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柴油爆炸燃燒事故現場處置方法

柴油爆炸燃燒事故現場處置方法

2024-07-23 閱讀 6167

一、基本特性1、標識中文名:柴油;柴油機燃料2、理化性質外觀與形狀:稍有粘性的淺黃至棕色液體主要用途:用作柴油機的燃料熔點(℃):-18相對密度(水=1):0.87——0.9(比水輕)沸點(℃):282——338相對密度(空氣=1)飽和蒸氣壓(Kap);溶解性:不溶于水臨界溫度(℃):臨界壓力(MPa):燃燒熱(Kj/mol)最小引燃能量(MJ):二、危險特點

1、燃燒爆炸危險性燃燒性:易燃建筑火險分級:已閃點(℃):38—54爆炸下限(V%):5.3自然溫度(℃):257爆炸上限(V%):32%危險特性:其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氧氣劑能發生強烈反應。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穩定性:穩定避免接觸條件:受熱、光照聚合危險:不能出現禁忌物:強氧化劑2、擴散性具有流動性和較強的揮發性。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接觸限值:中國MAC:未制定標準蘇聯MAC:未制定標準美國TWA:未制定標準美國STEL:未制定標準侵入途徑:吸入、食入毒性:屬低毒類健康危害:具有刺激作用。皮膚接觸柴油可引起接觸性皮炎,油性痤瘡,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經胎盤進入胎兒血中。柴油廢氣引起眼、鼻刺激癥狀、頭暈及頭痛。4、帶電性柴油的電阻率一般在1012歐厘米左右,當沿著管道流動與管壁摩擦和在運輸過程中,因受到震動與車、船罐壁沖擊時都會產生靜電。三、應急救援1防護措施⑴進入危險區,人員實施二級防護,并采取消防水槍掩護;⑵凡在現場參加與處置人員,最低防護不得低于三級。防護標準級別形式防火服防護服防護面具一級全身內置式重型防火防全棉防靜電內衣、手套、襪子正壓式空氣呼吸機二級全身隔熱服全棉防靜電內衣、手套、襪子正壓式空氣呼吸機三級呼吸消防服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護器材2、排除險情⑴外圍滅火向泄漏點、主火點進攻之前,必須用泡沫將外圍流淌火徹底撲滅。⑵堵漏⑴根據現場泄漏情況,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嚴格按照堵漏方案實施;⑵所有堵漏行動必須采取防爆措施,確保安全;⑶關閉前置閥門,切斷泄漏源;⑷根據泄漏情況,可向罐內適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墊層,緩解險情,配合堵漏。堵漏方法部位形式方法罐體砂眼螺絲加粘合劑旋進堵漏縫隙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或堵漏夾具、金屬堵漏錐堵漏。孔洞使用各種木楔、堵漏夾具、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金屬堵漏錐堵漏裂口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堵漏管道砂眼螺絲加粘合劑旋進堵漏縫隙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屬封堵套管、電磁式封堵工具組、潮濕繃帶冷凝法或堵漏夾具堵漏孔洞使用各種木楔、堵漏夾具堵漏、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裂口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堵漏閥門使用閥門堵漏工具組、注入式堵漏膠、堵漏夾具堵漏法蘭使用專用法蘭夾具、注入式堵漏膠⑶運轉1)利用工藝措施倒罐;2)轉移較危險的桶體。3、滅火(1)滅火條件1)周圍火點已徹底撲滅;2)救援人員、裝備、滅火劑已裝備就緒。(2)滅火方法1)關閉斷料法:關閉閥門,切斷油料,熄滅火源;2)干粉切封法:用兩支以上膠管干粉槍并排或交差形成密集干粉流,集中對準火焰根部,待火撲滅后立即用泡沫進行冷卻覆蓋;3)泡沫覆蓋法:對于流淌火、噴射泡沫進行泡沫覆蓋滅火(對重要目標和危險源,視情況可用泡沫預先覆蓋以防止火勢擴大)

篇2:柴油罐火災爆炸現場處置方案范本

本現場處置方案是針對********公司的柴油罐火災爆炸事故而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處置方案具體、簡單、針對性強。

1事故特征

********公司儲存的柴油,具有一定的揮發性,屬于易燃易爆物品。

柴油一旦發生泄漏,或柴油罐內的柴油遇點火源會導致火災或者爆炸事故的發生,會對場所或周邊的設施及作業人員造成傷害。

2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2.1事故應急組織機構

本現場處置方案的應急自救組織機構設置如下:

現場應急小組由下列人員組成:車間主任及當班操作人員、保安。其中,車間主任為現場應急小組組長。

2.2事故應急組織機構的職責

1)車間主任職責

(1)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當班成員;

(2)根據事故情況,下令按操作規程緊急停車;

(3)組織當班成員,按現場應急處置措施執行;

(4)根據事故情況,組織疏散相關員工到指定地點;

(5)若事故進一步擴大,上報應急指揮部,請求啟動公司應急預案;或迅速上報公司領導,請求上級支援。

接受和執行公司應急指揮部或現場指揮部的指令。

2)班長職責

(1)接到員工報告后,應立即到現場進行確認;

(2)組織本班組員工,按現場應急處置措施執行;

(3)若事故超出本班組控制能力,則上報公司及相關部門;

(4)接受并執行車間主任的指令。

3)崗位員工職責

(1)發現事故,首先盡可能確定發生事故的設備設施或場所,包括設備設施名稱或位號;

(2)立即停止加料、出料或關閉與事故設備設施連通的相關閥門;

(3)報告班長或車間主任;

(4)接受并執行本應急小組的指令。

4)保安職責

(1)迅速調動組員,同時設置警戒線,嚴禁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

(2)禁止一切與救援無關的人員進入警戒區域,保護事故現場。

3應急處置

3.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3.2火災爆炸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報警及聯絡

①發現火警人員第一時間以電話、口喊等方式向班長或車間主任報警。報警要講清楚:起火部位、泄漏量、火勢大小、有無人員受傷等。

②班長或車間主任接到報警后立即以電話等方式通知本班人員及消防控制室按預定方案處理,同時向全公司人員報警。

2)處理措施

處置原則處理人員必須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處理事故,先控制,后救助;先防泄,后治理;控制火勢,滅火人員必須穿戴好隔熱服,且有監護人。

處置程序1、發現人立即向班長報告,迅速切斷電源,停止抽油或輸油,關閉起火部位的前后閥門,切斷柴油來源,立即按響火災報警器,然后投入現場滅火;如有人受傷立即進行救助,并報120。

2、班長匯報車間主任,向110、119報警,然后指揮第一現場處置。

3、保安負責火災場所周圍區域的警戒,防止其它人員進入現場。

4、如果柴油罐發生火災爆炸,所有裝卸車輛停止裝卸并迅速疏散出油罐區。

5、義務消防隊員1穿上防火服,帶上防煙塵的面具,迅速趕到事故場所周圍,在消防器材箱內取干粉滅火器,向著火點進行滅火。

6、義務消防隊員2及3用消防水帶,啟用消防水栓對柴油罐噴水冷卻。

7、配合消防隊滅火,火情嚴重控制不住時,應緊急撤離。

8、防止滅火使用的消防水和泄漏污油流出廠外,消防水和泄漏污油改進入事故池。

3.3報警電話及上級管理部門、相關應急救援單位聯系方式和人員

報警電話及上級管理部門、相關應急救援單位聯系方式和人員情況見附件1《應急指揮部、應急專業小組和相關單位的聯系方式》。

3.4報警電話及上級管理部門、相關應急救援單位聯系方式和人員

報警電話及上級管理部門、相關應急救援單位聯系方式和人員見附件2:有關應急部門、機構或人員的聯系方式。

3.5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事故發生后,企業應當在1小時內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可以先用電話報告,簡要說明事故的類型、危害、損失、原因、救援情況等。待事故救援完畢后再以書面形式補報,書面報告形式詳見附件3:應急救援信息處理表。

4注意事項

4.1佩戴個人防護器具、使用搶險救援器具、采取救援對策方面注意事項

1)柴油罐所存在的危險就是著火爆炸,所以在柴油罐周圍應設置足夠數量的干粉滅火器和消防栓以及搶險救援用的隔熱服;

2)進入火災場所搶險的人員要戴好安全帽、隔熱服,必要時使用空氣呼吸器;

3)進入泄漏現場的搶險人員要注意穿防靜電的服裝,使用防爆的工器具和救援器材,必要時使用空氣呼吸器。

4)所有現場采取的救援對策和措施應經危害辯識和評估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方可采用,嚴禁個人未經應急指揮部研究同意或請示上級有關部門同意隨意采取救援行動。

4.2現場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項

1)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時,應第一時間逃離火場,切勿存僥幸心理拖延逃離時間延誤時機;

2)逃離時所經過的通道已經有了煙霧時,要用毛巾(最好是濕毛巾)捂住口和鼻子,低身匍匐前進;

3)當逃生通道被火封住時,可以采取用衣物棉被用水打濕后裹住全身沖過去的方法。無法通過時,可以選擇向其他方向轉移或尋找安全的避難場所并及時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

4)進入現場搶險救人之前,要根據個人的能力,在本身能力沒有一定把握的情況下和無防護裝備的情況下不要貿然行事。

4.3應急救援結束后的注意事項

1)應急救援結束后,應派專人全面徹底檢查,確認危險已經徹底消除,防止其他危險隱患存在或死灰復燃。

2)要設置警戒區,派專人值守,保護事故現場,為事故調查做好現場保護。

3)要做好現場及周邊環境的監測,防止造成環境污染事故。

4)事故搶險中產生的廢物、廢水嚴禁隨意排放,污油要排入事故池,經處理合格后方可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