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勵志教育工作實施方案
勵志,勤學,健身,友愛,是我校校訓。開展勵志教育,是包玉書先生兄妹在捐資興建賽龍中學時就定下的一個辦學要求。勵志教育,就是要激發學生的自主發展意識,讓每個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超越和自我實現,自覺培養最基本的成功品質,為今后人生幸福和成功奠定品性和能力基礎。
我校近幾年來,在學校領導班子、學校各部門、全體教職工,尤其是全體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開展了系統的勵志教育的實踐和研究,獲得了一定的成績,得到了各級領導部門、兄弟單位、廣大家長和社會各界的認同和好評。省內外各地三十多個教育行政部門、兄弟學校來我校考察學習。《人民教育》《班主任之友》《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參考》《教學月刊》《德育報》《教育信息報》以及《寧波日報》《寧波晚報》》《今日鎮海》等眾多刊物和媒體肯定和宣傳了我校的勵志教育做法。勵志教育已經成為我校近年來迅速崛起的一個辦學亮點,提升品牌建設的一個新增長點。省一級重點中學評估組在了解了我校的勵志教育實踐后,在評估意見中指出,學校要繼續將勵志教育工作做深做強,加強勵志文化建設,使之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品牌。校長三年任期目標中也指出,學校要繼續加強勵志教育的實踐和探索,使辦學特色更加明顯。
20**年,學校搬遷新址,學校的辦學環境和辦學條件得到優化,這為學校進一步開展勵志教育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群策群力,扎扎實實開展好勵志教育,進一步加大勵志教育這一品牌建設,使之走向全省,乃至更遠,是我校每一個教職工的歷史使命。為更加深入、扎實地開展好勵志教育工作,特制定我校勵志教育工作實施方案,希各部門各有關人員積極配合,并認真完成相關工作。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德育為先,育人為本”,認真貫徹鎮海區教育局關于“一校一品,校校有特色”的內涵建設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的成功品質為重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大力加加強勵志教育的實踐研究,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繼續提升,鞏固并進一步擴大我校的勵志教育特色品牌效應。
二、目標任務
通過幾年的努力,以勵志教育為切入點,深入實施素質教育,進一步探索在新課程背景下,適合我校實際的富有鮮明特色的勵志教育理念、方法和途徑,形成富有操作性、實效性、和推廣性的高中勵志教育實踐模式,努力使我校在本地區乃至全省的德育特色學校創建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努力實現教育局提出的“把賽龍中學建設成為一所質量較優、特色鮮明的省一級重點中學”的辦學要求。
三、具體工作
(一)開設勵志教育校本課程。
1、多層次組建勵志教育講師團。包括勵志教育家長講師團、校友講師團、學生講師團、教師講師團(學校領導及部分優秀教師和全體班主任)、社會成功人士講師團、寧波商幫代表講師團、鎮海籍名人講師團等。給講師發聘書,設立“賽龍中學勵志大講堂”,開展系列專題講座,定期進班級或者給整個年級上課。(王海岳謝景文王暖)
時間:4月份,確定校內講師團名單,開講;5月份確定高一家長講師團名單,開講;6月份確定社會成功人士講師團名單,開講;9月份,進一步充實名單,正式開始安排系列專題講座。
2、每個班級,每星期開設一節勵志教育課,把過去的主題班會時間給為勵志教育課,專門上勵志課。主要采用兩種方式:講師授課、班主任組織開展勵志主題班會。勵志課排入學校課程表。
專題設計:zzzz
時間:上半年在高一年級中試行,下半年正式實施。高一、高二每學期至少10堂專題勵志課,高三每學期至少8堂勵志課。(專題參考《學生勵志手冊》,也可以加以調整,充實。)
2、以寧波幫精神作為勵志教育的一個重要資源,搜集整理勵志教育校本課程資源,參照上述各年級勵志教育專題,編輯各年級的授課教材或學生校本閱讀材料。(林耀沈建華語文組政史地組)
時間:6月底前編好高一年級勵志教育校本教材。10年12月編高二年級校本教材,11年6月編好高三年級教材。
(二)創設勵志教育校園文化環境。(zzzzzzzz語文組)
利用墻、路、廊、黑板、電子屏幕、室、亭、園、橋、網站、校園廣播以及校園里的花草樹木,做好勵志文化文章,賦予教育意義和激勵功能,使學生在賽龍校園的任何地方都能受到激勵,使他們在耳濡目染中產生并保持積極進取的動力。同時,也是任何一位客人走進學校都能感受到我校濃厚的勵志教育氛圍。
時間:7月之前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勵志教育活動。(德育處團委)
1、繼續開展每年一度的讀勵志書活動和師生勵志論壇活動那個。
2、扎實做好勵志手冊的完善和使用工作,指導學生堅持開展每日自省自勵。
3、邀請想方設法邀請各行各業成功人士走進賽龍中學,為學生傳授勵志成才經驗和智慧。
4、繼續研究如何把開學典禮、春游、軍訓、畢業典禮、休學儀式、成人儀式、運動會、新年聯歡會等各類常規教育活動做成精品,做成經典,增強震撼力和感染力,使之能真正觸動學生的心靈。
5、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級圍繞不同的側重點,以《勵志教育手冊》的內容為主要依據,開展各個主題教育活動。
6、加強學生生涯規劃能力教育。
7、積極探索開展其他各種富有創意和富有激情的勵志教育活動。
(四)建立和完善富有激勵性的較為科學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1、改革學生思想品德考核標準和辦法,突出對學生做人特別是勵志品質的考核評價。(厲佳旭趙廣秀王暖)
時間:11月
2、設立勵志獎學基金。針對學生發展必須的關鍵品質,多類型多層次設立各種獎勵項目,開展各類勵志明星評比活動,樹立并宣傳各種先進典型。zzzz
時間:5月份
(五)開發勵志教育基地。
1、校園內開發勵志館。把校史館的教育功能和勵志教育結合起來,用光、電、聲、圖、文等創設富有激勵性的校內勵志館。(zzzzzz語文組)
時間:11月
2、積極加強和寧波商幫博物館、江南第一學堂、包玉剛故居、鎮海院士風采館等部門的聯系,充分利用其豐富的教育資源,努力建立內容豐富的勵志教育活動體系,定期開展各類教育活動。(zzzz)
時間:10年4月份開始至11年6月份
(六)加大勵志教育研究、學習力度。(zzzz)
出臺相應措施,鼓勵全校教師特別是一線的班主任、德育工作者開展勵志教育研究,積極發表勵志教育論文或者出版專著,為學校特色品牌建設添磚加瓦。爭取在結題前鼓勵有關老師出版專著2本以上,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5篇以上(每篇文章要注明“教育部課題《普通高中勵志教育實踐模式研究》成果”)高質量的勵志教育論文。
時間:10月前發表3-5篇
(七)確立宣傳陣地。(zz信息中心)
1、加強校內宣傳,利用宣傳欄、墻報、校園廣播等宣傳勵志教育活動,宣傳各類先進典型。
2、加強網站建設,充分發揮網站在宣傳先進、激勵和引導學生方面的作用。設立“勵志教育”網頁,專門供各班級宣傳本班級的勵志教育活動和先進經驗。
時間:5月
3、進一步加強和各類有關雜志期刊以及新聞媒體的聯系,加大對我校勵志教育工作的宣傳和介紹。
(八)加強和省市區各級教科研部門和教育學會(德育學會)領導、寧波大學和浙師大、浙大等有關高等院校的聯系,爭取舉辦省級(10年下半年或者11年上半年)、市級班主任培訓會議或者德育研討會(10年上半年),向全省、全市介紹并推廣我校的勵志教育經驗,擴大學校影響。(崔國久厲佳旭)
(九)做好有關數據的采集和分析整理工作,做好學生有關方面的現狀調查和分析工作。(牟麗霞)
時間:上半年搜集或者編制相關的調查問卷和測評量表。9月份做好高一起始年級的學生志向水平初測工作。11年6月份做好后測工作。
(十)做好檔案保存整理工作:謝景文
1、各項活動都要留電子稿和書面稿,大型和重要的活動要寫新聞稿。注意圖片、視頻、文字等都要做好保存工作。
2、設立勵志教育大事記,及時記錄勵志教育研究和實踐中的每項重要活動和會議。
時間:4月
(十一)討論:創辦《勵志教育之聲》校內期刊。系統展示我校的勵志教育做法和思考?
四、組織機構。
創建勵志教育特色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zz
副組長:zzzzzzzz
組員:zzzzzzzzzzzz班主任教研組長
篇2:中小學感恩勵志教育和傳統節假日教育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大會議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全面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中小學全面實施感恩勵志教育和傳統節假日教育,精心培育學校感恩文化,展示和傳播優秀民族文化,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參與對象
全區中小學生
三、活動內容及形式
感恩勵志教育和傳統節假日教育活動要相互結合,有機進行。要充分挖掘傳統節假日的內涵,精心開展感恩勵志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幫助學生“知恩“、“感恩”、“施恩”、“報恩”,做到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各學校要通過主題班會、演講征文比賽、社會實踐活動、感恩歌謠傳唱、感恩美文欣賞等形式開展各項活動,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開展主題教育。
城鄉管理局將以識恩明志―感恩立志―報恩壯志為序列,結合傳統節假日教育,重點開展以下活動:
1、“祭先人、憶先烈、頌先賢”清明節主題教育活動。清明節前后,各學校可以組織中小學生開展清明祭掃活動,參觀博物館、名人故居等德育活動基地,觀看革命戰爭題材影視片等主題教育活動。城鄉管理局將開展全區中小學生“祭先人、憶先烈、頌先賢”征文評比活動,以“祭先人,感養育之恩;、憶先烈,勵報國之志;頌先賢,行求知之路”為主題,紀念清明節傳統節日,開展感恩勵志教育。
2、民族傳統節日和革命傳統紀念日教育活動。各學校要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充分挖掘民族傳統節日和革命傳統紀念日教育內涵,向學生介紹和宣傳民族傳統節日和革命紀念日的由來,加強民俗文化宣傳,普及民族傳統節日知識,組織學生參觀民俗博物館和青少年德育基地,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激發學生民族情感和愛國情懷,從而樹立革命理想,積極投身于學習和為社會服務的活動之中。
3、“讓我感動的瞬間”征文比賽。各學校要利用母親節、父親節和教師節等節日,組織學生參與家庭生活和校園生活體驗活動,通過為家庭、學校生活服務,感受師長工作,捕捉令人感動的瞬間,撰寫親身感受,明白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道理,養成愛勞動、會自理、樂學習的品質,城鄉管理局將組織開展“讓我感動的瞬間”征文活動。
4、“我讓(父母或老師等)露笑臉”故事征集活動。各學校要組織學生走進家庭、走進校園、走進社區、開展感恩勵志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城鄉管理局將舉行“我讓(父母或老師等)露笑臉”感恩故事會活動,組織學生講述知恩、感恩、報恩的故事,引導學生以自己的真情行動,感恩你我,回報社會。
5、舉行感恩勵志主題教育活動創新案例評選活動,評選優秀主題班會、團隊活動、黑板報和主題手抄報等。參加黑板報、手抄報評比需提供照片資料或實物資料,主題班隊會、團隊活動可同時提供dv資料。
四、活動要求
1、精心策劃,統籌安排好感恩勵志教育和傳統節假日教育活動。各學校要結合教育質量效益年動員大會精神的貫徹落實,根據活動總體安排,統籌安排好各項活動。各校活動計劃安排于4月15日前上報城鄉管理局。
2、認真組織,確保活動質量。各學校要高度重視感恩勵志教育和傳統節假日教育活動,強化活動組織與領導,細化活動措施,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活動形式,提高活動成效。各學校要及時做好參賽的作品集中上報工作。
①“祭先人、憶先烈、頌先賢”征文活動,各校于4月18日前將評選出的優秀征文上報城鄉管理局,大校10篇(大校指施中、八中、施小、八小、花園、三元橋,下同),小校5篇(小校指二小、揚子津,下同)。
②“讓我感動的瞬間”征文活動,各校于5月18日前將評選出的優秀征文上報城鄉管理局,大校10篇,小校5篇。
③“我讓(父母或老師等)露笑臉”故事征集活動,各校于7月31日前將評選出的優秀故事上報城鄉管理局,大校10篇,小校5篇。
④感恩勵志主題教育活動創新案例評選活動,各校于9月30日前將評選出的優秀案例上報城鄉管理局,大校5篇,小校2篇。
3、重視宣傳,營造活動氛圍。各學校要重視感恩勵志教育和傳統節假日教育活動的宣傳,要以各種形式營造活動氛圍。要加強校園感恩勵志文化建設,讓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文化中得到感恩教育的熏陶。各學校開展活動情況要及時上傳到“揚州市中小學德育網”()和“開發區教育網”()進行宣傳報道。
五、總結評比
城鄉管理局將對各校上報的各類征文和作品進行評比,頒發獲獎證書,并選擇優秀作品上報市教育局參評。
開發區城鄉管理局
20**年4月2日
篇3:某中學感恩勵志教育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大會議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全面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中小學全面實施感恩勵志教育和傳統節假日教育,精心培育學校感恩文化,展示和傳播優秀民族文化,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二、參與對象
全體學生
三、活動內容及形式
感恩勵志教育和傳統節假日教育活動要相互結合,有機進行。要充分挖掘傳統節假日的內涵,精心開展感恩勵志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幫助學生“知恩”、“感恩”、“施恩”、“報恩”,做到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各班級要通過主題班會、演講征文比賽、社會實踐活動、感恩歌謠傳唱、感恩美文欣賞等形式開展各項活動,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開展主題教育。
我校將以識恩明志――感恩立志――報恩壯志為序列,結合傳統節日教育,重點開展以下活動:
1、“祭先人、憶先烈、頌先賢”清明節主題教育活動。(時間:4月17號前上交)
4月6日帶初一學生去揚州烈士陵園掃墓。
“祭先人、憶先烈、頌先賢”征文評比活動,以“祭先人,感養育之恩;憶先烈,勵報國之志;頌先賢,行求知之路”為主題,紀念清明節傳統節日,開展感恩勵志教育。
2、民族傳統節日和革命傳統紀念日教育活動。
各班級利用班會課和各類教育資源,充分挖掘民族傳統節日和革命傳統紀念日教育內涵,向學生介紹和宣傳民族傳統節日和革命紀念日的由來,加強民俗文化宣傳,普及民族傳統節日知識。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激發學生民族情感和愛國情懷,從而樹立革命理想,積極投身于學習和為社會服務的活動之中。
3、“讓我感動的瞬間”征文比賽。(時間:5月15號前上交)
各班級要利用母親節、父親節和教師節等節日,組織學生參與家庭生活和校園體驗活動,通過為家庭、學校生活服務,感受師長工作,捕捉令人感動的瞬間,撰寫親身感受,明白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道理,養成愛勞動、會自理、樂學習的品質。
4、“我讓(父母或老師等)露笑臉“故事征集活動。(時間:6月12號前)
各班級要組織學生走進家庭、走進校園、走進社區,開展感恩勵志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組織學生講述知恩、感恩、報恩的故事,引導學生以自己的真情行動,感恩你我,回報社會。
5、舉行感恩勵志主題教育新案例評選活動。出一期以感恩勵志教育為主題的黑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