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稅收管理員的工作職責

稅收管理員的工作職責

2024-12-27 閱讀 4613

稅收管理員的工作職責

第1條稅收管理員的基本職責:

  (一)稅收政策宣傳送達、納稅咨詢輔導;

  (二)掌握所轄稅源戶籍變動情況;

  (三)調查核實管戶生產經營、財務核算情況;

  (四)核實管戶申報納稅情況;

  (五)進行稅款催報催繳;

  (六)開展納稅評估及其稅務約談;

  (七)提出一般性涉稅違章行為糾正處理意見;

  (八)協助進行發票管理;

  (九)其他相關日常管理工作。

第2條稅收管理員稅源管理的具體工作職責:

  (一)稅收管理員要嚴格按照稅務登記管理制度,全面掌握所轄納稅人稅務登記的各項登記事項,加強登記環節的管理。及時了解和掌握與戶籍管理相關的各類動態情況,通過掌握的戶籍管理信息對管戶進行實地核查,核實登記事項的真實性。包括:納稅人生產經營及其財務核算情況;各稅種的核定及其有關資格認定、各類征收方式核定、多元化申報和繳款方式的核準情況;各稅種的申報納稅、稅款滯納及其補繳情況;稅務檢查及其處理、享受減免稅政策及其執行情況;納稅人發票領購資格、品種、數量情況;納稅戶關、停、并、轉、歇業、失蹤情況;納稅人委托稅務代理情況以及納稅人的銀行開戶、關聯企業等情況。

  (二)稅收管理員要按照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要求,依法實施稅源管理措施。及時掌握納稅人與納稅直接相關的情況,定期到納稅人生產經營場所實地了解其產品、原料、庫存、能耗、物耗、銷售、成本、價格、增加值利潤以及企業人員組成及變動、資金往來、財務狀況、企業前景等與納稅間接相關的企業生產經營和財務方面的基本情況。并與納稅人的納稅申報情況進行核對及邏輯判斷,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三)稅收管理員要做好納稅戶的稅源分析監控和稅源管理業務的具體實施,著重做好支柱產業、重點行業稅收的關鍵指標及其增減變化的分析監控。對重點稅源企業根據其申報納稅的情況,包括銷售收入、當期申報稅額與上年同期數的對比分析、與同行業的稅負率對比分析,通過下戶詢問、實地查看、納稅評估等方式,分析稅源變化情況,掌握稅源變化動態,做好稅源監控與預測。加強對塊狀經濟、重點行業稅收調研分析,對行業稅收管理中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建議,為分局做好稅源分析工作,強化管理措施,堵塞管理漏洞提供依據和保障。

篇2:稅收征管資料檔案管理員崗位職責

一、堅決貫徹執行國家《檔案法》及上級部門制定的各項檔案管理規章制度。

二、熱愛本職工作,自覺學習檔案管理業務知識,認真做好征管資料的歸集、整理、裝訂、歸檔、保管、銷毀工作,努力提高檔案管理水平。

三、督促各部門及時移交檔案資料。

四、熟悉本單位檔案管理情況,及時、準確地提供檔案資料,為征管工作服務。

五、按規定做好檔案資料的防火、防盜、防蟲、防潮、防塵、防高溫等工作。

六、按規定做好檔案資料目錄編寫、查(借)閱登記及報批、檔案資料移交工作。

七、按規定做好檔案室硬件設施維護工作。

八、在工作變動時,須辦好交接手續。

九、嚴格做好保密工作。未經主管領導批準,不得擅自公布納稅人的信息、數據等,違者按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篇3:稅收管理員制度創新思考

一、稅收管理員制度創新的必要性

我們在稅收風險管理的探索和實踐中發現,傳統的稅收管理員制度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開展稅收風險管理的需要:

一是基層稅收征管力量相對薄弱和稅收管理員職能設置寬泛之間存在矛盾。稅收管理員人均管戶數量較多,每月既要確保納稅人按時申報、繳納稅款,又要完成新辦企業的戶籍調查、一般納稅人認定等事務性工作,還要承擔上級部門臨時布置的工作事項。時間、精力遠遠不夠。

二是稅源管理工作重點事項不突出和推行稅收管理員制度的目標之間存在差距。稅收管理員制度是以科學的管理理念為基礎,以加強稅源控管、提高納稅遵從度為目標的稅收管理手段。但現在的稅收管理員往往忙于應付大量的事務性和突擊性工作,對深層次的稅源分析、稅源預測、稅源監控、納稅評估等稅源管理工作無暇進行。制約著基層稅源管理質量和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三是稅收管理員能力差別與稅源管理要求之間存在矛盾。一方面,基層稅收管理員的知識層次、年齡結構、工作能力存在較大差異,部分管理員已無法適應重點稅源個性化管理、中小企業行業化管理的稅源管理要求。

四是現行稅收管理員制度與開展稅收風險管理的要求之間存在矛盾。傳統制度下的稅收管理員的職能偏重執法,對風險應對的職責劃分不清,風險識別、評估、防范的手段普遍不足,征納雙方涉稅風險居高不下。

二、稅收管理員制度創新的具體措施

(一)有效配置征管人力資源,合理分解稅收管理職能

按管戶、管事適當分離的原則,科學整合稅收管理員的工作職責,分局根據崗位要求,把現有稅收管理員按年齡、知識結構劃分為稅源管理員和責任區管理員兩類,并賦予不同職責,將日常的責任區管理與風險識別、應對等職能分離。注重挑選學歷高、業務能力強的干部擔任稅源管理員,主要負責轄區稅收分析、稅源監控、納稅提醒等工作。責任區管理員主要負責實地調查、數據維護、核查、執行等工作。

(二)設立兩級稅源管理崗,實現聯動管理模式轉變

為了更好地推動稅收管理員制度的創新,節省制度轉換成本,分局在不打破原有科室、崗位格局的基礎上,采用科室內崗位職責“內分離”的方法,在職能科室專設一個“稅源管理綜合崗”;在各管理科增設“稅源管理員”,并分別明確相應的工作責職,使專業化程度較高的風險管理職能,從責任區稅收管理中真正分離出來。

分局稅源管理綜合崗是分局開展風險管理的“發動機”和“整合器”,側重依據上級風險管理要求,對重點行業及系統數據進行宏觀分析,并指導管理科稅源管理員開展工作;管理科稅源管理員是分局開展風險管理的“中轉站”,側重在日常管理中主動對轄管企業開展典型剖析,對零散風險信息進行歸集提煉,并指導責任區管理員開展工作。

(三)以基層管理平臺為依托,優化稅收風險應對流程

分局積極依托省局基層管理平臺、市局聯動信息平臺、網上辦稅廳,加強對上級各類預警、風險信息的比對、篩選、過濾,注重拓寬兩級稅源管理員職能范圍,強化其直接應對職能,從而來優化稅收風險的應對流程。

1、有效過濾重復風險信息。對上級各類風險信息統一由分局稅源管理綜合崗接收,結合已完成的風險應對結果,篩選、過濾以前已處理過的重復風險信息,由分局稅源管理綜合崗直接應對,不再向管理科稅源管理員或責任區管理員進行任務派送,減少了管理科稅源管理員和責任區管理員的重復識別、應對環節,提高了流轉速度。

2、高效應對一級風險信息。對于經評定為一級的風險信息,由稅源管理綜合崗制作《案頭分析工作底稿》,注明分析情況,提出處理建議,經科室和分局審批后,以發送提醒單為主要手段作直接應對處理,并完成基層管理平臺、市局聯動信息平臺的反饋操作。同時,為提高直接應對一級風險信息的效率,我們構建了“網上辦稅服務廳低等級風險應對模塊”,專門用于批量發送納稅提醒單。而納稅人也可以通過該模塊回復整改、自查結果。責任區管理員則可以通過該模塊查詢風險信息應對結果以及納稅人的查看和回復情況,結合日常工作加強后續管理。

3、強化二級以上風險信息應對。對于確定的二級以上風險信息,我們注重細化風險識別、分析、應對、處理等環節各類人員的職能,著力提高二級以上風險信息的應對質量。一是由分局稅源管理綜合崗對二、三級風險信息,標注科室、管理員及其他相關信息,以方便甄別。同時分類別、分科室制作《業務傳遞單》,向各科稅源管理員進行派送。二是管理科稅源管理員接收分局稅源管理綜合崗下發的風險信息后,對其進行案頭分析,經分析確定屬于低風險或無風險的信息,由本崗位做直接應對處理;經分析無法排除風險的,制作《案頭分析工作底稿》,注明分析情況,提出處理建議后,向責任區管理員傳遞;經分析需調高風險等級的,向分局稅源管理綜合崗反饋。三是責任區管理員接到稅源管理員的《案頭分析工作底稿》,按照所注要求采取約談、督促納稅人自查或實地核查等防范性應對措施。四是分局評估員接到分局稅源管理綜合崗傳遞的由兩級稅源管理員評定為四級的風險信息后,按評估流程做應對處理。

(四)充分發揮稅源管理員作用,提升基層稅收風險聯動管理效能

合理明確稅源管理員職能,加強深度稅源管理,以提高稅源管理的效率是我們這次創新稅收管理員制度的核心環節。

1、注重發揮稅源管理員的分析識別職能。在確定重點風險行業,制定分局行業稅收風險管理計劃時,各管理科稅源管理員加強案頭分析,對轄區內的行業有重點地進行風險認別和排序,分局則根據管理科稅源管理員的分析結果,結合上級稅收風險管理要求,借鑒其他單位的稅收風險管理經驗,選擇特點最明顯、風險最突出、問題最集中的重點行業或重大稅務事項,來啟動行業風險管理計劃。

2、注重發揮稅源管理員的歸集提煉職能。在日常征管中,稅源管理員在做好行業稅收風險信息分析識別的同時,充分利用自身在層級稅源管理聯動模式中的崗位優勢,對責任區管理員在日常巡查、評估中所反映的異常情況,結合省、市局下發的法定風險信息源和公開的第三方風險信息,靈活運用多種分析方法對所獲信息進行歸集提煉。對于具有代表性并能夠形成風險信息源的,形成《案頭分析工作底稿》,建議將其歸入分局風險信息特征庫。對于不能形成風險信息源但有助于規范行業管理的風險信息,在分局稅源管理綜合崗的協助下進行典型案例的分析,尋找此類企業稅收征管的薄弱環節,提出建立行業管理辦法的建議,提高了分局行業管理、重點稅源管理、重大稅收事項管理的針對性。

3、注重發揮稅源管理員的指導監督職能。我們在創新管理手段,建立稅企聯防排除涉稅風險長效機制的同時,注重發揮稅源管理員在行業風險管理過程中的指導監督職能,對已經形成的行業稅收風險管理辦法中涉及的風險指標,做到定時檢查、分析、復核,適時提醒責任區管理員開展涉稅風險調查、發出納稅風險提醒,從而確保分局行業稅收風險管理長效機制落到實處。

三、稅收管理員制度創新取得的成效

通過近一年來的創新稅收管理員制度的實踐,分局提高了稅收管理的科學化和精細化水平,行業稅收風險也得到了有效防范:

首先,制度創新后,由于設置了兩類稅收管理員,崗位職責和人員配置變得更為合理,基層稅源監控分析、提醒服務等工作內容得到重視和加強,基層稅收風險管理的關鍵點和著力點更加明確。同時責任區管理員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加強深度稅源管理,提高了征管資源利用率和稅源監控的針對性、有效性。

第二,將稅源管理的重點事項與一般事項進行分離,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分局內部的相互監督和制約機制,解決傳統制度下的稅收管理員權力過于集中的問題,盡可能減少執法風險和控制不廉行為的發生。

第三,兩級稅源管理崗的設立,形成了“分局稅源管理綜合崗――管理科稅源管理員――責任區管理員”的層級稅源管理聯動模式,特別是管理科稅源管理崗的設立,使分局層面的稅收聯動管理機制得到了有效的銜接,增強了科室、崗位之間的溝通和協作,提升了稅源聯動管理效能。

第四,實踐證明,在創新稅收管理員制度和優化稅收風險應對流程后,大量低等級風險信息由分局稅源綜合崗直接應對,使分局稅源管理科和專業評估科能夠集中時間和精力開展重點風險管理,極大地提高了征管資源配置的效能,提升了分局稅收風險聯動管理水平。

最后,在創新稅收管理員制度時,我們堅持寓管理于服務,在服務中體現管理的原則,廣泛實行納稅提醒服務,堅持對涉及風險的納稅人發送涉稅風險提醒單,引導納稅人自主排險,提高納稅人識別和防范風險的能力,真正構建了稅企良性互動的征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