火花,如溜煤筒、提升絞車、回柱絞車等機械設備,都必須設安全防護設施或灑水裝置,防止摩擦火花引燃瓦斯煤塵。

5、放炮施工的采掘工作面必須嚴格執行規程規定,嚴禁糊炮、挑桿炮,嚴禁用炮崩落卡在溜煤眼中的大塊煤矸,炮眼必須使用水炮泥、黃泥封堵,嚴禁使用粉煤或易燃物代替炮泥,炮眼的封泥量嚴格遵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三、煤層自然發火的預防:

1、回采時,應選擇丟煤少、回采速度快、采掘切割工程量少、巷道與采空區的密閉性好等原則進行巷道布置和合理的采煤方法。

2、必須采用后退式開采,區段間留隔離煤柱,在隔離煤柱間設置防火門套,防火門套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并在煤層發火期內采完。

3、采區隔離煤柱在巷道設計上應力求上下階段沿傾斜方向一致,在采煤過程中嚴禁超采、偷采破壞防火煤柱。

4、回采工作面回采結束的聯絡巷道必須隨采隨封,一般應在15天內封閉結束,采煤工作面回采結束后如果回收困難時,不能在規定時間完成封閉,必須編制防火措施、經總工程師批準。

5、采區內通風設施(如風門、密閉)應設置在圍巖堅固、地壓穩定的地點,并保證嚴密不漏風。

6、回采、掘進工作面出現co,有發火征兆時,可以采用均壓通風,調節風壓等措施,但必須寫出措施報項目公司批準方可實施,并做好調壓后觀察工作,包括調壓后的風量、風壓、漏風、氣樣分析等。

7、礦井在編制采掘作業計劃的同時,應根據生產采掘作業地點編制防滅火工作計劃。

四、井下火災處理

1、任何人發現井下火災時,應視火災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辦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并迅速報告礦調度室。礦調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災報告后,應立即按災害預防處理計劃通知有關人員和實施滅火工作。通知風流下方的所有人員按避災路線迅速撤離。

礦值班調度和在現場的區、隊、班組長應依照災害預防處理計劃的規定,將所有可能受火災威協地區中的人員撤離,并組織人員滅火。

搶救人員在滅火過程中,必須指定專人檢查瓦斯、co、煤塵、其它有害氣體和風向、風流的變化,還必須采取防止瓦斯、煤塵爆炸和人員中毒的安全措施。

2、礦井火災處理工作應由礦長擔任總指揮,參加處理火災的人員應服從指揮,任何人不得干預火災的處理工作。

3、處理火災過程中應指派專人負責檢測火區氣體成分和井下風流的變化狀態,并將定時定點地觀測結果及時報告礦井滅火指揮中心和井下滅火總指揮。

4、井下電氣設備著火應首先切斷電源,在未切斷前,只準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器材,如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等進行滅火,嚴禁用水直接滅火。

5、井下火災處理時,工作地點的空氣中各種氣體成分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和沼氣在1.5%以下時,非救護隊人員可在進風側處理或直接滅火。

6、火災在處理過程中嚴禁改變通風系統、風量或風流方向,只能在可能情況下采取降壓措施,但必須監視火區氣體的變化情況,當瓦斯降到1%時以下時,可恢復正常通風。

7、井下火災不能采取直接滅火時,應采取封閉方法,封閉火區時,用不燃材料砌筑密閉。

8、封閉火區時,應先封閉火區相關連的供風系統,簡化火區系統,然后再由救護隊同時封閉火區進回風巷的密閉,并迅速撤離災區。

9、火區封閉的全過程,必須有救護隊待急,救護隊施工時,必須一個小隊工作,一個井下待急,一個在地面待令(共計三個小隊)。

五、火區防爆

1、在搶救火災處理中,嚴防沼氣積聚,要采取措施防止風流變化、倒轉,嚴格控制沼氣濃度確保滅火人員安全。

2、盡量減少火區內的人員,參與運料人員,在運完后迅速離開,煤礦要指定專人負責清點人數并向火區指揮領導小組報告。

3、當火勢較大,用水直接滅火時,先從火源周圍慢慢向火源中心供水,切不可用水直接向火源中心滅火,以免引起火災氣體、瓦斯和水分解氫氣爆炸。

4、火區封閉后,24小時以內禁止人員進入災區工作或檢查,只有在24小時后,由救護隊人員沿進風側至回風側依次對火區封閉進行檢查,48小時后在確認安全的情況下,制定恢復工作的計劃。

5、火區有爆炸危險時,必須先采取防爆打電話,預先在火區的進回風巷中設立隔爆墻,隔爆墻的長度不小于4米,24小時視火區穩定后,方能設置永久密閉或采取先封進風,后封回風的方法,減少火區的爆炸危險。

6、永久設施的施工必須由救護隊進行,永久設施必須安裝取樣管、注漿管、放水管和反水池,取樣管和注漿管安在密閉的中上部,其余安裝在密閉下部。

六、火區的管理、啟封和注銷

1、每形成一個火區,都要建立火區管理卡片,繪制火區關系圖,由礦井通風部門永久保存。

2、火區封閉后,防火領導小組制定火區密閉觀測、注漿等積極措施繼續滅火工作,并作好處理和觀測記錄。

3、井下永久性火區密閉的管理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1)凡屬火區永久性密閉前都必須設置柵欄,提示警標,禁止人員入內的警示牌。

2)發現密閉質量不好,閉溫升高,必須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4、封閉的火區必須經常取樣化驗分析,掌握火區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

5、火區的啟封條件:

1)火區內的co絕跡或穩定在0.001%以下。

2)氧氣在5%以下。

3)二氧化碳在大量增加。

4)火區內氣溫低于30度或水溫低于25度。

6、火區啟封前,應在啟封的密閉外側設置嚴密的鎖封風門,由救護隊員在保持封閉渠完好的狀態下,進行啟封和偵察火區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瓦斯、氧氣的含量情況以及巷道的完整情況。

7、鎖封風門內應備足重新封閉的材料,如果發現火區內有異常變化和復燃現象時應立即重新封閉火區。

8、啟封火區的工作由救護隊佩帶呼吸器在鎖封風門內進行,先將回風巷的密閉打開一個小口,進入火區偵察,其余人員應撤離火區。

9、救護隊員進入火區檢查后,確無問題時,打開封閉風門,讓火區氣體在主扇負壓作用下進行排放,待1小時后,再由救護隊員進入火區檢查情況,確認無問題時,由指揮小組決定開啟火區進風巷密閉。

10、恢復正常通風后的火區,觀察三天,三天內都要對火區的氣體進行取樣分析,火區無復燃跡象后才能恢復火區內的修整和采掘工作,但要采取快采快封的措施。

11、火區面積較大,封閉后火區穩定,要采取措施進行鎖封,按啟封密閉的方法,由救護隊進行鎖封。

12、火區經處理以后,通過取樣分析,判斷火區的火是否熄滅。未寫出火區注銷報告的火區,都應該按照火區進行管理,啟封后采完的火區,又無復燃即為自然注銷的火區。

七、掘進與回采

1、預計施工井巷前方有空巷及采空區時,掘進施工前必須先按本礦編制的“探放水及探放有害氣體安全措施”要求打超前鉆孔,檢測ch4、co、o2濃度與水溫和空氣溫度,只有在各項指標都不超標的前提下才能正常施工,以后每個循環都要規定的探放鉆孔超前掘進工作面距離進行施工。

2、穿過空巷及采空區的巷道如果不是砌碹支護且服務期限在5個月以上時,都要進行噴漿,封閉隔絕采空區,以免造成熱量積聚和煤層氧化環境,使煤層自然發火。

3、當掘進巷道揭露空巷或采空區時,必須設專人觀測風流動態,檢測規定的各項氣體濃度,只有在各項氣體濃度在《煤礦安全規程》規定范圍內時才能正常施工。這項工作一直要堅持到過完空巷或采空區后再掘進10m,檢測風流和各項氣體濃度穩定且在《煤礦安全規程》規定范圍內時才能停止。

4、采煤工作面必須采用后退式開采。

5、回采過程中不得任意留設設計外煤柱和頂煤。采煤工作面采到停采

6、線時,必須采取措施使頂板冒落嚴實。

7、采煤工作面回采結束后,必須在45天內進行永久性封閉。

8、生產和施工過程中,要根據現場發現的問題和管理中出現的漏洞,及時修改補充本措施。

千樹塔天地項目部通防隊

2014年6月1日

篇2:礦井防滅火制度范本

礦井火災是礦井主要自然災害之一,礦井火災一旦發生輕者影響安全生產,重者燒毀物資設備,造成人員傷亡,故防治礦井火災是礦井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

一、發生礦井火災原因分析

我礦引發火災的原因主要為外因火災,根據可引火源的不同,可分為:

(1)明火火災:當井下焊接時采取的措施不到位時,用井下大燈泡取暖時,可能引燃可燃物而導致外因火災。

(2)電火花引發的火災:主要是由于電氣設備性能不良,管理不善,如電泵、電機、電纜等出現損壞,過負荷、短路等,引起電火花,繼而引燃可燃物。

(3)違章爆破引發的火災:由于不按爆破規定和放炮說明書爆破,都會導致引發火災。

(4)機械摩擦引發的火災:由于機械摩擦及物體碰撞產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進而引起火災。

二、采取的防火措施:

1、安全設施:

(1)礦井必須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健全礦井進行井下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并符合當地消防部門的要求。

(2)礦井必須設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統,井下供水管每隔50~100m應設一個供水接頭,作為消防水管。

(3)永久井架和井口房,都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建筑。

2、火源管理

(1)井口房和通風機房附近20米內不得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暖。

(2)在井下和井口房嚴禁采用可燃物搭接臨時操作間、休息室。

(3)井下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焊接地點前后10米的井巷應用不燃性支護,有供水管路,工作地點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接受火星,焊接工作完畢后,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是否有引發火災隱患。

(4)井下嚴禁使用燈泡取暖和使用電爐。

(5)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必須裝入蓋嚴的鐵桶內,由專人押送至使用地點。剩余的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必須返回地面,嚴禁在井下存放。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等,也必須放在又該的鐵筒內,并由專人定期送到地面處理,不得亂放亂扔。嚴禁將剩油、廢油潑灑在井巷或硐室內。

3、引燃物的管理

(1)采掘工作面的支護,必須使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2)井下使用的物品,必須是阻燃的。

(3)井下油脂的使用和貯存必須符合規定。

4、消防器材的管理

(1)礦井必須在井上、下設置消防材料庫,消防庫材料庫儲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種和數量要符合有關規定,并定期檢查和更換,材料和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2)井下機電硐室、檢修硐室、材料庫、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都應備有滅火器材。

(3)井上消防材料庫應設在井口附近,并有軌道直達井口,但不得設在井口房內。

(4)井下消防材料庫應設在每一生產水平的井底車場或主要運輸大巷中,并應裝備消防列車。

5、人員:

(1)在工人上崗前,必須接受培訓,使所有工人都必須熟悉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職工作區域內滅火器材的存放。

(2)所有工人都有防火意識。

(3)所有工人必須熟悉井下的避災路線,并了解滅火的方法。

生產技術部

2012年1月

篇3:M礦井下防滅火一般規定

一、礦井應建立、健全防滅火管理制度及相關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和操作規程,并建立火災應急預案。

二、井上、下應設置消防材料庫,并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且每季度至少檢查1次。

三、煤礦井下消防、灑水的水源應與整個礦井的水源相結合,可采用一個或多個水源。水量、水壓符合要求。

四、礦井必須由礦長和礦總工程師負責組織制定本礦井防滅火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礦井防滅火工程項目應列入礦井生產建設長遠規劃和年、季、月度計劃,礦井防滅火工程和措施所需費用及材料、設備等必須列入企業財務和供應計劃,并組織實施。

五、礦井的所有煤層都必須進行自燃傾向性鑒定。生產礦井延深新水平時,必須對所有煤層的自然傾向性進行鑒定。基建礦井揭露新煤層時,建設單位必須對煤層的自燃傾向性進行鑒定。

六、凡開采自然發火的煤層,均要開展火災的預測預報工作,并建立監測系統。按規定觀測預報,并確保數據準確、可靠。在開采設計中應明確選定自然發火觀測站或觀測點。發現異常,采取措施,立即處理。

七、開采有自燃發火的煤層,由總工程師主持召開有生產、技術、通風等部門參加的防滅火專業會議,每季至少召開1次。

八、入井人員必須隨身攜帶化學氧或壓縮氧自救器,有效保護時間不得低于30min。

九、井下爆炸材料庫、機電設備硐室、檢修硐室、材料庫、井底車場、使用帶式輸送機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應配備滅火器材,其數量、規格及存放地點,應在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中明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