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氣瓶充裝過程安全要求
液化石油氣充裝應在敞開或半敝開式建筑物內(nèi)進行,罐瓶間要通風良好,并設局部排風設施,不得設有通往灌裝區(qū)外的地溝。
(一)液化石油氣鋼瓶的安全要求
液化石油氣鋼瓶一般有10kg、15kg、50kg裝三種。居民家庭多采用10kg、15kg裝小瓶,企事業(yè)單位多采用50kg大瓶。液化石油氣鋼瓶要符合國家城市建設總局的有關(guān)規(guī)定。
液化石油氣鋼瓶設計壓力一般為1.6MPa。如果盛裝以丙烷為主要成分的液化石油氣,則設計壓力必須提高。鋼瓶材料應保證能在-40~60℃范圍內(nèi)安全使用。
(二)液化石油氣瓶充裝安全要求
(1)液化石油氣瓶充裝前必須對氣瓶進行認真檢查,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得充裝。
①漆色、字樣與所裝氣體的規(guī)定要求不符合的,或漆色、字樣脫落不易識別氣瓶種類的;
②氣瓶沒有合格證的;
③角閥、減壓閥不良的;
④氣瓶底座、提手護欄歪斜松動的;
⑤氣瓶標記不全或鋼印標記不能識別的;
⑥瓶體有裂縫和鼓泡的;
⑦超過檢驗期限的。
(2)必須按規(guī)定的充裝系數(shù)充裝,嚴禁超裝。
(3)鋼瓶宜采用自動灌裝量的臺秤,臺秤的布置間距,應根據(jù)安全充裝和操作方便等因素確定。
(4)已充裝的氣瓶不得進行修理,應放空后再修理。
(5)堆放的氣瓶應有防止?jié)L動跌落的設施,搬動氣瓶時要輕拿輕放,不得碰撞。
(6)灌瓶時應有消除靜電的設施,灌瓶間地面宜鋪設防止碰撞起火花的軟質(zhì)材料。
(7)灌瓶間和泵房內(nèi)應設置固定式可燃氣體濃度報警裝置,或備有可燃氣體濃度檢測儀,每天定時檢測室內(nèi)液化石油氣的濃度,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采取措施。
篇2:氣瓶充裝運輸安全制度
一、氣體車間在充裝前必須有專人對氣瓶進行檢查,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事先進行妥善處理,否則嚴禁充裝氣體:
1、漆色、字樣和所裝氣體不符合規(guī)定,漆色或字樣脫落不易識別氣瓶種類;
2、安全附件不齊、損壞或不符合規(guī)定;
3、未判明裝進何種氣體或瓶內(nèi)沒有余壓;
4、鋼印標記不全或不能識別;
5、超過檢驗期;
6、瓶體外觀檢查有缺陷,不能保證安全使用;
7、氧氣瓶或強氧化劑氣瓶的瓶體或瓶嘴沾有油脂。
二、氣瓶在充裝壓縮氣體時,充裝終了時的壓力不得超過氣瓶的設計壓力。
三、氣瓶應盡量專用,若需將氣瓶改裝其他氣體時,必須取得充氣單位的同意。這種氣瓶的設計壓力,不得低于改裝后的氣體規(guī)定使用氣瓶的設計壓力。同時,充氣單位對這種氣瓶在充氣以前,必須進行專門清洗,換裝相應的附件和更改漆色。
四、運輸氣瓶時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
1、旋緊瓶帽,輕裝、輕卸,嚴禁拋、滑或碰擊;
2、氣瓶裝在車上應妥善加以固定,汽車裝運氣瓶一般應橫向放置,頭部朝向一方,裝車高度不得超過車廂高度;
3、夏季要有遮陽設施,防止曝曬;
4、車上禁止煙火。運輸可燃、有毒氣體氣瓶時,車上應備有滅火器材或防毒用具。在運輸途中,車上不得帶人;
5、易燃品、油脂和帶有油污的物品,不得與氧氣瓶或強氧化劑氣瓶同車運輸;
6、所裝介質(zhì)相互接觸后,能引起燃燒、爆炸的氣瓶不得同車運輸。
篇3:氧氣瓶充裝設備員責任制
1工作內(nèi)容
1.1在站長和安全技術(shù)負責人的領(lǐng)導下,負責站的設備管理,對設備維修工作進行技術(shù)指導。
1.2認真貫徹執(zhí)行設備管理制度,經(jīng)常組織開展設備檢查,對設備缺陷提出整改措施,使設備保持良好的技術(shù)狀態(tài)。
1.3編制設備和管線的修理、檢驗計劃、設備的潤滑計劃、備品備件計劃、安全附件檢驗計劃,并組織實施。
1.4建立設備和儀器儀表臺帳,收集整理設備技術(shù)資料、操作說明書、運行記錄,歸檔成冊。
1.5參與制訂“手冊”,并監(jiān)督執(zhí)行。
2工作權(quán)限
2.1督促做好設備設施和儀器儀表的維護保養(yǎng),糾正違規(guī)使用
2.2組織設備事故調(diào)查,填寫設備事故報告。
3工作責任
3.1對站的設備設施和儀器儀表的完好負責。
3.2對設備、儀器儀表臺帳的完整性、準確性負責。
3.3對設備管理失誤,造成損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