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校園及周邊治安環境規章制度

校園及周邊治安環境規章制度

2024-11-04 閱讀 4808

  第一條為維護學校及周邊治安秩序,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教育部、公安部《關于深化學校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意見》的精神,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各類學校校園及周邊治安環境管理,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學校及周邊治安環境整治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教育服務,一手抓打擊整治,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法制觀念。

  第四條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學校及其周邊地區治安環境整治的領導,統籌規劃校園周邊環境的建設和管理,組織、協調和督促有關部門做好校園周邊環境管理工作。將學校及其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實績,列為黨政干部考核的一項內容。

  第五條學校及其周邊地區的治安管理堅持“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由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機構組織協調,公安部門指導督查,各部門、各單位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宣傳、公安、司法、教育、文化、工商、市政、建設、規劃、衛生、電信等有關部門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盡職盡責,協同作戰,落實工作措施,推進學校及其周邊地區治安環境整治的法制化、規范化。

  第六條校園及其周邊治安環境整治工作實行責任追究制。對整治工作不重視,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而發生問題的,要給予警示和督查,對造成嚴重后果的,有關部門要實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一票否決,并按有關規定追究直接責任人和有關領導的責任。

  第七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維護校園周邊環境的義務,并有權對破壞校園周邊治安環境的行為進行制止、檢舉和控告。設立舉報熱線,有關部門在接到舉報后應當及時快速處理。

  第八條各類學校要建立健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機構,切實做好學校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要建立健全以學校主要黨政領導掛帥,各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學校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中小學校要有一名分管領導分工負責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要加強保衛組織建設,開展保衛干部的業務培訓,全面落實學校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

  第九條實行校園治安防范機制,加強校園出入口、學生宿舍、娛樂(餐飲)場所、外來人員居住點等重要部位的安全管理制度,搞好集人防、物防、技防于一體的校園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提升學校治安管理的科技含量。

  第十條加強師生的法制宣傳教育,把民主法制教育貫穿學校工作的始終,增強師生的法制觀念和守法意識。廣泛開展創建安全文明校園和“珍惜生命、遠離毒品”及崇尚科學文明、反對迷信*等活動,堅決杜絕毒品、*侵害校園。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的作用,定期輔導安全防范知識,及時通報轄區治安情況,主動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建設好校園的法制陣地。

  第十一條中小學校要以社區為依托,推行青少年維權工作例會制度,深入開展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創建活動,建立以學校為核心,反應迅速的維權崗區域聯動機制,提高預防、發現、控制和處置治安隱患的能力,為青少年構建安全防護屏障。

  第十二條學校要建立健全校外幫教網絡,對在校的“雙差生”和“工讀生”落實責任部門和幫教組織,開展“一幫一”活動。加強對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時幫助學生疏導心理障礙。

  第十三條加強社會監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記者要加強對學校及周邊治安環境整治的監督,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十四條建立執法、管理聯合體,形成執法部門與校園派出所、保衛組織共同管理的機制。執法部門的管理要延伸至校園內部,校園的綜治組織管理要擴大到校園周邊,防止校園內部經營的服務設施管理混亂,防止校園周邊的問題出現反彈。

  第十五條公安機關要加強維護校園及周邊的治安秩序,對盜竊、敲詐、勒索、搶劫師生財物、侵害師生人身安全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和校園及周邊地區的流氓團伙、黑惡勢力,要依法嚴厲打擊。對學校及周邊地區存在的“黃、賭、毒”要堅決鏟除,凈化校園及其周邊治安環境。

  第十六條公安派出所對轄區學校實行聯系掛點、干警包校的治安防范機制,及時掌握學校內外的治安動態,指導校園內的治安防范,抓好大中專院校的“校園110”、“護校隊”的義務治安防范隊伍的建設。加強對學校周邊治安復雜部位、重點時段的巡邏,及時幫助學校解決治安隱患,構建校園安全防范體系。

  第十七條公安交警部門要維護好學校周邊的交通秩序,對位于公路和交通要道的學校門口要設立安全通道和流動交通崗,確保師生安全。

  第十八條學校要建立多種形式聯防共建的防范網絡,采取警校聯防、校校聯防、校企聯防、校村聯防等聯防共建形式,整合資源,凝聚力量,擴大校園周邊的安全覆蓋面。

  第十九條禁止在中小學校周圍200米以內開設歌舞廳、錄像室、臺球室、電子游戲室。

  限制在中小學校周圍200米以內經營網吧,嚴禁未成年人進入網吧。

  第二十條校園周邊環境應當保持整潔、確保車輛通行無阻。嚴禁在學校門前兩側擺攤設點、堆放雜物、開設農貿市場和停車場。依法拆除學校周邊的違章建筑。

  第二十一條對校園周邊娛樂服務場所實行嚴格準入條件,從嚴審核,總量控制。堅決查處校園周邊各種涉及*、淫穢、色情、暴力內容的錄像廳、歌舞廳和音像書刊點,堅決制止向學生兜售不良出版物的行為。

  第二十二條對違反本規定的行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三條各縣區可根據本規定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

  第二十四條本規定具體應用問題由南寧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二十五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實行。

篇2:安全及環境衛生管理細則

安全及環境衛生管理細則

安全與衛生工作

  1、潔凈:

  工作人員積極做好教室衛生管理,保證做到:每課一整理;每日一保潔;每周一清掃。各項工作完成后必須按要求填寫登記表。(備查)

  具體檢查要求:

  保證教室內外所有硬件及物品整潔:

  上:天花板-墻角-墻面-門窗框-門窗玻璃-門窗凹槽-燈-黑板-廣播-宣傳鏡框等。

  中:桌椅面、邊、抽屜內-櫥柜-衛生角-衛生用品等。

  下:地面-墻角等。

  外:門前走廊-欄桿-樓梯等

  2、整齊:

  ⑴所有物品按專用教室規定定點擺放(不得隨意移動)。

  ⑵使用后必須物歸原處。

  3、安全:

  ⑴必須按規范使用物品,注意安全。

  ⑵藥品等危險品必須嚴格按照實驗要求使用、處理、擺放。

環境布置工作

  工作人員應積極開動腦筋做好專用教室環境布置,在保證環境整潔的基礎上力求創造適宜的教學氛圍,并積極做好環境的保護、整理和更新工作。

  1、根據教室特點布置名言、宣傳畫等勵志語。

  2、各項使用制度等上墻并宣傳到每位使用者。

  3、按要求適當布置課程內容或實驗介紹等知識。

  4、適時布置學生學業成果。

  5、適當擺放參考資料、輔助資料和器具等。

配合協助工作

  所有專用教室使用者必須同時做好教室環境與安全維護工作,工作人員應指導、協助并一同檢查。

  1、事先做好使用登記

  2、按規定使用器材并復原

  3、保持教學環境整潔

  4、維護教學秩序嚴謹

檢查監督工作

  1、學校每周檢查一次,并適時進行抽查。

  2、任課教師每次課后協助管理監督。

  3、工作人員每次課后按要求檢查整理情況并自查填寫檢查登記表;每日做好保潔檢查工作并自查填寫情況登記表;每周做好大掃除并接受分管處室等部門檢查,及時做好整改工作。

  4、各任課教師應了解專用教室環境管理條例并配合工作人員做好使用管理工作。

  5、使用專用教室應課前先登記、課程結束后檢查好教室衛生和用品擺放并與管理人員一同檢查后在記錄本上簽字。

篇3:食具和環境的衛生細則

食具和環境的衛生細則

1.加工食物原料用的設備、廚具衛生管理。

  這一類設備、炊具包括廚刀、案板、切菜機、絞肉機、拌面機,各種盆、盤、筐等,由于它們與生料直接接觸,受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較高,因而對這些設備、廚具的洗滌、消毒顯得十分重要。

  (1)刀。生食及熟食使用的刀具應分開,避免熟食被污染;磨刀最好每周一次,至少每個月一次。不常使用的刀較干燥,宜涂上橄欖油(或沙拉油)以防銹,再用報紙或塑料紙包裹收藏。

  (2)砧板。木質砧板新使用前需涂以水和鹽或浸于鹽水中,使木質發生收縮作用,使其更堅硬牢固。使用后應用洗潔劑清洗,再用消毒液浸漬,之后再用熱水燙或在陽光下曝曬,以起到殺菌作用,最好讓砧板兩面均能接觸風面,使其自然干燥;砧板宜分熟食、生食使用,如果砧板痕跡太多,最好刨平再用。

  (3)抹布。用清潔劑洗滌,沖洗干凈后曬干;也可使用漂白劑。

  (4)肉類切割、絞碎機。調理工具如切片機,煎炒、油炸等烹飪設備及輸送帶等均應使用不銹鋼材料,不宜使用竹、木質等易生霉菌的材料制作,且每日應拆卸清洗。生銹部分可用15%的硝酸或市面上有售的除銹劑將銹去除后水洗。

  (5)器具及容器。容器、器具由于其種類與附著的污物不同,洗滌的方法也不相同。洗滌后必須將洗滌劑沖洗干凈,再以熱水、蒸汽或次氯酸鈉消毒。若以次氯酸鈉消毒之后應以飲用水沖洗并干燥。金屬制器易被次氯酸鈉腐蝕,若有水分殘留易使金屬生銹;合成樹脂所制成的器具吸水性低,材質軟,易損傷,受損部分易附著食品殘渣而成為微生物的生長場所,因此在清洗時應特別注意;塑料制的器皿耐熱性差,不能用高溫來消毒殺菌,因此這類制品最好以次氯酸鹽或其他化學方法消毒。

  (6)食物攪拌機、切菜機等。使用后應立即清洗。清洗部分包括背部、軸部、拌打軸、基座,清洗后利用空氣烘干。每日清洗后,輔助力的軸部洞口應滴入5~6滴礦物油。

  (7)果汁機。①在玻璃容器內加清水或溫水(40℃),再加少許清潔劑后,約旋轉10秒鐘,使容器清洗干凈,拆開零件洗凈;除去水分曬干、收存。②刮刀不可浸水,應在水龍頭下沖洗,注意不要割傷手。③不可用洗劑藥品(如溶劑、酒精),以免造成表面變色或涂料剝落。④不可將水潑于基座上,電動機或開關潑水容易發生故障。

2.烹調設備和工具的衛生管理。

  對于這類設備的清潔衛生要求主要是控制不良氣味的產生,并提高設備的效率。這類設備如果洗刷不凈,在烹制食物時能產生大量油煙和不良氣味,特別是油鍋、烤箱、烤爐等,如不注意清理油垢和殘渣,廚房內往往會油煙彌漫。同時油垢和食物殘渣往往影響烹調效果,并會縮短設備的壽命。

  (1)爐灶。開始清理前,將爐灶完全冷卻,遮板以熱又濕的布料擦拭;去除油脂,使用熱的機器清潔水溶液,沖凈再拭干;表面燒焦物用金屬絨制成的刷子刮除;熱源采用濕布拭擦,不可浸入水中。火焰長度參差不齊時,可將爐嘴卸下,用鐵刷刷除鐵銹或用細釘穿通焰孔。

  (2)烤箱。烤箱內部應用金屬球或手刮刀清洗,不可用水清理。打開烤箱門,用沾有廚房用清潔劑的泡棉或抹布去除污漬,用濕潤抹布擦凈,再用干抹布擦干;烤箱底部有燒焦的物質時,將烤箱加熱再冷卻,使堅硬物炭化,用長柄金屬刮刀刮除干凈;將烤箱內用干抹布擦拭2~3分鐘,應將水分完全去除,避免生銹。烤箱外部使用濕的清潔水溶液洗滌,再沖凈、拭干,不銹鋼要磨亮。

  (3)微波爐。烹調完畢,應迅速用濕抹布擦拭;用泡綿洗凈器皿及隔架;用軟布擦拭表面機體;不可使用銳利的金屬刷刷洗,也不可使用烤箱用的清潔劑、噴式玻璃清潔劑、化學抹布、溶劑等擦拭,以避免機體上字體模糊,失去光澤或造成銹蝕。

  (4)油煙機。應該有自動門柵,溫度過高時,能自動切斷電源及導管以防止火苗蔓延。應定時找專人清除油煙機管上的油漬。油煙罩應每日清洗。

  (5)深油炸鍋的清洗。內鍋以長柄刷擦洗,并用水和半杯醋沖凈,煮沸5分鐘,用水沖凈并烘干,外部應擦拭或沖凈。

  (6)油炸器具。油炸器具宜用中性清潔劑輔助清洗。油溫溫度計使用后也應用清潔劑洗凈,用柔軟干布擦干。

3.冷藏設備的衛生管理

  (1)冰箱。冰箱應照內部貯藏位置繪圖,標明食物的位置與購入時間;冰箱應盡量少開,每開一次應將所需物一起取出,減少冰箱耗電及故障率;冰箱至少應每周清理一次;各類食物應用塑料袋包裝或加蓋冷藏,以防止其水分蒸發;冰箱非存物箱,食物要冷卻加蓋才能放進冰箱,且要留有空間使冷氣流通;放入及取出飲料時,避免傾倒在冰箱內,以免使冰箱具有不良的氣味。有些酸性飲料如檸檬汁還易使金屬受到侵蝕。冰箱內最好置入冰箱脫臭器,消除冰箱內特殊食品的氣味,凈化箱內空氣。

  (2)冷凍柜。冷凍柜不可在太陽下直曬;冷凍柜內溫度應保持在-18℃以下;食品應分小量包裝后放入。

4.清潔消毒設備的衛生管理。

  洗碗機、洗杯機、洗滌池皆屬此類。保持這些機器、設備清潔衛生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但這在諸多企業里卻常常被忽視,因為不少人認為只要在洗滌時使用清潔劑和消毒劑,這些設備也就必然清潔衛生。其實,這些設備在使用以后沾上污物和食物殘渣,正是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最佳場所。只有首先做到洗滌機械和設備清潔衛生,才能確保被洗滌的食具的清潔衛生。

5.儲藏和輸送設備的衛生管理

  (1)櫥柜、架子、推車等雖然不與食物直接接觸,但卻與餐盆、碗碟等食具直接接觸,如不經常進行衛生消毒,則會間接地引起食物中毒和傳染疾病,因而也應予充分重視。

  (2)餐飲設備和餐具既要清潔又要衛生,二者不可缺一。如果表面的臟物污垢容易去除,如果汁、果醬、殘酒、湯水等,設備和餐具的清潔、衛生處理可以同時進行。倘若臟物過于粘結,如油脂、牛奶、雞蛋等,則必須先將臟物洗去,然后再進行衛生消毒處理。

  (3)設備的清潔衛生工作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由于各種設備有不同的特點,管理者在制訂操作規程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設備種類;清理時間;拆卸、洗刷、安裝步驟;安裝注意事項;洗刷、沖洗、消毒用的清潔劑和消毒劑的性質、數量和水溫。

  (4)目前大多數酒店采用餐具煮沸消毒、蒸汽消毒、漂白粉溶液消毒、新潔爾滅溶液消毒等方法。不論使用何種消毒方法,餐具經消毒后,應擱置在干凈的架子上自然干燥,不能用抹布揩擦,以免重新污染。

  (5)管理人員必須明確,設備和餐具的衛生程度取決于管理者對員工的要求以及員工的具體工作。因而制定設備衛生計劃和各種設備洗滌操作規程并教育培訓員工,是搞好設備、餐具衛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