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管理規(guī)定

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管理規(guī)定

2024-07-23 閱讀 3874

1總則

為了建立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強化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安全生產隱患監(jiān)督管理,防止和減少事故,特制定本規(guī)定。

2定義

本規(guī)定所稱安全生產隱患(以下簡稱隱患),是指生產和輔助生產單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標準、規(guī)程和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規(guī)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產、基建過程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fā)生的物的危險狀態(tài)、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安全生產隱患分為一般隱患和重大隱患。一般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fā)現(xiàn)后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隱患。重大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yè),并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隱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建設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

3適用范圍

本規(guī)定適用于對安全隱患排查與治理管理規(guī)定中5.1、5.2、5.3……的管理。

4職責和權限

4.1安全部負責安全隱患排查與治理管理,相關管理部門協(xié)助管理。

4.2相關部門負責文件的具體落實。

5工作內容

5.1公司總經理對各部門的重大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全面負責。

5.2各部門負責人對本部門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全面負責。安全部經理、各部門負責人負責組織分管范圍內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與治理工作。

5.3安全部監(jiān)督檢查重大隱患的整改治理進度,其他部門負責實施本職范圍內的安全生產隱患監(jiān)督檢查。

5.4安全部經理協(xié)助各部門負責人監(jiān)管安全生產隱患的日常監(jiān)管工作,落實安全生產隱患排查與治理制度。

5.5任何部門和個人發(fā)現(xiàn)安全生產隱患,均有權向公司安全部或生產副總經理報告。執(zhí)行公司隱患報告和舉報獎勵制度。安全部接到隱患報告后,要按照職責分工立即組織核實并予以查處;發(fā)現(xiàn)所報告隱患應當由其他有關部門處理的,應當立即移送有關部門并記錄備查,并跟蹤到隱患得到治理。

5.6隱患排查與治理所需的資金由公司從專項資金中解決,要保證有充足的資金整改治理隱患并落實到位。

5.7安全生產隱患分級:按隱患的嚴重程度、解決難易程度不同,將隱患分為A、B、C三級。

A級:難度大,本部門、安全部解決不了,須經公司解決的隱患。

B級:難度較大,車間解決不了,須經安全部及相關部門協(xié)同解決的隱患。

C級:由車間可以解決的隱患。

5.8安全生產隱患確認與上報

5.8.1各部門每月一日前要將上月的A、B級隱患呈報公司安全部,并提出整改意見,經安全部確認安全隱患后,每月將隱患報表上報公司,并負責督察治理進度。

5.8.1隱患在未治理完成前必須每次都報,直至隱患整改治理完成。

5.9安全生產隱患整改。

5.9.1隱患整改貫徹“分級負責,責任落實”的原則,公司總經理全面負責;副總經理、部門負責人對隱患要抓緊整改,做到五落實,既“項目落實、設備材料落實、資金落實、時間進度落實、責任落實”。

5.9.2對于一般隱患,由各部門負責人或者有關人員立即組織整改。

5.9.3對于重大隱患,要制定并實施隱患治理方案。重大隱患治理方案要包括:治理的目標和任務;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經費和物資的落實;負責治理的機構和人員;治理的時限和要求;

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

5.9.4在隱患治理過程中,要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發(fā)生。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從危險區(qū)域內撤出作業(yè)人員,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員,設置警戒標志,暫時停產或者停止使用。

5.9.4公司各單位要加強對自然災害的預防。對于因自然災害可能導致事故災難的隱患,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標準和本規(guī)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預防措施,制定應急預案。在接到有關自然災害預報時,安全生產部要及時向下屬單位發(fā)出預警通知;發(fā)生自然災害可能危及人員安全的情況時,要采取撤離人員、停止作業(yè)、加強監(jiān)測等安全措施,并及時向上級部門匯報。

5.9.5公司安全部要對隱患進行跟蹤監(jiān)督檢查,直至隱患徹底整改解決或得到有效控制。

5.10堅持“不安全,不生產”的原則,對當時不能立即排除的隱患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加以控制,并限期解決。對隱患無防范措施的部門,要堅決予以停產整改。

5.11各部門及其主要負責人未履行隱患排查治理職責,導致發(fā)生安全事故的,將依法給予處罰。

5.12工作時限

公司各部門一般應在7個工作日內組織完成上述工作。

6檢查確認

5.1總經理承擔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管理責任,生產副總經理承擔協(xié)同管理責任。

6.2生產管理部負責人具體負責協(xié)調、落實、監(jiān)督和反饋執(zhí)行情況。

6.3安全部組織執(zhí)行情況的考核和評價。

7要求

7.1相關部門和責任人要認真落實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管理規(guī)定。

7.2相關管理部門要積極協(xié)調、指導、監(jiān)督和考核。

7.3執(zhí)行中遇到重大變化或問題要及時向主管部門、生產副總經理或總經理匯報。

8附則

8.1本規(guī)定未盡事宜由安全部負責解釋。

8.2本規(guī)定自下發(fā)之日起執(zhí)行。

篇2: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三級制度

第一條為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公路法》、《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提高對“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重要性的認識,根據省、市政府《關于建立安全生產工作七項制度》的要求,結合交通行業(yè)特點,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按照市交通局、區(qū)(市)縣交通局、交通企事業(yè)單位隱患排查整治三級管理原則,切實加強對公路客貨運輸、客貨站點、水上運輸、公路事故多發(fā)點段和病害橋梁等重點部位事故隱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做到標本兼治、防患于未然。

第三條市交通局每年底由有關處分別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的整改計劃、整改方案,分別報送省交通廳、公路局、運管局和航務局。同時抄送局安全監(jiān)督處,匯總上報市政府辦公廳、市安監(jiān)辦等相關部門。并按照省交通廳、市政府及有關部門下達的整治任務,在職責范圍內有計劃地對隱患整治項目進行整改,確保整治任務按期完成;堅持每季度定期排查和經常性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制度。建設處負責國省干線在建公路橋梁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公路處負責公路、橋梁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指導督促市級收費公路公司排查整治收費路橋的安全隱患;交管處負責指導督促市級客貨運輸、客貨站點、汽車維修企業(yè)、駕校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航務處(海事局)負責水上運輸和渡口碼頭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

第四條區(qū)(市)縣交通局負責縣道公路橋梁、屬地管理的客貨運輸企業(yè)、客貨站點、汽車維修、駕校、水上運輸和渡口碼頭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在每年底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的整治計劃、整改方案,分別報送市交通局安全監(jiān)督處、公路處、交管處、航務處(海事局);并按照市交通局、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下達的整治任務,在職責范圍內有計劃地對隱患整治項目進行整改,確保整治任務全面完成。堅持季度排查和經常性排查整治制度。

第五條公路橋梁施工企業(yè)、養(yǎng)護企業(yè)、公路客貨運輸企業(yè)、客貨站點、汽車維修企業(yè)、駕校、航運企業(yè)和船舶修造企業(yè)在每年底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整改計劃和整改方案,并報上級交通行業(yè)管理部門;堅持月查和日查安全隱患排查制度,按時完成各級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門下達的安全隱患整治任務。

第六條隱患整治項目完工后,負責整治的單位要及時向下達隱患整治任務的政府或上級交通部門提交評價申請,由下達任務的政府或交通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其安全性進行評價;整治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不能投入生產和使用,并限期重新進行整改。

第七條本制度經**市交通局修訂后,于發(fā)布之日起正式實施。

篇3: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定期排查制度

一、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活動,由村委會、鄉(xiāng)安監(jiān)站聯(lián)合組織進。

二、村委會準確掌握本轄區(qū)易發(fā)生安全隱患的路段及危害程度,及時發(fā)現(xiàn)和消除各類事故隱患,規(guī)范現(xiàn)場管理。

三、各村駕駛員要經常進行崗位安全知識培訓,強化從業(yè)人員識別事故隱患的責任意識,提高從業(yè)人員監(jiān)控事故隱患的能力,每周至少組織一次事故隱患排查。

四、各村要制定實施事故隱患排查管理制度,每月至少組織一次事故隱患排查。

五、鄉(xiāng)安監(jiān)站要按各自承擔的安全職責,在事故隱患排查中,要不間斷巡回組織排查,并進行自排。

六、職能部門按各自承擔的安全職責,重點排查重大事故隱患,對下一級

職能部門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進行定期抽查。

七、負有安全生產職責部門要堅持安全檢查制度,對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事故隱患,及時向事故單位或個人下達事故隱患整改通知書。事故隱患整改通知書內容:

(一)事故隱患基本情況;

(二)可能影響的范圍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三)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

八、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安全檢查,集中檢查每月或每季度一次;

九、檢查前要明確檢查的目的、內容,檢查的方法、地點、分工情況、檢查后要及時匯總、并報告鄉(xiāng)安監(jiān)站;

十、對檢查出的安全隱患,凡能當場處理的應立即予以處理。當時不能處理,要按照定時間、定人員、定責任人的三定原則發(fā)出整改通知書,并按時進行復查,凡未按規(guī)定整改的,輕則批評教育,重則重處,造成事故的,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十一、檢查中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點,切忌走馬觀花,走過場;

十二、檢查中相關領導和人員必須密切配合,不得推諉、扯皮、或無故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