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面移溜子安全技術措施
一、移溜前的工作
去掉π型鋼中柱,然后打好采空區最后一排支柱的戧柱(戧柱底部必須打在硬底板上或煤墻上,戧柱上端必須卡好靠采空區端π型鋼牙齒,確保頂板來壓推垮工作面)。接著推移靠采空區溜子至煤壁側后,及時從新打好π型鋼中柱。
二、移溜安全技術措施
(1)移輸送機前,新、老道要徹底清挖底煤。清理前,片幫冒頂地段要維修好,防止意外事故發生。挖底煤時,要注意防止將柱跟挖脫,支柱支撐力小于規定值時,必須先二次注液,再挖底煤。
(2)移輸送機時,必須棚棚打戧柱,以控制頂板壓力。頂板壓力大時,支柱下必須墊好鐵鞋或木道板。
(3)移輸送機后打中柱時,必須兩人密切配合作業。兩人都必須站在棚的上方,一人扶柱,一人升柱,升柱后及時系好防倒繩。打柱棚的老道側和下山側嚴禁有人,防止柱翻傷人。
(4)移輸送機時,一次只準推移半程距離(0.6m),打上中排柱后再移另半趟。移輸送機的操作程序及方法,必須按如下要求進行:
①推移輸送機前,必須將工作面新、老道浮煤清理干凈。
②推移輸送機后打中柱時,可以分段按順序同時進行;各段打替柱都要由下而上逐棚進行,以此類推;打完中柱后,從第一棚開始,由機電維護工負責,依次把乳化液主管從老道頂板移到新道頂板上,并且系好系牢,然后進行推移輸送機;然后再次進行清煤、推移輸送機;以此類推;移輸送機結束后,由機電維護工負責,把乳化液管線一律懸掛到新巷中,乳化液管線要懸掛成直線,懸掛牢靠,距頂梁的垂直距離不超過200mm。
③推移輸送機彎曲長度不得小于l0m,打替柱超前推移斜角不得超過15m。
(5)移輸送機前,班長和機電維護工必須在場指揮,負責將輸送機移平、移順、移直。機電維護工負責將鐘繩逐段扯到新巷重新掛好,并確保其靈活可靠。移輸送機時,班長和機電維護工要時刻注意觀察槽的推移情況,防止將輸送機推錯節,把棚柱頂翻,擠壓壞管線。
(6)移輸送機時要保持兩個以上的推移裝置同時用力,間距6m左右,交替使用,逐段推移。當推移阻力大時,要查明原因,不準強行推移。
(7)移輸送機時,必須嚴格執行停機移輸送機的原則。移動輸送機機頭、機尾需要拆除附近的支架時,必須先支護臨時支架。
(8)移輸送機時,推移裝置支點必須選擇支護牢固的支架。推移輸送機時,推移裝置要頂穩,人員側身推移輸送機,一邊推一邊觀察頂板和新老巷支架情況,防止支架被頂翻或其他事故的發生。
(9)輸送機當班沒有完全推移到位時,輸送機斜角處替柱必須補打齊全,嚴禁缺柱或有空載柱。
(10)移輸送機時,發現有頂板來壓預兆時,要立即停止作業,將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待壓力穩定后要馬上及時維護好來壓地段支架,然后再進行作業。
(11)工作面在移輸送機期間,作業人員必須聽從專人指揮,嚴禁亂移蠻干,嚴禁不打戧柱移輸送機。輸送機只準從一頭開始推移,嚴禁兩頭同時移動,以防將輸送機推錯節造成事故。
(12)輸送機機頭、機尾推移到位后,首先要按規定打好戧壓柱再點動試機,確認安全后再試運轉。
三、工作面支護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面必須按作業規程的規定及時支護。輸送機推移到位后,必須及時打上中排柱、槽邊柱。打柱時,必須按規定墊好鐵鞋,支柱初撐力達到設計要求,并且按規定拴好防倒繩。所有支柱必須架設牢固,嚴禁在浮煤或浮矸上架設支架。
(2)要保持工作面“三直一平兩暢通”。支護時作業人員要站在支柱的上方操作,三用閥平行于工作面輸送機。槽邊柱要緊貼輸送機支設,老巷柱要打齊打直。支柱的迎山、戧度、排距要符合規定的要求。嚴禁將中柱打偏。
(3)工作面嚴禁使用腐朽的坑木、損壞的梁柱,不得使用不同類型、不同性能的支柱。彎曲變形、失效的梁柱要及時更換。
(4)工作面高度和行人道寬度必須符合要求。支柱注液接頂后,必須繼續注液l0s以上,必須保證其初撐力達到90kn,否則必須二次單槍注液。輸送機推移到位后,必須保持行人道的寬度規程要求。
(5)要加強頂板異常情況下的控制。當工作面出現局部冒頂時,應及時用荊條梁、坑木等材料接頂。當老巷有推力或由于頂板壓力異常老巷頂板下沉量較大時,要及時調整支柱的密度與戧度,以保持頂板的穩定。
四、回柱放頂時的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面分段作業,各放頂段人員進入工作地點后,首先要檢查支架及頂板情況。發現支架變形或缺梁少支柱等情況時,應先整修維護好支架,補齊所缺梁柱。遇有危及放頂安全的隱患時,在放頂前必須采取特殊措施進行處理,在確認安全后方可進行放頂工作,嚴禁冒險蠻干。
(2)放頂前,作業人員必須清理老巷浮煤,并將放頂范圍內的雜物清理干凈,保證至少有0.5m寬的暢通退路通道,并且兩人配合作業,一人操作,一人監視觀察頂板,發現異常情況時,立即撤到安全地方。放頂作業時嚴禁單獨作業。
(3)放頂順序按“由下向上、由里到外逐棚進行”的原則進行;放頂過程中,必須加強連網工作擋矸,防止矸石竄人工作面。
(4)放頂作業要求安全、迅速、回凈、塌實。放頂時撤出的π性鋼梁及液壓柱,要整齊地豎在棚的備用巷內。撤出的支柱必須全部打成該棚的中排柱,工作面內嚴禁有空載柱。各放頂作業段間距不得少于15m,否則嚴禁放頂。
(5)嚴禁在工作面頂板控制區內提前摘柱。因爆破、運輸等原因碰倒或損壞、失效的支柱,必須立即恢復或更換。在各放頂段后方,至少超前打三棚戧柱,并加強支柱的維護,防止工作面冒頂和阻塞退路。
(6)在放頂困難的地方,可采取強制性放頂措施,但跟班隊長或班長必須在現場親自指揮,確保安全。
(7)在放頂期間,若頂板有來壓預兆時,應及時加強工作面支護維護,待頂板穩定后再放頂。若頂板壓力大時,必須立即將人員撤至安全地點。
(8)在頂板壓力過大的地段放頂時,必須先打好加強柱或順山權子棚,清理好退路,指定有經驗的老工人觀察頂板,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才準作業。
(9)遇到死柱或支柱鉆底嚴重時,應采取挑頂或挖底等方法回柱。需要用導鏈和大鏈回柱時,必須將導鏈掛設牢固,各緊固件擰緊上牢,嚴禁虛設。
五、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
(1)工作面上安全出口采用走向棚,棚距(o.5±0.1)m,迎山、戧度與工作面支柱相同,超前工作面煤壁不小于1.2m,沿傾斜長度不小于3m。且必須保證機尾以下留有不小于0.7m的行人通道,最上一棚距工作面超前支護頂梁間距不大于0.3m。
(2)下安全口采用順山棚梁支護,其梁必須和下風道換棚梁搭接,順山棚規格為棚距(0.6±0.1)m,排距為(0.6±0.1)m。迎山、戧度與工作面支柱相同。
下安全出口超前工作面煤壁不少于2.4m,電動機機尾以上行人通道不得小于0.7m。
(3)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必須設專人維護,必須保證安全出口暢通。發生斷梁折柱、巷道底鼓變形時,必須及時更換、清挖。安全出口內不得堆積各種雜物,行人巷寬度不得小于0.7m,高度不得低于1.6m。
(4)工作面沒有安全出口或安全出口不符合規定時,工作面內嚴禁作業。
六、工作面四對八根大梁的規格要求及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面輸送機機頭采用四對八根大梁加強支護,大梁長3.6m,與單體液壓支柱配套使用,大梁位于輸送機機頭正上方,并成對使用。
(2)大梁必須按規定支設。對梁間距(250±50)mm,頂梁間距(750±50)mm;老巷側必須與工作面保持一致,行人通道寬度不少于0.6m;邊梁必須托起運輸巷超前支護鉸接梁;大梁必須接頂,彎曲變形時要及時更換。
(3)大梁必須交替邁步前移,交錯長度(1.2±0.1)m。每根大梁下都必須保持4根支柱,推移輸送機時不得少于3根支柱,輸送機推移到位后及時補齊支柱。且每根支柱下都必須穿鐵鞋,支柱初撐力不得小于90kn。
(4)移大梁時,必須3人以上密切配合作業,并且有跟班區隊長或班長在現場指揮,確保作業安全。大梁前移到位后,必須及時將老巷側順山梁所缺支柱補齊。
七、工作面上、下風道超前維護及換棚安全技術措施
(1)上、下風道超前支護采用單體液壓支柱配合鉸接頂梁順山棚支護,規格為二梁四柱,棚距(0.6±0.1)m。
(2)運輸巷超前支護,上、下幫支柱支設點距梁端頭分別為300mm,扎角不小于400mm,輸送機道不小于600mm,行人道不小于1000ram,高度不低于1.6m。
(3)回風巷超前支護,上、下幫支柱支設點距梁端頭分別為300mm,扎角不小于400mm,材料道不小于1000mm,行人道不小于600mm,高度不低于1.6m。
(4)上、下風道超前支護由專人負責維護管理。超前支護換棚距離不得落后于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超前維護長度不少于35m,超前維護支柱下必須穿柱鞋,初撐力不小于90kn。
(5)上、下風道超前支護采用點柱或權子棚加強支護,距煤壁10m范圍內打雙排支柱,10m范圍以外打單排支柱;上、下風道距工作面20m范圍內支架必須支護完整,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6m,20m以外不得低于1.8m,并且必須保證人行道暢通,寬度不小于0.6m。當巷道出現缺梁少柱,或支架變形嚴重時,要及時補打點柱或權子棚加強支護,對空頂空幫處,必須及時背頂背幫。
(6)工作面上、下風道換棚時,必須兩人密切配合作業,做到先支后回。并設專人觀察,以防冒頂或輸送機傷人。換棚作業時,嚴禁各種人員通過。若人員必須通過時,必須停止作業,并完善頂板支護后,經允許方可通過。
(7)必須采用套棚方式換棚,不得大拆大卸。換棚后及時將頂幫背緊背牢,嚴禁空幫空頂。換棚后撤回的支柱、頂梁要運到指定地點,并及時運出,保證巷道暢通。
(8)工作面上、下隅角應采用人工放頂。當安全條件較差時,也可利用回柱絞車放頂。使用絞車放頂時,必須遵守以下規定:
①必須按規定將絞車固定好,壓柱、戧柱打牢,且對固定絞車附近3m左右的頂板進行加固維護;回柱(梁)時,將鋼絲繩按規定系牢后,人員必須撤到安全地方,繩道內嚴禁有人,設專人觀察頂板和支架情況,準確傳遞信號;絞車司機必須嚴格按信號開車。
②回柱放頂前,必須對放頂的安全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清理好退路,保證退路暢通無阻。
③回柱放頂過程中,若發現情況異常,必須立即停車,撤出作業人員;若阻力較大、對其他支護有影響時,不得強行硬拉,待妥善處理后再繼續作業。
④作業前要保護好電氣設備和各種線路,并保證水溝暢通。
⑤下隅角滯后工作面切頂線不得超過兩排,上隅角必須和工作面切頂線放齊;當上隅角落后工作面切頂線時,禁止工作面采煤作業。
篇2:采面移溜子安全技術措施
一、移溜前的工作
去掉π型鋼中柱,然后打好采空區最后一排支柱的戧柱(戧柱底部必須打在硬底板上或煤墻上,戧柱上端必須卡好靠采空區端π型鋼牙齒,確保頂板來壓推垮工作面)。接著推移靠采空區溜子至煤壁側后,及時從新打好π型鋼中柱。
二、移溜安全技術措施
(1)移輸送機前,新、老道要徹底清挖底煤。清理前,片幫冒頂地段要維修好,防止意外事故發生。挖底煤時,要注意防止將柱跟挖脫,支柱支撐力小于規定值時,必須先二次注液,再挖底煤。
(2)移輸送機時,必須棚棚打戧柱,以控制頂板壓力。頂板壓力大時,支柱下必須墊好鐵鞋或木道板。
(3)移輸送機后打中柱時,必須兩人密切配合作業。兩人都必須站在棚的上方,一人扶柱,一人升柱,升柱后及時系好防倒繩。打柱棚的老道側和下山側嚴禁有人,防止柱翻傷人。
(4)移輸送機時,一次只準推移半程距離(0.6m),打上中排柱后再移另半趟。移輸送機的操作程序及方法,必須按如下要求進行:
①推移輸送機前,必須將工作面新、老道浮煤清理干凈。
②推移輸送機后打中柱時,可以分段按順序同時進行;各段打替柱都要由下而上逐棚進行,以此類推;打完中柱后,從第一棚開始,由機電維護工負責,依次把乳化液主管從老道頂板移到新道頂板上,并且系好系牢,然后進行推移輸送機;然后再次進行清煤、推移輸送機;以此類推;移輸送機結束后,由機電維護工負責,把乳化液管線一律懸掛到新巷中,乳化液管線要懸掛成直線,懸掛牢靠,距頂梁的垂直距離不超過200mm。
③推移輸送機彎曲長度不得小于l0m,打替柱超前推移斜角不得超過15m。
(5)移輸送機前,班長和機電維護工必須在場指揮,負責將輸送機移平、移順、移直。機電維護工負責將鐘繩逐段扯到新巷重新掛好,并確保其靈活可靠。移輸送機時,班長和機電維護工要時刻注意觀察槽的推移情況,防止將輸送機推錯節,把棚柱頂翻,擠壓壞管線。
(6)移輸送機時要保持兩個以上的推移裝置同時用力,間距6m左右,交替使用,逐段推移。當推移阻力大時,要查明原因,不準強行推移。
(7)移輸送機時,必須嚴格執行停機移輸送機的原則。移動輸送機機頭、機尾需要拆除附近的支架時,必須先支護臨時支架。
(8)移輸送機時,推移裝置支點必須選擇支護牢固的支架。推移輸送機時,推移裝置要頂穩,人員側身推移輸送機,一邊推一邊觀察頂板和新老巷支架情況,防止支架被頂翻或其他事故的發生。
(9)輸送機當班沒有完全推移到位時,輸送機斜角處替柱必須補打齊全,嚴禁缺柱或有空載柱。
(10)移輸送機時,發現有頂板來壓預兆時,要立即停止作業,將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待壓力穩定后要馬上及時維護好來壓地段支架,然后再進行作業。
(11)工作面在移輸送機期間,作業人員必須聽從專人指揮,嚴禁亂移蠻干,嚴禁不打戧柱移輸送機。輸送機只準從一頭開始推移,嚴禁兩頭同時移動,以防將輸送機推錯節造成事故。
(12)輸送機機頭、機尾推移到位后,首先要按規定打好戧壓柱再點動試機,確認安全后再試運轉。
?三、工作面支護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面必須按作業規程的規定及時支護。輸送機推移到位后,必須及時打上中排柱、槽邊柱。打柱時,必須按規定墊好鐵鞋,支柱初撐力達到設計要求,并且按規定拴好防倒繩。所有支柱必須架設牢固,嚴禁在浮煤或浮矸上架設支架。
(2)要保持工作面“三直一平兩暢通”。支護時作業人員要站在支柱的上方操作,三用閥平行于工作面輸送機。槽邊柱要緊貼輸送機支設,老巷柱要打齊打直。支柱的迎山、戧度、排距要符合規定的要求。嚴禁將中柱打偏。
(3)工作面嚴禁使用腐朽的坑木、損壞的梁柱,不得使用不同類型、不同性能的支柱。彎曲變形、失效的梁柱要及時更換。
(4)工作面高度和行人道寬度必須符合要求。支柱注液接頂后,必須繼續注液l0s以上,必須保證其初撐力達到90kN,否則必須二次單槍注液。輸送機推移到位后,必須保持行人道的寬度規程要求。
(5)要加強頂板異常情況下的控制。當工作面出現局部冒頂時,應及時用荊條梁、坑木等材料接頂。當老巷有推力或由于頂板壓力異常老巷頂板下沉量較大時,要及時調整支柱的密度與戧度,以保持頂板的穩定。
?四、回柱放頂時的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面分段作業,各放頂段人員進入工作地點后,首先要檢查支架及頂板情況。發現支架變形或缺梁少支柱等情況時,應先整修維護好支架,補齊所缺梁柱。遇有危及放頂安全的隱患時,在放頂前必須采取特殊措施進行處理,在確認安全后方可進行放頂工作,嚴禁冒險蠻干。
(2)放頂前,作業人員必須清理老巷浮煤,并將放頂范圍內的雜物清理干凈,保證至少有0.5m寬的暢通退路通道,并且兩人配合作業,一人操作,一人監視觀察頂板,發現異常情況時,立即撤到安全地方。放頂作業時嚴禁單獨作業。
(3)放頂順序按“由下向上、由里到外逐棚進行”的原則進行;放頂過程中,必須加強連網工作擋矸,防止矸石竄人工作面。
(4)放頂作業要求安全、迅速、回凈、塌實。放頂時撤出的π性鋼梁及液壓柱,要整齊地豎在棚的備用巷內。撤出的支柱必須全部打成該棚的中排柱,工作面內嚴禁有空載柱。各放頂作業段間距不得少于15m,否則嚴禁放頂。
(5)嚴禁在工作面頂板控制區內提前摘柱。因爆破、運輸等原因碰倒或損壞、失效的支柱,必須立即恢復或更換。在各放頂段后方,至少超前打三棚戧柱,并加強支柱的維護,防止工作面冒頂和阻塞退路。
(6)在放頂困難的地方,可采取強制性放頂措施,但跟班隊長或班長必須在現場親自指揮,確保安全。
(7)在放頂期間,若頂板有來壓預兆時,應及時加強工作面支護維護,待頂板穩定后再放頂。若頂板壓力大時,必須立即將人員撤至安全地點。
(8)在頂板壓力過大的地段放頂時,必須先打好加強柱或順山權子棚,清理好退路,指定有經驗的老工人觀察頂板,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才準作業。
(9)遇到死柱或支柱鉆底嚴重時,應采取挑頂或挖底等方法回柱。需要用導鏈和大鏈回柱時,必須將導鏈掛設牢固,各緊固件擰緊上牢,嚴禁虛設。
?五、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
(1)工作面上安全出口采用走向棚,棚距(o.5±0.1)m,迎山、戧度與工作面支柱相同,超前工作面煤壁不小于1.2m,沿傾斜長度不小于3m。且必須保證機尾以下留有不小于0.7m的行人通道,最上一棚距工作面超前支護頂梁間距不大于0.3m。
(2)下安全口采用順山棚梁支護,其梁必須和下風道換棚梁搭接,順山棚規格為棚距(0.6±0.1)m,排距為(0.6±0.1)m。迎山、戧度與工作面支柱相同。
下安全出口超前工作面煤壁不少于2.4m,電動機機尾以上行人通道不得小于0.7m。
(3)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必須設專人維護,必須保證安全出口暢通。發生斷梁折柱、巷道底鼓變形時,必須及時更換、清挖。安全出口內不得堆積各種雜物,行人巷寬度不得小于0.7m,高度不得低于1.6m。
(4)工作面沒有安全出口或安全出口不符合規定時,工作面內嚴禁作業。
?六、工作面四對八根大梁的規格要求及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面輸送機機頭采用四對八根大梁加強支護,大梁長3.6m,與單體液壓支柱配套使用,大梁位于輸送機機頭正上方,并成對使用。
(2)大梁必須按規定支設。對梁間距(250±50)mm,頂梁間距(750±50)mm;老巷側必須與工作面保持一致,行人通道寬度不少于0.6m;邊梁必須托起運輸巷超前支護鉸接梁;大梁必須接頂,彎曲變形時要及時更換。
(3)大梁必須交替邁步前移,交錯長度(1.2±0.1)m。每根大梁下都必須保持4根支柱,推移輸送機時不得少于3根支柱,輸送機推移到位后及時補齊支柱。且每根支柱下都必須穿鐵鞋,支柱初撐力不得小于90kN。
(4)移大梁時,必須3人以上密切配合作業,并且有跟班區隊長或班長在現場指揮,確保作業安全。大梁前移到位后,必須及時將老巷側順山梁所缺支柱補齊。
七、工作面上、下風道超前維護及換棚安全技術措施
(1)上、下風道超前支護采用單體液壓支柱配合鉸接頂梁順山棚支護,規格為二梁四柱,棚距(0.6±0.1)m。
(2)運輸巷超前支護,上、下幫支柱支設點距梁端頭分別為300mm,扎角不小于400mm,輸送機道不小于600mm,行人道不小于1000ram,高度不低于1.6m。
(3)回風巷超前支護,上、下幫支柱支設點距梁端頭分別為300mm,扎角不小于400mm,材料道不小于1000mm,行人道不小于600mm,高度不低于1.6m。
(4)上、下風道超前支護由專人負責維護管理。超前支護換棚距離不得落后于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超前維護長度不少于35m,超前維護支柱下必須穿柱鞋,初撐力不小于90kN。
(5)上、下風道超前支護采用點柱或權子棚加強支護,距煤壁10m范圍內打雙排支柱,10m范圍以外打單排支柱;上、下風道距工作面20m范圍內支架必須支護完整,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6m,20m以外不得低于1.8m,并且必須保證人行道暢通,寬度不小于0.6m。當巷道出現缺梁少柱,或支架變形嚴重時,要及時補打點柱或權子棚加強支護,對空頂空幫處,必須及時背頂背幫。
(6)工作面上、下風道換棚時,必須兩人密切配合作業,做到先支后回。并設專人觀察,以防冒頂或輸送機傷人。換棚作業時,嚴禁各種人員通過。若人員必須通過時,必須停止作業,并完善頂板支護后,經允許方可通過。
(7)必須采用套棚方式換棚,不得大拆大卸。換棚后及時將頂幫背緊背牢,嚴禁空幫空頂。換棚后撤回的支柱、頂梁要運到指定地點,并及時運出,保證巷道暢通。
(8)工作面上、下隅角應采用人工放頂。當安全條件較差時,也可利用回柱絞車放頂。使用絞車放頂時,必須遵守以下規定:
①必須按規定將絞車固定好,壓柱、戧柱打牢,且對固定絞車附近3m左右的頂板進行加固維護;回柱(梁)時,將鋼絲繩按規定系牢后,人員必須撤到安全地方,繩道內嚴禁有人,設專人觀察頂板和支架情況,準確傳遞信號;絞車司機必須嚴格按信號開車。
②回柱放頂前,必須對放頂的安全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清理好退路,保證退路暢通無阻。
③回柱放頂過程中,若發現情況異常,必須立即停車,撤出作業人員;若阻力較大、對其他支護有影響時,不得強行硬拉,待妥善處理后再繼續作業。
④作業前要保護好電氣設備和各種線路,并保證水溝暢通。
⑤下隅角滯后工作面切頂線不得超過兩排,上隅角必須和工作面切頂線放齊;當上隅角落后工作面切頂線時,禁止工作面采煤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