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土地價格管理制度

土地價格管理制度

2024-10-31 閱讀 7661

  中國的土地市場是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才開始形成并逐步發展起來的,中國政府在解決土地價格管理實際問題的同時,借鑒國外的經驗,逐步形成了中國的土地價格管理制度雛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土地估價制度

  自20世紀80年代后期,原國家土地管理局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建立土地估價制度,要求各城市必須開展土地定級和基準地價評估,并對政府出讓土地使用權進行交易底價評估。現在,土地估價已介入大多數土地交易,如企業股份制改造、土地抵押等,農村土地也已開展基準地價評估。通過對城鄉土地進行基準地價評估和標定地價評估,為地價管理部門制定地價管理政策和對土地交易價格進行宏觀調控提供了依據。

2.建立估價機構和估價人員的資格認證制度

  開展土地價格評估,必須由專門的機構和專業人員進行。為了確保土地估價結果的科學性,管理部門要求開展這一工作的機構和人員必須經過資格認證,估價人員要經過考試才能取得估價資格。目前,中國土地估價機構分a級、準a級和b級三類,對不同類型的估價機的設立標準和從業范圍進行了嚴格的規定。來源于考試大。估價人員必須在相當學歷的基礎上參加專業考試,合格者經注冊方可從事估價工作。

3.建立基準地價和標定地價定期公布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地產管理法》規定,基準地價和標定地價要定期公布。基準地價和標定地價是城市政府管理地價的基本參照依據,也是房地產投資者投資決策的主要依據。為了確保城市基準地價的科學性,國家要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基準地價成果要上報國土資源部進行審核與平衡。

4.建立地價監測體系

  國家為了更好地了解市場地價狀況,制定地價政策,自1999年開始,國土資源部即著手在全國各城市建立地價監測體系。通過將各城市的地價變化情況及時通過該體系傳輸至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部既可快捷準確地了解各城市的地價狀況,及時制定相應的地價管理政策。同時,利用監測數據編制全國地價指數,并定期發布。

5.建立土地供應計劃制度和土地儲備制度

  為了在宏觀上調控土地價格,必須嚴格控制土地供應數量和區位。各級政府根據我國耕地少、房地產開發起步較晚的實際,建立了土地供應計劃制度和土地儲備制度,要求每年進入一級土地市場的土地數量和時機要在政府計劃的控制之下確定,同時,各城市土地管理部門還建立了土地儲備制度,以有效地調節土地供應。

6.建立土地交易最低限價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地產管理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土地交易價格不得低于城市政府規定的標定地價,否則,政府有優先購買的權力。

7.建立土地增值稅制度

  為了規范土地及房地產市場的交易秩序,抑制土地投機,1994年1月開始對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及房地產并取得收入的單位和個人開征土地增值稅。土地增值稅的實行有效地控制了土地價格的過快上漲。

篇2:江蘇省價格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實施細則

價格違法行為是指價格管理相對人違反國家現行的價格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的規定,給社會造成某種危害的行為。下文是小編收集的江蘇省價格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實施細則,歡迎閱讀!

江蘇省價格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實施細則最新消息

省物價局昨日發布《江蘇省價格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實施細則》自20*年3月1日起施行。細則規定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舉報價格違法行為的獎勵規則,最高資金額達1萬元。

細則規定,獲得舉報獎勵應當同時符合四個條件,即舉報人實名舉報,并提供有效聯系方式;有明確的舉報對象、具體的違法事實;舉報事項事先未被價格主管部門掌握;舉報事項經查證屬實并已依法作出行政處罰。

對符合規定的舉報,可分為三個等級獎勵,提供違法事實及證據,且舉報事項經查證屬于重大價格違法行為的給予20*元至5000元物質獎勵;非重大違法行為,提供違法事實及證據的情況下,一般給予精神獎勵,也可以給予100元至20*元物質獎勵;提供被舉報人的違法事實,但未提供證據的給予精神獎勵。

省級價格主管部門查處的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舉報案件,物質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10000元。不過,價格舉報時一并對涉及自身價格權益的民事爭議提出投訴的,不予獎勵。

價格違法行為的特征

一、社會危害性

價格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是指價格違法行為侵犯了價格法律規范所保護的價格行政管理秩序。具體是指由于經營者的價格違法行為,影響了價格合理配置資源的作用,影響了市場價格總水平的穩定,侵犯了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從而不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價格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是價格違法行為最本質、最基本的特征。某種價格行為之所以被認定為價格違法行為,就是因為它具有社會危害性。不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就不能認定為價格違法行為。

二、行政違法性

價格違法行為的行政違法性,是指價格違法行為違反了價格行政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

價格違法行為的行政違法性是價格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在法律上的表現。一方面,沒有價格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就無從談起價格違法行為的行政違法性。如經營者不執行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以及不執行法定的價格干預措施、緊急措施的行為,如果不影響市場價格總水平的穩定、不損害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不具有社會危害性,價格立法就沒有必要禁止這種行為。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價格違法行為的行政違法性.也就無法衡量、確定價格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價格法》中如果沒有規定禁止經營者的不正當價格行為,包括價格壟斷、價格欺詐、價格歧視等,就無從認定經營者的不正當價格行為的社會危害性。

三、應受懲罰性

價格違法行為的應受懲罰性,是指價格違法行為依法應當受到價格法律制裁。價格違法行為的應受懲罰性,是由價格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和行政違法性派生出來的,是社會危害性和行政違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與此同時價格違法行為的應受懲罰性又是價格違法行為的行政違法性的補充。

篇3:廣州市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務價格監審實施細則

  廣州市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務價格監審實施細則最新版

  第一條為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規范價格行為,保持人民生活安定,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對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務價格監審的通知》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轉發國務院關于加強對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務價格監審的通知》精神,結合本市實際情況,特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生產、經營基本生活必需品、提供服務的有關單位或個人,須按本細則規定接受監審。

  第三條對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務價格監審,由廣州市物價局負責。

  第四條監審價格的項目,是國務院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規定的25項。每項監審的具體品種、規格詳見附件。

  第五條凡列入調價備案的項目,在價格調整時,應按下列規定執行:

  (一)屬于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定價項目,在價格調整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的價格主管部門須于調價出臺前10日,向廣州市物價局備案。

  (二)屬于市場調節價的項目,生產、經營企業在調整價格時,須于調價前5日向當地價格主管部門備案。

  (三)市政府辦公廳穗府辦〔1993〕72號文件批準列入調價備案的品種,除鋼材、水泥、工業用煤仍按原制度執行外,其余品種按本細則執行。

  第六條列入監審范圍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在價格變動異常時,經報當地人民政府同意后,由價格主管部門進行審核。價格變動異常情況為:

  (一)商品和服務價格在短期內多次調整,群眾反應強烈的。

  (二)商品和服務價格一次調整升幅超過20%,半年累計調價幅度超過50%的。

  第七條對實行審核的品種,有關生產、經營單位或個人,必須如實向當地價格主管部門上報調價時間、調價幅度、調價的有關資料和主要理由。價格主管部門應認真審查。在調價理由不充分,或可能對市場物價穩定和人民生活安定產生重大影響時,價格主管部門應采取適當方式進行干預。

  第八條對下列重要的監審商品和服務價格,實行差率管理:

  (一)對下優秈米、面粉、花生油、雞蛋等商品價格,實行指導性差率管理。必要時,價格主管部門可報請當地人民政府批準將上述指導性差率變為指令性差率,有關單位應按政府的要求執行。

  (二)對飲食業實行綜合毛利率管理。

  (三)差率管理品種的具體差率和管理辦法,由價格主管部門確定。

  第九條對標二三級米、供應部隊和大專院校的凍肉、渡淡大路蔬菜、交易會期間賓館房價等商品和服務價格,實行最高限價,執行的時間和限價水平,由價格主管部門報當地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第十條對鮮活商品價格應加強價格引導。水產、蔬菜、果品批發市場的管理部門,應掛牌公布批發(成交)參考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在集貿市場掛牌,公布當天主要農副產品零售參考價。

  第十一條價格主管部門應依照本細則督促有關單位或個人執行各項規定。對違反規定的,價格檢查機構應依據有關法規予以查處。

  第十二條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可依據本細則,結合本地區情況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報廣州市人民政府備案。

  第十三條本細則由廣州市物價局負責解釋。

  第十四條本細則自頒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