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間車間級安全教育內容
一、車間執行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所有制度的核心,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確規定各級領導和員工,在生產活動中應負的安全責任。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和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作到有崗必有責,上崗必守責。
2、事故管理規定
對事故管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受到嚴肅自理不放過,職工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同類事故重復發生的措施不放過。
在事故預防中,要切實做到“三不傷害”。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他人傷害。
3、安全教育規定
企業必須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教育規定,采取多層次、多角度、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要使每名職工都能掌握入廠須知的基本內容,通過教育,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和緊急情況下的應變能力,通過掌握的安全技術知識預防可能發生的事故,切實保障職在工生產勞動和工作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所有新員工(包括學徒工、外單位調入員工、全同工、代培人員和大中專院校畢業生)上崗前應接受三級安全教育(廠級、車間級、班組級)。車間級不小于24小時,班組級不小于8小時。
禁煙制度
范圍:進入廠大門后的所有廠區均為禁煙區。
處罰:凡在禁煙區內吸煙者,每人次罰款200元,發現煙頭每個100元,在一個朋內,一個車間被查出一次違章吸煙者或5個以上煙頭,對車間所有領導罰款200元。
禁止將火種、香煙帶入禁煙區域,違者每人次處罰50元。
勞保用品穿戴
必須戴安全帽,在生產裝置和作業場所不準穿高跟鞋、拖鞋、裙子;從事轉動機械操作,不準戴手套。女同志長發應系發網,不能露出安全帽。違章者每人次50元,在一個區域內查出3人次以上,車間HSE管理人中及領導應扣款。
二、車間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上班前四小內和上班中嚴禁飲酒。
不能代替操作人員進行操作機器、設備
不能擅自動作作業區域內的閥門、開關、電源、轉動設備等一切設備和設施,消防水和滅火機不得隨意使用,只能在緊急情況下使用。
凡掛有“危險、禁止動手、禁止入內”標志的場所,不準亂摸、亂動、亂攀。
設備上所有的安全防護裝置,一切地溝、陰井、坑溝的蓋板、一切樓梯、平臺、吊裝孔的拉桿或格子板必須完好,不得隨便拆除
上班時間遵守勞動紀律,不準打鬧。
生產現場應注意周圍安全環境,如格子板、陰井蓋等。
下列場所嚴禁無關人中逗留:
正在運轉的設備和吊裝物下;
掛有禁止通行“或圍拉警戒線的地方;
正在電、氣、焊或其它作業的場所;
高處作業的下方;
處于事故狀態的場所;
散發碎片或粉塵的場所;
各種排空管口、壓縮氣管口、易燃、有毒物質排放處;
有毒氣體、酸、堿類管道或容器下面。
生產現場的設置的安全標志:
安全標志有四類:禁止標志:如“禁止吸煙”、“禁止攀登”“禁止拋物”等
警告標志:注意安全、當心滑跌、當心中毒、當心落物、當心碰頭等
指令標志:必須戴安全帽、必須戴護耳器等
提示標志:緊急出口、避難處
安全標志是以幾何圖形和文字形式,直觀地提供安全信息,不能代替安全規程和安全保護措施。
三、?車間生產概況
3.氧氣(液氧)分子式:O2沸點:-183.1℃
危險特性:是助燃物,可燃物燃燒爆炸的基本元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數活性物質。與易燃物(乙炔、甲烷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液氧進入非低溫設備會引起設備凍裂,急劇汽化會有爆炸危險。
健康與危害:常壓下,當氧的濃度超過40%時,有可能發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時,出現不適感、輕咳、進而胸悶、胸骨后燒灼感和呼吸困難,咳嗽加劇;嚴重時可發生肺水腫、窒息。吸入的氧濃度80%以上時,出現面部肌肉抽動、面色蒼白、眩暈、心動過速、虛脫,繼而全身強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皮膚接觸液氧時,可引起嚴重凍傷。
防護措施:密閉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高濃度環境中佩戴自給式呼吸器。工作現場嚴禁火源。避免高濃度吸入,罐內或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監護。接觸高濃度氧氣時,衣服應在通風處置換后方可接觸火源。進行液氧排放等有關操作時,應戴好勞動防護用品,嚴禁濕手或戴濕手套接觸低溫管道。
急救方案:皮膚接觸:若有皮膚凍傷,先用溫水洗浴,再涂抹凍傷膏,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暖并休息。呼吸困難進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4氮氣(液氮)分子式:N2沸點:-195.6℃
危險特性:惰性氣體,有窒息性,在密閉空間內可將人窒息死亡。若遇高溫,容器內壓力增大,有開裂和爆炸危險。液氮進入非低溫設備會造成設備凍裂,急劇汽化會有爆炸危險。
健康與危害:氮氣過量時,使氧分壓下降,會引起缺氧。常壓下,當空氣中氮含量超過84%時,引起吸入氧分壓過低,人感覺呼吸不暢,有窒息感;高濃度氮(90%),引起單純性窒息,嚴重時迅速昏迷。在高壓下可致減壓病和氮麻醉。液氮低溫可凍傷皮膚。
防護措施:密閉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高濃度環境中,佩戴自給式呼吸器,工作現場嚴禁吸煙,避免高濃度吸入,進入罐內或其它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監護。進行液氮排放等有關操作時,應戴勞動防護用品,嚴禁濕手或濕手套接觸低溫管道。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暖并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進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7氫氣分子式:H2;沸點:-252.8℃
危險特性: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在空氣中爆炸極限4.0~75%,自燃點為570℃。比空氣輕,在室內使用和儲存時,漏氣上升滯留屋頂不易排出,遇火星會引起爆炸。與氟、氯等能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
健康與危害:在很高的濃度時,由于正常氧分壓的降低造成窒息;在很高分壓下,可出現麻醉作用。
防護措施:工藝密閉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高濃度環境中,佩戴空氣呼吸器。工作場所嚴禁煙火。避免高濃度吸入,進入罐或其它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監護。
消防常識
1)化工廠每一名職工必須掌握“三懂三會”消防常識。三懂:懂得本崗位生產過程中的火災危險性,懂得預防火災的措施,懂得撲救火災的方法。三會:會報警,會使用消防器材,會撲救初期火災。
2)燃燒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要有助燃物,三是要有火源。
要發生燃燒,不僅要具備上述三個條件,而且要使可燃物和氧氣彼此之間有一定的數量比例,著火源要有相應的溫度或足夠的熱量,這些條件要相互結合相互作用,否則燃燒也發生不了。
3)化學爆炸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一是要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第二是要有著火源(即:引爆源)。
4)防止形成燃燒爆炸的基本措施。一是要控制可燃物,二是要隔絕空氣,三是清除火源。
5)滅火的基本方法。一是隔離法,二是窒息法,三是冷卻法,四是抑制法(化學中斷法)。
6)消防設施。消防給水設施、消防泡沫設施、滅火機、火災報警設施{報警器、感煙感溫探頭}、火警電話等。
八、其它安全知識
防爆區域的劃分:在凡是生產、使用、儲存、處理裝卸和運輸甲、乙類具有爆炸危險性物質的生產裝置、裝備、設施、庫房等均屬防火防爆區。
生產裝置內的輔助建筑屬非防爆區。
防火區域劃分:
凡是生產、儲存、使用、處理、裝卸和運輸具有火災危險性物質的裝置、場所、庫房及重要設施和要害部門等均屬防火區。其分布情況如圖3所示。
防火防爆區域內,嚴禁穿帶鐵釘(掌)的鞋和使用非防爆傳呼機、移動電話,不準使用閃光燈等非防爆燈具,如因特殊需要,應檢測分析環境合格,經安全部門批準后才能使用。
防火防爆區域內應設置醒目的警示標志。
防火防爆區域內嚴禁煙火,嚴禁吸煙,嚴禁帶入火種,禁止使用各種槍支。
防火防爆區域內必須嚴格遵守《用火安全管理規定》,禁止違章用火。無關人員及小孩禁止進入防火防爆區域內。
急救常識
1)人工呼吸法。凡是呼吸已經停止,而心臟未停止或剛停止跳動者,都可以施行人工呼吸來挽救其生命。在常溫下若缺氧4~6分鐘就會引起損害,時間再長損害更劇,以至不可恢復,所以,及時采取人工呼吸,達到充分換氣,對挽救患者生命有著重大意義。人工呼吸施行正確與否,也關系到患者的生命能否獲救,因此,每個職工正確掌握人工呼吸方法的基本要領。
(1)基本要求
患者的呼吸道要暢通無阻,以便以使氣體容易進出。
外界沒有力量阻礙胸廓的活動,使肺臟伸縮自如。
操作方法,原則上不加重或無害于患者已有的損傷。
不能少于正常換氣量的一半。
(2)傷員的檢查和初步處理
把患者放在通風良好,空氣新鮮的地方。
松開患者的衣扣、褲帶,必要時可脫去上衣。
檢查口、鼻內有無泥、草、痰涕、食物、血塊或其它分泌物,如有,應予以清除。如有活動假牙應取出,以免進入氣管。
察看患者胸、背有無嚴重損傷,上臂有無骨折、脫臼和嚴重燒傷等情況,然后確定選用哪種人工呼吸方法。
(3)注意事項
人工呼吸不可間斷,最好有1~2人更換,施行時壓力要均勻(不要使拇指壓緊背窩),動作要和緩,速度保持在每分鐘20次左右,自主呼吸出現后,應保持每分鐘15次左右。
在患者發生痙攣時,應將舌頭放回,必要時可取下下頜。
患者最初出現自主呼吸時,周圍人員不要大聲喧嘩,以免對患者造成刺激。
人工呼吸必須耐心地進行到患者自主呼吸達到穩定,或經醫生鑒定確以死亡為止,否則,不得隨意停止或中斷。
常用人工呼吸方法有仰臥式壓胸法、俯臥式壓背法、自由牽臂法和口對口吹氣法幾種。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2:某廠空分車間安全教育制度
為全面提高全體員工的安全意識,避免和減少事故的發生,制定本制度:
1.新工進入車間后要按公司規定必須進行三級安全教育。車間進行安全知識的教育,對本車間的易燃易爆重點安全部位進行重點安全技術規程的教育,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2.車間要經常性的利用會議、板報、稿件等形式,大力宣傳和教育職工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
3.車間每月組織一次安全知識的學習,學習內容包括崗位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以及相關安全知識。
4.車間每年組織安全知識的考試不得少于三次。并對本年度安全教育要作出相應效果評價。
5.大檢修停車后,車間要組織操作員工安全知識的上崗考試,考試不合格者不予上崗。
6.特殊工種作業人員充瓶工,除按要求接受車間安全教育外,每兩年安排一次市質檢部門的特殊作業工種上崗教育,獲特殊工種作業資格證者方可上崗。否則不予上崗。
7.員工要按車間規定參加安全學習,學習實行個人簽到,對不按要求學習的員工,嚴加考核,與當月獎金掛鉤。
篇3:車間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按照集團公司及材料公司對車間、班組安全教育培訓的要求,持安全作業證的員工必須接受安全教育考試,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為此特定制車間、班組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1、班組級安全教育是為了不斷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使職工掌握本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和操作技能增強防范能力從而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
2、安全培訓教育的對象是在崗員工、休假返崗人員、轉崗人員及新入車間、班組人員。
3、車間副主任具體實施車間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每次培訓考核結束后,安排具體人員將培訓內容及考核結果,經本人簽字后向員工家屬反饋并落實。
4、班組長負責組織班組安全活動,并負責班組級安全教育工作。
5、每位員工都必須積極參加安全教育培訓,各種安全活動。崗位技術練兵和事故應急演練,合格后方可上崗。
6、要按照公司集團及蘭州材料有限公司有關班組安全教育的要求,定期、定時、定員組織實施。
7、班組安全培訓教育要按照金川公司及蘭州材料有限公司有關規定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各項安全教育培訓必須有計劃、成績、記錄、試卷、考勤及臺賬,并存檔。
8、培訓教材主要突出法律法規、管理制度、安全技術規范、崗位操作規程、應急預案和崗位危險、危害因素辨識、控制、防范等知識。
三級安全教育
1、新員工和實習代培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廠級、車間級、班組級安全教育。
2、車間級安全教育由車間主任負責,車間安全員組織實施,時間不少于16學時。
3、班組級安全教育由班組長組織實施,時間不少于16學時。危險化學品生產的新上崗人員安全教育時間不少于24小時。
4、內容包括崗位安全操作規程,操作程序動作標準,崗位間工作銜接配合的安全衛生事項,典型事故案例,勞動保護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常使用方法等項內容。
1、周按安全活動會由班組長組織,應做到時間、內容、人員三落實,時間不少于2小時。
2、安全活動主要學習上級和公司有關安全生產的精神及法令規范;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崗位操作規程;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安全常識及現場搶救、急救知識等內容。并開展討論各種應急演練,以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3、總經理安全講話每月一次、作為周五安全活動的重要學習材料,車間主任的安全講話要在車間班組長會議上進行,班組長要做好記錄并在周五安全活動時向班組人員傳達。
4、復工后的安全教育,離崗3個月之內,進行不少于8學時的班組級教育;脫崗3-6個月之內進行不少于16學時的車間、班組兩級教育。脫崗6個月以上,進行不少于24學時的廠礦、車間、班組三級教育。教育內容主要為安全管理制度;車間、班組的安全生產情況及生產中的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工藝流程的變化及有關安全措施、安全操作方法;本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上級有關安全生產精神。
5、凡調換工種的員工,本車間內調整的,必須進行班組級安全教育(內容參照三級安全教育)。
6、臨時性的安全教育,外單位來車間參觀學習的人員,由車間對其進行一般安全知識的安全主要事項的教育后,佩戴好個人防護用品,并由車間專人帶領進行參觀與學習。
7、對違章指揮、違章作業者除按規定給予嚴肅處理外,要由單位安全科對其進行停工安全教育,時間不少于8學時,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恢復工作。對因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造成事故或重大未遂事故的責任者,要進行離崗教育。
安全教育培訓實施
1、所有持安全作業證的員工必須每年接受至少一次的安全教育和考試,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2、各項計劃內培訓班實施前一個月,各班組須將計劃培訓人員的名單、時間、人數、培訓內容、課時,報車間審核。
3、因工作需要進行計劃外培訓或上級單位安全培訓時,由車間填寫《培訓申請書》報材料公司人力資源部審核批準后方可組織進行。
4、各項安全教育培訓必須有計劃、記錄、成績、試卷、考勤和臺賬。
5、各項安全教育培訓結束后,須對培訓的有效性進行評價,評價結果材料公司技術生產部,并作好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