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校外德育基地方案
為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愛家鄉、愛自然、愛勞動、守紀律、講文明”的好品質。拓寬視野,充分利用各方面教育資源,現決定建立校外德育教育基地。具體方案如下:
一、基地選擇的原則
1、針對性。桃源縣可利用的校外教育資源較多。但我們要分析我校學生的特點,要針對校內教育的缺陷,有針對性地選擇校外教育基地,以達到校內外教育互補的效果。
2、有效性。學校的教育時間很有限,校外教育要講究效益,不能只是搞形式,要講究實效。
3、完整性。籌建的校外教育基地要有比較完善的可供學生教育的條件,要做到人員、地點、資料、計劃四落實,落實的基地可隨時讓學生接受教育。
4、趣味性。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最佳動力。一般學生到校外活動,換一下環境,都有其好奇性,籌建的校外基地也要適合青少年的特性,不要太死板,太枯燥,教育形式要多樣化。可以讓他們共同參與教育過程,把他們外出活動的好奇性,轉化為學習受教育的積極性。以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5、安全性。校外教育基地必經在戶外,安全系數不可能象校內那么高,要選擇交通比較方便,危險性小的場所作為教育基地。
二、基地的選擇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及原則,我們選擇下列單位和場所作為我校的校外德育基地。
1、雙龍山革命烈士墓。
2、桃花源風景區。
3、桃源特教學校。
三、基地建設
1、每個基地落實專人負責,聘請校外輔導員。
校外輔導員名單如下:
雙龍山革命烈士墓:z聯系電話:****
桃花源風景區:z聯系電話:***
桃源特教學校:z聯系電話:****
2、這些校外輔導員負責建立基地資料(包括單位發展史、發展規劃、單位新貌、典型人物事例等),創建教育窗口,制訂教育計劃,接納學生進行輔導教育。
四、具體安排
1、每年清明節去祭掃烈士墓,緬懷烈士事跡,激發學生繼承先烈遺志,做新世紀接班人。經常組織團隊員到陵園搞好環境衛生、開展主題團隊活動、邀請老戰士為團隊員講述革命故事。
2、每年春季徒步去桃花源風景區,鍛煉學生意志,與綠色生命交朋友,激發學生愛大自然的情感。
3、我們每年都開展愛心捐款活動,組織學生代表到特教學校看望殘疾兒童,向學生進行愛心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全學年九年級安排20課時,七、八年級安排40課時時間,接受校外德育基地的教育,進一步完善我校的德育教育網絡,進一步培養學生好品質,促使他們全面素質的提高。
昌文中學政教處
篇2:德育實訓基地工作方案兩篇
基地工作方案
一.基地總目標:
1、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在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深入研究與探索思想政治課的課程內涵,探索學科教學融入“兩綱”教育、提升德育功能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打造一批有良好的師德修養與厚實的專業素養,有較強的課程理解力、執行力與開發力,具有個性特色的思想政治課程領銜教師。
2、圍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認真貫徹“兩綱”教育指導綱要,結合課改核心精神,通過教學實踐課題的開發與研究,使基地老師在新課程價值的理解、學科專業知識架構更新,以及學術水平、教學能力、課程評價能力提升等方面,獲得顯著的提高。
3、探索思想政治課研究實訓基地的長效培訓機制,整合更多的培訓資源,使思想政治課的課程育德功能得到有效發揮與輻射,為推進專家型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基礎的支持平臺。
二.本期基地具體內容
1、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結合“兩綱”教育基本要求,從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和生命價值的視角出發,實施思想政治課課程體系中樹立現代公民意識、培養公民責任感的課題研究;
2、深入學校教學第一線,了解基地教師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況,結合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對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深入的研究與評估。
3、通過實訓基地教師培養實踐,探索相對完善和有效的政治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模式,為形成實訓基地教師培訓的長效機制提供范例。
三.擬建項目:
1.基地教師課堂教學實踐調查與研究
任務:
(1)了解當前思想政治課實施的主要存在問題,包括課程價值的落實、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的課程意識與能力、教學的針對性與評價、學生的課程接受度與自主學習能力、學校的課程資源配置與管理等方面;
(2)形成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有效性評估方案與指標
要求:
(1)每位教師完成二節展示課,完成3個新教材的教學設計和相應的教學參考;
(2)完成1個單元的時政教育的整體設計方案,完成2篇時政教學設計,其中包括1篇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方案與教學評價;
(3)完成針對其他學員的聽課評價,完成2篇教學反思。
2.基于兩綱精神的思想政治課公民意識課題研究
任務:
(1)根據課改與兩綱要求,突顯思想政治課的課程功能,注重政治課程的教程與學程開發。教程突出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教學能力,學程突出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與自我評價能力。
(2)開展時政教育的課程與教學研究。包括時政教育的課程定位、資源整合、師資培訓、教學設計、學習評價等研究內容。
(3)嘗試探索學生探究型課程的實施與評價。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建構與反思能力等等。
(4)建立思想政治課的資源平臺,為教師的研究提供交流與溝通的渠道,平臺為每一個教師提供上傳與下載資料的通道,實現資源共享。
要求:
(1)并作為子課題的相關責任人,承擔對應課題任務;
(2)組織課題相關工作,定期完成開題、中期匯報和結題任務;
(3)做好課題相關資料匯總工作。
3.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師學習模式研究
任務:
(1)開展多形式的學習、培訓模式。主要包括專家報告、案例學習、小組交流、在線學習,開展自學與集中、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習模式。
(2)重點研究職后教師的新課程設計,包括課程設計、教材選用、呈現方式。
要求:
(1)完成在基地期間的讀書要求,并完成相應的讀書報告;
(2)完成網上工作室各項任務。
第二期思想政治課方向德育實訓基地工作方案
一.基地總目標:
1、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在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深入研究與探索思想政治課的課程內涵,探索學科教學融入“兩綱”教育、提升德育功能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打造一批有良好的師德修養與厚實的專業素養,有較強的課程理解力、執行力與開發力,在全市乃至在全國有影響力與有知名度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思想政治課程領銜教師。
2、圍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認真貫徹“兩綱”教育指導綱要,結合課改核心精神,通過教學實踐課題的開發與研究,使基地老師在新課程價值的理解、學科專業知識架構更新,以及學術水平、教學能力、課程評價能力提升等方面,獲得顯著的提高。
3、探索思想政治課研究實訓基地的長效培訓機制,整合更多的培訓資源,使思想政治課的課程育德功能得到有效發揮與輻射,為推進專家型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基礎的支持平臺。
二.本期基地具體內容
1、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結合“兩綱”教育基本要求,從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和生命價值的視角出發,實施思想政治課課程體系中樹立現代公民意識、培養公民責任感的課題研究;
2、深入學校教學第一線,了解基地教師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況,結合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對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深入的研究與評估。
3、通過實訓基地教師培養實踐,探索相對完善和有效的政治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模式,為形成實訓基地教師培訓的長效機制提供范例。
三.擬建項目:
1.基地教師課堂教學實踐調查與研究
任務:
e了解當前思想政治課實施的主要存在問題,包括課程價值的落實、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的課程意識與能力、教學的針對性與評價、學生的課程接受度與自主學習能力、學校的課程資源配置與管理等方面;
e形成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有效性評估方案與指標
要求:
e每位教師完成二節展示課,完成3個新教材的教學設計和相應的教學參考;
e完成1個單元的時政教育的整體設計方案,完成2篇時政教學設計,其中包括1篇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方案與教學評價;
e完成針對其他學員的聽課評價,完成2篇教學反思。
2.基于兩綱精神的思想政治課公民意識課題研究
任務:
e根據課改與兩綱要求,突顯思想政治課的課程功能,注重政治課程的教程與學程開發。教程突出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教學能力,學程突出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與自我評價能力。
e開展時政教育的課程與教學研究。包括時政教育的課程定位、資源整合、師資培訓、教學設計、學習評價等研究內容。
e嘗試探索學生探究型課程的實施與評價。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建構與反思能力等等。
e建立思想政治課的資源平臺,為教師的研究提供交流與溝通的渠道,平臺為每一個教師提供上傳與下載資料的通道,實現資源共享。
要求:
e并作為子課題的相關責任人,承擔對應課題任務;
e組織課題相關工作,定期完成開題、中期匯報和結題任務;
e做好課題相關資料匯總工作。
3.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師學習模式研究
任務:
e開展多形式的學習、培訓模式。主要包括專家報告、案例學習、小組交流、在線學習,開展自學與集中、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習模式。
e重點研究職后教師的新課程設計,包括課程設計、教材選用、呈現方式。
要求:
e完成在基地期間的讀書要求,并完成相應的讀書報告;
e完成網上工作室各項任務。
五.成員管理
1.成員要求:
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的具體要求。成員選拔由市教委德育處總體安排,選拔過程參照名師基地選拔程序。
2.成員考核:
(1)學分考核
總課時與學分安排: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三學期
總課時
總學分
課程
4次,12課時
4次,12課時
24
4
論壇
2次,6課時
2次,6課時
2次,6課時
18
3
教學
8個半天聽課+評課,36課時
8個半天聽課+評課,36課時
72
12
課題
4次,12課時
3次,9課時
3次,9課時
30
5
讀書
4本,12課時
2本,6課時
2本,6課時
24
4
網絡
6課時
9課時
9課時
24
4
共計
84課時,14分
78課時,13分
30課時,5分
192
32
單個學期安排:
第一學期(6月――1月)
出勤
作業
其他
總計
備注
課程
4次,計1分,
缺席2次,不計分
1次,計1分
篇3:德育實訓基地工作方案
一.基地總目標:
1、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在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深入研究與探索思想政治課的課程內涵,探索學科教學融入“兩綱”教育、提升德育功能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打造一批有良好的師德修養與厚實的專業素養,有較強的課程理解力、執行力與開發力,具有個性特色的思想政治課程領銜教師。
2、圍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認真貫徹“兩綱”教育指導綱要,結合課改核心精神,通過教學實踐課題的開發與研究,使基地老師在新課程價值的理解、學科專業知識架構更新,以及學術水平、教學能力、課程評價能力提升等方面,獲得顯著的提高。
3、探索思想政治課研究實訓基地的長效培訓機制,整合更多的培訓資源,使思想政治課的課程育德功能得到有效發揮與輻射,為推進專家型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基礎的支持平臺。
二.本期基地具體內容
1、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結合“兩綱”教育基本要求,從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和生命價值的視角出發,實施思想政治課課程體系中樹立現代公民意識、培養公民責任感的課題研究;
2、深入學校教學第一線,了解基地教師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況,結合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對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深入的研究與評估。
3、通過實訓基地教師培養實踐,探索相對完善和有效的政治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模式,為形成實訓基地教師培訓的長效機制提供范例。
三.擬建項目:
1.基地教師課堂教學實踐調查與研究
任務:
(1)了解當前思想政治課實施的主要存在問題,包括課程價值的落實、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的課程意識與能力、教學的針對性與評價、學生的課程接受度與自主學習能力、學校的課程資源配置與管理等方面;
(2)形成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有效性評估方案與指標
要求:
(1)每位教師完成二節展示課,完成3個新教材的教學設計和相應的教學參考;
(2)完成1個單元的時政教育的整體設計方案,完成2篇時政教學設計,其中包括1篇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方案與教學評價;
(3)完成針對其他學員的聽課評價,完成2篇教學反思。
2.基于兩綱精神的思想政治課公民意識課題研究
任務:
(1)根據課改與兩綱要求,突顯思想政治課的課程功能,注重政治課程的教程與學程開發。教程突出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教學能力,學程突出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與自我評價能力。
(2)開展時政教育的課程與教學研究。包括時政教育的課程定位、資源整合、師資培訓、教學設計、學習評價等研究內容。
(3)嘗試探索學生探究型課程的實施與評價。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建構與反思能力等等。
(4)建立思想政治課的資源平臺,為教師的研究提供交流與溝通的渠道,平臺為每一個教師提供上傳與下載資料的通道,實現資源共享。
要求:
(1)并作為子課題的相關責任人,承擔對應課題任務;
(2)組織課題相關工作,定期完成開題、中期匯報和結題任務;
(3)做好課題相關資料匯總工作。
3.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師學習模式研究
任務:
(1)開展多形式的學習、培訓模式。主要包括專家報告、案例學習、小組交流、在線學習,開展自學與集中、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習模式。
(2)重點研究職后教師的新課程設計,包括課程設計、教材選用、呈現方式。
要求:
(1)完成在基地期間的讀書要求,并完成相應的讀書報告;
(2)完成網上工作室各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