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處理工作方案
城市垃圾處理方案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所產生的垃圾日益增多,隨即引來了一個問題――城市垃圾處理。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一些高檔耐用品的使用量會增加,這會不可避免地加大垃圾處理的難度。
現在垃圾的常用處理方法及優缺點如下:
1.露天堆放。此方法就是把垃圾簡單地堆放在空地上,不做任何處理。因為這種方法的成本小,所以這種方法以前經常使用,特別是在偏遠的地區。但是垃圾的露天堆放會占用土地,有的地方的垃圾場占地數畝,并且用的是寶貴的耕地。還有,露天堆放會使部分垃圾變質,變質的垃圾會發出令人難聞的臭味,這會招來蒼蠅,蒼蠅會傳播疾病,對周邊居民的健康有害。還有,一些含有硫的物質變質會生成劇毒氣體――硫化氫,當硫化氫達到一定濃度時,會帶來不可恢復的傷害,濃度特別大時會有生命危險。在露天堆放時,電池的電解液會外流。蓄電池的電解液是硫酸,硫酸會使土壤酸化,使作物無法生長。因為這種方法對環境的破壞大,所以現在一般情況下不使用露天堆放法。
2.深埋法。此方法就是挖深坑把垃圾埋起來,使其不占用地表空間。這種方法利用了土壤中的分解者――微生物,把垃圾深埋可以不使用地上空間,微生物也會分解部分有機物,也不會招來蒼蠅,所以有的地區會使用這種方法。但是,微生物只能分解一部分有機化合物,像聚乙烯這樣的有機物要四百年才能分解。還有,這種方法使廢電池污染土地更加的容易,據研究,一節紐扣電池會污染60億升水――這是一個人一生的用水量!細菌在地下危害會更大,一些垃圾中的細菌在土壤中會加速繁殖,然后可能會進入地下水,這會使水資源被無形的污染,有害居民健康。
3.傳統焚燒法。此方法就是對垃圾進行焚燒,使其分解。由于焚燒爐占地小,又焚燒后垃圾便于清理,所以大部分城市選擇了此方法。但是,有的物體是燒不掉的,像玻璃,金屬。還有一些有機物燃燒會生成有毒氣體,比如聚氯乙烯,在240℃-340℃燃燒會分解出氯化氫氣體和含有雙鍵的二烯烴,然后在400-470℃發生碳的燃燒,會釋放出有毒氣體――二惡英,還有有的有機物會發生加成反應,使原來無毒的物質有了毒性。還有,電池在高溫下會破裂,里邊的物質是有毒的,這些有毒物又隨著煙排到了空氣中,危害會更大。
由于傳統的方法有很多弊端,再加上隨著科技的發展,有多種處理垃圾的方法問世,所以,我們可以用現代化的方法對垃圾進行無害處理。
1.發酵法。對于一些廚余垃圾,糞便可以放入沼氣池中進行發酵,在沼氣池中,廚余垃圾會分解生成甲烷,甲烷可用于發電,做飯,照明等,發酵完的物品可以用來做肥料或飼料。
2.高科技焚燒。傳統的焚燒會破壞環境,我們可以使用科技手段,來減小焚燒時的危害。首先,用大功率的電磁體吸出垃圾中的鐵,鎳和電池進行回收。再對垃圾進行壓縮,使其體積變小。然后把垃圾投入焚燒爐中,在500度的高溫下使有機物分解,并把氣體進行無害處理。然后利用垃圾燃燒產生的熱進行發電。這樣可把有機物產生的危害降到最小,并且充分利用燃燒產生的能量,又對環境危害很小,還可以減少礦石燃料的消耗,一舉兩得。但這種方法對技術的要求高,成本高,尤其是氣體無害化處理,所以適合于經濟發達地區。
3.再利用法。這種方法就是把垃圾重新利用,使垃圾變得無害,并且可以產生能被重新利用的東西。這不僅處理了垃圾,還生成了有用的東西,做到了變廢為寶。對于金屬垃圾,可以進行重熔,來制成新的物品,這樣可減少生產過程中對金屬礦石的依賴,充分利用資源。用這種方法處理塑料等高分子有機物十分合適,因為高分子有機物難以降解,而且焚燒會污染空氣。可以加熱至有機物的熔點,把有機物燒成液態之后進行提純處理,除去雜質后重新注入模具中做成新的產品。因為在此過程中有機化合物沒有進行化學反應,所以不會有有害氣體生成,自然不會破壞環境,還有,這些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大都是以原油中提取的乙烯、乙烷、丙烯為原材料制造的,對其進行回收再利用可減少生產過程中對石油的依賴,做到綠色生產。這種方法處理廢舊電池也十分有效。廢舊電池不管是焚燒還是堆放還是深埋都會對環境產生污染,若把廢舊電池進行回收,其內部的有的物質是可以再利用的,比如電池的鋅制外殼還有內部的碳制電極。若進行回收利用,不僅對廢物進行了處理,還有利于節約資源。
4.垃圾高溫堆肥。垃圾高溫堆肥是指在一定的溫度下,對垃圾進行發酵、生物分解,使垃圾達到無害化的方法。這種方法比較簡單,投資少,并且可以做到垃圾資源化,所以比較受歡迎。但垃圾堆肥的問題是進場垃圾成分需要控制,否則堆肥產品質量將非常難以把握。垃圾堆肥產品銷售也需要有較好的市場機制配合。垃圾堆肥比較適宜垃圾成分中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地區。
5.衛生填埋法。這種方法不同于前面提到的深埋法,深埋法會污染填埋區的環境,但衛生填埋法不會污染環境。不管用哪一種方法處理垃圾,都會產生一些廢渣,這些廢渣只能進行填埋。垃圾衛生填埋場必須具有防止對地下水、大氣及周圍環境污染的設施,如底部襯層處理、沼氣收集、垃圾滲瀝液及污水處理等設施。衛生填埋場底部襯層的防滲系數必須小于10-7cm/s。垃圾衛生填埋的優點是投資費用較低,缺點是大量占用土地。
在垃圾處理中,不光要重視成本問題,還要考慮到本區的環境、地形、氣候等。要從實際出發,根據本區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垃圾處理方法,綜上所述,我認為適合城市的垃圾處理方案有以下幾種:
⑴轉運+衛生填埋
⑵轉運+焚燒+衛生填埋
⑶轉運+堆肥+衛生填埋
⑷轉運+焚燒+堆肥+衛生填埋
篇2: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體系構建方案
為全面統籌城鄉環境治理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指示精神,根據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統籌城鄉發展,以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污染為任務,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目的,以建立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長效運轉機制為核心,扎實開展我區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建設工作,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徹底改變農村臟、亂、差現象,打造整潔、優美、文明、和諧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環保先進鄉鎮和環境優美鄉鎮。
二、工作目標
以垃圾收集池、收集站、中轉站建設和垃圾清運設施配備為重點,建立健全我區農村垃圾收集處理基礎設施體系;以村鎮垃圾清運和衛生保潔隊伍建設為重點,建立健全我區農村垃圾收集處理組織體系;以規范垃圾清運工作和隊伍管理為重點,建立健全我區農村垃圾處理制度體系;以廣泛開展農村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的宣傳和培訓工作為重點,全面提高村民自我保潔和公共環境保潔意識。
三、建設范圍
我區所屬各鄉鎮和轄村街道辦事處的所有村組和農戶。
四、建設模式
(一)總體模式。按“戶分類、村收集、鎮中轉、區處理”的集中處理或“戶分類減量、村分類利用、少量鎮中轉填埋”的分散處置模式處理,緊密結合農村實際,以村為單位,農民為主體,區負責統籌安排,鎮負責具體實施,村組負責一線操作。
(二)垃圾分類。垃圾實行源頭分類,主要分為灰土、可堆肥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它垃圾五大類。灰土垃圾主要包括爐灰、掃地(院)土、拆房(墻)土等,可用來生產砌塊磚、填坑、修路平地等,由農戶或村處理。可堆肥垃圾主要包括各類堅果皮屑、廢舊木屑、不能成為材料的樹枝、樹杈等,由農民自己在漚肥窖或沼氣池處置。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廢舊金屬、廢舊塑料、廢舊紙類、廢舊織物、廢舊橡膠、廢舊玻璃等,由保潔員按市價收購再由鎮廢品收購站統一處置。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各種廢舊燈管、燈泡、電池、農藥瓶、油漆桶以及衛生網點的醫療垃圾等,由保潔員收集,集中貯存,再由街道、鄉鎮集中送到有分解、處理資質和能力的單位處理。其它垃圾由保潔員收集到村級垃圾收集站再運至鎮垃圾中轉站統一由環衛部門處理。
(三)設施建設。原則上每戶配置1個垃圾桶(池)和1個漚肥窖,集鎮中心和村鎮主干馬路按每100米配置1個垃圾桶(池),連住戶垃圾桶(池)可合建。垃圾桶(池)的制作按式樣統一、物美價廉的要求,分鎮統一設計定制,實行分類收集。原則上每村建1個村垃圾收集站,配建1個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站(含灰土垃圾存放站、可回收垃圾存放站、可堆肥垃圾處理站、有害垃圾貯存站)。每鎮建1-2個垃圾中轉站,配建1個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站(含鎮級有害垃圾貯存站)。
(四)隊伍建設。各村應結合當地實際,配足保潔員,組織建立保潔員隊伍,可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方式從五保戶、低保戶等困難戶中優先招聘。保潔員的主要任務:一是負責清掃村內公共場所和收集農戶分類的非有機垃圾;二是負責督促農戶及時清掃房前屋后的垃圾;三是負責村莊內環衛設施的管理、維護和使用。原則上每村成立3-4人的保潔員隊伍,配置垃圾分類收集車、垃圾分揀鉗、垃圾鏟、掃帚;每鎮配置3-5輛分類垃圾運輸車輛。
五、主要任務
(一)集中清理遺留垃圾。街道、鄉鎮要統一部署,統一安排,在廣泛動員、充分發動群眾的基礎上,組織機關、學校、村組干部和當地群眾對農戶房前屋后、村莊周圍、鄉村道路沿線及河流沿岸的陳年垃圾在三月底前進行一次集中清理,并將清理的垃圾歸集,統一由環衛部門進行處理,解決遺留垃圾問題,提高全民環保意識,以后每季度組織一次衛生大掃除行動。
(二)建立健全農村垃圾收集處理基礎設施。相關街道、鄉鎮根據各村實際情況,按照需求合理配置垃圾桶(池),實行分類收集。建立健全戶垃圾桶(池)、村垃圾收集站、鎮垃圾中轉站的垃圾收集處理基礎設施,形成全面覆蓋鎮村組的垃圾收集處理網絡。
(三)建立健全農村垃圾收集處理組織體系。相關街道、鄉鎮建立健全環境衛生管理機構,設立鎮、村級環境衛生管理辦公室,負責本轄區環境衛生日常運行管理具體落實工作,承擔安全生產責任;負責建立鎮、村級保潔員隊伍,制定相關制度,實行規范化管理。
(四)建立健全農村垃圾處理制度體系。要建立和落實好環衛清掃保潔機制,引導自然村實事求是地制訂完善村規民約,建立《衛生保潔管理制度》、《保潔人員工作職責》、《環境衛生門前三包責任制》、《衛生評比制度》等相關制度。通過村組細分農戶衛生責任區,與農戶簽定“門前三包”責任狀,制定村規民約,規范和約束村民衛生行為,并定期開展衛生評比活動,對農戶進行獎懲,調動農民長期參與積極性,促進保潔工作常態化。各相關街道、鄉鎮應制定保潔員規范管理制度,統一配備服裝、清掃工具和清運車輛,崗前技能培訓,持證上崗,統一上崗時間;建立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員動態人事管理制度(一人一檔);建立對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員的逐級績效考評制度,制定考核細則,切實發揮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員工作積極性。
(五)全面組織培訓。要組織逐級開展專題培訓,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發揮黨員、干部、村民骨干的模范帶頭作用,率先垂范、積極參與和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廣泛開展經驗交流和互幫互學的活動,總結研究和分析解決問題。各村組織至少1次全員垃圾分類收集知識培訓。
六、實施步驟
(一)制定方案。4月中旬相關街道、鄉鎮要制訂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建設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案,明確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運作模式和保障措施。
(二)宣傳發動。4月中旬相關街道、鄉鎮要召開一次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動員會,傳達省、市農村垃圾處理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建設工作。
(三)實施建設。4月底全面完成農村垃圾設施建設、保潔員隊伍建設和制度體系建設。
(四)全面驗收。5月初完成各相關街道、鄉鎮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體系驗收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成立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建設工作小組,于新凡同志任政委,吳江同志任組長,張鐵炎、蘇春光同志任副組長,區政府辦、區文明辦、區財政局、區教育局、區農林水利局、區衛生局、區環保局、區城管局、區環衛局、區愛衛辦以及整治范圍內的街道、鄉、鎮行政正職為工作小組成員。工作小組負責項目日常管理和監督。
區財政局負責籌集安排專項資金,核定垃圾拖運量,安排拖運經費;區教育局要加強對農村中小學生衛生環保教育,組織廣大師生積極開展農村校園及周邊環境清潔活動;區農林水利局負責抓好沼氣技術指導,推進沼氣服務體系建設;區衛生局負責對醫療垃圾處理進行指導;區環保局負責垃圾分類收集的指導,制定培訓方案和計劃,配合做好全區農村垃圾治理工作的宣傳報道工作;區城管局、區環衛局負責指導農村垃圾收集處理設施規劃和垃圾中轉站垃圾拖運。區愛衛辦負責農村公共衛生的監督、檢查、指導工作。
(二)資金保障。農村垃圾收集處理經費通過市級投入、爭取先導區支持、區級配套解決,各級共安排每鎮垃圾收集設施建設經費200萬元,區財政先期墊付啟動資金;每年安排各村(含街道、鄉所轄村和四鎮所轄社區居委會)垃圾收集運行經費3.6萬元。
(三)責任考核機制。農村環境治理納入年度績效考核范疇,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將項目實施分解到各責任主體。各級之間簽訂目標責任狀,確保層層落實、責任到人,并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確保落實到位、考核到位。工作小組對項目實施情況按月督查通報,年終統盤考核。未完成目標任務的,在項目支持和資金安排上予以限制,并不予評優評先,降低考核等次,給予通報批評。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相關街道、鄉鎮要明確由行政正職具體負責,并抽調人員成立專門辦公室。村組由村支部書記任第一責任人,并成立組織機構具體抓落實。
(二)加大宣傳力度。相關街道、鄉鎮要指導村民掌握正確的垃圾分類投放方法,為村民統一印制圖文并茂的垃圾分類投放手冊,主要包括避免和減少垃圾產生的措施、垃圾分類方法、垃圾分類投放的時間地點、垃圾循環再利用的方式、村規民約等信息,發放到每個農戶手中,宣傳參與垃圾分類改善農村環境的重要意義,培養村民綠色消費理念和綠色生活方式,做到“勤儉節約、物盡其用”,最大限度避免或減少生活垃圾產生。
(三)確保專款專用。加大資金使用的監管力度,保障下劃資金和配套資金的專款專用、落實到位,切實保障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的設備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經費。
(四)加強信息報送。建立層級信息管理和報送機制,街道、鄉鎮要快速、準確向工作小組報送相關信息。
篇3:《垃圾的處理》科學教學后記
《垃圾的處理》科學教學后記
在第一課調查統計的基礎上,學生認識到每天產生的垃圾量的巨大,自然得思考垃圾的處理問題。學生依據知識儲備,也了解垃圾處理主要有填埋和焚燒兩種,但對這兩種方法會對環境造成什么影響,卻知之甚少,這便是本課所要解決的問題。本課的教學活動,通過模擬實驗,通過討論交流,幫助學生認識到垃圾處理對環境造成的眾多影響。但是教學中如果沒有更多的直觀資料,是難以讓學生對由垃圾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也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填埋垃圾的模擬實驗,操作上并沒有什么困難.通過教師演示,學生清楚地看到了瓶子底部的水被污染而變色的過程,也能夠明白模擬實驗中的各部分分別代表著自然界的什么物體。這個實驗要想效果好,有一定震撼力,做實驗用的瓶子要大,最好是用小型魚缸,這樣有一定的視覺沖擊,能極大激發學生興趣。通過實驗,學生意識到隨意填埋垃圾對環境的污染,由此針對模擬實驗中的各個部分進行改進處理,設計更為科學合理的垃圾填埋場,都能分析的頭頭是道,切中要害,所想到的辦法也符合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在此基礎上,向學生介紹“新型垃圾填埋場”示意圖,從而加深理解,也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再引導學生分析垃圾填埋處理的其他問題,如占用土地,分解速度慢等。
對應垃圾填埋方式的優點與缺點,引導學生分析垃圾焚燒方式的優點和缺點,學生也能夠較好進行分析歸納,沒有什么問題。在總結本課活動時,應該強調“雖然將垃圾填埋或焚燒都有各自的優點,但并不是解決垃圾問題的最佳辦法”,由此引發思考:尋找解決垃圾問題更有效的方法。將活動引入下一課教學。
本課教學在學生的討論交流中,在學生的思維碰撞過程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看似沒有問題,但總感覺缺些什么?缺什么?缺的是更多形象的,能說明問題的媒體資料,尤其是視頻資料!必盡學生日常生活中是很少有機會接觸垃圾填埋場,接觸垃圾焚燒廠的,就兩張圖片,難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參配套光盤中的視頻片斷也太簡單。而這方面的資料教師也很難收集。因此,作為一線教師,非常需要更多精彩的視頻資源來補充課堂教學,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