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環境防治責任制度
一、危險廢物專用場地管理制度
1、目的:確保危險廢物的合理、規范有效的管理。
2、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危險廢物,必須送至危險廢物專用貯存點。并由專人管理危險廢物的入、出庫登記。
危險廢物管理人員:萬迎春、曾玉華
3、危險廢物貯存點不得放置其它物品,應配備相關的消防器材及危險廢物標示。
4、應保持貯存點場地的清潔,危險廢物堆放整潔。
二、建立危險廢物臺賬管理制度
1、建立危險廢物臺賬的依據
《固體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制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危險廢物的種類、生產量、流向、貯存、處置等有關資料。”
2、建立臺賬的意義和目的
建立危險廢物臺賬,如實記載產生危險廢物的種類、數量、利用、貯存、處置、流向等信息,是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制定的基礎性內容,是危險廢物申報登記制度的基礎,是生產單位管理危險廢物的重要依據。
提高危險廢物管理水平以及危險廢物申報登記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
3、建立危險廢物臺賬的要求
跟蹤記錄危險廢物在生產單位內部運轉的整個流程。與生產記錄相結合,建立危險廢物臺賬。
三、發生危險廢物事故報告制度
1、為及時掌握環保事故,加強環境監督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環保事故分為速報和處理結果報告二類。速報從發現環保事故,一小時以內上報;處理結果報告在事故處理完后立即上報。
3、速報可通過電話、傳真、派人直接報告等形式報告市環保局。處理結果報告采用書面報告。
4、速報的內容包括:環保事故發生時間、地點、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質、經濟損失數額、人員受害情況等初步情況。
5、處理結果報告在速報的基礎上,報告有關確切數據、事故發生的原因、過程及采取的應急措施、處理事故的措施、過程和結果,事故潛在或間接的危害、社會影響、處理后的遺留問題、參加處理工作的有關部門和工作內容、出具有關危害與損失的證明文件等詳細情況。
四、環境保護崗位責任制
1、貫徹執行國家、上級有關部門及公司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工作的方針、法律、法規、政策和制度,負責本單位的安全(環保)監督、管理工作。
2、組織制定、修訂并完善本企業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制度和安全技術規程、各項環境保護制度,編制安全(環保)技術措施計劃,并監督檢查執行情況。
3、參加本單位建設項目的安全(環保)“三同時”監督,使其符合職業安全衛生技術要求。
4、深入現場對各種直接作業環節進行監督檢查,督促并協助解決有關安全問題,糾正違章作業,檢查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遇有危及安全生產的緊急情況,有權令其停止作業,并立即報告有關領導。
5、負責對環境保護方針、政策、規定和技術知識的宣傳教育,檢查監督執行情況,搞好環境保護,實現文明生產。
篇2: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責任制度
1總則
1.1目的
為了加強公司綜合利用過程中的危險廢物的管理,防止危險廢物污染環境,保障人身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1.2編制依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
(三)《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1.3范圍及術語
1.3.1適用于公司范圍內危險廢物的產生、收集、暫存、出庫、運輸、綜合利用等活動。
1.3.2術語
(1)危險廢物: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廢物。
(2)危險廢物貯存:指危險廢物再利用、或無害化處理和最終處置前的存放行為。
(3)貯存設施:指按規定設計、建造或改建的用于專門存放危險廢物的設施。
(4)危險廢物暫存:指危險廢物在綜合利用、轉移、處置前集中貯存設施。
(5)容器:指按標準要求盛載危險廢物的器具。
1.4危險廢物的管理
1.4.1危險廢物的收集、暫存、轉移、綜合利用活動必須遵守國家和地方有關規定;
1.4.2危險廢物的容器和包裝物以及收集、暫存、轉移、處置危險廢物的設施、場所,必須設置危險廢物識別標志;
1.4.3制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并向縣環境保護部門申報危險廢物的種類、產生量、流向、貯存、處置等有關資料;
1.4.4禁止向環境傾倒、堆置危險廢物;
1.4.5禁止將危險廢物混入非危險廢物中收集、暫存、轉移、處置;
1.4.6需要轉移危險廢物時,必須按照相關規定辦理危險廢物轉移聯單,未經批準,不得進行轉移;
1.4.7禁止將危險廢物轉移至無危險廢物經營資質的單位;
1.4.8運輸危險廢物,必須采取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并遵守國家有關危險貨物運輸管理的規定。禁止將危險廢物與旅客在同一運輸工具上載運;
1.4.9制定危險廢物污染事故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并報縣環境保護部門進行備案,建立健全危險廢物管理臺帳;
1.4.10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發性事件,造成危險廢物嚴重污染環境時,必須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者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危害,及時通報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并向縣環境保護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
1.4.11禁止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過境轉移危險廢物;
1.4.12各部門在進行日常檢查時,發現有違反危險廢物管理規定行為者,將按公司《安全生產獎懲管理制度》對違規者進行處罰,情節嚴重者,送交司法部門處理。
篇3:輻射污染環境防治管理制度
為加強公司放射源和射線裝置的安全和防護的管理工作,確保員工身體健康,保護環境,特指定本管理制度。
1、實行和防護安全的責任制管理
1.1對放射源和射線裝置實行安全的防護責任制管理,真正做到哦昂各負其責,人人重視。具體做到:
1.1.1第一責任人為:總經理。
1.1.2直接責任人為:公司分管領導、分公司經理、項目部部長、項目部經理、駐廠負責人、公司安全員。
1.1.3直接當事人為:現場主管、現場檢測人員、源庫保管員、運源駕駛員和押運員。
1.2對使用放射源和射線裝置的分公司、工程部、項目部、駐廠單位,由公司總經理與份公司經理、工程部部長、項目部經理及駐廠負責人簽訂安全責任狀。
1.3公司根據人員變動情況,及時調整安全領導小組成員,并隨時公布于眾。
2、源庫的安全和防護
2.1源庫實現雙人雙鎖,24小時有人值班。
2.2源庫配有自動報警裝置巡測儀,庫管員配有報警儀、劑量儀和防護用品(如防護服)。
2.3進入源庫的人員都必須辦理登記手續。
2.4做好放射源和射線裝置出入庫的登記工作。
2.5源庫有明顯的警示標志。
2.6切實做好源庫的防火、防盜工作。
2.7源庫有明顯的應急聯系人姓名和手機號,如遇特殊情況立即情動應急預案。
3、放射源運輸安全和防護
3.1放射源運輸實行司機和押運員雙人制,做到妥善包裝、牢固放置、獨立運輸、標志醒目、人不離車(包括吃飯、購物、加油、入廁等)。
3.2運源車輛如途中發生故障或交通事故,嚴禁司機和押運員攜帶放射源乘坐公共汽車、地鐵、火車、長途汽車等公共運輸工具,應及時聯系并現場監督搶修或打電話到公司(項目部)另派車輛,情況特殊必須啟動應急預案。
4、放射源和射線裝置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和防護
4.1在使用前必須在規定范圍內設置警戒線、貼(掛)醒目的警示標志。
4.2現場檢測員工必須有2人以上,并嚴格執行操作規程。
4.3放射源只要放置在檢測現場,就必須每時每刻有人看守。
4.4現場檢測結束,必須將放射源解釋收回源機,并加以確認。
4.5及時巴放射源送回臨時存放庫。
4.6如遇特殊情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5、放射源和射線裝置臨時存放庫的安全和防護
5.1有明顯警示標志。
5.2對放射源配有專用保險箱,鑰匙由現場主管專人保管。
5.3臨時源庫內有源時必須有人值班,并有應急聯系人姓名和手機號。
5.4臨時源庫除現場主管和值班人員外,其他人員一律不得進入(上級檢查除外)。
5.5如遇特殊情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