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市審計辦事處財務開支及后勤管理規定

市審計辦事處財務開支及后勤管理規定

2024-11-28 閱讀 3598

  為保證審計辦事處工作正常開展,切實加強費用管理,使各項財務開支達到制度化、規范化,最大限度地發揮費用資源的作用,在嚴格實施《中國農業銀行財務管理制度》、《中國農業銀行審計辦事處管理暫行規定》、《中國農業銀行河南省分行審計辦事處管理實施細則(試行)》、《中國農業銀行河南省分行審計辦事處財務管理實施細則(試行)》、《中國農業銀行河南省分行審計辦事處財產管理暫行規定》的基礎上,結合信陽辦事處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成立駐信陽審計辦事處財務審查委員會。審計辦事處主任任財務審查委員會主任,審計辦事處各科負責人及職工代表任成員,負責對大額開支的審議、決策等事項。

  第二條:綜合科負責辦事處的財產、費用開支和辦公用品的管理,選配兼職會計、出納人員各1人。

第三條:報帳的流程及要求:

  1、單筆在4000元(含)以內需要報銷的票據上應有經辦人、綜合科負責人或辦事處副主任、辦事處主任簽字。即:經辦人簽屬經辦,綜合科負責人審核其真實性、合理性,辦事處主任簽批報銷。

  2、單筆超過4000元(不含)的開支(工資除外)由財務審查委員會審議批準。審議時,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票樣見附件一),經與會三分之二以上人員同意后(以會議記錄為準)再組織實施,實施后按上述條款要求經主任簽批報銷,不得先實施后審議。超過4000元的大額開支經財務審查委員會審議通過后,逐項在《大額開支審批管理臺帳》(見附件)登記審議和實施結果。財務審查委員會的日常事務由綜合科負責辦理。

第四條:人員費用支出的管理

  1、工資性支出的管理

  審計人員的工資標準,按所在行機關同職級、同條件人員的標準和“收入不降低”的原則執行,工資、各類津貼和各項提留支出,由派駐行代發代提。

  (1)基礎工資每月一發,按派駐行機關同職級、同條件執行,由派駐行代發。

  (2)績效工資每季一發,由辦事處依據員工的工作質量、出勤情況等,在辦事處績效工資限額內,考核到人。具體考核辦法另定。

  (3)獎勵工資按上級行規定執行。

  (4)養老統籌、住房公積金以及醫療保險等統籌金由綜合科代扣代繳。

  (5)審計人員按照農銀發(*)279號文件規定,享受審計崗位每人每月60元補貼;交流干部生活補貼按派駐行標準執行。

  2、各項提留支出的管理。

  (1)職工福利費的使用范圍及標準:

  職工福利費主要是審計辦事處人員的有關福利性補貼、審計人員的生病慰問、直系親屬喪事的吊唁等事項。具體標準為:

  職工食堂補貼。小食堂伙食收費標準為一天一人5元,辦事處按照食堂實際收費金額1:1進行補貼,按月結算。不在食堂就餐的?

  員工生病慰問。在職員工有病住院,慰問標準為200元。病情較大,如:手術等,慰問標準為300元。標準太低,不足體現人本管理.

  每年組織全體人員進行一次身體全面健康檢查。

  其他福利性開支由主任辦公會決定。

  (2)工會經費的使用范圍和標準:主要是用于解決審計辦事處同志困難救濟等事項,每年由主任辦公會一事一議。

第五條:業務管理費用支出的管理

  嚴格劃分審計辦事處與派駐行的費用界限。審計辦事處在派駐行進行審計期間(含派駐行委托的審計項目)的住宿費、伙食費、審計用品費和雜費等費用自理,不在被審計單位報銷。被審計單位也不得以任何變通的形式為審計辦事處負擔費用。

  1、公雜費支出及辦公用品等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1)各科室按實際工作所需,提出書面清單報綜合科,經主任審批后,由綜合科按照遵循節儉、保質、價格低廉的原則統一購買和管理。1000元以下的日常耗材、零星采購及修理,由綜合科實行雙人直接購置、管理和實施。凡一次性購置價值在3000元以上的,由財審會委員或職工代表與綜合科一起進行集體采購。

  (2)一切物品購買應遵循先清點登記入庫、后領用的原則。采購人員完成采購任務,按規定辦完驗收、入庫手續、登記《辦公用品領用登記薄》(見附件三),并由保管人簽字后,方可辦理費用報銷手續。各科領用時,指定專人到綜合科領用,并簽字登記《辦公用品領用登記薄》,做到購買、入庫、領用、出庫、庫存五相符。綜合科每季度對低質易耗品進行清理盤點,并將盤點情況向主任匯報。

  (3)各科不得自行購置辦公用品,如因待殊情況確需購置,需報經主任同意方可購置。

  2、差旅費和異地現場審計費用的管理

  (1)出差費用:指審計人員因公(非審計工作)離開本住地的差旅費。住宿費控制在每人每天120元以內,伙食補助每人每天20元,交通補助每人每天20元(帶車的不享受交通補助)。出差學習且時間超出10天的伙食補助每人每天10元,交通補助每人每天10元。

  出差由出差科室報經辦事處主任批準后,在綜合科依據審計通知登記《員工出差管理臺帳》(見附件)。并憑此臺帳記載,報銷有關費用。

  (2)異地現場審計費用:指審計人員離開派駐行市區開展的現場審計費用,異地現場審計費實行限額控制。

  異地現場審計,較小的審計項目,須經辦事處主任批準;較大的審計項目,須經辦事處辦公會研究批準,并確定各審計小組組成、現場審計天數。異地現場審計的費用,嚴格按照“審計通知”所指派的地點、工作時間、往來交通費進行審核,報主任審批。在轄區內異地現場審計,食宿費用一律自理,不得接受被審計單位的各種宴請招待,如被審計單位招待室確具備住宿條件,為節約費用,可在被審計單位招待所住宿,但不準讓被審計單位配備各種洗漱用品。

  住宿費憑當地合規合法住宿發票在限額內據實報銷,在被審計單位招待室住宿的不得報銷住宿費。

  審計補助按照異地現場審計實際天數,由審計人員填寫差旅費報銷單,注明審計人員姓名、地點、時間、事由等,由審計人員共同簽字后,經審計辦事處主任簽批后列支。各項費用開支標準每人每天必須嚴格控制在180元以內(縣支行有內部招待所的應吃住在內部招待所),其中生活補助標準為:縣支行每人每天40元(平橋支行減半)。其它補助標準:審計組長每天補助40元,主審每天補助30元,其他人員每天補助20元。綜合科人員補助按一般審計人員標準執行。

  雜費是指審計人員在異地市內交通費、移動電話費等。為加強管理,節約費用,雜費在省分行制定的標準內實行統一管理。既每月每人電話費(不含副科級以上干部)50元、交通費100元(含市區交通和家住縣里同志回家費用,憑正規票據報銷),電話費每月由各科造表,綜合科統一購買充值卡,各科科長負責發放;交通費必須有正規票據,由各科科長把關,交綜合科負責人審核后報主任審批。

  (3)到外省、外地市的檢查交通費補助按上級行審計通知要求執行,如無具體要求,按每人每天補助20元標準執行。

  (4)凡因工作不深入、不細致,造成審計結果不完整、不清楚、認定不準確,需返工或重新現場落實、補充調查等的一切費用自理。

  (5)占用休息時間屬份內工作不補,由辦事處領導安排的加班和臨時性突擊工作原則上應予調休(占用多少,調休多少),如因工作原因無法進行調休,每人每天補助加班費50元。

  凡報銷異地現場審計費用支出,一律由主辦科室按項目統一填制出差單并經科長簽字,交綜合科負責人審核把關,辦事處主任簽批后方可列支報銷。報銷異地現場審計費用要求在審計結束后十五日內報帳完畢。

  (6)司機出車補助比照市行標準執行。

  3、郵電費支出的管理。郵電費實行定額管理(綜合科傳真電話除外,但適當控制話費支出),一般員工辦公電話統一使用插卡電話,按照每人每月20元發卡,超支不補;各科負責人辦公電話控制在150元以內,超額費用自理。每月由綜合科負責公布各科負責人辦公電話費開支情況。

  4、印刷費支出的管理。各科如需印制業務有關憑證、賬表、賬冊、記錄、底稿、資料等時,由需求科室制定樣本,經主任批準或財務審查委員會審議同意后,由綜合科在指定印刷廠統一進行印制,統一轉帳結帳。

  5、水電費支出的管理。辦公用房的水電費據實列支。集體宿舍由居住人自行結算。

  6、勞動保護費支出的管理。按有關勞動保護規定,需發放勞動保護用品費時,由綜合科提出,經主任辦公會研究決定,綜合科實行雙人購買,統一發放。

  7、車船使用費支出的管理

  (1)汽車油料按照財務審查委員會審議結果,在指定加油點統一購買,轉帳結算,綜合科負責管理。如車在外地確需加油,要先報知綜合科負責人后方可辦理,特殊情況,應事后向綜合科負責人說明,并由乘車人簽字證明。派車下縣,司機應加足燃料,一般不報銷市以下縣鄉加油站加油發票,特殊情況應向綜合科負責人申報。實行油耗定額管理,各車輛根據車型核定百公里標準耗油,每月由綜合科負責公布一次行駛里程和用油情況,超過限量的油費,解釋不清的不予報銷。

  (2)經批準出車的過路過橋等費用據實列支。由綜合科設立《派車管理臺帳》(見附件),車輛離開本市區(包括下縣),依據派車單登記該臺帳,憑此臺帳記錄,司機按旬填制過路過橋費報銷清單,綜合科負責人依據《派車管理臺帳》審核簽字,報主任審批后方可報銷。

  (3)年檢費按年檢費用的合規合法發票據實列支。

  (4)不得列支因駕駛人員違反交通規則的罰沒性支出。

  8、宣教費支出的管理。是用于職工學習而統一購買的書籍、資料等費用。經辦事處主任同意,由綜合科負責購買。

  9、取暖降溫費支出的管理。按規定發給職工的取暖和防暑降溫補貼,以及辦公用房取暖降溫費支出。審計人員的取暖和防暑降溫補貼,按派駐行的補貼標準發放;辦公用房取暖費、降溫費據實列支。

  10、電子設備運轉費支出的管理。按照“公雜費支出及辦公用品等低值易耗品的管理”的規定實施。

  11、小額修理費支出的管理。

  (1)汽車修理的管理:車輛需維修時,司機向綜合科提出申請同意,由司機和綜合科管理人根據所需維修的事項,到指定的維修點進行初檢,預算所需費用,然后填制《車輛維修審批單》(見附件七),按權限,提交主任或財務審查委員會審議,同意后到指定的維修點進行維修,維修一律實行轉賬結算,由綜合科辦理。車輛在執行任務中出現突發性故障,在報告主任同意后,費用在*元以下的,可就近及時修理,但須經乘車人或二人以上簽字證明,按審批權限核報;費用在*元以上4000元以下的,辦事處派人員現場監督修理,并與司機及乘車人共同簽字,按審批權限核報,事后必須補填《車輛維修審批單》。超出4000元的,必須經過財審會審議后,方可派人員現場監督修理。

  (2)辦公設備的維修管理:辦公設備非人為的損壞需要維修時,由財產使用人提出申請,經財產管理責任人(本科科長)簽字報綜合科審查,經主任或財審會同意后,由綜合科安排實施,經使用人驗收后辦理結算手續,由財產使用人、財產管理責任人、維修負責人共同簽字,按審批權限核報。

  (3)辦公場所的日常維修由綜合科負責。

  12、業務招待費支出的管理。辦事處來客需招待時,綜合科負責人提出招待意見,報經主任批準后,由綜合科負責統一安排,到指定地點就餐、住宿,綜合科統一結算,當月結清。

  嚴格業務招待標準的管理,一般就餐標準每人每餐不超過50元(不含煙酒),特殊情況,經主任同意后可提高接待標準。就餐煙酒自帶,嚴禁在酒店隨意拿煙酒,煙酒管理實行簽字領用制度,領用人簽字方可辦理。

  工作人員加班,確需用餐的,須經主任批準,由綜合科安排,一律在內部食堂就餐,標準按照人均15元執行。

  13、其他費用支出管理。根據具體情況按審批權限執行。

  14、臨時借款管理。原則上不得借支公款,特殊情況因公事確需借支公款的,由借款人提出借款申請,寫明借款理由和數額,經主任同意后,方可借支,并在公務處理后10日內報帳歸還借款,否則下月起從借款人工資中扣除。

第六條:固定資產管理

  1、綜合科負責對所配備的辦公設備、低值易耗品、固定資產等實物進行管理,分別按辦公室等逐項建立《財產器具管理臺帳》(見附件),各有關責任人在財產器具管理臺帳上簽字以示負責。《財產器具管理臺帳》一式兩份,由綜合科及財產器具管理責任人各一份。辦公室財產、辦公機具不得隨意搬動或調整,需調整的由內部統一安排?!敦敭a器具管理臺帳》每半年由綜合科財務管理人員和財產器具管理責任人核對一次,若有丟失、損壞,視其具體情況予以處理。

  2、各科室、辦公室的辦公設備、低值易耗品、固定資產等實物由各科負責人指定兼職人員管理,如管理人員工作調動,各科負責人應及時指定人員接管,并由綜合科負責監交。

  3、辦事處《財產器具管理臺帳》所列財產,未經辦事處主任批準,一律不準外借。

  本辦法從*年8月10日起正式執行。

篇2:企業內部審計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審計監督,規避經營風險,提高運營效率,增加企業價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財政部等五部委《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內部審計基本準則》等有關法規,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所稱內部審計,是指公司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評價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企業的運營。它通過系統、規范的方法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進企業目標的實現。

  第三條公司貫徹“依法審計、服務大局、圍繞中心、求真務實”的方針,堅持“全面審計、突出重點、強化內控、立足服務”的原則,在公司范圍內實現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審計。

  第四條公司至少應當關注涉及內部審計的下列風險:

  (一)公司內部審計機構不健全,組織架構不科學、不合理,或職責分工不清,可能導致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和客觀性。

  (二)內部審計未經適當授權,可能因得不到有效支持而導致內部審計失敗。

  (三)內部審計人員不具備應有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內部審計方法滯后,或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不完善,可能會造成內部審計質量和效率低下。

  (四)內部審計人員不遵守內部審計職業道德規范,影響審計的客觀公正性,可能導致道德風險。

第二章機構設置

  第五條公司設立審計部,負責開展整個公司的內部審計工作。審計部對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負責并報告。公司應確保內部審計在確定審計范圍、實施審計和報告審計結果時不受干擾。

  第六條公司下屬各單位(指公司分公司、全資或控股子公司)可根據需要設立內部審計機構或配備專、兼職內部審計人員。原則上,營業收入達到公司總收入10%及以上的生產型企業應設立內部審計機構;達不到公司總收入10%的生產型企業或從事貿易業務的企業應配備專職或兼職的內部審計人員。各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人員)在行政上接受所在單位領導,在審計業務上接受公司審計部的指導和監督,并向公司審計部報送年度內審計劃、年度內審總結及內部審計報告。

第三章審計范圍和方式

  第七條公司的審計范圍包括公司及其下屬各單位,以及根據有關約定需要進行內部審計的公司的聯營公司和有重大影響的參股公司。

  第八條公司審計部對屬于內部審計范圍的被審計單位,可根據需要分別采取直接審計、委托審計或聯合審計的方式。

  (一)直接審計:即由公司審計部為主,組成審計小組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

  (二)委托審計:即由公司審計部委托具有國家規定相關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進行審計;

  (三)聯合審計:即由公司審計部會同國家審計機關、中介機構或有關單位組成聯合審計組進行審計。

第四章職責和權限

  第九條公司審計部在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的領導下,依照國家法律、法規、政策以及公司的有關規章制度,獨立地行使內部審計監督權。

  第十條公司審計部的職責是:

  (一)按照有關法規和公司要求,及時建立、健全公司內部審計制度。

  (二)制訂公司內部審計發展規劃和年度審計工作計劃,經批準后組織實施。

  (三)獨立進行公司內部的各項審計業務,并及時報告審計結果。如發現公司存在重大異常情況,可能或已經遭受重大損失時,應立即報告公司董事會。

  (四)負責對公司及下屬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風險管理進行評審,及時反饋公司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薄弱環節,提出改進建議,督察改進情況。

  (五)負責對公司及下屬各單位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審計。

  (六)負責對公司及下屬各單位財務收支、經營成果及其有關的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真實性進行審計。

  (七)負責對公司及下屬各單位各項資金、各類資產的使用和處置情況進行審計。

  (八)負責對公司及下屬各單位主要經營者的經濟責任進行審計。

  (九)負責組織對公司各項工程建設項目的中期及竣工審計。

  (十)負責對公司及下屬各單位的各項專項審計和審計調查,或配合公司有關部門進行專項檢查。

  (十一)負責委托、協調外部審計機構,并監督其審計過程,評價其工作質量。

  (十二)負責對公司下屬各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負責總結、宣傳、交流內部審計工作經驗,表彰先進單位和個人。

  (十三)其他有關審計工作。

  第十一條公司審計部的主要權限是:

  (一)根據內部審計工作的需要,要求有關單位按時報送制度、流程、計劃、預算、決算、報表和其他有關文件、資料等。

  (二)檢查經營活動中有關的文件、合同、銀行賬戶、會計憑證、賬簿等內容;核查資金和資產;財務軟件登錄查詢和有關的計算機系統及其電子數據等資料的查詢。

  (三)對與審計事項有關的問題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并取得證明材料,被調查者應保證所述內容客觀、真實、完整。

  (四)對被審計單位正在進行的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公司規定的財務和經濟行為,有權予以制止;制止無效的,可以直接向公司主管領導或董事長進行匯報。

  (五)對拒不提供有關資料、拒不回答提問等阻撓、妨礙審計工作的,可以采取要求立即配合、限期報送、現場封存等必要的措施;對提供虛假資料或配合不力,造成內部審計工作誤判或審計工作無法進行的,有權通報批評,有權建議調離原工作崗位,涉嫌犯罪的,有權要求移交司法機關。

  (六)對嚴格遵守法規和公司制度、經濟效益顯著、貢獻突出的集體和個人,可以提出表揚和獎勵;對違反法規和公司制度的行為視情節輕重提出限期整改、通報批評、移交有關部門處罰。

  (七)對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的重大缺陷和薄弱環節提出審計建議的權力。

  (八)對執行審計決定的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和匯報的權力。

第五章審計工作程序

  (九)根據審計需要,有申請調動公司相關部門專家及技術人員協助審計工作,或依據審計業務內容指定和督促相關部門、相關人員配合審計工作的權力。

  第十二條內部審計工作程序包括:準備、實施、報告、督察檢查四個階段。

  第十三條內部審計機構根據年度、月度工作計劃或公司之臨時決定,結合實際需要確定審計項目。

  第十四條審計項目確定以后組織成立審計小組,初步了解被審計單位情況,擬定審計方案,并在審計實施三日前向被審計單位送達《審計通知書》;遇有特殊情況,經公司主管領導或董事長批準,審計人員可以直接持《審計通知書》實施審計。

  第十五條被審計單位在接到《審計通知書》后,應當配合審計人員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并在規定期限內按通知要求準備齊全審計所需要的相關資料。

  第十六條審計實施階段,審計小組根據審計范圍和重點,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收集充分的審計證據,形成審計意見出具審計報告初稿。

  第十七條審計報告階段,審計報告初稿應當在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后,出具正式審計報告,提交公司審計委員會審批。

  第十八條審計對象必須執行審計報告;對審計報告存在異議的,應在審計報告送達之日起七日內向公司審計委員會或董事長提出書面意見,逾期視為無異議。

  第十九條督察檢查階段,對審計報告述及的重大審計事項和審計建議及決定,內部審計機構將對被審計單位進行跟蹤檢查,必要時實施后續審計。

  第二十條審計完畢后,所有形成的與審計項目有關的資料經整理后納入審計檔案管理。

第六章審計人員

  第二十一條內部審計人員的調動,應事先征求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的意見;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的任免應由主管領導提名并報審計委員會批準。

  第二十二條內部審計人員原則上應持有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頒發的《內部審計人員崗位資格證書》方可上崗,內部審計人員應參加內部審計人員后續教育。

  第二十三條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熟悉本公司的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并通過學習來保持和提高專業勝任能力。公司應安排內部審計人員參加每年不少于兩周的脫產學習、培訓或進修。

  第二十四條內部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嚴格遵守內部審計職業規范,忠于職守,堅持原則,做到獨立、客觀、公正。

  第二十五條內部審計人員在履行內部審計職責過程中所獲取的所有資料和信息應視為公司機密,不得泄漏。

  第二十六條內部審計人員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受國家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

  第二十七條內部審計人員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司規定的,由公司根據情節輕重,依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內部管理

  第二十八條公司審計部應確定年度審計工作目標,制訂年度審計計劃,編制人力資源計劃和財務預算,并交由公司審計委員會審批。

  第二十九條公司審計部應根據《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和中國內部審計準則,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制定審計工作手冊,以指導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

  第三十條公司審計部應建立內部激勵約束制度,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考核,評價其工作業績。

  第三十一條公司審計部應在公司審計委員會的支持和監督下,做好與外部審計的協調工作。

  第三十二條內部審計的工作結果和檔案資料,未經審計委員會批準,不得向外披露。

  第三十三條審計部應當每年編寫一份審計工作報告,并報送公司審計委員會。審計工作報告應當著重說明重大的審計發現和建議。

  第三十四條審計委員會應當定期檢查公司審計部的工作,以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

第八章附則

  第三十五條本制度由公司董事會負責制定、修改、解釋。

  第三十六條本制度沒有規定或與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規定不一致的,以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規定為準。

  第三十七條本制度自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執行。

篇3:公司內部審計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公司內部審計監督,使審計工作制度化、法制化,根據國家審計法規結合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章審計機構和人員

  第二條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方案有:

  1.設立審計部,配置若干專職人員;

  2.附屬財務部,設專職審計人員;

  3.不設機構、專職人員,聘請外部兼職審計人員。

  公司根據發展規劃,逐步形成多層次、多功能的審計監督體系。

  第三條內審人員應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質、審計專業職稱、專業知識和審計經驗。

  第四條內審人員必須依法審計、忠于職守、堅持原則、客觀公正、廉潔奉公,不得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公司應對審計人員工作進行獎勵和處罰。

  第五條內審人員按審計程序開展工作,對審計事項應予保密,未經批準不得公開。

  第六條內審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受法律保護,任何部門、個人不得阻撓和打擊報復。

第三章審計對象、范圍和依據

  第七條內部審計的對象:

  1.公司各職能部門、員工;

  2.公司全資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

  3.公司參股企業的派駐人員;

  4.總經理認為需要檢查的其他事項和人員。

  第八條內部審計范圍:

  1.與財務收支有關的經濟活動;

  2.財務計劃的執行和決算;

  3.公司資產的使用、管理及保值增值情況;

  4.基建工程預、決算的真實合法性;

  5.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執行情況;

  6.公司領導離任的經濟責任;

  7.管理活動、行政活動;

  8.其他認定事項。

  第九條內部審計依據:

  1.國家法律、法規、政策;

  2.公司規章制度;

  3.公司經營方針、計劃、目標;

  4.其他有關標準。

第四章審計種類和方式

  第十條公司內部審計包括:

  1.財務收支審計。對被審單位財務收入的合法性、真實性進行監督檢查。

  2.專案審計。對被審單位及人員違反公司經濟紀律問題進行審計查處。

  3.專項審計。包括:

  (1)管理審計。對被審單位管理活動的效率性進行審計。

  (2)效益審計。在財務收支審主計基礎上,對其經濟活動效益性、合理性進行審計。

  (3)任期審計。對被審單位負責人在任職期間履行職責情況進行審計。

  (4)審計調查。對公司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專題調查。

  第十一條公司內部審計方式有:

  1.報送(送達)審計。

  被審單位接到審計通知書,應在指定時間將有關材料送審計機構接受審計檢查。

  2.就地審計。

  審計人員到被審單位進行審計,后者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條件。

第五章內部審計和內容

  第十二條內部審計的內容包括:

  1.財務計劃及其預算的執行的決算;

  2.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立項、資金來源,以及預處算、決算、竣工、開工審計;

  3.資產管理情況;

  4.經營成果,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

  5.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嚴密、有效性;

  6.重要經濟合同、契約的簽訂;

  7.各部門、下屬企業領導離任審計;

  8.聯營、合資、合作企業和項目投入投入資金、財產使用及其效果;

  9.配合國家審計機關和審計(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有關部門的審計;

  10.其他交辦審計事項;

  11.向總經理室、審計機關報送審計工作計劃、報告、統計報表等資料。

第六章內部審計的主要職權

  第十三條內部審計行使下列職權:

  1.召開本公司、部門、下屬企業有關審計工作會議;

  2.參與重大經濟決策的可行性論證或可行性報告事前審計;

  3.要求被審單位及時提供計劃、預算、決算、合同協議、會計憑證、帳簿等文件資料;

  4.檢查被查計單位的憑證、帳簿、報表、資產;

  5.對有關事項調查,有權要求有關單位和個人提供證明材料;

  6.提出改進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議;

  7.對違反財經法規行為提出糾正意見;

  8.對嚴重違反財經法規、造成嚴重損失浪費的人員,提出追究責任的建議;

  9.對審計工作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及時向總經理、董事會、監事會報告;

  10.對阻撓破壞審計工作及拒絕提供資料的,有權向總經理提出建議,采取必要措施,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11.參與制定、修訂有關規章制度。

第七章內部審計工作程序

  第十四條內部審計工作程序:

  1.制定公司審計計劃和工作方案,經總經理批準組織實施,必要時報送審計機關。

  2.書面通告被審計單位,說明審計內容、種類、方式、時間。

  3.實施審計。審計人員可采取審查憑證、帳表、文件、資料、檢查現金、實物、向有關單位和人員調查取證等措施。

  4.提出審計報告,作出審計結論及審計處理意見。

  5.下達審查處理決定。

  6.復審、被審單位、個人在接到審查處理決定15天內,向公司提出書面復審申請,經總經理批準,組織復議。

  7.進行后續審計。

  第十五條審計程序過程注意事項:

  1.審計前,應向被審計單位出示由總經理簽章的審計通知書及授權審計通知書;

  2.審計處理決定由總經理批準下達;

  3.復議期間,原審計結論和決定必須照常執行;

  4.重大事項審計報告報董事會、監事會備案;

  5.審計過程中若發現問題,可隨時向公司報告及時制止。

第八章審計檔案制度

  第十六條審計部門建立、健全審計檔案管理制度。

  第十七條審計檔案管理范圍:

  1.審計通知書和審計方案;

  2.審計報告及其附件;

  3.審計記錄、審計工作底稿和審計證據;

  4.反映被審單位和個人業務活動的書面文件;

  5.總經理對審計事項或審計報告的指示、批復和意見;

  6.審計處理決定以及執行情況報告;

  7.申訴、申請復審報告;

  8.復審和后續審計的資料;

  9.其他應保存的。

  第十八條審計檔案管理參考公司檔案管理、保密管理等辦法執行。

第九章獎勵與處罰

  第十九條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人員之遵紀守法、效益顯著行為向總經理提出各類獎勵建議。

  第二十條審計人員對下列行為之一單位和個人,根據情節輕重,向總經理提出各類處罰建議:

  1.拒絕提供有關文件、憑證、帳表、資料和證明材料的;

  2.阻撓審計人員行使職權,抗拒、破壞監督檢查的;

  3.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的;

  4.拒不執行審計結論和決定的;

  5.打擊報復審計人員或舉報人的。

  第二十一條對有下列行為的審計人員,根據情節輕重給予各類處罰:

  1.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的;

  2.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的;

  3.玩忽職守,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的;

  4.泄露公司秘密的。

  第二十二條對審計過程的以上行為,構成犯罪的,提請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章附則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由審計(財務)部門解釋、補充,經公司董事會通過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