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錘和錨桿機使用安全技術措施
一、概況
錨網索支護巷道在掘進過程中需使用風錘或錨桿機打錨桿眼,為保證安全生產,防止施工期間發生機具歪倒傷人事故,特編制此措施,施工單位必須嚴格遵照執行。
二、適用條件及使用形式
1.適用條件:
1)在巷道頂(拱)部打眼和安裝頂(拱)部錨桿(索)時必須采取二次保護措施防止機具傾倒。
2)幫部錨桿距底板的高度超過2m時,打眼和安裝錨桿期間必須對機具采取防倒措施。
2.使用形式:
1)采取二次保護措施時,使用鋼筋鉤配合尼龍繩對機具進行安全防護。
(1)鋼筋鉤采用Φ12mm的鋼筋加工,一端捏成彎鉤,彎鉤的深度必須保證掛在錨網或鋼帶上以后晃動時不會自行脫落,鉤頭下端焊接或加工成一個Φ50mm左右的的封閉圓環。
(2)鋼筋鉤的整體長度可以加工成1000mm、600mm及200mm三種,使用時根據現場巷道高度選用其中一種。
(3)尼龍繩的直徑不小于8mm,長度不少于2倍巷道高度。
(4)使用時,尼龍繩的一端穿過鋼筋鉤的圓環后牢固地綁在機具機體上部,另一端由專人進行拉繩和松繩操作。
2)采用數個封閉式掛鉤(如保險帶掛鉤)與封閉式滑輪配合尼龍繩使用,繩穿過滑輪并與掛鉤連接牢固,上端滑輪掛在頂部錨網或鋼帶上,繩的兩端(可用掛鉤)與機具的上下部連接牢固,使繩與機體形成一個封閉的整體而不致傾倒。
(1)二次保護材料的要求同上。
(2)二次保護連接完成后必須保證不留余繩且繩必須穿過錨索機機體的上部護圈。
(3)風錘可參照此條使用,但各連接部位必須連接牢固并經常檢查。
3)現場作業人員可根據現場情況選擇使用不同的二次保護方法。
三、安全技術措施
1.升起機具前必須將尼龍繩的一端牢固地綁在機體上。
2.打頂部錨桿眼時,確定眼位后,將鋼筋鉤掛在距眼位最近的一根支護錨桿附近的錨網或鋼帶上;打錨索眼時,將鋼筋鉤掛在距眼位200~500mm范圍內已支護好的錨網或鋼帶上。
3.機具附近無關人員撤離到安全地點后,操作人員將機具升起進行作業,另一人將機具與鋼筋鉤之間的余繩拉緊(拉至余繩呈松弛狀態即可,下同)。
4.隨著打眼深度的不斷增加,及時將余繩拉緊,尼龍繩的另一端可綁在幫部支護鋼帶或錨網上,或用上述方法加工的鋼筋鉤(鉤的一端彎曲長度不得少于80mm)掛在幫部支護鋼帶或錨網上,也可用專人操作。
5.機具下降前由專人將尼龍繩拉緊,隨著機具高度的不斷降低,操作人員緩慢松繩直到機具氣腿完全回縮,松繩時嚴禁機具自由下落,必須帶力慢松。
6.安裝錨桿和錨索時必須采取機具防倒措施。
7.幫部錨桿距底板的高度超過2m時,打眼和安裝錨桿期間必須對機具采取防倒措施。
8.操作過程中必須經常檢查防倒設施各環節的的綁扎和掛鉤是否牢固,發現異常必須及時停機處理。
9.打頂部錨桿(索)眼的機具采取二次保護后,機具運行時附近2m范圍內不得從事刷幫作業。
10.鉆頭鉆入巖石(或煤體)內30~50mm后,負責穩定錨索機的人員必須撤到機具操作人員后方的安全地點。
11.多臺機具同時施工頂(拱)錨桿和錨索(眼)時,兩臺錨桿機之間的間距不得不得小于1.2m,兩部風錘之間的間距不得小于1m。操作人員站在兩臺錨桿機的外側面。
12.下坡巷道內作業時,機具操作人員站在上方;施工上坡巷道時,人員站在機具的(外)側面。
13.頂板較高時,人員可站在梯子上掛鋼筋鉤,梯子必須有專人扶牢。
14.巷道迎頭打炮眼時,機具采取二次保護后,機具前方嚴禁有人作業,機具后方3m范圍機不得從事刷幫工作。
15.為防止發生意外傷人事故,操作人員要精神集中,嚴禁交頭接耳,時刻注意周圍情況,發現異常立即停機處理。
16.不得隨意改變各種機具的用途或野蠻使用機具。
17.現場條件發生變化,本措施不能指導生產時,施工單位必須重新采取可靠的安全保護措施。
四、其它未盡事宜必須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煤礦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及《施工巷道掘進作業規程》中的相關規定執行。
篇2:風錘和錨桿機使用安全技術措施
一、概況
錨網索支護巷道在掘進過程中需使用風錘或錨桿機打錨桿眼,為保證安全生產,防止施工期間發生機具歪倒傷人事故,特編制此措施,施工單位必須嚴格遵照執行。
二、適用條件及使用形式
1.適用條件:
1)在巷道頂(拱)部打眼和安裝頂(拱)部錨桿(索)時必須采取二次保護措施防止機具傾倒。
2)幫部錨桿距底板的高度超過2m時,打眼和安裝錨桿期間必須對機具采取防倒措施。
2.使用形式:
1)采取二次保護措施時,使用鋼筋鉤配合尼龍繩對機具進行安全防護。
(1)鋼筋鉤采用Φ12mm的鋼筋加工,一端捏成彎鉤,彎鉤的深度必須保證掛在錨網或鋼帶上以后晃動時不會自行脫落,鉤頭下端焊接或加工成一個Φ50mm左右的的封閉圓環。
(2)鋼筋鉤的整體長度可以加工成1000mm、600mm及200mm三種,使用時根據現場巷道高度選用其中一種。
(3)尼龍繩的直徑不小于8mm,長度不少于2倍巷道高度。
(4)使用時,尼龍繩的一端穿過鋼筋鉤的圓環后牢固地綁在機具機體上部,另一端由專人進行拉繩和松繩操作。
2)采用數個封閉式掛鉤(如保險帶掛鉤)與封閉式滑輪配合尼龍繩使用,繩穿過滑輪并與掛鉤連接牢固,上端滑輪掛在頂部錨網或鋼帶上,繩的兩端(可用掛鉤)與機具的上下部連接牢固,使繩與機體形成一個封閉的整體而不致傾倒。
(1)二次保護材料的要求同上。
(2)二次保護連接完成后必須保證不留余繩且繩必須穿過錨索機機體的上部護圈。
(3)風錘可參照此條使用,但各連接部位必須連接牢固并經常檢查。
3)現場作業人員可根據現場情況選擇使用不同的二次保護方法。
三、安全技術措施
1.升起機具前必須將尼龍繩的一端牢固地綁在機體上。
2.打頂部錨桿眼時,確定眼位后,將鋼筋鉤掛在距眼位最近的一根支護錨桿附近的錨網或鋼帶上;打錨索眼時,將鋼筋鉤掛在距眼位200~500mm范圍內已支護好的錨網或鋼帶上。
3.機具附近無關人員撤離到安全地點后,操作人員將機具升起進行作業,另一人將機具與鋼筋鉤之間的余繩拉緊(拉至余繩呈松弛狀態即可,下同)。
4.隨著打眼深度的不斷增加,及時將余繩拉緊,尼龍繩的另一端可綁在幫部支護鋼帶或錨網上,或用上述方法加工的鋼筋鉤(鉤的一端彎曲長度不得少于80mm)掛在幫部支護鋼帶或錨網上,也可用專人操作。
5.機具下降前由專人將尼龍繩拉緊,隨著機具高度的不斷降低,操作人員緩慢松繩直到機具氣腿完全回縮,松繩時嚴禁機具自由下落,必須帶力慢松。
6.安裝錨桿和錨索時必須采取機具防倒措施。
7.幫部錨桿距底板的高度超過2m時,打眼和安裝錨桿期間必須對機具采取防倒措施。
8.操作過程中必須經常檢查防倒設施各環節的的綁扎和掛鉤是否牢固,發現異常必須及時停機處理。
9.打頂部錨桿(索)眼的機具采取二次保護后,機具運行時附近2m范圍內不得從事刷幫作業。
10.鉆頭鉆入巖石(或煤體)內30~50mm后,負責穩定錨索機的人員必須撤到機具操作人員后方的安全地點。
11.多臺機具同時施工頂(拱)錨桿和錨索(眼)時,兩臺錨桿機之間的間距不得不得小于1.2m,兩部風錘之間的間距不得小于1m。操作人員站在兩臺錨桿機的外側面。
12.下坡巷道內作業時,機具操作人員站在上方;施工上坡巷道時,人員站在機具的(外)側面。
13.頂板較高時,人員可站在梯子上掛鋼筋鉤,梯子必須有專人扶牢。
14.巷道迎頭打炮眼時,機具采取二次保護后,機具前方嚴禁有人作業,機具后方3m范圍機不得從事刷幫工作。
15.為防止發生意外傷人事故,操作人員要精神集中,嚴禁交頭接耳,時刻注意周圍情況,發現異常立即停機處理。
16.不得隨意改變各種機具的用途或野蠻使用機具。
17.現場條件發生變化,本措施不能指導生產時,施工單位必須重新采取可靠的安全保護措施。
四、其它未盡事宜必須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煤礦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及《施工巷道掘進作業規程》中的相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