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壇新秀評選辦法
市小學教壇新秀評選辦法
一.為激發青年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并從中發現人才,培養教師骨干,以推動名師工程建設。決定開展市小學第六屆教壇新秀評選活動。
二.教壇新秀是教育行政部門為鼓勵優秀青年教師脫穎而設的一種榮譽稱號。教壇新秀應在教書育人方面成為青年教師的表率和學科帶頭人。
三.評選學科
語文、數學、常識、體育、音樂、美術、生活與勞動、思想品德、幼兒教育。
四.教壇新秀的評選條件:
①凡我市在編的小學(含幼兒園)教師,年齡在30周歲以下(1968年9月1日后出生),教齡滿一年,單一學科每周任教6課時以上(包括6課時)。
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能模范地履行教師職責,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③刻苦鉆研教育理論和教學業務,積極參加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認真總結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教學效果好,成績顯著。
④教學基本功扎實。講授正確、條理清楚,板書工整,能用普通話教學,語言流利清晰,教態大方。能科學、合理地運用現
代化教學手段。有關技能的學科,須有技能操作。實驗操作與教具使用正確、熟練。
五.教壇新秀的評選程序:
1.學校推薦,中心(第一)小學聯評。根據評選條件,由中心(第一)小學組織考核,確定推薦人選。填寫教壇新秀推薦表,被推薦的青年教師,須送本人撰寫的專題教學經驗總結或教學論文一篇。
2.學區聯評。各學區對中心(第一)小學推薦的青年教師,從教書育人的表現、專業水平、教學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評選出學區教壇新秀的候選人,推薦參加市(縣)級的聯評。
3.市(縣)聯評。市教委教研室設立評委會,對各學區推薦的青年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會教,并根據會考成績、論文水平及平時教育教學工作表現與實績,評選出市(縣)級教壇新秀。
4.推薦市(地)級教壇新秀。根據分配名額,經考察、綜合評議,報市(縣)教委批準后,確定推薦市(地)級教壇新秀的人選。
六.評出的教壇新秀中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經z市教委批準,撤銷其教壇新秀稱號:
1.在評選過程中弄虛作假,經查實,不符合條件的;
2.受警告或警告以上行政處分的;
3.有其它嚴重違法亂紀行為的。
七.第六屆小學教壇新秀的評選由市教委教研室組織實施。
篇2:中學知新杯教壇新秀評選方案
興華中學“知新杯”教壇新秀評選方案
一、評選對象
在明德興華中學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滿1年以上(包括1年),年齡在30歲以下的在職教師。“教壇新秀”的評選每年不超過8人。
二、評選條件
①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路線,遵紀守法;忠誠人民教育事業,愛崗敬業,模范履行崗位職責,工作認真負責;師德高尚,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每年滿負荷工作。
②能獨立運用所教學科的教學大綱、教材、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實施素質教育,教學中體現教改精神好,教學效果好。
③虛心向老教師學習,積極參加繼續教育,不斷提高業務水平,獲得了相關證書。
④重視教育科研,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其所取得的成績有下列之一者:
①所撰寫的教學科研論文(含與教學有關的作品,如美術創作等)在正式刊物上發表(不包括在增刊、論文集上發表的論文,不包括譯文、新聞報道、文摘、科普文章、教學體會等)或教學科研論文獲市級(含市級)以上獎勵;
②撰寫或編有學術著作,且已正式出版(有書號、有條碼),本人獨著或為該書的主編、副主編或參加該書的編寫不少于3萬字,篇幅不少于1/5。(不包括譯著、史志、考試大綱、教學大綱、復習資料、習題集等);
③參加的教學科研課題獲市級(含市級)以上獎勵;
④參加課件制作比賽獲市級(含市級)以上獎勵;
⑤參加學科賽課獲市級(含市級)以上獎勵;
⑥輔導學生參加由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學科競賽獲市級(含市級)以上獎勵;
⑦輔導學生參加由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各類科技、勞技、文體等活動獲市級(含市級)以上獎勵。籃球隊、田徑隊等代表隊獲得相應的成績。
三、評選辦法
推薦評選工作按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的原則進行,做到三公開:條件公開、推薦評選過程公開、推薦評選對象公開。具體辦法如下:
1、個人申報:每年6月份個人提交申報表及其他相關材料。
2、年級組推薦:由各年級組組織本組人員在全校范圍內根據評選條件民主推薦合格人選。推薦結果上報學校辦公室;
3、評審:由校長召開行政會議或評審委員會議,在民主推薦的基礎上,經過討論確定獎勵名單。
4、公示:獲獎名單確定后,公示3天。
四、獎勵待遇
1、學校頒發獲獎證書并記入個人檔案;
2、學校頒發獎金500元。
五、本方案的解釋權在校長室。
附件二:表一:“格致杯”優秀教師申報表
篇3: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壇新秀評選管理辦法
州泰實驗中學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壇新秀評選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切實加強我校教師隊伍建設,建立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選拔、培養、管理機制,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在學科教學方面具有影響力的骨干教師隊伍,根據上級相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校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是逐級晉升(首次除外)的三級梯次骨干教師,每2年評選一次。
第三條校教務處、教研處負責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的評選和管理工作,按照“認真遴選,合理分布、悉心培養、嚴格評定、動態管理”的原則,制定教師培養規劃,建立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培養培訓和評價、激勵機制。
第二章評選范圍和對象
第四條評選的范圍和對象是我校在職在崗的教師。
第三章評選條件
第五條校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1.忠誠人民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模范履行教師職責,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具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較強的開拓進取、改革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在教師、家長、學生中反響較好。
2.必須滿教學工作量和完成規定的繼續教育學習任務。
3.教壇新秀原則上為30周歲以下,教學能手原則上為40周歲以下,學科帶頭人原則上為男55周歲、女50周歲以下的教師。
4.必須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取得碩士學位的教師在評選時可以優先考慮。
5.學科帶頭人必須具有高級職稱;教學能手必須具有中級職稱并聘任3年以上。
6.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不得申報:
(1)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
(2)違反考試紀律,造成不良后果的;
(3)搞有償家教或其他與本專業不相關的第二職業的;
(4)向學生、家長索要或變相索要錢物的;
(5)有其他違紀違法行為的。
第六條教壇新秀應該具備的專業條件:
1、按質按量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教學效果好,學科考試成績在本校列同年級同類型班級前茅,教過本校一屆畢業班及其以上,所教班級高考(或學業水平測試)成績優異。
2、具有兩年及以上班主任工作或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經歷,成效較為顯著。
3、具備獨立承擔本學科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學生、家長評價好。
4、近三年來參賽課獲校級二等獎以上(含校級二等獎)或在市直以上(含市直)教育教學經驗交流會上作經驗交流,上示范性觀摩課等。
5、近三年來積極參與教育教學研究,所撰寫的論文近三年獲市級二等獎(含市級二等獎)以上獎勵。
6、近三年來在市級及市級以上報刊發表論文一篇以上,在學校門戶網站等有關教育網站發表教學隨筆5篇以上(有網站的復印材料)。
第七條教學能手應該具備的專業條件:
1.按質按量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教學效果好,學科考試成績在本校近三年列同年級同類型班級前茅,教過本校兩屆及兩屆以上畢業班,所教班級高考(或學業水平測試)成績優異。
2.具有三年及三年以上班主任工作或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經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在本校獲得過校級或校級以上優秀班主任或優秀德育工作者稱號。
3.勇于開拓創新,不斷改革進取,積極參與本學科的教學研究,有一定的教學特色與風格,學生及家長評價好。
4.近五年來參賽課獲市直(含市直)一等獎及以上獎勵,或在市級以上(含市級)教學經驗交流會上作經驗交流(含上示范性觀摩課)。
5.近五年來積極參與教育教學研究,所撰寫的論文近三年獲市級一等獎(含市級一等獎)以上獎勵。
6.近五年來在市級以上(含市級)刊物發表教育教學論文三篇或三篇以上,在學校門戶網站等有關教育網站發表教學隨筆8篇以上(有網站的復印材料)。
7.教育教學工作成績突出,在校內外有一定影響的老師可直接認定為學校骨干教師。
第八條學科帶頭人應該具備的專業條件:
1.對所教學科具有系統、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熟練、藝術地駕馭教學的能力,課堂教學水平高,掌握并能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近3年在市(區)級以上開過2次以上示范課,或作過2次市(區)及以上的專題講座,獲得好評,或獲得州泰市優秀課評比二等獎及以上,教學經驗豐富,有自己的教學特色,教學實績在市級同類學校居領先水平。
2.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教科研能力,掌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最新動態;積極參與專業建設、學科建設、課程改革和實驗室建設,取得顯著成績。近3年來,在省級及以上刊物發表本專業的研究論文2篇或2篇以上,或參加專著(不含教輔材料)編寫,本人承擔1/3工作量以上,主持或負責市級及以上教科研課題,并通過成果鑒定。
3.指導培養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能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對提高本地區教師的政治思想、文化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有較大貢獻,有計劃地指導培養2名以上青年教師,近5年被培養的教師在市(區)級教學競賽中獲二等獎以上(或所撰寫的論文獲市級二等獎以上獎勵一篇,在市級以上(含市級)刊物發表教育教學論文一篇以上)。。
第四章評選程序和辦法
第九條評選一般由下而上逐級進行。
1.個人申報,組織推薦。在個人申報的基礎上,各專業(基礎)教學部對照條件,充分醞釀,廣泛聽取意見,經過述職、評課、評論文論著、考核教學質量,提出建議候選人名單上報校教學委員會,校教學委員會在校內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一般為7天。
2.校教務處、教研處根據評選條件逐個進行全面考核。考核主要通過召開座談會、組織聽課、查看備課記錄、核實教學與科研實績、個別談話、調查訪問、民意測驗等形式進行。確定我校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名單,予以公布。
第五章職責
第十條校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必須擔任本學科(專業)滿工作量的教學任務,刻苦鉆研業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帶頭上好研究課,每學期在校內評課不少于4節,上示范課不少于2節;在市(區)及以上范圍內承擔1次以上高質量的觀摩課、示范課或專題講座;研讀專著1~2本;寫教學反思不少于2篇;撰寫優秀教學設計不少于3篇;參加市級及以上培訓(活動)2~4次。
第十一條校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必須主動參加組織安排的各類講學活動以及培訓青年教師等工作任務。每學年指導青年教師2人以上,并明確培養對象的目標和任務。
第十二條校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必須積極參與教育科研,承擔市級以上課題研究任務。每年至少撰寫1篇有較高水平的專業論文、經驗總結或科研報告,并在市級及以上獲獎,或在市級及以上報刊發表,或在專業會議上交流。教壇新秀每年至少撰寫1篇有較高水平的專業論文、經驗總結或科研報告,并在市級以上獲獎,或在市級以上報刊發表或在專業會議上交流。
第十三條校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必須承擔一定的教師繼續教育任務,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義務講學活動,完成市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下達的教育教學研究及其他任務。
第十四條校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應不斷提高專業知識和水平,積極參加高一層次學歷或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或課程)進修。
第六章管理和考核
第十五條校教務處、教研處對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和管理工作進行規劃、指導、協調、檢查和監督。實行動態管理,跟蹤考核,若三屆滿后未晉升上一梯次的骨干教師,其榮譽稱號自然免去,不搞終身制。
第十六條建立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年度考核制度。已退休的不參加年度考核。認真記載他們的主要業績及考核獎懲情況,按學年建好管理臺帳,填寫《骨干教師學年考核表》。對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經審查屬實,取消其榮譽稱號。
第十七條學校積極培養和推薦骨干教師參加高一級評選。
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資格:1.評選工作中弄虛作假,不符合評選條件的;2.離開教育教學第一線崗位的;3.不具備師德要求或不履行崗位職責,年度考核不合格的;4.依照法律、法規應當撤消其榮譽稱號的。
第七章待遇和獎勵
第十九條學校對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授予稱號,頒發榮譽證書。在教師職務評聘中,優先晉升高一級教師職務。
第二十條凡被評選為校級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的教師且年度考核合格可享受一定的津貼。學校每月發給學科帶頭人科研補貼經費80元,每月發給教壇新秀、教學能手科研補貼經費50元。
第二十一條學科帶頭人每3至5年可享受一個月的學術假,優先參加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境內外教育考察或交流。
第二十二條校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離崗后,不再享受有關待遇。
第二十三條學校為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創造有利的工作、學習環境,做到人盡其才,有計劃地提供外出進修、參觀考察、健康療養的機會。
第八章附則
第二十四條在同一屆評選中,每人只能參加一項評選。
第二十五條本辦法由校長室負責解釋,自頒布之日起施行。
篇4:中學十佳教學新秀評選方案
才育中學“十佳教學新秀”評選方案
一、參評對象
教齡在3(含3年)年以下的本校教師。
二、評選條件(滿分100分)
1、普通話水平達標并做到一貫使用普通話授課;粉筆字、鋼筆字書寫規范、美觀;能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熟練地制作并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課(25分)。
2、課堂教學中能體現“三段式”教學策略當前研究的重點,成效顯著或形成可推廣的經驗做法(25分)。
3、模范執行教學常規。認真撰寫教案,認真批改、講評作業,在教務處和教學部常規檢查中獲得好評(25分)。
4、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在學校組織的學科統考中,教學成績B(含B)級以上(25分)。
三、評選辦法
1、開學第三周起,以年級為單位,舉行教學基本功比賽,符合條件的教師均應參加,比賽成績作為評選教學新秀的依據。
2、開學第三周起,開展公開課評比活動,采用教研組-年級-學校逐級評比的辦法,各教研組、年級、教務處應分別在一周內、六周內、期中考試后四周內完成公開課評比活動。
3、各年級、教務處每學期期中、期末考試前一周進行教學常規檢查,結果作為評選教學新秀的依據。
4、每學期末,教務處根據參評教師在上述各項活動中的成績和期中、期末教學實績,評出學校十佳教學新秀。(當符合條件的參評教師超過30人時,按30%比例選出)
四、獎勵
1、學校對評出的十佳教學新秀授予“十佳教學新秀”榮譽稱號,頒發證書。
2、年終考核,該榮譽按地級榮譽計分。
3、市級以上教學新秀評選,候選人按名次從中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