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化學品運輸注意事項
化學品在運輸中發生事故比較常見,全面了解化學品的安全運輸,掌握有關化學品的安全運輸規定,對降低運輸事故具有重要意義。
1、托運危險物品必須出示有關證明,在指定的鐵路、交通、航運等部門辦理手續。托運物品必須與托運單上所列的品名相符,托運未列入國家品名表內的危險物品,應附交上級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的技術鑒定書。
2、危險物品的裝卸人員,應按裝運危險物品的性質,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裝卸時必須輕裝、輕卸,嚴禁摔拖、重壓和摩擦,不得損毀包裝容器,并注意標志,堆放穩妥。
3、危險物品裝卸前,應對車(船)搬運工具進行必要的通風和清掃,不得留有殘渣,對裝有劇毒物品的車(船),卸車后必須洗刷干凈。
4、裝運爆炸、劇毒、放射性、易燃液體、可燃氣體等物品,必須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運輸工具:禁止用電瓶車、翻斗車、鏟車、自行車等運輸爆炸物品。運輸強氧化劑、爆炸品及用鐵桶包裝的一級易燃液體時,沒有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不得用鐵底板車及汽車掛車;禁止用叉車、鏟車、翻斗車搬運易燃、易爆液化氣體等危險物品;溫度較高地區裝運液化氣體和易燃液體等危險物品,要有防曬設施;放射性物品應用專用運輸搬運車和抬架搬運,裝卸機械應按規定負荷降低25%;遇水燃燒物品及有毒物品,禁止用小型機帆船、小木船和水泥船承運。
5、運輸爆炸、劇毒和放射性物品,應指派專人押運,押運人員不得少于2人。
6、運輸危險物品的車輛,必須保持安全車速,保持車距,嚴禁超車、超速和強行會車。運輸危險物品的行車路線,必須事先經當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批準,按指定的路線和時間運輸,不可在繁華街道行駛和停留。萬一發生泄漏,個人力量無法挽回時,要迅速開往空曠地帶,遠離人群、水源。一旦發生事故,要擴大隔離范圍,并立即向消防、交通管理等有關部門報告。
篇2:某工廠化學品區安全注意事項
甲醛罐區:
一、危險特性:
甲醛為燃燒、爆炸·易燃/可燃材料。
·受熱、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燒。
·與空氣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蒸氣擴散后,遇火源著火回燃。
·大多數蒸氣比空氣重,沿地面擴散并易積存于低洼處(如下水道、地下室等)。
·戶外、室、下水道內有蒸氣爆炸危險。
·若受熱或處于火場中,可發生爆炸性聚合反應。
·泄入下水道有引起火災和爆炸的危險。
·包裝容器受熱可發生爆炸。
健康危害:
·吸入、食入或吞服可引起中毒。皮膚和眼睛接觸本品可引起嚴重灼傷。
·燃燒可產生刺激性,有毒或腐蝕性的氣體。
·蒸氣可引起頭暈或窒息。
·滅火的廢水可引起污染。
·甲醛對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膚有強烈刺激性。其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二、防治措施:
1、漏應急處理
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堵漏。噴水霧能減少蒸發但不要使水進入儲存容器內。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劑混合吸收,然后收集運至集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的洗水放入廢水系統。
2、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時,應該佩帶防毒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佩帶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防護服:穿相應的防護服。
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后,徹底清洗。注意個人清潔衛生。進行就業前和定期的體檢。進入罐或其它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監護。
3、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及清水徹底沖洗?;蛴?%碳酸氫溶液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患者清醒時立即漱口,洗胃。就醫。
滅火方法: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濃硫酸、液堿罐區:
一、濃硫酸:
1、特性:屬中等毒類。對皮膚粘膜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吸入:吸入高濃度的硫酸酸霧能上呼吸道刺激癥狀,嚴重者發生喉頭水腫、支氣管炎甚至肺水腫。
眼睛接觸:濺入硫酸后引起結膜炎及水腫,角膜渾濁以至穿孔。
皮膚接觸:局部刺痛,皮膚由潮紅轉為暗褐色。
口服:誤服硫酸后,口腔、咽部、胸部和腹部立即有劇烈的灼熱痛,唇、口腔、咽部均見灼傷以致形成潰瘍,嘔吐物及腹瀉物呈黑色血性,胃腸道穿孔。口服濃硫酸致死量約為5毫升。
2、防護措施:
(A)火災和爆炸
本品雖不燃,但很多反應卻會起火或爆炸,如與金屬會產生可燃性氣體,與水混合會大量放熱。著火時立刻用干粉、泡沫滅火等方法。
(B)化學反應性
本品為強氧化劑,與可燃性、還原性物質激烈反應。
(C)人身防護
吸入:硫酸霧濃度超過暴露限值,應佩戴防酸型防毒口罩。
眼睛:帶化學防濺眼鏡。
皮膚:戴橡膠手套,穿防酸工作服和膠鞋。工作場所應設安全淋浴和眼睛沖洗器具。
(D)急救
吸入:將患者移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有呼吸道刺激癥狀者應吸氧。
眼睛:張開眼瞼用大量清水或2%碳酸氫鈉溶液徹底沖洗。
皮膚:用大量清水沖洗20分鐘以上。
口服:立即用氧化鎂懸浮液、牛奶、豆漿等內服。
注:所有患者應請醫生或及時送醫療機構治療。
(E)安全和處理
注意對硫酸霧的控制,加強通風排氣。車間內要有方便的沖洗器具。
注:在稀釋酸時決不可將水注入酸中,只能將酸注入水中。
二、液堿:
1、危險特性:對鋁、鋅和錫有腐蝕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氫氣,與酸類劇烈反應。與胺鹽反應,放出氫氣。呈強堿性,對皮膚、紡織物、紙張有強烈的腐蝕性。從空氣中迅速吸收水分的同時,也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鈉。如果咽下水溶液就產生嘔吐、腹部劇痛、衰竭、虛脫等癥狀,嚴重者致死。對皮膚、黏膜、角膜等有極大的腐蝕作用,吸入粉末或煙霧能使呼吸道腐蝕。
2、防護措施:處理泄漏物須穿戴防護眼鏡和手套。掃起,慢慢到入大量水中,地面用水沖洗,經稀釋的污水放入廢水系統。
其它:氯化鈣鹽水、尿素等普通化學原料。在保存的時候應該注意包裝袋的密封完好,防止吸潮。
實驗室:未經允許,非實驗室人員不得隨意進入實驗室。
篇3:化學品發生火災注意事項
滅火注意事項撲救化學品火災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火人員不應單獨滅火;
2.出口應始終保持清潔和暢通;
3.要選擇正確的滅火劑;
4.滅火時還應考慮人員的安全;
5.迅速關閉火災部位的上下游閥門,切斷進入火災事故地點的一切物料;
6.在火災尚未擴大到不可控制之前,應使用移動式滅火器或現場其他消防設備、器材滅火。
采取保護措施為防止火災危及相鄰設施,可采取以下保護措施:
1.對周圍設施及時采取冷卻保護措施;
2.迅速疏散受火勢威脅的物資;
3.有的火災可能造成易燃液體外流,這時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攔截飄散流淌的液體或挖溝導流將物料導向安全地點;
4.用毛氈、海草簾堵住井口等處,防止火焰蔓延。
提示
撲救危險化學品火災不可盲目行動,應針對每一類化學品,選擇正確的滅火劑和滅火方法來控制火災?;瘜W品火災的撲救應由專業消防隊進行,其他人員不可盲目行動,待消防隊到達后,配合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