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術防范產品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保證安全技術防范產品質量,加強安全技術防范產品行業的監督管理,防止國家、集體、個人財產以及人身安全受到侵害,根據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賦予的職責,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安全技術防范產品,是指用于防搶劫、防盜竊、防爆炸等防止國家、集體、個人財產以及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的并列入《安全技術防范產品目錄》的專用產品。
《安全技術防范產品目錄》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安部共同制定并公布。
第三條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是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安全技術防范產品質量國家監督管理工作。
公安機關是安全技術防范工作的主管部門,在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指導下,具體負責安全技術防范產品質量行業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對安全技術防范產品的管理,分別實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安全認證制度;對未能納入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安全認證制度管理的安全技術防范產品,實行生產登記制度。對同一類安全技術防范產品的管理,不重復適用上述三種制度。
第五條實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的安全技術防范產品的管理,按照國家有關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的規定執行;實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安全技術防范產品,未取得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的,禁止生產和銷售。
第六條實行安全認證制度的安全技術防范產品的管理,按照國家有關安全認證制度的規定執行;實行安全認證強制性監督管理的安全技術防范產品,未獲得安全認證的,禁止銷售和使用。
第七條實行生產登記制度的安全技術防范產品,未經公安機關批準生產登記的,禁止生產和銷售。
第八條生產實行生產登記制度的安全技術防范產品的企業,應當持下列材料到所在地的地市級公安機關提出申請:
(一)生產登記申請書;
(二)營業執照;
(三)符合法定要求的產品標準;
(四)法定檢驗機構出具的產品檢驗報告或著鑒定證明。
第九條地市級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生產登記申請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內完成初審。初審合格的,報省級公安機關復審;初審不合格的,退回申請并說明理由。
省級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地市級公安機關報送的企業生產登記申請材料之日起七日內完成復審。復審合格的,做出批準登記決定,填發生產登記批準書,并將批準登記書送地市級公安機關,由地市級公安機關通知提出申請的生產企業;復審不合格的,做出不批準登記決定,并將不批準登記決定和理由書面通知地市級公安機關,由地市級公安機關通知提出申請的生產企業。
第十條銷售安全技術防范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進行進貨驗證,驗明生產企業的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證書或者安全認證證書或者生產登記批準書。
第十一條生產、銷售安全技術防范產品的企業,必須嚴格執行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保證產品質量符合有關標準的要求。
第十二條安全技術防范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必須經省級以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或者會同公安機關審查認可并考核合格。在授權的產品質量檢驗范圍內從事檢驗活動。
第十三條安全技術防范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實施,行業監督抽查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后由公安部組織實施,地方監督抽查由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實施或者會同地方公安機關組織實施。
安全技術防范產品質量日常監督檢查由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公安機關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依法組織實施,并避免重復檢查。
第十四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責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根據情節輕重予以警告或者處以一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最高不超過三萬元罰款:
(一)未經公安機關批準登記,擅自生產實行生產登記制度的安全技術防范產品的;
(二)銷售實行生產登記制度的安全技術防范產品,但該產品未經公安機關批準生產登記的。
第十五條對安全技術防范產品生產、銷售、檢驗活動中的質量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七條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公安機關的工作人員,在安全技術防范產品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有關部門按照干部管理權限,予以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八條對于進口安全技術防范產品的管理,按照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執行。
篇2:安全技術防范工程質量體系規范
1總則
1.0.1為了加強浙江省從事安全技術防范工程設計、施工、維護企業的安全技術防范工程質量的管理工作,促進行業自律,保證安全技術防范工程建設質量,根據GB/T1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結合浙江省安全技術防范行業發展的實際,制訂本行業規范。
1.0.2本行業規范適用于浙江省從事安全技術防范工程設計、施工、維護企業。
1.0.3本行業規范符合GB/T1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有關精神。
1.0.4浙江省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內企業除應執行本規范外,尚應執行國家和地方現行相關標準、規范的規定。
1.0.5本行業規范與《浙江省安全技術防范行業資信等級評定管理辦法》,《安全技術防范工程設計、施工、維護規范》配合使用。
2使用范圍
本規范適用于已加入和正在加入浙江省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的,從事安全技術防范工程(以下簡稱工程)設計、施工、維護的企業(以下簡稱企業)。本規范只規定了行業內企業在:設備采購質量管理、工程設計、工程施工、維護服務以及質量管理體系的測量分析和持續改進等企業質量管理、控制方面所必須遵守的基本內容,并不能含蓋企業本身GB/T1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在質量管理方面的全部內容。
3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規范主要引用GB/T1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要求》,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A308-20**《安全防范系統驗收規則》,>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與要求》,并針對行業協會內企業所從事的安全技術防范工程的質量管理、控制進行編制。
4名詞解釋
4.0.1企業
是指在浙江省內從事安全技術防范工程設計、施工、維護的企業。
4.0.2工程
是指安全技術防范工程。
4.0.3產品
產品是質量控制不同階段的輸出產物。安全技術防范工程設計的產品為設計文件(包括軟硬件),安全技術防范工程施工的產品為建成的系統(包括軟硬件),安全技術防范系統維護服務的產品為維護好的系統(包括軟硬件);安全技術防范工程設計、施工、維護的企業最終輸出產品為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子分部工程。
4.0.4部門
部門是指企業內負責某項職能的部門或者人員,并不是指企業的具體的機構。
4.0.4保持
保持是指對質量活動產生的措施和文件持續維持、記錄、存檔的過程;保持包含保存的內容。
5質量管理體系
5.0.1企業必須制訂適合本企業的針對工程的質量管理體系。
5.0.2企業應制訂明確的企業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組織機構,質量管理體系機構。
5.0.3企業的質量方針應包含企業從事工程的企業管理、產品管理,產品質量,維護服務的方針。
5.0.4企業的質量目標應包含企業從事工程的可持續改進、運行有效、產品質量的量化指標、客戶滿意度指標等內容。
5.0.5組織機構應為企業有效運行的。
5.0.6質量管理體系機構應為企業有效運行的。
5.0.7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應包含質量體系活動職能分配表。給出在質量保證體系中的工程設計、工程施工、維護服務質量管理的活動過程;程序與過程方法;主要負責和配合的部門。
5.1質量管理要求
5.1.1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總要求。
企業負責人應領導企業按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建立、實施、保持并改進質量管理體系。批準發布質量方針和目標及質量管理手冊。
管理者代表負責質量管理體系過程的建立、實施和保持,并向企業負責人報告質量管理體系的業績,改進的需求,持續改進的有效性。在管理者代表的領導下,明確質量管理的歸口部門并負責體系的有效運行,制訂出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和相關圖表。
5.1.2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要求
1.總則
按照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指定并實施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a.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b.質量管理手冊。
c.質量管理程序文件
d.作業指導書等
2.質量管理手冊
企業編制的“質量管理手冊”并對其實施控制。內容應包括:
a.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須包含工程的設計、施工、維護服務)。
b.質量管理體系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3.文件控制
應對質量管理體系所需要的文件進行控制。
a.文件發布前得到批準。
b.確保文件按規定進行審簽,質量會簽,標準化檢查。
c.文件現行有效。
d.確保產品質量形成過程中需要保持的文件并及時分類歸檔。
4.記錄控制
企業應制訂“記錄控制程序”以建立并保持記錄,提供符合要求和質量體系有效運行的記錄。主要應包括:工程設計質量控制記錄,工程施工質量控制記錄,維護服務質量控制記錄等。
記錄應能提供產品(工程設計、施工、維護服務)過程的完整數據。清楚地證明滿足設計要求的程度;證明滿足設計文件和工程質量目標的程度;證明滿足顧客對系統恢復的滿意的程度并與整個工程壽命周期相適應。
記錄控制包括記錄的設置和記錄的管理。
a.記錄的設置包括:足夠的記錄憑證、圖表、報告。各個種類的記錄(培訓記錄檢驗報告、試驗報告、驗收報告、內審報告、評審報告、審檢報告、事件事故報告、不符合報告等)。記錄媒介以文字為主,磁盤、圖片、光盤等為附件。
b.記錄的管理包括:分級管理,標識,貯存和保護,檢索,處理,記錄收集填寫,查閱,提供等。
5.1.3為實施質量管理體系需制訂下列程序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質量目標管理程序;工程設計過程控制程序;工程設計評審程序;工程設計更改程序;工程施工過程控制程序;工程施工工藝管理程序;工程施工質量檢驗程序;維護服務評審程序;顧客滿意度調查程序等文件。
5.2質量管理目標
制訂的企業質量目標應是企業質量方向所追求的目標,要有持續改進和有效性,要有可量化的指標。如設計準確度指標,工程一次性驗收通過率的指標,顧客滿意度的指標等。5.3質量管理組織
5.3.1應體現企業負責人負責組織和領導質量體系策劃的過程,滿足企業質量目標,滿足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總要求。
5.3.2對質量管理體系的變更、實施時,要保持體系的完整性。
5.3.3應對企業內各部門、各級人員的職責和權限進行規定,確保:
a.質量管理部門獨立行使職權,越權反映質量問題的程序。
b.對最終的產品質量管理負責。
c.質量管理體系中各職能部門職責要在各程序文件中予以明確,給出質量管理體系各過程活動職能分配表,各部門質量職責、權限表。
5.4管理者代表
5.4.1企業應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并明確其質量管理方面的職責和權限,包括對本企業的質量體系的管理、監視、評價、協調,使其有效運行并得到改進。
5.4.2企業就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應建立以管理者代表為核心的內部溝通。應明確建立溝通的過程,策劃和歸口的管理。
5.4.3各部門、各級人員通過各種方式就質量方針、要求、目標及完成狀況進行的溝通,以使企業全體人員充分參與質量目標的實現,不斷改進質量管理體系,提高體系的有效性。
5.5管理評審
5.5.1企業應制訂“管理評審程序”。定期評審質量管理體系,確保其持續的適應性、充分性、有效性。管理評審的文件應包括:
a.評審輸入
評審輸入應包含:質量管理體系評審的結果;顧客的反饋;過程結果與產品的符合性;預防和糾正措施的情況;管理評審措施完成的情況;對改進的建議;重要質量問題歸零情況等。
b.評審輸出
評審輸出應包含: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過程有效的改進;與顧客要求的有關改進,對資源的需求等。6.1工程設計
6.1.1企業的設計部門為工程設計的歸口管理以及負責設計與施工過程的接口協調。策劃、制定工程設計過程控制程序,工程設計評審控制程序,工程設計更改程序。
6.2工程設計過程控制程序
6.2.1針對工程設計過程制定“設計過程控制程序”,并明確控制的要求。工程設計過程應包括:研究工程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及工程設計任務書,現場勘察,工程初步設計,方案論證,正式設計(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操作使用說明書、工程費用概預算)等。
6.2.2針對工程設計質量控制要求的設計輸入文件、工程設計評審等設計改進和適應性改進的過程制訂工程設計過程控制程序,對工程設計處于不同階段的質量實施質量控制。
6.3工程設計策劃
6.3.1設計部門負責,業務部門配合編制“工程設計策劃書”。明確工程設計階段的劃分、各個工程設計階段的評審、驗證和確認活動、工程設計的職責和權限。
6.3.2設計部門負責明確工程設計活動中不同部門之間的接口管理,確保有效的溝通,明確職責分工。
6.3.3工程設計策劃活動應有:
a.工程設計計劃和階段的劃分。
b.適合于每個工程設計階段的評審、驗證、確認活動。
c.工程設計的職責和權限。
6.4工程設計的輸入
6.4.1在進行工程設計時應對工程設計輸入進行策劃,應采用明確的文件(設計任務書)形式予以保持,工程設計輸入包括:
a.工程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工程設計任務書。
b.現場自然與人文環境勘察的情況。
c.使用的法律、法規的要求以及涉及的技術標準規范。
d.以前類似工程設計所提供的信息。
e.工程設計所必須的其他要求。
對工程設計輸入由設計部門主持并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評審,以確保工程設計輸入是充分和清楚的。
6.5工程設計的輸出
6.5.1設計部門負責工程設計的輸出管理、實施。工程設計的輸出文件應能夠針對工程設計輸入進行驗證,并在放行前進行審簽,得到批準。
6.5.2工程設計輸出文件應包括:
a.滿足工程設計輸入的文字說明并滿足下一階段工程施工的要求。
b.滿足工程設計輸入的圖紙并滿足下一階段工程施工的要求。
c.給出設備采購、服務提供的適當信息。
d.包含所采用設備的接收準則。
e.包含最終產品所要達到的設計指標。
f.編制工程實施用的設備明細表等。
6.6工程設計的評審
6.6.1設計部門應制定“工程設計評審程序”。在工程設計適宜的階段組織有關部門(如質量管理部門)依照所策劃的安排對工程設計進行系統地設計評審。以便:
a.評價工程設計結果滿足要求的能力。
b.對預計將在工程施工中將要出現的問題提出必要的預防措施。
c.工程設計評審的結果及必要的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
6.7工程設計的驗證
6.7.1設計部門應對工程設計輸出進行計劃安排和驗證,以驗證工程設計的輸出是否滿足工程設計輸入的要求。依據策劃安排的驗證結果及必要的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
6.7.2工程設計驗證的主要文件應有:
a.工程設計評審。
b.計算。
c.與已證實的類似工程設計進行比較。
d.必要時,需提供臺架試驗、模擬試驗報告。
e.工程設計各階段所形成的文件。
6.8工程設計的確認
5.8.1進行工程設計應明確工程設計確認的計劃安排和確認方式。為確保工程設計的輸出能滿足規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預期用途的需求,可采用評審的方式對確認的結果進行總結。
6.9工程設計更改的控制
6.9.1由于各種原因要進行工程設計更改時,按制訂的工程設計更改程序執行。
6.9.2工程設計的評審應包括評審更改對系統組成的影響,對重要的工程設計更改,要進行系統分析和驗證,嚴格履行質量體系的審批程序。
6.10工程設計質量管理要求的程序文件
6.10.1針對工程設計的質量要求應制定:文件簽署管理,工程設計過程控制程序,工程設計評審程序,工程設計配套的軟件質量管理程序,驗證控制程序,工程設計更改程序等。
篇3:項目安全技術防范配套作業指導書
項目安全技術防范配套作業指導書
1.作業目的
要求主辦崗位從項目規劃階段起,熟悉了解項目特點,同時憑借自己積累的業務經驗和知識,適時地與辦事部門商討優化和簡化的建議,尋找辦事捷徑,壓縮配套開支;按照項目建設各階段的進度控制節點制訂工作計劃,保證在項目交付使用之前,辦全所有的申辦和報批的手續,完成安全技術防范配套工程。
2.主管崗位項目經理:督促檢查主辦崗位的作業。
主辦崗位設備工程師:具體經辦本項作業。
3.作業描述
3.1前期咨詢
需在核對專業公司的營業執照,資質證書無誤后,與其簽訂委托咨詢合同。
3.2擴初方案評審
三級項目(30萬元以下)實施的方案由項目所在區的公安分局技防辦進行評審,二級項目(30萬元以上)實施的方案由市公安局技防辦和專家進行評審,涉外大樓還需由市安保審批處評審。
本主辦崗位負責申報并附送以下資料:設計任務書,委托書,系統范圍包括電視監控系統,樓宇對講系統,住戶報警系統,電子巡更系統,周界報警系統。專業公司根據合同及設計要求所作的前期設計包括平面圖、系統圖及系統設備配置清單。
3.3深化設計
對市或區技防評審要求增加或改動的地方,由本主辦崗位聯系專業公司進行深化和優化設計。
3.4施工
在施工過程中,預埋管線等隱蔽工程隨主體工程同步逐層驗收(詳見作業指導書《隱蔽工程驗收(安裝)》。
3.5竣工預驗
系統安裝調試竣工后,由本主辦崗位和監理對系統的功能、質量等進行初步驗收,并出具雙方蓋章的書面報告。
3.6竣工驗收
安全技術防范工程按設計任務書的規定內容(包括初步設計方案評審整改承諾內容)全部完成,經系統調試并正常試運行一個月后,應進行技防工程竣工驗收。
申請技防工程竣工驗收時,專業公司應向原申報的技防辦報送下列文件資料(所有文件資料應加蓋單位公章):
3.6.1技防工程合同復印件;
3.6.2建設單位的設計任務書復印件;
3.6.3有效的產品質量證明復印件;
3.6.4《上海市安全技術防范工程初步設計方案評審意見書》復印件;
3.6.5《上海市安全技術防范工程初步設計方案評審整改承諾書》復印件;
3.6.6工程竣工報告,系統試運行報告,系統初驗報告,系統檢測報告原件;
3.6.7工程正式設計文件、實施方案及有關圖紙資料。
其中竣工報告由專業公司根據初驗報告和試運行情況出具,蓋章后先送技防辦、檢測中心、市安保審批處。由市公安三所檢測中心對各系統及設備檢測通過后出具檢測報告;由市安保審批處對各系統及設備、部位驗收通過后出驗收報告。
3.7竣工驗收辦理程序
3.7.1技防辦收到專業公司報送的文件資料后,將在5個工作日內組織技防工程所在地公安分局技術防范辦公室、建設單位、專業公司及技術專家召開竣工驗收會。
3.7.2技防工程竣工驗收合格的,建設單位、專業公司應根據驗收小組的建議和要求,在填寫《上海市安全技術防范工程竣工驗收整改承諾書》后,由評審小組填寫《上海市安全技術防范工程竣工驗收意見書》,交建設單位和專業公司。竣工驗收不合格的,專業公司應根據驗收意見予以整改,并重新提出驗收申請。
3.8整改承諾書
由建設單位和專業公司雙方對技防辦的驗收結論意見書提出的要求進行整改承諾,雙方蓋章后交至技防辦備案。本主辦崗位督促專業公司落實整改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