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甲苯安全措施

甲苯安全措施

2024-07-23 閱讀 9231

特別警示高度易燃液體,用水滅火無效,不能使用直流水撲救。理化特性無色透明液體,有芳香氣味。不溶于水,與乙醇、乙醚、丙酮、氯仿等混溶。分子量92.14,熔點-94.9℃,沸點110.6℃,相對密度(水=1)0.87,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3.14,臨界壓力4.11MPa,臨界溫度318.6℃,飽和蒸氣壓3.8kPa(25℃),折射率1.4967,閃點4℃,爆炸極限1.2%~7.0%(體積比),自燃溫度535℃,最小點火能2.5mJ,最大爆炸壓力0.784MPa。主要用途:主要用于摻合汽油組成及作為生產甲苯衍生物、炸藥、染料中間體、藥物等的主要原料。危害信息【燃燒和爆炸危險性】高度易燃,蒸氣與空氣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和爆炸。【健康危害】短時間內吸入較高濃度本品表現為麻醉作用,重癥者可有躁動、抽搐、昏迷。對眼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直接吸入肺內可引起吸入性肺炎。可出現明顯的心臟損害。職業(yè)接觸限值:PC-TWA(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mg/m3),50(皮);PC-STEL(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mg/m3),100(皮)。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具備應急處置知識。操作應嚴加密閉。要求有局部排風設施和全面通風。設置固定式可燃氣體報警器,或配備便攜式可燃氣體報警器、宜增設有毒氣體報警儀。采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tǒng)和設備。穿防靜電工作服,戴橡膠防護手套。空氣中濃度超標時,佩戴防毒面具。緊急事態(tài)搶救或撤離時,佩戴自給式呼吸器。選用無泄漏泵來輸送本介質,如屏蔽泵或磁力泵輸送。甲苯儲罐采取人工脫水方式時,應增配檢測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儀(固定式或便攜式)。采樣宜采用循環(huán)密閉采樣系統(tǒng)。在作業(yè)現場應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安全噴淋和洗眼器應在生產裝置開車時進行校驗。操作現場嚴禁吸煙。進入罐、限制性空間或其它高濃度區(qū)作業(yè),須有人監(jiān)護。儲罐等容器和設備應設置液位計、溫度計,并應裝有帶液位、溫度遠傳記錄和報警功能的安全裝置。禁止與強氧化劑接觸。生產、儲存區(qū)域應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在傳送過程中,容器、管道必須接地和跨接,防止產生靜電。輸送過程中易產生靜電積聚,相關防護知識應加強培訓。【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選用無泄漏泵來輸送本介質,如屏蔽泵或磁力泵輸送。甲苯儲罐采取人工脫水方式時,應增配檢測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儀(固定式的或便攜式的)。采樣宜采用循環(huán)密閉采樣系統(tǒng)。設置必要的安全聯鎖及緊急排放系統(tǒng),通風設施應每年進行一次檢查。(2)在生產企業(yè)設置DCS集散控制系統(tǒng),同時設置安全聯鎖、緊急停車系統(tǒng)(ESD)以及正常及事故通風設施并獨立設置。(3)裝置內配備防毒面具等防護用品,操作人員在操作、取樣、檢維修時宜佩戴防毒面具。裝置區(qū)所有設備、泵以及管線的放凈均排放到密閉排放系統(tǒng),保證職工健康不受損害。(4)介質為高溫、有毒或強腐蝕性的設備及管線上的壓力表與設備之間應有能隔離介質的裝置或切斷閥。另外,裝置中的設備和管道應有惰性氣體置換設施。(5)充裝時使用萬向節(jié)管道充裝系統(tǒng),嚴防超裝。【儲存安全】(1)儲存于陰涼、通風倉庫內。遠離火種、熱源。庫房溫度不宜超過30℃。防止陽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2)應與氧化劑分開存放。儲存間內的照明、通風等設施應采用防爆型。罐儲時要有防火防爆技術措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灌裝時應注意流速(不超過3m/s),且有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3)儲罐采用金屬浮艙式的浮頂或內浮頂罐。儲罐應設固定或移動式消防冷卻水系統(tǒng)。(4)生產裝置重要崗位如罐區(qū)設置工業(yè)電視監(jiān)控。(5)介質為高溫、有毒或強腐蝕性的設備及管線上的壓力表與設備之間應有能隔離介質的裝置或切斷閥。另外,裝置中的甲、乙類設備和管道應有惰性氣體置換設施。【運輸安全】(1)運輸車輛應有危險貨物運輸標志、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wèi)星定位裝置。未經公安機關批準,運輸車輛不得進入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限制通行的區(qū)域。(2)槽車和運輸卡車要有導靜電拖線;槽車上要備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滅火器和防爆工具;要有遮陽措施,防止陽光直射。(3)車輛運輸鋼瓶時,瓶口一律朝向車輛行駛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過車輛的防護欄板,并用三角木墊卡牢,防止?jié)L動。不準同車混裝有抵觸性質的物品和讓無關人員搭車。運輸途中遠離火種,不準在有明火地點或人多地段停車,停車時要有人看管。發(fā)生泄漏或火災要開到安全地方進行滅火或堵漏。應急處置原則【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y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yī)。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yī)。【滅火方法】噴水冷卻容器,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滅火劑: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滅火無效。【泄漏應急處置】消除所有點火源。根據液體流動和蒸氣擴散的影響區(qū)域劃定警戒區(qū),無關人員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qū)。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穿防毒、防靜電服。作業(yè)時使用的所有設備應接地。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潔凈的無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石灰粉吸收大量液體。用泡沫覆蓋,減少蒸發(fā)。噴水霧能減少蒸發(fā),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間內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作為一項緊急預防措施,泄漏隔離距離至少為50m。如果為大量泄漏,下風向的初始疏散距離應至少為300m。

篇2:某二甲苯泄露應急預案

一、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qū)人員至安全區(qū),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劑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tǒng)。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抑制蒸發(fā)。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迅速將被二甲苯污染的土壤收集起來,轉移到安全地帶。對污染地帶沿地面加強通風,蒸發(fā)殘液,排除蒸氣。迅速筑壩,切斷受污染水體的流動,并用圍欄等限制水面二甲苯的擴散。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tǒng)防護:空氣中濃度較高時,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tài)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wèi)生。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y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yī)。

食入:飲足量水,催吐。就醫(yī)。

滅火方法: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建立事故應急系統(tǒng)

1、建立事故應急預案

(1)具體描述可能發(fā)生的意外事故、緊急情況和后果。

(2)確定應急期間的負責人和職責。

(3)應急期間特種職責人員的權利和義務(包括消防人員、急救人員等)。

(4)疏散程序。

(5)危險物料識別和位置,所要求的應急措施。

(6)與外部應急機構的聯系。

(7)重要記錄和設備保護,包括應急期間的必要信息,裝置布置圖,危險物品的數據,聯絡電話號碼。

2、建立組織體系

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車間成立應急救援小組,負責防護器材的配給和現場救援、廠保健站參加現場搶救,各崗位配有洗眼器和沖洗水,廠內各職能部門對化學毒物管理、事故急救,各負其責。

3、建立通訊聯絡

建立公司、車間、班組三級報警網,保證通訊信息暢通無阻。在制訂的預案中應明確各組負責人及聯絡電話,對外聯絡中樞以及社會上各救援機構聯系電話,如救護總站、消防隊電話等。通訊聯絡決定事故發(fā)生時的快速反應能力。

通訊聯絡不僅在白天和正常工作日快速通暢,而且要做到在深夜和節(jié)假日都能快速聯絡。

篇3:二甲苯泄漏應急預案格式

一、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qū)人員至安全區(qū),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劑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tǒng)。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抑制蒸發(fā)。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迅速將被二甲苯污染的土壤收集起來,轉移到安全地帶。對污染地帶沿地面加強通風,蒸發(fā)殘液,排除蒸氣。迅速筑壩,切斷受污染水體的流動,并用圍欄等限制水面二甲苯的擴散。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tǒng)防護:空氣中濃度較高時,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tài)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wèi)生。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y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yī)。

食入:飲足量水,催吐。就醫(yī)。

滅火方法: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建立事故應急系統(tǒng)

1、建立事故應急預案

(1)具體描述可能發(fā)生的意外事故、緊急情況和后果。

(2)確定應急期間的負責人和職責。

(3)應急期間特種職責人員的權利和義務(包括消防人員、急救人員等)。

(4)疏散程序。

(5)危險物料識別和位置,所要求的應急措施。

(6)與外部應急機構的聯系。

(7)重要記錄和設備保護,包括應急期間的必要信息,裝置布置圖,危險物品的數據,聯絡電話號碼。

2、建立組織體系

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車間成立應急救援小組,負責防護器材的配給和現場救援、廠保健站參加現場搶救,各崗位配有洗眼器和沖洗水,廠內各職能部門對化學毒物管理、事故急救,各負其責。

3、建立通訊聯絡

建立公司、車間、班組三級報警網,保證通訊信息暢通無阻。在制訂的預案中應明確各組負責人及聯絡電話,對外聯絡中樞以及社會上各救援機構聯系電話,如救護總站、消防隊電話等。通訊聯絡決定事故發(fā)生時的快速反應能力。

通訊聯絡不僅在白天和正常工作日快速通暢,而且要做到在深夜和節(jié)假日都能快速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