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必知衛生行為常識
個體衛生行為10條
1、飯前便后要洗手;
2、每天早晚刷牙;
3、定期洗澡、理發、剪指甲;
4、服裝整潔;
5、勤曬被褥;
6、講衛生,講公德,不亂扔亂倒,不隨地吐痰;
7、每天進行一次鍛煉;
8、不吸煙,不酗酒;
9、按時讓小朋友參與計劃免疫;
10、主動學習衛生知識。
群體衛生行為10條
1、室內整潔,無蚊、蠅、老鼠、蟑螂;
2、室內無異味,空氣新鮮;
3、公共場所有禁煙標志;
4、廚房灶具干凈,碗筷干凈,生熟食品分開;
5、廚房通風良好;
6、廁所無臭、無蠅,便池無尿堿;
7、廁所地面、門窗、墻壁、燈具、洗手盆池整潔;
8、陽臺封閉規范;
9、遵守交通規則,防止意外事故;
10、開展有益身心的文娛體育活動。環境維護人人有責國家衛生城市對環境維護的要求國家衛生城市應在環境維護工作方面達到如下要求:環境維護工作效果顯著,認真執行國務院“加強環境維護工作的決定”,加強污染治理,近兩年來無重大污染事故。與環境質量相關的指標達標。環境維護指標主要包括大氣環境、水環境、聲環境、煙塵控制區覆蓋率、城市氣化率、工業廢水處置率、工業固化廢物綜合利用率、城市污水處置率等有關指標。消滅四害人人有責除四害是創立國家衛生城市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四害”是指老鼠、蟑螂、蒼蠅、蚊子。
四害可以傳達許多種污染病,每年都要奪去人類千萬生命,另外,還使更多的人生病,損害健康,影響生產和經濟發展;再說四害的繁殖力甚強,孽生迅速,稍為放松一下,又會到處為害。因此,一定要人人動手,堅持不懈,反復斗爭,突擊與經常相結合,因地制宜地來消滅四害,方能除盡。名詞說明四勤:指勤剪指甲、勤理發、勤洗澡、勤換衣服。
六不:不喝生水、不吃不潔食物、不吸煙、不用公開毛巾茶杯、不亂扔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三帶:帶手帕、帶口杯、帶手紙。
五病: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污染病(包括病原攜帶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和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的疾病。
篇2:鄉鎮衛生院行為守則
鄉鎮衛生院行為守則
1、在醫療場所或診療活動中應著裝工作裝,佩戴胸卡(標明姓名、科室、職務或職稱等)。
2、儀表端莊,衣帽整潔。男醫務人員不留胡須、長發,不穿背心、短褲、拖鞋等;女醫務人員不濃妝艷抹,不留長指甲,著裝忌薄、露、透。
3、提倡講普通話,語言溫和、清晰、親切、通俗,使用尊稱。
4、使用文明用語。
5、工作期間不進行非醫療性活動,不大聲喧嘩、聚眾聊天,不在醫療場所及公共場所吸煙。禁止酒后從事醫療活動。
6、診查患者時態度和藹、神態自然,親切耐心,舉止優雅。
7、診療行為體現人文關懷,注意保護患者隱私,檢查前、后規范洗手,冬天要先暖手后檢查。
8、嚴格落實醫療質量、醫療安全和醫療護理核心制度。
9、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書寫醫療文書,不得涂改、偽造、隱匿、銷毀醫療文書及有關資料。
10、進行試驗性臨床醫療,需經醫院批準并征得患者或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1、在醫療活動中發生醫療爭議時,醫務人員須立即向科室責任人報告,同時依法按程序處理,并向患者耐心解釋說明,防止矛盾激化。
12、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療廢物須分類棄置,廢棄的針頭、刀片等銳器棄置于專用利器盒內,敷料、棉球、棉簽等棄置于內襯黃色塑料袋的密閉容器內;易患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后的敷料、棉球等棄置于雙層黃色塑料袋內并加以警示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