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硫化氫中毒預防措施
(一)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制度和操作規程。
(二)平時做好危險危害風險評估和危險危害作業場所辨識,制定并不斷完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三)應采用有效的職業安全衛生防護設施,為勞動者提供有效的個人防護用品。
在可能存在硫化氫的工作場所醒目位置,應當設置區域警示線、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并設置通訊報警裝置。
對職業病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設施、通訊報警裝置和個人防護用品,應當進行定期維修、檢修,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
對于一些有有效期規定的防護用品、材料等,應當及時更換,確保其效能。
(四)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定期職業安全衛生知識教育、防毒救護和自救互救訓練,督促勞動者遵守安全生產制度和操作規程,指導其正確使用職業安全衛生防護設備、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勞動者經考核合格,方可上崗作業。
此外,用人單位應做好勞動者就業前和定期職業性健康檢查,凡患有呼吸系統疾病、明顯神經官能癥、內分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眼結膜及角膜疾患、慢性鼻炎及咽喉炎、鼓膜穿孔等,不宜安排在接觸硫化氫的作業。
(五)制定并不斷完善硫化氫中毒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演練記錄應當報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備案。
(六)在維護、檢修存在硫化氫的生產裝置前,必須事先制訂維護、檢修方案,明確中毒危害防護措施,確保維護、檢修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在需要進入存在硫化氫危險危害的設備、容器或者狹窄封閉場所作業時,用人單位應當事先采取下列措施:
1.保持工作場所有良好的通風,確保工作場所空氣中硫化氫濃度符合國家職業接觸限值要求;
2.空氣中存在高濃度的硫化氫氣體時,為勞動者應配備隔絕式防毒面具(如空氣或氧氣呼吸器);
3.設置現場監護人員和現場救援設備。
(七)除采取以上措施外,從事可能接觸硫化氫的生產作業還應采取一些特殊預防措施,如:
1.在從事下水道、蓄糞池、井底、污泥池等作業時,作業工人要佩戴合格防毒面具,身上縛以救護帶,設置通訊報警裝置,另有人在危險區外監護,并應注意現場通風換氣和備有救生設備。作業前,要進行預防與急救訓練及上崗前體檢;
2.硫化染料工業產生的硫化氫氣體,應有密閉反應器,并安裝機械排氣系統,排出的廢氣可用堿液中和吸收,硫化氫及含硫的工業廢水排放前必須采取凈化措施。
3.根據根各行業、各企業的生產性質和特點,制定相應的預防控制對策措施。
篇2:煤礦硫化氫治理安全措施
我礦+380m平硐在延伸揭露內大連煤層的過程中,遇到硫化氫氣體涌出,曾把該巷道密閉,但現在仍有硫化氫氣體溢出,嚴重影響工人健康,經公司研究決定治理該處硫化氫氣體,為保證施工安全,特制定本措施。
一、成立硫化氫氣體治理領導小組
組長:劉儀高
成員:黃太華?杜金元吳賢德盧顯學
二、硫化氫氣體治理方案
1、密閉啟封
啟封密閉工作由通風隊負責,公司派專人現場監督,并邀請煤炭局救護隊現場啟封,由通風隊隊長現場指揮,負責密閉啟封全面指揮工作。啟封前,撤出井下其它所有作業地點的人員,并調整礦井通風系統,增大+380m平硐的進風量,在平硐距巷道回風口40m處安設局部通風機供風,稀釋硫化氫氣體并排入礦井總回風。啟封密閉作業時的具體操作程序按《礦山救護條例》的相關要求執行。
啟封后,應將材料堆碼整齊,不得影響行人、通風安全。
2、硫化氫氣體治理
啟封密閉后,立即排放硫化氫氣體,排放過程中,由救護隊負責連接風筒,并監測硫化氫相關數據,待硫化氫濃度降到允許濃度后,由煤礦通風隊負責監管,安設硫化氫傳感器,隨時監測硫化氫濃度,安排專職人員檢查該巷道及影響區域硫化氫濃度,并做好記錄和填寫檢查牌板。硫化氫排放完成后立即敷設管道及鋼軌,對該巷道進行噴漿處理,在硫化氫氣體涌出處留設排放口,使其硫化氫氣體在排放口集中排放,在排放口連接PE管直接排放到地面,再在地面對硫化氫進行處理。在噴漿施工時必須嚴格工程質量,防治硫化氫氣體到處滲漏。硫化氫治理完成后,采用局部通風機繼續保持通風。
三、硫化氫治理安全措施
1、通風管理
1)、通風系統調整
在礦井一采區回風上山設置控風設施,減小該巷道的回風量。增大平硐進風量,使其能迅速稀釋硫化氫氣體,并直接排入總回風。
附:通風示意圖
2)、局部通風機管理。
?①必須采用抗靜電、阻燃風筒,加強風筒管理,保證作業點有效風量滿足需要。
?②風筒出口高磧頭距離不得大于5米。
?③通風機和啟動裝置安裝在平硐中,局部通風機型號為FBD№5.6/11×2,局部通風機距施工巷道回風口40m
④安裝風機開停傳感器,風電、瓦電閉鎖裝置,保證停風后或瓦斯超限后立即切斷停風區內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的電源。
⑤搞好風筒吊掛質量和加強維護,風筒吊掛必須做到逢環必掛,缺環必補,吊掛平直,拉緊吊穩,緩慢拐彎,并使局扇與風筒成一直線,降低風筒局部阻力,提高局扇供風量,保證作業點供風量。
?⑥作業點無論工作與否,不得停風,因檢修、停電等原因停風時,必須撤出人員,切斷電源。
?⑦恢復通風前,必須檢查瓦斯,只有在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m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都不超過0.5%時,停風區內最高與其濃度不超過1%和最高CO2濃度不超過1.5%時,方可人工開啟局部通風機恢復正常通風,否則必須按安全規程規定制定安全排瓦斯措施,控制風流排放瓦斯。
?⑧嚴禁在停風或瓦斯超限的區域內作業。
排放硫化氫氣體安全措施
?1)、當準備工作就緒后,由排放硫化氫現場領導小組組長安排停電、撤人、設崗時,排放地點及所受排放硫化氫回風流影響的巷道(包括其中的獨頭巷道)均必須撤出人員、切斷電源,并在所有能進入排放硫化氫影響范圍的通道內設置崗哨。
?2)、站崗人員到崗后,必須嚴守崗位,嚴禁讓任何人進入排放硫化氫影響范圍,在未接到排放硫化氫完畢的通知前,不得擅自離開崗位。所有參加排放硫化氫的站崗人員必須在排放措施上簽字。?
3)、當負責停電、撤人、設崗的同志已將排放硫化氫回風流影響范圍及其中獨頭巷道內的人員撤出、電源切斷、進入排放硫化氫影響范圍的所有通道設好崗哨,且局部通風機位置、全負壓風量、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m范圍內瓦斯濃度等都完全符合要求后,現場領導小組組長先報告調度室及停電、撤人、設崗的情況,并請示是否可以排放硫化氫,經同意后才能下令開始排放硫化氫。
?4)、排放路線:(1)+380m平硐作業點→+380m北運輸巷→總回風巷→地面
?5)、設崗安排:設3崗,1號崗設在行人斜井井口,副井口20m內嚴禁煙火,嚴禁一切人員入井;2號崗設在主井井口,主井口20m內嚴禁煙火,嚴禁一切人員入井;3號崗設在風井井口,風井井口20m內嚴禁煙火,嚴禁一切人員入井。站崗人員到崗后,必須堅守崗位,禁止一切人員進入警戒范圍內,未接到撤崗通知不得擅自解除警戒。
?6)、排放硫化氫前,排放硫化氫風流經巷道內的所有電氣設備必須指定專人在配電點同時切斷電源并閉鎖,并設置停電警示牌和設專人看管,防止及其他人員誤送電。
7)、排放硫化氫前,必須檢查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地點附近10m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人工開動局部通風機向獨頭巷道送入有限風量,逐步排放積聚的硫化氫,嚴禁“一風吹”;同時,還必須控制獨頭巷道排出的風流與安全風壓風流混合處的硫化氫和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都不超限。
8)、排放硫化氫的整個過程中,必須有專職救護隊員(佩帶救護裝備)在獨頭巷道回風流與全風壓風流混合處經常檢查硫化氫及各種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當有毒有害氣體濃度超限時,應指令風量調節人員,減少向獨頭巷道送入風量,確保獨頭巷道排出的風流與全風壓壓風流混合處的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全部不超限。
?9)、排放硫化氫時,嚴禁局部通風機發生循環風。一旦發生循環風,必須停止通風機運轉,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循環風后,再啟動局部通風機排放硫化氫。
?10)、排放硫化氫時,必須逐段排放,嚴禁使用“一風吹”排放硫化氫。?
、專職救護隊員負責接風筒,必須佩帶救護裝備。
?12)、當排放硫化氫所有巷道內的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全部降到允許值以下穩定半小時后,現場領導小組確認已排放完畢,由現場領導小組副組長向調度室及組長匯報排放情況,并請示是否可以撤離現場、解除警戒,經調度室及組長同意后,方可解除警戒及人員撤離。?
13)、巷道恢復正常通風后,硫化氫排放小組方可解散
14)、所有參加排放硫化氫的人員必須學習并簽字后方可入井。?
3、瓦斯及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防治
?1)、瓦檢員每班必須檢查3次瓦斯,隨時檢查硫化氫及一氧化碳氣體濃度,發現瓦斯、硫化氫、一氧化碳超限,要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員,進行處理。
2)、工作面瓦斯探頭垂直懸掛在工作面的回風側,探頭要進行調校,防止出現較大誤差,探頭若損壞,負責必須及時修理或更換,保證在甲烷濃度≥1.0%時報警、在甲烷濃度≥1.5%時斷電、甲烷濃度<0.5%時復電,斷電范圍為巷道內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及掘進巷道動力電源。每次放炮前必須把探頭掩護好,炮后及時掛在迎頭規定地點。
3)、在總回風巷及作業點巷道回風側安設硫化氫探頭,探頭垂直懸掛在巷道的回風側,探頭要進行調校,防止出現較大誤差,探頭若損壞,負責必須及時修理或更換。
4)、每班班長及副隊級以上管理人員必須配備多功能氣體檢測儀,隨時掌握工作面范圍內的各種有毒有害氣體情況,當有毒有害濃度超過規定時必須立即停止工作,進行處理。
5)、在有硫化氫涌出的地點撒布生石灰
6)、不準讓鐵質器材相碰撞以免產生火花而引起瓦斯爆炸。
?7)、加強機電設備管理,機電設備應做到“三無”、“四有”、“兩齊全”,杜絕電器設備失爆。
4.頂板管理
帶班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堅持先排險后支護,先支護后作業的原則,及時使用長柄(不小于2.0m)工具排除危幫危頂,浮矸、活矸,要防止在排除危巖過程中巖石意外傷人。要加強跟班作業,督促工人加強對頂板的支護力度。工作地點必須架設好臨時支護,使作業人員在支架的掩護下工作。嚴格永久支護的工程質量管理,工程質量和支護材料規格必須符合礦上的有關規定,工作地點要備有滿足工作需要的支護材料。安全員隨便時檢查頂板的安全情況,督促職工搞好自身安全,做到安全作業。由每班的班長負責工程質量管理和支護質量管理。磧頭作業點配備的臨時支護材料不得少于4組。
5.質量管理
堅持實行工程質量驗收制,每班末對風筒、管線安裝、支護等工程質量進行驗收,以工程質量確保安全。
?
四、?災害應急處理措施
1、頂板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1事故特征
?a).頂板事故主要有工作面片幫、漏頂、冒頂。
?b)頂板的預兆:頂板連續發出斷裂聲;頂板下沉量增加。支架預兆:木支柱大量被壓劈、壓裂或折斷,工作面可以連續聽見木支柱斷裂聲。
?1.2應急組織與職責
?a)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①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②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①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②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1.3應急處置
?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頂板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
?b)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如果冒頂面積較大,又傷及人員
?(1)現場人員立即在區隊長或安監員或班組長的帶領下,打好點柱或支設木棚,防止冒頂的擴大,并同時將冒頂情況立即報告調度室。
?(2)現場如果受傷人員未被埋,要積極進行包扎或進行其它救護,如果有人員被埋在矸石下面,要立即組織扒矸救人,在扒矸救人前必須對巷道進行支護,以防再次冒頂,使事故進一步擴大。
?2、處理冒頂事故時:
?(1)探明冒頂區范圍和被埋、壓、截、堵的人數及可能在的位置,分析搶救、處理條件。
?(2)迅速恢復冒頂區的正常通風,如一時不能恢復,則必須利用壓風管、水管或打鉆向被埋或截堵區人員供給新鮮空氣;下山掘進必須采取排水措施,進行排水處理。
?(3)在處理中必須由外向里加強支護,清理出通往被埋或被截堵人員的通道,必要時可以向遇難人員處開掘專用小巷道。
?(4)在搶救處理中必須有專人檢查與監視頂板情況,防止發生二次冒頂。
?(5)在搶救中遇到大塊巖石,不許用爆破法處理,應盡量避開。如果威脅遇難人員,則可用千斤頂等工具移動石塊,救出遇難人員。
?6)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7)報警電話:
?調度室:601(內線)(外線)
?安全科:602(內線)(外線)
2、瓦斯爆炸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2.1事故特征
瓦斯事故主要有瓦斯窒息、瓦斯爆炸、瓦斯、煤塵爆炸。
2.2應急組織與職責
?a)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①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②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①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②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3.3應急處置
?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撤退并向礦調度室匯報。
?b)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的處理程序
?一旦發生爆炸事故,人會感到空氣劇烈震動,有急速流動聲或巨響,此時:
?(1)要立即背向空氣顫動方向,俯臥倒地,面部貼在地面,閉住氣,暫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用衣服蓋住身體,減少身體暴露面積。
(2)保持冷靜,盡快判明發生爆炸的地點、影響范圍、爆炸性質、危害程度等情況,并立即匯報礦調度室。
?(3)設法向可能受災變影響區域的人員發出警報通知。
?(4)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沒有受傷的人員應積極救助災區受傷人員。
?(5)在爆炸地點附近人員應在老工人、班組長或瓦檢員的帶領下,有組織地撤退。事故地點進風側的人員,應迎著風流撤退;在事故地點回風側的人員,應立即戴好自救器,設法通過其它通道,盡快進入進風側或新鮮風流中,通過火煙區時不要飛跑和急促呼吸,應穩步走出危險區。
?(6)若因巷道冒頂無法通行,或在自救器有效時間(40min)內不能到達安全地帶時,可利用避難硐室或在獨頭巷道、兩風門之間等處用風筒、木板等構筑臨時避難所,進行避災。
?(7)若避災地點有壓風管,應將閥門打開以提供氧氣。避災時應將衣服,礦燈等物掛于明顯位置,以便于救護人員發現。
(8)井下發生瓦斯爆炸時的避災路線:
+380m水平作業點→+380m平硐→地面
?9)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10)報警電話:
調度室:601(內線)(外線)
安全科:602(內線)(外線)
3、煤礦有毒有害氣體超限現場處置方案
3.1事故特征
有毒有害氣體超限事故主要有瓦斯超限、一氧化碳超限、硫化氫超限,還有可能引發瓦斯爆炸。
?3.2應急組織與職責
?a)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①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②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①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②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3.3應急處置
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超限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撤退并向礦調度室匯報。
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作業點瓦斯突然涌出造成瓦斯超限的應急措施:
?a)現場作業人員必須立即停止工作,由現場管理人員、班組長組織撤到全風壓進風巷道新鮮風流中,并匯報調度室。撤離前必須按照調度室要求切斷工作地點機電設備電源。因瓦斯異常涌出造成出現人員窒息、傷亡時,要在保證自身人身安全的情況下搞好自救、互救。撤離期間要盡可能通知沿途受災害影響區域人員一同撤離到安全地點。
?b)作業地點瓦斯濃度達到1.5%時,安全監測系統必須切斷采掘工作面所有非本安型電氣設備的電源(如安全監測系統不能切斷電源,現場作業人員必須手動切斷所有機電設備電源),井下現場作業人員必須立即停止工作,所有人員必須立即撤離到采區主要進風巷中,并匯報調度室。
?(2)作業點硫化氫超限的應急措施:
現場作業人員必須立即停止工作,由現場管理人員、班組長組織撤到全風壓進風巷道新鮮風流中,并匯報調度室。因硫化氫超限造成出現人員窒息、傷亡時,要在保證自身人身安全的情況下搞好自救、互救。撤離期間要盡可能通知沿途受災害影響區域人員一同撤離到安全地點。
(3)作業點一氧化碳超限的應急措施:
現場作業人員必須立即停止工作,由現場管理人員、班組長組織撤到全風壓進風巷道新鮮風流中,并匯報調度室。因一氧化碳超限造成出現人員窒息、傷亡時,要在保證自身人身安全的情況下搞好自救、互救。撤離期間要盡可能通知沿途受災害影響區域人員一同撤離到安全地點。
3、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d)報警電話:
調度室:601(內線)(外線)
?安全科:602(內線)(外線)
篇3:硫化氫應急處理指南規程
硫化氫為無色氣體,具有臭雞蛋氣味,易溶于水、醇類、石油溶劑和原油,主要用于化學分析,如鑒定金屬離子。硫化氫具有多種危險性,主要是一種強烈的窒息性氣體,同時還極度易燃,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雖然硫化氫有惡臭,但極易使人嗅覺疲勞而毫無覺察,危害性極大。
據統計,硫化氫是我國化學事故發生率最多的危險化學品之一,給公眾的生命健康和環境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中石油“12·3”井噴事故中,硫化氫中毒導致243人死亡,萬余人不同程度受傷。本文主要從硫化氫的危害特性人手,探討硫化氫中毒、泄漏和火災事故的應急處理措施,為應急救援人員提供技術指導。
一、理化性質
熔點(℃):-85.5
相對密度(水:1):0.79(1.83MPa)
沸點(℃):-60.04
相對密度(空氣:1):1.19(比空氣重)
飽和蒸氣壓(kPa):2026.5/25.5℃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爆炸下限(%V/V):4.0
爆炸上限(%V/V):46.0
臨界溫度(℃):100.4
臨界壓力(MPa):9.01
最小引燃能(mJ):0.077
二、中毒急救
1.毒性
半數致死劑量LD50:無資料
半數致死濃度LC50:444ppm(大鼠吸入)
2.接觸途徑
絕大部分接觸是由吸入引起的,同時也會通過皮膚和眼粘膜接觸硫化氫,誤服含硫的鹽類與胃酸作用后也能產生硫化氫,經腸道吸收而導致中毒。職業性硫化氫中毒多由于生產設備損壞,輸送硫化氫的管道和閥門漏氣,違反操作規程,生產出現故障,硫化物車間失火等致使硫化氫大量逸出,油氣田井噴事故或含硫化氫的廢氣、廢液排放不當及在疏通陰溝、糞池時意外接觸所致。
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接觸硫化氫的職業有70多種,如石油鉆探、開采、煉制;染料工業中生產硫黑、硫藍、硫棕;化纖工業中粘膠纖維紡絲,化學工業中硫酸、二硫化碳、硫化銨、硫化鈉、對硫磷、磺胺類的生產:有色冶金中用于沉淀分離提純:金屬礦坑和巷道空氣中含硫礦石釋放生成的硫化氫;煤制氣、橡膠硫化、造紙、制糖、鞣革、亞麻浸漬、食品加工等產生的硫化氫,市政工人從事污水處理、疏通下水管道、清除污泥、糞坑等作業,都曾有硫化氫中毒事故的報道。
3.中毒癥狀
眼部刺激癥狀表現為雙眼刺痛、流淚、畏光、結膜充血,灼熱、視力模糊、角膜水腫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為頭痛、頭暈、乏力、動作失調、煩躁、面部充血、共濟失調、譫妄、抽搐、昏迷、腦水腫、四肢紺紫以及驚厥和意識模糊。呼吸道癥狀為流涕、咽癢、咽痛、咽干、皮膚粘膜青紫、胸悶、咳嗽、呼吸困難、有窒息感。嚴重者可發生肺水腫、肺炎、喉頭痙攣和呼吸麻痹。重度中毒癥狀表現為血壓下降、心律失常、心肌炎、肝腎功能損害等。部分患者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進入硫化氫濃度極高的環境中,如地窖、下水道等不通風的地方時,尚未等上述癥狀出現,即可像遭受電擊一樣突然中毒死亡。
4.中毒機理
硫化氫是窒息性氣體,吸入的硫化氫進入血液分布至全身,與細胞內線粒體中的細胞色素氧化酶結合,使其失去傳遞電子的能力,造成細胞缺氧,這與氰化物中毒有相似之處。硫化氫還可能與體內谷胱甘肽中的巰基結合,使谷胱甘肽失活,影響生物氧化過程,加重了組織缺氧。高濃度(1000mg/m3以上)硫化氫,主要通過對嗅神經、呼吸道及頸動脈竇和主動脈體的化學感受器的直接刺激,傳人中樞神經系統,先是興奮,迅即轉入超限抑制,發生呼吸麻痹,以至于出現“電擊樣中毒”或猝死。硫化氫接觸濕潤粘膜,與液體中的鈉離子反應生成硫化鈉,對眼和呼吸道產生刺激和腐蝕,可致結膜炎、角膜炎、呼吸道炎癥,甚至肺水腫。由于阻斷細胞氧化過程,心肌缺氧,可發生彌漫性中毒性心肌病。
5.急救措施
在懷疑有不安全硫化氫的應急救援場所,施救者應首先做好自身防護,佩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并穿防化服。
(1)迅速將患者移離現場,脫去污染衣物,對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及人工呼吸(忌用口對口人工呼吸,萬不得已時與病人間隔數層水濕的紗布)。
(2)盡早吸氧,有條件的地方及早用高壓氧治療。凡有昏迷者,宜立即送高壓氧艙治療。高壓氧壓力為2~2.5大氣壓,間斷吸氧2~3次,每次吸氧30~40分鐘,兩次吸氧中間休息10分鐘;每日1~2次,10~20次一療程。一般用1~2個療程。
(3)防止肺水腫和腦水腫。宜早期、足量、短程應用糖皮質激素以預防肺水腫及腦水腫,可用地塞米松10mg加入葡萄糖液靜脈滴注,每日一次。對肺水腫及腦水腫進行治療時,地塞米松劑量可增大至40~80mg,加入葡萄糖液靜脈滴注,每日一次。
(4)換血療法。換血療法可以將失去活性的細胞色素氧化酶和各種酶及游離的硫化氫清除出去,再補入新鮮血液。此方法可用于危重病人,換血量一般在800mi左右。
(5)眼部刺激處理。先用自來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眼睛,局部用紅霉素眼藥膏和氯霉素眼藥水,每2小時一次,預防和控制感染。同時局部滴魚肝油以促進上皮生長,防止結膜粘連。
(6)嚴重硫化氫中毒導致昏迷時,可給亞硝酸戊酯和亞硝酸鈉,一般成人劑量為靜脈推注3%的溶液10~20ml,時間不少于4分鐘,不能使用硫代硫酸鈉進行治療。
三、泄漏處置
將泄漏污染區人員迅速撤離至上風處,并立即進行隔離。應根據泄漏現場的實際情況確定隔離區域的范圍,嚴格限制出入。通常情況下,小量泄漏時隔離150m,大量泄漏時隔離300m。消除所有點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從上風處進入現場,確保自身安全時才能進行切斷泄漏源或堵漏操作。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并噴霧狀水稀釋、溶解,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物或泄漏源。如果安全,可考慮引燃泄漏物以減少有毒氣體擴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殘余氣或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塔或與塔相連的通風櫥內,或使其通過三氯化鐵水溶液,管路裝止回裝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氣容器需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四、燃燒爆炸處置
1.燃燒爆炸特性
硫化氫極度易燃,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或爆炸。遇濃硝酸、發煙硝酸或其它強氧化劑劇烈反應,甚至發生爆炸。氣體比空氣重,能沿地面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點火源會著火回燃。包裝容器受熱可發生爆炸,破裂的鋼瓶具有飛射危險。
2.滅火措施
硫化氫本身有毒,且燃燒產物為刺激性二氧化硫氣體,滅火人員應首先做好呼吸防護和身體防護,并根據現場情況設立警戒區,嚴格限制出入。
若不能切斷泄漏氣源,則不得撲滅正在燃燒的氣體。
小火:采用干粉、CO2、水幕或常規泡沫滅火。
大火:采用水幕、霧狀水或常規泡沫滅火。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將容器移離火場,損壞的鋼瓶只能由專業人員處理。
儲罐火災:利用固定式水炮、帶架水槍等冷卻燃燒罐及與其相鄰的儲罐,重點應是受火勢威脅的一面,直至火災撲滅。根據現場泄漏情況,研究制訂堵漏方案,并嚴格按照堵漏方案實施堵漏,切斷泄漏源。向泄漏點、主火點進攻之前,必須將外圍火點徹底撲滅。盡可能采用遠距離滅火,使用遙控水槍或水炮撲救,或車載干粉炮、膠管千粉槍滅火,或對流淌火噴射泡沫(抗溶性泡沫)進行覆蓋滅火。切勿對泄漏口或安全閥直接噴水,防止產生冰凍,安全閥發生聲響或儲罐變色時,立即撤離,切勿在儲罐兩端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