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環氧氯丙烷特性及安全措施應急處置原則

環氧氯丙烷特性及安全措施應急處置原則

2024-07-23 閱讀 7992

特別警示可能人類致癌物,皮膚直接接觸液體可致灼傷。無色油狀液體,有氯仿樣刺激氣味。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四氯化碳、苯。分子量92.53,熔點-57℃,沸點116℃,相對密度(水=1)1.18(20℃),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3.29,飽和蒸氣壓1.8kPa(20℃),辛醇/水分配系數0.3,閃點33℃,引燃溫度411℃,爆炸極限3.8%~21%(體積比)。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環氧樹脂,也是一種含氧物質的穩定劑和化學中間體。【燃燒和爆炸危險性】易燃,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溫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燒。若遇高熱可發生劇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健康危害】蒸氣對呼吸道有強烈刺激性。反復和長時間吸入能引起肺、肝和腎損害。高濃度吸入致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可致死。蒸氣對眼有強烈刺激性,液體可致眼灼傷。皮膚直接接觸液體可致灼傷。口服引起肝、腎損害,可致死。職業接觸限值:PC-TWA(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mg/m3):1(皮);PC-STEL(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mg/m3):2(皮)。IARC:可能人類致癌物。【一般要求】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具備應急處置知識。生產過程物料密閉輸送,防止物料泄漏;建議采用DCS集中控制,以減少人員接觸機會。裝置現場設置可燃氣體報警儀和有毒(氯氣)氣體報警儀,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穿戴常規勞動防護用品,佩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異常情況下的應急處置人員必須穿戴好防化服和防化學品手套、佩帶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現場設置醒目的安全標志和職業危害告知;設置淋浴與洗眼器等職業衛生設施。儲罐等容器和設備應設置液位計、溫度計,并應裝有帶液位、溫度遠傳記錄和報警功能的安全裝置。禁配物為胺類、酸堿物質。生產、儲存區域應設置安全警示標志。【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生產區域內,嚴禁吸煙,嚴禁明火和可能產生明火、火花的作業。打開環氧氯丙烷容器時,確定工作區通風良好且無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讓釋出的蒸氣進入工作區的空氣中。(2)裝置檢修作業,嚴格辦理各項直接作業票證,落實安全防范措施:用火作業時,必須進行大氣環境分析和設備(管道、容器)內可燃氣體分析,可燃氣體或液體蒸氣濃度必須小于≤0.2%(體積比);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可燃氣體濃度執行《用火作業管理制度》,同時其氧含量為19.5~23.5%,有毒有害氣體濃度不超過“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允許濃度”含量,作業過程中必須有兩人同時監護,每4小時必須進行監控分析,使用安全電壓。(3)生產設備的清洗污水及生產車間內部地坪的沖洗水須收入應急池,經處理合格后才可排放。(4)避免直接接觸環氧氯丙烷,操作人員應配戴必要的防護用品;避免吸入有毒氣體,應戴上防毒面具。(5)嚴禁利用環氧氯丙烷管道做電焊接地線。嚴禁用鐵器敲擊管道與閥體,以免引起火花。(6)在環氧氯丙烷環境中作業還應采用以下防護措施:——根據不同作業環境配備相應的可燃氣體檢測儀及防護裝置,并落實人員管理,使環氧氯丙烷檢測儀及防護裝置處于備用狀態;——作業環境應設立風向標;——供氣裝置的空氣壓縮機應置于上風側;——重點檢測區應設置醒目的標志、環氧氯丙烷檢測儀、報警器及排風扇;在可能發生環氧氯丙烷中毒的主要出入口應設置醒目的中文危險危害因素告知牌,在作業的場所應設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標志;——進行檢修和搶修作業時,應攜帶環氧氯丙烷檢測儀和正壓式空氣呼吸器。【儲存安全】(1)儲存于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專用庫房內。遠離火種、熱源,庫房溫度不宜超過30℃。(2)應與胺類、酸類、堿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存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環氧氯丙烷罐區設置圍堰,地面進行防滲透處理,并配備倒裝罐或儲液池。(3)環氧氯丙烷儲罐屬于常壓儲罐,儲罐頂部冷卻系統、臨時放空管設置合理、選材適當,防止積液或堵塞,避免儲罐超壓或儲罐抽負壓吸癟事故。罐區應設有消防水系統,大型裝置、罐區應設置消防泡沫站或適量的消防泡沫推車;現場配置適量的消防器材。(4)注意防雷、防靜電,廠(車間)內的儲罐應按《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的規定設置防雷設施。(5)定期檢查環氧氯丙烷的儲罐、槽車、閥門和泵等,防止滴漏。【運輸安全】(1)運輸車輛應有危險貨物運輸標志、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未經公安機關批準,運輸車輛不得進入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限制通行的區域。(2)應用專用槽車運輸。用其他包裝容器運輸時,容器須用蓋密封,每層必須采用隔離措施。運輸車輛、船舶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配備相應的消防器材。運輸車輛進入廠區,保持安全車速。嚴禁與胺類、酸類、堿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時運輸車輛、船舶應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防雨淋、防高溫。(3)輸送環氧氯丙烷的管道不應靠近熱源敷設;管道采用地上敷設時,應在人員活動較多和易遭車輛、外來物撞擊的地段,采取保護措施并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環氧氯丙烷管道架空敷設時,管道應敷設在非燃燒體的支架或棧橋上。在已敷設的環氧氯丙烷管道下面,不得修建與環氧氯丙烷管道無關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環氧氯丙烷管道外壁顏色、標志應執行《工業管道的基本識別色、識別符號和安全標識》(GB7231)的規定。【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洗胃,導泄。就醫。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離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滅火劑:霧狀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泄漏應急處置】消除所有點火源。根據液體流動和蒸氣擴散的影響區域劃定警戒區,無關人員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毒面具,穿防靜電、防腐、防毒服。作業時使用的所有設備應接地。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潔凈的無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石灰粉吸收大量液體。用泡沫覆蓋,減少蒸發。噴水霧能減少蒸發,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間內的易燃性。用防爆、耐腐蝕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噴霧狀水驅散蒸氣、稀釋液體泄漏物。作為一項緊急預防措施,泄漏隔離距離至少為50m。如果為大量泄漏,在初始隔離距離的基礎上加大下風向的疏散距離。

篇2:環氧氯丙烷甘油安全生產要點

1工藝簡述

1.1環氧氯丙烷生產環氧氯丙烷的主要原料是丙烯、氯氣和消石灰。將氣化丙烯和氯氣在高溫氯化反應器中進行氯化反應,生成粗氯丙烯,經過精制工序精制,得到精氯丙烯。精氯丙烯與氯氣在反應器中進行酸化,生成二氯兩醇。然后再與石灰乳進行皂化反應(環化過程),生成粗環氧氯丙烷,經過精制,得到高純度環氧氯丙烷。

1.2合成甘油合成甘油的生產系將精制的環氧氯丙烷在碳酸鈉溶液中進行水解,生產粗甘油,經農縮、過濾、蒸餾、脫色及精制得到純度99.9%的甘油。

本裝置所用原料及產品均系易燃、易爆、有毒和強腐蝕性物質,屬有毒、有害生產作業崗位。

2重點部位

2.1丙烯貯罐該貯罐系供給氯化反應器丙烯單體的中間貯罐,不僅具有貯存液化石油氣的壓力容器的危險因素,而且排水作業有發生跑料的危險,曾有跑料著火的事故教訓。

2.2氯丙烯反應器氯化反應是在高溫(470℃)下的放熱反應。反應速度快(2-4秒),工藝控制要求嚴格,一旦投入氯氣過量,可造成碳化燃燒。反應溫度太高,則易產生高沸物的副反應及裂解反應,生成的游離碳粘附于設備或管道內壁以致堵塞管道、設備。某化工廠曾有過因氯流量表失靈、投料過量造成停車的事故教訓。

2.3丙烯壓縮機由于該機振動較大,易振裂管線焊口使兩烯噴出。噴出并氣化的丙烯,如遇有火源,將會造成空中爆炸、著火。某化工廠壓縮機二段出口導淋閥焊口曾有3次震裂的事故實例。

2.4廢油燃燒爐該設備是氯丙烯工序和環氧氯丙烷工序的廢油處理裝置,用丙烯點火,操作溫度是1250℃,尾氣經急冷室冷卻,一旦冷卻水失控,會造成高溫尾氣后移而發生火災。

3安全要點

3.1丙烯貯罐

3.1.1操作人員進行排水作業時,必須兩人在現場監護、操作。嚴禁排出丙烯,排水后關嚴排水閥門。

3.1.2應定時檢查各密封點,嚴防跑、冒、滴、漏。

3.1.3應定期對丙烯檢測報警儀進行校驗檢查。

3.2氯化反應器

3.2.1注意投料配比,嚴格控制丙烯和氯氣4:1的克分子比。

3.2.2注意丙烯預熱溫度(280℃)和反應溫度(470℃)。

3.2.3在正常生產中,反應器的壓力、溫度上限聯鎖必須投用。

3.3丙烯壓縮機

3.3.1對壓縮機二段出口導淋閥焊口等易出故障的部位要經常、細致地檢查,發現異常情況立即處理。

3.3.2應嚴格檢查聯鎖及其他安全裝置的投用和完好狀態。

3.3.3經常檢查氮氣、消防器材、防護用具等是否處于完好備用狀態。

3.4廢油燃燒爐

3.4.1點爐前,丙烯、廢油管線應進行氮氣置換,至氧含量合格,爐膛要進行空氣吹掃、置換,并用可燃氣體檢測器確認爐內無爆炸性混合物。供給丙烯后,在15秒鐘燃燒嘴沒著火、關閉燃燒嘴主閥,停止供給丙烯,進行爐內吹掃。

3.4.2燃燒爐升溫過程中應加強檢查,防止突然熄火,造成可燃物積累成爆炸性混合物,發生爆炸(或閃爆)危險。

3.4.3投油正常后,聯鎖應及時投入“自動”。

3.4.4應經常檢查急冷室的冷卻水是否暢通,嚴禁失控造成急冷室溫度升高引起火災事故。

3.5氯丙烯罐區和環氧氯丙烷罐區

3.5.1檢查裝桶或倒料作業,必須兩人在現場操作。

3.5.2應監督罐頂上的呼吸閥定期檢查情況,保證按時間按程序檢查。

3.6鹽酸裝車線

3.6.1裝酸車必須按規定進入裝置裝酸。

3.6.2嚴禁裝車時拉出管子觀察液位。

3.6.3操作人員應穿戴防酸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