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教育活動方案范本

安全教育活動方案范本

2024-07-23 閱讀 3755

為進一步加強建筑施工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提高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根據市、區建設主管部門要求和指導意見,結合本工程施工實際情況,公司、項目部決定開展每月22日為建筑施工“安全教育日”活動。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理念,結合我標段安全現狀和各項重點任務,以強化安全意識,提高安全素質為著力點,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月各項措施落實,爭取完成本合同段施工生產任務。

二、安全教育活動日內容、計劃

7.00-8.00,開展班前安全教育活動;

9.00-10.30開展安全技術交底活動。

15.30-16.30開展現場安全隱患排查活動;

20.00-21.30開辦建筑工人夜校活動;

三、成立活動領導小組

為組織開展每月“安全生產教育日”活動,成立安全教育日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程健虹

副組長:葉其發

成員:陳偉逢林超鵬歐可悅龐斌志張耀石國平姜學賓

各施工隊隊長及各施工隊兼職安全員

四、加大施工人員培訓力度

三級安全教育,新進場的新上崗的民工,安全技術交底,民工夜校同施工人員業余時間活動結合起來,組織安全教育學習,學習《安全生產法》《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規章制度》等,強化全體人員的安全意識,掌握安全知識,提高安全意識。

“安全教育日”活動由項目部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分級組織實施,各施工現場要懸掛“安全教育日”活動宣傳橫幅、張貼安全標語、標志標牌,大力營造“安全責任重在落實”“珍惜生命,從我做起”的安全生產警示氛圍,提高施工管理人員及施工人員的安全生產、安全防護意識。

五、安全自查自糾整改

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對安全生產現場情況進行檢查,查找安全隱患。一是檢查各施工隊對項目部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的落實情況;二是檢查施工現場是否按安全管理規定進行防護,作業人員是否按要求佩戴安全防護裝具,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是否規范;三是著重檢查機械、設備操作人員是否持證上崗,是否按操作規程作業,安全防護設施是否到位;消防器材是否按要求設置擺放到位;四是檢查施工現場安全警示標志是否丟失,有無安全隱患存在;在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一是對出現安全隱患情況進行分析,查找原因,找出根源,然后制度有針對性防范措施;二是限期進行整改,有項目部專職安全員全程監督整改到位。

六、安全日活動總結

項目部收集整理本次安全日活動資料,總結活動成果,總結本次活動過程中好的做法和管理經驗。找出活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在自查過程中發現的安全隱患,找出根源,組織人員對其進行分析,制定出防范措施,確保不再發生類似隱患。項目部將組織全體人員及各施工隊負責人、各專兼職安全員參加,就本日安全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召開總結大會,會上宣布本日開展情況,研究討論如何做好安全防范及下一步安全工作如何開展,制定下一步安全工作計劃。對安全工作扎實的作業隊給予獎勵,好的做法予以推廣,對存在問題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確保“安全日”活動取得實效。

廣東強雄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寶星依力大樓項目部

篇2:有限空間作業活動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有限空間作業活動的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一、有限空間安全教育常識

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有限,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有限空間作業是指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實施的作業活動。

有限空間分為三類:

一是密閉設備,如船艙、貯罐、車載槽罐、反應塔(釜)、冷藏箱、壓力容器、管道、煙道、鍋爐等;

二是地下有限空間,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倉庫、地下工程、暗溝、隧道、涵洞、地坑、廢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氣池、化糞池、下水道等;

三是地上有限空間,如儲藏室、酒糟池、發酵池、垃圾站、溫室、冷庫、糧倉、料倉等。

二、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要求

1、【檢測】生產經營單位應嚴格執行“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檢測指標包括氧濃度值、易燃易爆物質(可燃性氣體、爆炸性粉塵)濃度值、有毒氣體濃度值等。最低限度應檢測下列三項:氧濃度(應在19.5-23.5%范圍內),易燃/可燃氣體濃度(應<最低爆炸極限的10%),一氧化碳濃度(應<25ppm)。未經檢測合格,嚴禁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

在作業環境條件可能發生變化時,應對作業場所中危害因素進行持續或定時檢測。實施檢測時,檢測人員應處于安全環境,檢測時要做好檢測記錄,包括檢測時間、地點、氣體種類和檢測濃度等。

2、【危害評估】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生產經營單位應根據檢測結果對作業環境危害狀況進行評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確保整個作業期間處于安全受控狀態。

危害評估應依據GB8958《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GBZ2.1《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等標準進行。

3、【通風】生產經營單位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和作業過程中,可采取強制性持續通風措施降低危險,保持空氣流通。嚴禁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

4、【防護設備】生產經營單位應為作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通風設備、檢測設備、照明設備、通訊設備、應急救援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當有限空間存在可燃性氣體和爆炸性粉塵時,檢測、照明、通訊設備應符合防爆要求,作業人員應使用防爆工具、配備可燃氣體報警儀等。

防護裝備以及應急救援設備設施應妥善保管,并按規定定期進行檢驗、維護,以保證設施的正常運行。

5、【呼吸防護用品】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應符合GB/T18664《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要求。缺氧條件下,應符合GB8958《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要求。

6、【應急救援裝備】生產經營單位應配備全面罩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長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應急通訊報警器材,現場快速檢測設備,大功率強制通風設備,應急照明設備,安全繩,救生索,安全梯等。

三、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培訓

生產經營單位應對有限空間作業負責人員、作業者和監護者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有限空間存在的危險特性和安全作業的要求;進入有限空間的程序;檢測儀器、個人防護用品等設備的正確使用;事故應急救援措施與應急救援預案等。培訓應有記錄。培訓結束后,應記載培訓的內容、日期等有關情況。

公司將對管道施工人員每周進行安全教育培訓一次,由技術總工講授,參與培訓后進行培訓記錄,保證培訓人員切實認識有限空間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并切實落實到日常工作中。必要時,公司將請具有資質的培訓機構的專業老師開展培訓工作

生產經營單位應制定有限空間作業應急救援預案,明確救援人員及職責,落實救援設備器材,掌握事故處置程序,提高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預案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演練,并不斷進行修改完善。

篇3:學校安全教育活動制度

一、學校安全教育要以學生為主,同時對教職員工開展教育。

二、學校安全教育應包括以下內容:

1、交通安全教育;

2、游泳安全教育;

3、消防安全教育;

4、飲食衛生安全教育;

5、用電安全教育;

6、實驗和社會實踐活動安全教育;

7、校內及戶外運動安全教育;

8、防地震及它自然災害的安全教育。

9、網絡安全教育;

10、防中暑、防煤氣中毒的安全教育;

11、緊急情況下撤離、疏散、逃生等安全防護教育;

三、學校應在每學期初組織教職工認真學習各種安全知識,強化安全意識。

四、學校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確定各年級段安全教育目標,形成層次遞進教育。使學生初步樹立安全觀念,了解學校和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安全知識,熟記常用的報警、救助電話,具備初步的分辨安全與危險的能力,掌握緊急狀態下避險和自救的簡便方法。加強交通法規教育,提倡步行上學,禁止未滿12周歲的學生騎車上學。

五、學校應根據有關法規和學校的布局狀況,并在公安、消防等部門的指導下,制定應急疏散預案,并組織師生進行應急撤離、疏散、逃生演習。

六、把放假前、開學初、冬夏季來臨前作為安全教育的重要時段,重點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飲食衛生、校內外活動安全和防中暑、溺水、煤氣中毒等方面的專題教育,并傳授發生意外事故的自救、自護知識和基本技能。

七、學校應利用每年的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全國“安全生產月”等活動,針對安全教育的薄弱環節,根據教育主題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

八、學校要積極發揮校外法制副校長的作用,每學期都要對全體師生進行法制安全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