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氣瓶充裝站職責和條件
1、充裝站職責:
(1)負責站內液化石油氣瓶的安全充裝,貯運及管理。
(2)保證所充氣瓶內氣體符合產品質量標準并出具產品合格證。
(3)負責氣體充裝前、后的檢查及附件修理的更換。
(4)熟悉用戶使用氣體情況。
(5)定期向當地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部門報告充裝站安全技術管理狀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等。
2、充裝站的基本條件:
(1)必須經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審核驗收,辦理注冊登記手續。
(2)應具有適合所充裝液化石油各類的充灌設備,管道等成套設施及廠房建筑。
(3)按規定配備和建立有關確保充裝質量和安全的管理制度。
(4)配置適用于所充氣體的滅火器具及消防器材。
(5)根據氣體特性設置醒目安全標志。
3、充裝站人員條件:
(1)必須配備一名掌握專業技術和壓力容器知識,并具有助理工程師以上技術職稱的專職安全技術負責人。
(2)配備具有高中以上學歷(含高中),培訓合格的安全員。
(3)氣瓶空檢人員必須經當地技術監督部門培訓合格。
(4)氣瓶充裝人員必須經當地技術監督部門培訓合格,且每班充裝人員不得少于兩人。
(5)應配備安全員和氣瓶附件檢修人員。
(6)掌握液化石油氣的基本知識,熟悉有關規程和本崗工藝流程操作技能。
篇2:液化氣充裝站安全制度
一、建立健全各種管理規則,懸掛整齊、位置適當并認真貫徹執行,有人員要熟悉會用;
二、制定切實可行的消防預案,定期組織消防訓練和安全教育,使氣站人員要做到:
1.人人熟悉消防知識;
2.人人會使用消防器材;
3.人人關心安全工作。
三、建立健全安全檢查制度,全面安全檢查一般每周不少于兩次,并認真做好登記;
四、按規定配齊消防設備器材,并定期進行檢查保養,消除外部泥土、灰塵和油污,滅火機藥劑要定期更換。換裝日期要及時填寫登記簿。
五、電氣設備要符合安全防爆等級要求,安裝工藝安全規范。
六、充裝站所有供電線路和用電設備要定期檢查,發現不安全因素,必須及時排除。
七、充裝站進出口、充裝臺設置“嚴禁煙火”、“禁打手機”“顧客止步”等安全警告標識,充裝臺區清潔整齊、無易燃物、無拋灑油痕跡。
八、使用和維修各種設備器材,要嚴守操作規程,并按說明書要求進行,防止損壞機件、設備或發生事故。
篇3:液化石油氣充裝站事故應急救援措施規程
一、與罐體直接相連的閥門、法蘭密封處或管件發生泄漏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
1、立即切斷電源,清除一切可能發生火花的著火源,向氣站負責人或消防人員報告發生泄漏的具體情況。
2、用濕棉被包住泄漏點,用水槍對其進行噴射冷卻。
3、若條件允許,用壓縮機抽吸相鄰空罐內的氣體,使其與泄漏的儲罐形成壓差,將泄漏儲罐內的液化石油氣導入相鄰空罐內。待泄漏儲罐內的液化石油氣全部倒空后,再用壓縮機將罐內的氣相壓力抽降到0.05Mpa以下。
4、當漏點氣體濃度經檢測低于閃燃濃度時,開啟泄漏儲罐的放散閥,在安全人員監控下,將罐內的剩余氣體緩慢安全地排出。
5、拆卸并更換損壞的閥門、墊片,對損壞的管件予以修復。
6、若泄漏量太大,難以控制,搶修無法進行,應迅速疏散所有人員,擴大警戒線,遠距離監控,等待專業救援隊伍救援。
二、氣、液相管道破裂和閥門密封部位發生泄漏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
1、立即關閉儲罐閥門,切斷氣源。迅速查明泄漏點后,再切斷泄漏點兩端管線上的閥門。
2、立即切斷電源,清除一切可能產生火花的著火源。火速向氣站負責人或消防人員報告發生泄漏的具體情況。
3、撤離無關人員,安排專人對已關閉的儲罐閥門進行監控。用水槍驅散漏出的氣霧,降低液化石油氣濃度,并進行監測。
4、當漏點氣體濃度經檢測低于閃燃濃度時,視具體情況,采用打卡子、化學補漏等方法進行堵漏,或拆卸更換漏點管道、閥門。
5、若泄漏量太大,難以控制,搶修無法進行,應立即向119報警,迅速疏散所有人員,擴大警戒線,遠距離監控,等待專業救援隊伍救援。
三、對防范事故的日常安全檢查要求:
1、定期(至少兩個星期一次)對生產區內的液化石油氣濃度進行測量。還應對報警裝置、設備、管線及法蘭密封進行皂液檢漏與保養,使其保持在完好狀態。
2、應根據氣溫變化和設備運行的狀況來調整各項作業方案和設備的運行參數(夏天儲罐壓力達0.8Mpa左右時,應開啟噴淋裝置降溫),防止異常情況的發生。
四、對搶險搶修人員的工作要求:
1、搶險搶修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防靜電隔熱工作服裝,戴好防護帽、防護手套和空氣呼吸器(搶險搶修人員每人要配備兩套防護工作服裝)。
2、清除一切著火源,禁止周圍一切車輛行駛。
3、必須使用防爆工具,不要亂扔物品,避免金屬的相互碰撞而產生火花。需照明時要使用防爆燈具。
4、搶險搶修人員要服從統一指揮,不得蠻干。
5、如遇難以處理的情況,立即撥打119報警,請求支援。做好無關人員的疏散和消防車輛進出回轉道路的疏通工作。
五、發生火災時的撲救:
1、堵塞泄漏,清除火種
(1)關閉漏點上游的閥門時(要盡可能地把距漏點最近的上游閥門關閉),應站在上風向,離開液化石油氣霧區或著火區。若泄漏點上游無閥門控制,可采用內襯橡皮的卡箍將漏點臨時堵塞,采取措施盡快將儲罐內的液化石油氣轉移,以降低泄漏速度。
(2)若閥門無法關閉或漏點漏勢大一時難以堵塞,人員靠不上時,要迅速將周圍受到威脅的槽車、氣瓶及其他可燃物轉移到安全地點,不能轉移的要用水冷卻。
(3)對發生泄漏,但還沒有著火的情況,堵漏時要嚴防著火。不得使用非防爆電器,防止金屬物品之間發生碰撞。在事故現場四周設立警戒區,警戒區內不得有任何火源存在。堵住漏點后,要及時用噴霧開花水槍或蒸汽由下住上驅散液化石油氣霧。
2、控制火區,撲滅火災
(1)火災若發生在儲罐、管道、氣瓶裂口處,且為穩定的火炬燃燒時,可用直流水槍或高壓水槍對準根部撲息,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1211滅火器撲救。應采取措施防止火焰復燃和液化氣霧擴散。
(2)火災若發生在罐群之中,除集中對火源噴射滅火劑外,還要加大噴水量冷卻,盡可能地降低儲罐的溫度和壓力。若條件允許,應將受到威脅儲罐內的氣體轉移到安全的儲罐中。
(3)若槽車、氣瓶著火,除一邊進行撲救外,還應設法將其挪出生產區,移到空曠地帶,以免危及周圍。
3、冷卻降溫,減壓放散
在對火區進行撲救的同時,現場指揮人員還要根據火勢大小和周圍易燃物的情況,及時組織人員向相鄰容器表面噴水降溫,以避免其他容器受火焰烘烤而導致物理性爆炸。對來不及倒出液化氣的儲罐,在其受到火焰威脅時,要開啟放散閥,向空中泄壓,以保護容器的安全。
即便在放散管端形成火焰,也不要緊,因為這不會將火焰噴向四方,也不會裝火引入罐內,而且儲罐的放散管在設計時就考慮了方向和火災條件下的保護作用。
4、嚴密組織,指揮得當
發生液化石油氣火災,現場人員應保持冷靜,迅速報警,采取相應對策理智處置。對較大的火災,現場最高領導應立即擔負起組織撲救的責任,做到準確判斷火情,采取正確對策,合理調度指揮。在專業消防人員到達現場之前,盡可能地控制火勢,并做好無關人員的疏散和消防車輛進出回轉道路的疏通工作。
本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為基本預案。一旦發生事故,即可按照預案進行搶險救援,防止安全事故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