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氧氣安全生產技術措施

氧氣安全生產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3823

氧(O2)是一種無色、無嗅、無味的氣體。分子量為32。相對密度為1.429(空氣=1)。熔點為-218.4℃。沸點為-183℃。能被液化和固化。液氧呈天藍色。略溶于水。在常溫時不很活潑,對許多物質不易發生作用;但在高溫時則很活潑,能與多種元素直接化合。助燃物質。

氧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它在工業生產中應用很廣。乙炔一氧焰用于金屬的焊接和切割,在冶金工業中,氧被用于鋼鐵熔煉、軋鋼和有色金屬提煉。在醫療和深入作業中都大量用到氧。

現代工業采用深冷分離法制取氧氣。按其生產工藝中壓縮空氣的壓力分為:高壓流程、中壓流程、雙壓流程及全低壓流程4種。雖然各種流程采用的空氣分離設備(制氧機)有所不同,但制氧過程大致包括6個階段:(1)空氣凈化;(2)空氣壓縮;(3)壓縮空氣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的清除;(4)空氣液化;(5)輕餾分離成氧和氮;(6)產品的儲存和運輸。

空氣分離(全低壓)流程:如圖所示。空氣經過濾后進入壓縮機壓縮到0.5~0.6MPa后,分成兩路,分別進入氧蓄冷器和氮蓄冷器。冷卻后一部分空氣送至二氧化碳吸附器、透平膨脹機,由精餾塔上部入塔。冷卻后的大部分空氣由塔下部進入。由精餾塔主蒸發器下部出來的氧氣(分離出其中的液態空氣和液態氮后),在氧蓄冷器中與空氣換熱后即成為成品氧。由精餾塔頂部出來的純氮,經空氣過冷器后,再經氮蓄冷器被空氣加熱到常溫,即成為成品導出。成品氧進入氣柜,再經壓縮后充入氧氣瓶或直接送至氧氣用戶。

空氣分離(全低壓)流程圖

職業危害制氧工藝的特征是高壓、低溫、易燃、易爆。主要危險是火災、爆炸,此外也會發生缺氧窒息事故。

(1)空分裝置的火災、爆炸危險是最大的威脅。

空氣壓縮機軸瓦、排氣管道和設備等處是壓縮過程中火災、爆炸事故多發部位。主要原因是:①冷卻水中斷或供應量不足;②潤滑油中斷或供油量不足;③排氣管道的積炭氧化自燃。其中積炭氧化自燃情況復雜,危險性又特別大,必須引起重視。

精餾塔爆炸事故大多發生在高壓、中壓或雙壓冷凍循環制氧裝置和大型全低壓制氧裝置的冷凝蒸發部位;在下管板、上管板、管束與冷凝器殼體之間也容易發生爆炸。發生爆炸的基本原因是液氧中積聚了過量的易燃易爆物,主要是乙炔等碳氫化合物、潤滑油熱裂解的輕餾分。

(2)氧氣系統(氧氣壓縮機、氧氣管道、氧氣瓶)的著火爆炸。

氧氣壓縮機發生火災爆炸的主要部位是汽缸部分。由于汽缸內溫度過高,使皮碗或密封件發生分解產生可燃氣體,與氧混合易燃燒爆炸。當汽缸內進入鐵屑時會因摩擦或撞擊產生火花,促使爆炸事故的發生。活塞桿填料密封處,如果裝配不良或磨損嚴重時,常會造成油封漏油、氣封漏氣,遇高溫或活塞桿摩擦產生的火花,也會引起燃燒爆炸。此外,在管道特別是管道拐彎處和閥門處,也會引起燃燒爆炸事故。其原因是鐵銹在高速氧吹刷下與鋼管發生摩擦易起火,或者是靜電起火。

液氧泵的爆炸事故大致分兩種:一種是泵體內爆炸,主要是鐵屑、鋁末等雜質進入泵內所致;另一種是泵體外爆炸,主要是泄漏和氧引起的。

輸氧管道和閥門發生燃燒、爆炸的原因有:氧氣管道內的鐵銹、焊渣等雜質會因與管壁等摩擦、碰撞,產生高溫易燃燒;油脂、橡膠等可燃物,在高純度和高壓力的氧流中會迅速燃燒;氧氣管道中閥門前后壓力差很大,當閥門急劇打開時,閥后氣體溫度可高達955℃,這個溫度接近幾種常見金屬的熔點;氧氣管道的氣流出口或調節閥處會產生靜電。

灌裝氧氣時,會因接觸油脂等可燃物、灌裝速度過快引起的靜電及灌裝后關閉閥門時機械摩擦產生的火花易引起火災、爆炸。

基于氧氣的性質,氧氣儲存設備、液氧儲罐及氧氣瓶均有發生火災、爆炸的危險。

(3)缺氧窒息。

缺氧窒息事故主要發生在設備檢修過程中,常常是氮氣等的泄漏和竄氣造成的。

預防措施

(1)空分系統的防火防爆措施

1)合理選擇廠址,避免原料空氣污染;

2)采用有效的凈化工藝和設備,除去空氣中的乙炔及碳氫化合物等;

3)及時化驗分析,嚴格控制液氧中的乙炔、碳氫化合物的含量;

4)通過設置液態空氣吸附器及液態氧吸附器、及時排放液氧、定期對設備內部進行局部或全部加熱清洗等措施,防止乙炔和碳氫化合物的積聚;

5)空分裝置保冷箱內的設備、管道應有可靠的接地;

6)空氣壓縮機、膨脹機盡可能采用無油潤滑;

7)空氣壓縮機的冷卻要充分,潤滑要適當,以避免積炭;

8)各種安全裝置、儀表完好。

(2)氧氣系統的防火防爆措施

1)氧氣壓縮機采用無油潤滑;

2)凡與壓縮氧氣接觸的零部件,裝入前必須嚴格脫脂去油、用四氯化碳清洗干凈;

3)采取各種措施,防止壓縮氧氣接觸油類;

4)做好設備維護,保持各密封裝置運行可靠;

5)防止鐵銹、焊渣等雜物進入系統;

6)控制氧氣流速;

7)灌裝氧氣時要認真檢查,凡沾有油脂、氣瓶余壓小于0.05MPa時,不得灌裝;開啟閥門要緩慢,以減輕氣流沖擊和摩擦;不得超壓充裝。

(3)防止缺氧窒息。

1)檢修設備前對設備、管道用空氣置換,并在氮氣管道上加盲板;

2)檢修前作氣體分析,氧含量等合格后方可進設備內作業;

3)如發現缺氧癥狀人員,應立即轉移至新鮮空氣處;對失去知覺或不能正常呼吸者,要及時輸氧或送至高壓氧艙治療。

篇2:氧氣乙炔倉庫安全管理辦法

為加強公司氧氣、乙炔倉庫安全保衛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發生,特制定本辦法:

一、責任體系及職責

本部位安全保衛管理小組,由第一責任人(單位主管供應領導)、直接責任人(供應部門負責人)和安全員(倉庫保管員)組成,全面負責倉庫的安全保衛工作。其職責分別是:

1、安全員是本部位安全保衛管理和安全保衛措施的實施者和落實者;

2、直接責任人負責本部位安全保衛管理的監督和檢查工作;

3、第一責任人負責本部位安全保衛管理的組織和領導工作。

二、氧氣、乙炔倉庫的安全保衛操作規程:

1、非本庫人員禁止入內,確因工作需要,須經倉庫保管員同意后,方可進入。

2、庫內嚴禁煙火,嚴禁攜帶火種,穿帶釘子的鞋,入內應關閉手機等通訊工具。

3、裝卸氧氣、乙炔瓶要按規定輕拿輕放,禁用能產生火花的工具。收發有登記手續。

4、庫內不得同時存放性質相抵觸的爆炸物品和其它物品。

5、照明燈具及電器設施應達到防爆要求,并有良好的通風措施,定期檢測,確保狀態良好。

6、本部位配置?KG干粉滅火器?具,放置在?,倉庫保管員要做到每周進行一次檢查,每月進行一次維護保養,保持良好狀態,倉庫保管員必須熟悉掌握“三懂、三會”的內容(懂本崗位火災危險性,懂預防火災的措施,懂撲救火災的方法;會報警,會使用消防器材,會撲救初期火災)及自救逃生的常識和方法,公司綜合事務部要做好“三懂、三會”的培訓工作。

三、本部位安全保衛檢查

倉庫保管員每天檢查一次、直接責任人每周檢查一次、第一責任人每月檢查一次、公司綜合事務部該業務管理人員要每半月檢查一次,并有記錄。

檢查內容:

1、查倉庫周邊的防火情況,嚴禁一切煙火;

2、查倉庫周圍有無危及倉庫安全的作業;

3、查倉庫門窗和安全防范設施有無損壞;

4、查消防器材完好情況;

5、查倉庫警示標識是否處于正常狀態。

倉庫保管員要堅持及時發現和排除不安全因素,重大問題立即向主管領導和公司綜合事務部(電話:****)報告,確保安全萬無一失。

6、查安全保衛責任體系運行情況,查各類責任人履行職責情況。

四、考核

1、因不執行本辦法或玩忽職守,造成企業和職工個人財產損失在500元以下的,由第一責任人、直接責任人和安全員及其他責任人按所負責任劃分全額賠償;500元以上超出部分按20%的比例賠償,賠償總額不超過5000元。

2、在倉庫內違章吸煙的給予違章人經濟處罰200元。

3、倉庫保管員發現違章行為不制止,考核其100元。

4、違反本辦法構成違法犯罪的,由公安機關追究單位和責任人的法律責任。被公安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的同時,公司仍追究內部管理責任。

篇3:氧氣天然氣集中供氣系統安全管理規定

1目的

為了加強天然氣和氧乙炔集中供氣系統的管理,安全使用天然氣和氧乙炔氣體,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規定。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企業船舶建造天然氣和氧乙炔氣體集中供氣的安全管理工作。

3基本要求

3.1氧氣、天然氣管道設計、安裝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經公司安全、保衛、設備、總務、生產等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3.2管道氣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安全技術、勞動保護、消防知識的培訓,熟悉本崗位操作要求、各種氣瓶技術特性和可能發生的故障和事故以及應采取的應急措施和處理方法。

3.3氣站應建成能遮陽、遮雨、通風良好的結構,有良好的防雷設施,房內嚴禁煙火,確保消防器材始終處在有效期內,周圍20米內禁止熱工作業,氣站周圍做好嚴禁煙火的標識。

3.4站管理部門和氣體使用維護部門應建立有關安全管理須知和操作規程。

3.5送氣站內所有電器設備必須采用防爆型,壓力表必須是法定計量單位的防爆型壓力表。

3.6管道氣瓶站內不準放置任何可燃物品,要配備足夠適用的消防器材和設施,設有禁火標志。

3.7操作工禁止穿有鐵釘的鞋及可能引起靜電火花的衣物,并嚴禁吸煙和帶入火種。

3.8操作者在使用中必須經常對管道氣情況作認真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輸氣使用。使用中必須確保管道和連接口不漏氣,天然氣和乙炔接口必須安裝防止回火裝置,接口膠管必須牢固(用鐵線或卡馬綁好),接口管附近不得隨意動火。

3.9管道總送氣站內氣瓶放置要平穩,預留人行通道,任何高壓連接閥不得有漏氣現象(包括瓶咀與管道口之間),減壓表輸入氣壓情況必須正常。

3.10禁止戴有油污的手套和工具操作氣瓶,以防引起爆炸。

3.11在開啟瓶閥和減壓器時,人要站在側面,開啟的速度要緩慢,防止材料零件溫度過高或氣流過快而產生靜電火花,造成燃燒。

3.12使用人員不準任意修改氣壓調節閥,如有故障應交由專業人員修理。

3.13操作者在作用中發現氣瓶管道有漏氣現象和其它異常情況,應馬上停止供氣,并報有關部門修理。

3.14空瓶寫上標記或放置在空瓶區域,牢固堆放在一邊,不得妨礙任何通道和造成某些隱患。

3.15天然氣萬一發生泄漏會聚集在一定的空間內,應在事故現場周圍劃出禁火區域。嚴禁火種入內,消除泄漏后采取有效通風措施,再測爆測氧合格后,才能解除警戒。

3.16機動車輛不允許進入集中送氣站內。

4本規定由安監部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