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承分包商健康安全環境管理程序

承分包商健康安全環境管理程序

2024-07-23 閱讀 6025

1.0目的

為規范對承/分包商的管理,落實“誰雇傭、誰負責”的原則,降低公司屬地事故率,提高公司健康安全環保防范能力,確保公司生產的有序開展,特制定本程序。

2.0適用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在我公司生產經營范圍內承攬工程建造、設備維修和船舶修理的所有承/分包商,以及我公司外租的各類船舶等的其他性質的承/分包商。

3.0職責

健康安全環保部負責審查承/分包商的健康安全環境管理資質,負責頒發《承/分包商安全資質證書》。

經營市場部、裝備設施部及其它各發包單位負責查驗投標承/分包商的安全資質,無安全資質的承/分包商不得參與投標和合同立項;

健康安全環保部負責對承/分包商施工前的健康安全環保措施進行審查,頒發“作業許可證”。

各屬地管理單位見到承/分包商出示的“作業許可證”后,負責對承/分包商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辦理“施工場地臨時胸卡”或“登船證”并對承/分包商施工進行現場監督和管理。

財務部在辦理合同付款時,負責查驗承/分包商提交的安全保證金申請表,無該申請表的付款申請,不予付款。

4.0控制程序

4.1管理辦法

4.1.1所有承/分包商或出租單位在合同簽訂前,必須取得“安全資質證”。未取得安全資質證書的單位不能作為公司的承/分包商或出租單位。

4.1.2承/分包商或出租單位在取得作業合同后,工程開工或船舶調遣前必須辦理“作業許可證”及“施工場地臨時胸卡”(僅指進入預制場地和修船作業的承/分包商),以便公司掌握承/分包商動態和方便外來人員的管理。

4.1.3所有合同其合同金額的10%將作為承/分包商或出租單位的“安全保證金”。施工過程中發包單位、分公司、項目組和健康安全環保部將隨時對分包單位作業人員、施工機具設備、場地和船舶進行監督檢查,對造成事故或環境污染和不服從甲方監督管理的單位,將首先扣除(或部分扣除)其“安全保證金”。安全保證金的扣除不影響甲方按照合同條款對乙方責任的追索。

4.2對承/分包商的安全資質認證

4.2.1承/分包單位欲取得“安全資質證書”,須向公司健康安全環保部寫出書面申請,領取《分包項目作業申請表》填寫后報健康安全環保部審查確認,同時需提交如下資料:

a)營業執照及其單位法人的身份證復印件;

b)單位資質證書(修船單位還應提交港務監督的認可證書);

c)健康、安全、環境方針和管理手冊或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作業承諾。

4.2.2健康安全環保部在審查確認承/分包商的安全資質時,如需要應派人前往分包單位所在地對其安全情況進行實地考察與評估。

4.2.3健康安全環保部將根據承/分包單位填報的“承/分包商安全資質證申請材料”對承/分包商或出租單位進行安全資質的審查確認,經確認合格發給《安全資質證書》。

4.2.4?“安全資質證書”的有效期為一年。

4.3施工前的作業申請

4.3.1為有效控制我公司范圍內各承/分包商或出租單位作業的安全情況,特要求取得《安全資質證書》的分包單位(以下簡稱承/分包商)在拿到分包作業合同之后,工程開工前到健康安全環保部辦理“作業許可證”。

4.3.2承/分包單位在向健康安全環保部申請作業許可證之前,除提交申請外還應提交下列各項證書和(或)資料:

a)分包合同或作業委托書;

b)作業許可證申請表(內容包括:作業項目、作業時間、地點、合同號、資質證書編號、安全作業承諾、安全協議);

c)參加作業的員工名單、員工操作資格證書及復印件;

d)施工所攜帶設備合格證書或安全證書;

e)對較大規模(50人以上)的承包商還應提交項目組織機構表和應急反應程序;

4.3.3健康安全環保部按照4.3.2中的要求對承/分包商提交的資料進行檢查確認。符合要求后將向承/分包商頒發“作業許可證”。承/分包商在未獲得“作業許可證”之前,不得實施承包作業。

4.3.4在《作業許可證》有效期內變更或增加主要作業人員和設備時,應及時書面報健康安全環保部確認。

4.3.5對于業主直接分包的工程項目,如需進入我公司施工場地施工,必須持分包合同或作業委托,到健康安全環保部辦理作業許可。

4.4施工前的安全教育

4.4.1施工前,項目組或承包/分包責任單位負責向承/分包單位進行安全教育,主要內容包括公司有關的健康安全環境程序和規定、與承/分包項目有關的施工作業安全措施。

4.4.2安全教育組織單位負責填寫《施工前安全教育記錄》,并由承/分包單位現場負責人簽字認可。

4.4.3項目組或分包責任單位負責在安全教育后,聯系屬地管理單位給承/分包商施工人員發放“預制場地入場證(或登船證)”。

4.5施工期間的安全監督檢查

4.5.1在承/分包作業過程中,工程發包、屬地主管單位要嚴格安全監督檢查。健康安全環保部將派安全監督人員隨時進行抽查。

4.5.2安全監督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

a)承/分包商對本規定的執行情況;

b)特殊工種人員持證上崗情況;

c)作業人員安全操作及作業設備安全運轉情況;

d)作業隱患、險情存在情況;

e)其它認為必要的安全檢查。

f)安全監督針對檢查結果應建立記錄,發現有可能造成危及人員生命、財產損失或危害環境的隱患、險情時,有權要求承/分包商立即或限期采取有效措施整改。

g)安全監督在執行公務中具有如下職權:

要求承/分包商報告有關安全情況,回答有關安全問題;

要求承/分包商提供有關資料、文件、圖表及證書或查看有關資料、文件、圖表及證書;

可要求承/分包商對作業的有關設備和安全系統進行測試、檢驗。

承/分包商在接受健康安全環保部按本規定進行的安全監督檢查期間,應如實提供資料和陳述情況,應為安全監督檢查人員提供積極的協助與方便。

4.6承/分包商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管理

4.6.1承/分包商對其所屬人員的安全、健康負責。進入公司屬地(包括預制場地、船舶、海上設施等),必須遵守我公司的有關規定,服從施工現場安全監督管理。并對其提供服務的設備、配件、工具質量和操作安全負責。

4.6.2承/分包商的作業人員應熟悉現場周圍環境,并了解工作位置存在的潛在危險。5人以上隊伍必須配備專(兼)職安全人員,佩帶明顯的標志,要保證隨時在施工現場監督檢查。作業人員應佩帶符合公司規定的胸卡上崗,無胸卡者將停止其工作。

4.6.3承/分包商對其人員在作業中的“三違”行為負全責,對由“三違”原因造成的工程、設備、人員事故負全責。

4.6.4對不服從現場安全監督管理、作業中被查出隱患、發生各類事故的承/分包商,健康安全環保部或主管分公司將對其進行批評、下達隱患整改通知書、經濟處罰(酌情扣除安全保證金:在日常監督檢查中發現安全生產及質量控制方面的嚴重不符合情況,扣罰安全保證金20%;違反安全管理及質量承諾書,發生各類險情、事故并影響甲方聲譽,造成甲方經濟財產損失的視情節扣罰安全保證金20%-100%)、直至取消其承/分包商資格。

4.6.5承/分包商作業人員進入公司屬地前,必須持有“作業許可證”和“入場廠證”/“登船證”;特殊工種(如:電焊工、氣焊工、電工、涂裝工、架子工,潛水員、射線作業等)的操作人員必須持有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培訓的有效的操作合格證書和消防專業知識培訓合格證書。進行海工作業的人員必須持有海洋石油總公司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培訓認可的“海上求生”、“救生艇筏操縱”、“船舶消防”、“海上急救”等證書。

4.6.6承/分包商應穿戴符合我公司要求的勞保服裝,執行我公司各項有關勞保方面的規定;

4.6.7承/分包商有責任為其作業人員提供必須的防止傷亡和智力、體力傷害的安全作業條件;

4.6.8對危險及有毒有害作業,承/分包商應根據情況可盡可能安排在白天和適宜的天氣條件下進行,并應撤離多余人員,采取防止侵害人體和污染環境的措施;

4.6.9作業中發現可能有發生傷亡事故危險時,作業人員應立即報告安全負責人,在緊急情況下,須發出警報,以便盡快停止危險作業。

4.7完工后安全考核及年度資格復審

4.7.1在合同履行后,由承/分包商提出申請,填寫安全保證金付款申請表,由合同規定的驗收單位確認后,未經健康安全環保部確認,財務部不予支付安全保證金。

4.7.2承/分包商安全資質證書有效期一年,到期必須由承/分包商提出安全資質證復審申請,到健康安全環保部進行復審,否則取消其承/分包商的資格。

4.7.3復審內容包括:營業執照的有效期、各類證書的有效期、年度內生產經營狀況、安全管理狀況等。復審合格后換發下年度的安全資質證書。

5.0相關文件與記錄

施工前安全教育記錄

承/分包單位監督檢查記錄

項目安全環保協議書(包括書面安全環保防范措施)

篇2:作業場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1、為了規范場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特制訂本制度,本制度適用于臨猗分公司。

2、職業衛生主要包括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煤塵、粉塵、有毒有害物質、噪音等對環境和操作人員造成的傷害。

3、安全部門負責職業衛生的監督檢查工作;各分廠設備處負責生產設備設施跑、冒、滴、漏控制工作;分廠安環處負責煤塵、粉塵、廢氣、廢渣、廢水等污染控制治理工作;職工醫院負責職業病防治工作。

4、各單位加強生產過程的控制和管理,消除設備、工藝的跑、冒、滴、漏,使工作場所和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濃度達到國家允許的范圍內。

5、有煤塵、粉塵的作業崗位和場所,必須采用濕法操作和隔離法操作,保證噴淋裝置完好,作業人員配備防塵口罩、護目鏡,減少與塵毒物質的接觸機會。

6、有毒有害物質的作業崗位和場所配置自動在線監測儀,崗位人員加強監控,做好檢測記錄,發現問題,積極處理,并加強自然和機械通風排毒措施;崗位人員配備相應的防毒面具。

7、各安全員負責對有毒有害崗位配備的防毒面具、氧呼吸器等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管理和檢查維護。。

8、人力資源部培訓中心必須對入廠人員進行上崗前職業健康培訓,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在崗期間職業健康培訓。

9、安全部門聯系國家有資質機構按國家規定,定期對存在職業危害因素進行進行檢測評價,根據檢測結果制定控制治理措施,并于每年向安監部門進行職業危害因素申報。

10、各分廠設備處定期開展“無泄漏”達標驗收工作;各分廠安環處定期開展“清潔文明”驗收工作;采取設備、工藝技術等控制措施進行綜合治理,為職工創造良好工作環境。

11、各分廠安環處對全廠衛生設施加強管理和維護保養,確保環保衛生設施正常運轉;同時加強廢氣、廢水排污治理工作,確保達標。

12、職工醫院要加強職業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培訓工作,提高防護能力。

13、職工醫院對新入廠的員工及崗位人員要進行嚴格體格檢查,建立檔案;人力資源部對職工醫院體檢查出的職業禁忌癥人員進行崗位調整。

14、職工醫院聯系有資質機構對職業病崗位人員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前體檢,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并妥善保存,對于體檢過程中發現的疑似職業病患者和職業病患者要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

15、人力部門簽訂合同簽時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人員進行告知。培訓中心定期對人員進行職業健康教育培訓。

篇3:健康安全環境(HSE)管理原則

1、任何決策必須優先考慮健康安全環境;

2、安全是聘用的必要條件;

3、企業必須對員工進行健康安全環境培訓;

4、各級管理者對業務范圍內的健康安全環境工作負責;

5、各級管理者必須親自參加健康安全環境審核;

6、員工必須參與崗位危害識別及風險控制;

7、事故隱患必須及時整改;

8、所有事故事件必須及時報告、分析和處理;

9、承包商管理執行統一的健康安全環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