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公共安全技術防范管理規定吉林省

公共安全技術防范管理規定吉林省

2024-07-23 閱讀 8804

第一條為了保護公共財產和社會公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加強公共安全技術防范管理,根據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公共安全技術防范是指運用公共安全技術防范產品和設施,預防和制止盜竊、搶劫、破壞以及其他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公共安全的活動。

本規定所稱公共安全技術防范產品(以下簡稱技防產品)包括用于安全檢查、防盜報警、出入口的防護和控制、電視防范監控的產品,以及國家規定屬于技防產品的其他產品。

本規定所稱公共安全技術防范設施(以下簡稱技防設施)是指單獨或者綜合運用技防產品進行公共安全技術防范活動的設施。

第三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下列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均須遵守本規定,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除外:

(一)生產、銷售技防產品的;

(二)在已建成的建筑物中,開展技防設施安裝業務的;

(三)按照國家規定,必須設置技防設施的;

(四)從事與上述活動直接相關的其他活動的。

第四條縣以上公安機關是公共安全技術防范工作的主管機關,負責組織本規定的實施。

第五條下列場所、部位必須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設置技防設施:

(一)廣播電臺、電視臺、電訊樞紐的重要部位;

(二)供電、供水、供氣、供油和供熱單位的要害部位;

(三)機場、車站和港口的安全檢查場所;

(四)武器、彈藥和民用爆炸物品庫房;

(五)存放機密以上級別文件、檔案、資料的部位;

(六)儲存易燃、易爆、劇毒物品,管制藥品以及致病性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其制品的場所;

(七)存放重要物資、高檔商品和重要儀器設備以及其他貴重物品的場所;

(八)生產、經營、儲存黃金、珠寶的場所;

(九)博物館、文物店等陳列、經營、收藏重要文物的場所;

(十)生產、使用、儲存放射性物質的場所或部位;

(十一)運鈔車和運送珍貴文物的車輛;

(十二)金融機構所屬的金庫及營業場所;

(十三)其他集中存放現金、票證的部位;

(十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必須設置技防設施的其他部位和場所。

第六條本規定第五條所列的場所和部位的所在單位,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建立技防設施的使用、保養、維修制度,并保證設施正常運行,警訊得到及時處置;

(二)安裝的防范報警設施,與本單位的保衛組織聯網,有條件的可與當地公安機關或上級保衛組織聯網。

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從事技防產品的生產、銷售以及我省的單位和個人承接技防設施安裝,均須符合國家和省規定的條件,依法到有關部門辦理審批、登記手續后,向相應的公安機關提出書面申請,辦理技防專業審查批準手續。

公安機關辦理技防專業審查批準手續,按照下列規定進行:

(一)國家和省屬單位的申請,由省公安機關辦理;

(二)其他單位和個人的申請,由市(州)公安機關辦理,并報省公安機關備案。

第八條省外的單位和個人在我省承接技防設施安裝業務的,須持所在地省級公安機關或者公安部核發的有關證明,到我省省級公安機關交驗。

第九條生產國家和我省實行許可證或者準產證制度的技防產品,必須按照國家和我省的有關規定進行。

第十條生產未實行生產許可證和準產證制度的技防產品,必須通過省公安機關和省技術監督部門共同指定的檢驗機構,依據有關標準進行的檢測;并按照國家規定,通過生產定型鑒定。

對于經過檢測鑒定確認為合格的產品,省公安機關應當發給其技防產品質量認可標志。

第十一條省外的技防產品在我省銷售,必須具有所在地省級公安機關或者公安部的有關證明,并到我省省級公安機關辦理準許銷售證明。

技防產品進出口的管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二條技防產品必須具備生產許可證、準產證、質量認可標志或者準許銷售證明之一的,方可銷售。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銷售無本條前款規定證明之一的技防產品。

第十三條技防產品的生產者必須保證產品質量,并接受技術監督部門和公安機關按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的有關質量檢驗。

第十四條安裝技防設施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并向相應的公安機關提出書面申請,辦理安裝技防設施的審查批準手續。

第十五條公安機關辦理安裝技防設施的審查批準手續,按照下列規定進行:

(一)總投資額為人民幣50萬元以上的,由市(州)公安機關審查,報省公安機關批準;

(二)總投資額為人民幣50萬元以下(含50萬元)的,由市(州)公安機關審查批準。

第十六條任何單位的技防設施安裝,均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使用具有生產許可證、準產證、質量認可標志或者準許銷售證明的產品;

(二)委托經過批準從事技防設施安裝業務的單位承接;

(三)重點單位、要害部位的技防設施安裝,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委托國內企業承接。

第十七條技防設施安裝竣工后,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通過有公安機關參與的驗收。技防設施未經過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建設單位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八條承擔技防設施安裝的單位,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為技防設施使用者保守秘密;

(二)對從事技防設施安裝人員的情況進行審查,并將審查的材料存檔。

第十九條新聞單位未征得公安機關同意,不得對技防設施的涉密事項進行公開報道。

第二十條公安機關辦理本規定第七條第一款、第十四條規定的審查批準手續,必須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進行,并在接到申請人的書面申請及其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報送的全部材料之日起,30日內辦理完結。對于符合規定的,予以批準;對于不符合規定的,不予批準,并書面通知申請人。

超過規定期限,申請人未接到不予批準通知書的,視為獲得批準。

第二十一條對于違反本規定第五條、第六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二)項規定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二條對于違反本規定第七條第一款規定,未經公安機關批準從事技防產品生產、銷售以及承接技防設施安裝的,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三條對于違反本規定第十二條規定,銷售無生產許可證、準產證、質量認可標志、準許銷售證明之一的技防產品的,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按照規定辦理。

第二十四條對于違反本規定第十一條第二款、第十三條、第十九條規定的以及未到有關部門辦理審批、登記手續的,由有關部門按照法律、法規、規章的有關規定處罰。

第二十五條對于違反本規定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給技防設施使用者造成損失的,具有依法賠償的責任。

第二十六條從事公共安全技術防范管理工作的人員,在管理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上級機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七條本規定規定的行政處罰,除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外,由縣以上公安機關決定。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八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2:X中大型群體活動的公共安全事故處置防范和處理預案

四中大型群體活動的公共安全事故處置防范和處理預案

為了加強學校安全工作,防范和減少在體育比賽、藝術會演、軍事訓練、科普學農、旅游考察等大型群體活動中發生傳染病、食物中毒、交通事故及其他安全事故,提升學校對群體活動事故的應急處理能力,確保師生身體健康及活動安全順利,特制定本預案。

一、可能引發群體活動事故的原因

學校未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帶隊教師疏于管理、學生不遵守活動紀律擅自自行活動或離隊;租用的車輛車容、車況差、安全性能差、駕駛員疲勞駕車、超載、超速、隨意變道、闖禁令標志或駕駛技術不熟練、應變能力差;活動場所的設施、設備、器械(具)等存在隱患,不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及食品衛生標準等。

二、防范措施

1、學校和活動承辦單位要加強對活動期間衛生防疫與安全工作的領導,成立專門的安全領導小組,明確相關責任,切實落實各項衛生防疫與安全措施。在組織、舉行學生校外活動前,學校和承辦單位應在衛生、公安、消防、交通、消防等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制定計劃、成立事故發生應急處理小組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明確組織管理機構職責、具體應急措施。加強對活動全程的監督,確定信息報告人和信息報告的程序。

2、學校要加強宣傳,強化管理,嚴格紀律,實行全程帶隊的領隊負責制。活動前,學校要專門開展預防傳染病、食物中毒、交通安全及其他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參加活動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救護能力。要配備專職教師帶管,一般20-30人配一名教師,并建立必要的組織網絡和通信網絡。參加集體食宿的所有人員在活動期間必須服從組委會的統一安排,未經組委會同意,不得擅自在外食宿。

3、學校和承辦單位要安排專人負責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工作,并督促各項制度和措施的落實。大型活動需要的盒飯、點心、飲料等食品必須在衛生、工商等部門公示的專業企業中定購,保證外加工食品的衛生與安全。學校在組織學生異地參加軍訓、學農、游覽、參觀等活動時,對需在外就餐的,必須事先查看就餐地點,查驗工商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包括食堂和小賣部等)以及從業人員健康和培訓證明、飲水衛生合格證及檢驗報告等,并將就餐地點和人數告知當地的教育部門及衛生監督部門,經衛生部門認可后,方可組織學生就餐,確保活動的環境、飲食飲水的衛生安全。

4、學校和承辦單位要積極配合公路、鐵路、民航、衛生、公安等部門,落實各項防范措施,確保參加活動人員途中和活動期間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交通事故和其他意外安全事故的發生。要精心選擇活動的路線和車輛,確保途中交通安全。要認真檢查活動場所,確保安全通道的暢通,防止人群擁擠踩踏事故的發生;確保有關設備設施符合衛生與安全要求,特別是公共場地的電器、消防設施、運動器材、高壓、高溫設備及參加活動人員生活設施等重點部位和環節的安全檢查。

三、處理程序

一旦在活動期間發生事故,應遵循以下程序處理。

1、及時報告和報警。

(1)一旦發生事故,活動領導小組要立即向當地相關部門報告,尋求幫助。同時向學校報告,學校領導應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同時在第一時間內向教育局有關部門報告。

(2)報告中要具體匯報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員情況、事故原因及處理情況。對于發生事故原因不明的可在后續報告中說明情況。事故處理的進展在后續報告中說明。

2、學校和承辦單位應根據現有條件和能力及時采取措施救護患病或受傷人員,同時以最快方式將人員緊急送至附近醫院,積極配合衛生部門對患病或受傷人員進行救治。

3、學校和活動領導小組迅速收集有關事故信息,做好相應的記錄及有關現場、證據的保存工作。活動的組織網絡和通信網絡應在第一時間發揮作用,在最短的時間內相互聯系并及時作情況匯總。

4、學校和活動領導小組要組織力量疏散人群,有條件的要及時運送活動人員回學校或去安全的地方。

5、及時聯系患病或受傷人員的家屬(學生家長),做好安撫工作。

6、落實公安、衛生、教育等行政部門要求采取的措施,控制事態,減少社會影響。

7、如果事故是校方管理和學生自身原因引起的,可參照《校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處理程序》開展工作;如果事故發生在車輛行駛中或車輛上,可參照《校車交通事故的應急處理程序》開展工作;如果事故是由活動場所器械(具)、設施、設備引起的,學校要與活動場所、活動承辦單位交涉,并配合進行善后處理工作。

8、學校要在事件發生后及時做好隨訪工作。在發生傳染病疫情或疑似疫情以及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事件后要做好隔離和排摸調查,以防病情蔓延和治療延遲。安排專人做好患病或受傷人員家屬(學生家長)的解釋工作,并及時將有關情況書面報告教育局。

9、及時通知保險機構介入。

10、必要時公安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