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型玩具活動規定
幼兒園大型玩具活動規定
1.大型玩具的安放位置要放在地址平坦的土質地或草坪上,以免幼兒跌傷或摔傷。
2.大型玩具的構造要簡單合理。高度不超過3米,以免幼兒摔傷。器械表面要光滑、無刺、無棱角,要堅固耐用。
3.在活動前教師要檢查全體幼兒的著裝是否安全(衣服合身,紐扣不松懈,褲腿不能過長,鞋子合腳,鞋帶系好等)。
4.活動前教師要向幼兒交待清楚活動規則、活動方法、活動中不互相推擠,學會互相謙讓。
5.教師要檢查大型玩具是否清潔、牢固、光滑。
6.幼兒必須在保教人員的視線內活動,保教人員必須隨時觀注幼兒活動情況,切勿與人閑談。
7.活動中保教人員要特別照顧動作不靈活或體力較差的幼兒,防止這些幼兒出現意外。
8.活動結束時,保教人員要及時清點幼兒人數,組織好幼兒回教室。
9.根據幼兒特點掌握幼兒活動時間,遵循動靜交替原則。
篇2:幼兒園綜合大型玩具使用管理制度
幼兒園綜合大型玩具使用管理制度
天氣轉暖,氣溫適宜,正是幼兒長身體的關鍵時期,為保證幼兒開展安全愉快的戶外活動,合理使用大型綜合玩具,特提出如下要求,望廣大教職員工認真執行,全體家長大力配合。
一、日常維護與檢查:
1.幼兒園分管領導和值班領導要認真檢查大型玩具是否有積雪、枯枝或其他雜物,檢查大型玩具是否安全牢固。一旦發現問題應立即通知班主任禁止使用,及時采取措施排除故障。
2.保育員要做到天天擦洗大型玩具,保證衛生安全。
二、組織幼兒正確使用大型玩具
3.班主任在組織幼兒活動前,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定適合幼兒活動的區域范圍。要先檢查選擇的活動區域是否有異常,講清游戲玩法,然后清點幼兒人數,注意檢查幼兒身上佩戴的飾物是否收好,幼兒的衣褲是否提好,保障幼兒安全。
4.幼兒活動時,哪些地方有隱患要格外留意,教師應作到心中有數,在幼兒密集的區域要加強巡視,特別關注那些動作不協調、有受傷史、體弱多病的幼兒,注意他們的活動,并給予適當幫助。
5.教師應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提示幼兒集中在一定區域內玩耍,便于給予照顧和保護,切忌幼兒脫離教師視線,造成意外傷害。幼兒在玩滑梯的時候,教師要提示幼兒不帶玩具上滑梯;玩滑梯時要坐好,滑下后立刻站起來,不停留;后面的小朋友要等前面的小朋友走開后再滑,杜絕幼兒倒滑滑梯。
6.在組織幼兒玩特殊種類的玩具器械時(如攀爬、蹬輪等),教師要給予特別的指導和保護,要先講明玩法、注意事項,再組織幼兒有序的玩,切忌幼兒間擁擠、推搡。
7.活動結束時,教師不要急于集合幼兒,應站在關鍵位置,環顧所有幼兒從大型玩具上下來,最后清點好人數后方可帶隊離開。
三、幾點注意事項
8.在組織幼兒玩大型玩具時,老師要監守崗位,不斷巡視,不接打電話、不與他人聊天,如發現大型玩具有磨損、螺絲松動現象,應及時上報。
9.為保證幼兒安全,自中班下學期開始,班主任可根據本班幼兒情況,酌情安排幼兒玩旋轉滑梯,玩旋轉滑梯時,班主任要隨時關注幼兒情況,特別要注意那些膽小害怕的幼兒,教育幼兒不在高處擁擠、打鬧、逗留,一個跟著一個滑,不搶滑、不倒滑。
10.在組織幼兒玩大型玩具時,如出現幼兒磕傷、碰傷,應及時處理好,并及時與家長溝通,同時要經常督促本班幼兒和家長,下午放學后立即離園,不能擅自玩大型玩具,以免出現意外。
篇3:幼兒園小班家長會講話稿:玩具養成教育
幼兒園小班家長會講話稿:利用玩具在玩樂中對幼兒進行養成教育
古今中外的兒童無一不喜歡玩,也無一不喜愛玩具。游戲是孩子生活中的主要活動,要讓孩子在游戲中玩得愉快,離不開玩具,玩具是孩子游戲進行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對孩子來說,一塊小石子、一把小木槍、一個易拉罐、一個小盒子都可能是非常有趣的玩具,在我們身邊玩具無處不在。凡是能供孩子游戲、玩弄的東西都可稱為玩具。不管是從商店買來的奧特曼、遙控汽車、變形金剛、漂亮的洋娃娃等等,還是從我們身邊可得的各種盒子、紙片、木塊、易拉罐、碎布頭、小石子、沙石泥土、樹葉、種子等廢舊材料和自然物,孩子都非常喜愛,這些玩具都會給孩子帶來歡笑、樂趣和新奇,可以說在孩子的生活中玩具豐富多彩,千姿百態。
一、玩具豐富多彩,千姿百態
從目前幼兒家庭玩具的情況看,小班幼兒家庭玩具的類型大致有以下幾類:
1、形象玩具。如人物(布娃娃等)、動物(小貓、小狗等)、交通工具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這類玩具能引起孩子各種聯想活動的能力,孩子可以通過這些玩具,把他們生活的經驗和周圍的事物的各種感受,用游戲的形式反映出來。在游戲中,這些形象玩具的各種活動,可以活躍孩子的思維,有利于豐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體育玩具。如球類、鉆圈、童車等,這類玩具可以滿足參加體育活動的愿望,鍛煉孩子的意志,發展其動作,增強其體質。
3、建筑玩具。如各種積木,塑料拼插,膠粒結構等,孩子可以用這類玩具搭拼各種建筑物,可以達到手腦并用的目的。
4、娛樂玩具。如各種形象的面具、木偶、小青蛙跳等小型電動玩具,這類玩具滑稽可愛,能引起孩子極大的興趣,從而激發孩子求知的欲望。
5、智力玩具。如七巧板、穿珠、棋類等,這類玩具很巧妙的把發展智力的任務用于游戲中,使孩子在玩中發展智力。
6、音樂玩具。如電子琴、小手鈴、小鋼琴等,這類玩具能激發孩子對樂器的興趣。
7、科技類玩具。如各種遙控玩具、萬花筒、發火的槍等,這類玩具能引起孩子的探索,發展孩子的探究能力。
8、自制玩具。這類玩具是利用廢舊材料、自然物做成的各種玩具,如牙膏盒做成的汽車,雪碧瓶做成的火箭升空,保鮮袋做成的風箏等等。
在如今孩子被玩具伴隨著長大的時代,當繁雜眾多的各種玩具擺在孩子面前時,作為家長我們又該如何為孩子選擇最合適的玩具呢?
二、小班幼兒家庭玩具的選擇
1、選擇玩具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
陳鶴琴先生曾說過:“玩具是孩子的恩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其動手動腦啟迪智慧的意義已越來越為家長所認識,由于小班孩子年齡小,動作發展不夠協調,小肌肉群發育還不夠完善,因此,小班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特點提供一些有利于動作和小肌肉群發展的玩具,如拖車、大積木、皮球等;另外,小班孩子認識事物是靠直接感知的,可以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鮮明、玩法簡單多樣的玩具。如動物玩具、洋娃娃、娃娃家的小餐具等。
2、選擇玩具要注意玩具的安全性。
買玩具不宜給孩子買過小的玩具,以免孩子放在嘴里;一些易碎、尖角、有一定傷害性的玩具,對于動作發育不完善的孩子來說是有害的;再如,皮毛玩具容易沾染灰塵和病菌,消毒又不方便,因此應該盡量給孩子買塑料等易清洗消毒的玩具。
3、選擇玩具要注意玩具的實用性。
買玩具就是要玩的,因此,玩具的實用性也是家長不可忽視的。有的家庭里,裝飾柜里擺滿了漂亮的瓷玩具,形象的泥娃娃,可是孩子卻碰不得;有的布娃娃也很可愛,但玩法單一,時間長了,孩子就覺得沒興趣。如果家長選擇多功能的玩具,就能更好地發揮玩具的使用和教育意義。如組合積木,買娃娃不要買無法自由穿脫衣服的。為了增加可玩性,家長可以給娃娃準備春夏秋冬四季小衣服(可用廢舊衣服改制),讓孩子隨意穿脫,訓練其自我服務的能力,這也增強了趣味性
4、選擇玩具要注意合理的選擇。
有的家長給孩子買的玩具過多,這容易養成孩子散漫的個性,玩一樣丟一樣,注意力不集中,喜新厭舊,影響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還有的家長認為價格高的玩具好,其實價格過高的玩具多半不適用,孩子的好奇心很強,這類玩具正巧是孩子“破壞欲”最能得到滿足的對象。
家長除了為孩子購買現成的玩具外,還應為孩子自制一些玩具,在自制玩具過程中,讓孩子和家人一起進行制作,既能發展孩子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語言交往能力等等,還能培養孩子珍惜玩具、愛護玩具的良好習慣。自制玩具要求家長做個有心人,平時隨時收集一些身邊的自然材料和廢舊材料,如螺絲殼、稻草、葫蘆、廢舊光盤、過期的掛歷、各種飲料罐、盒子等,這些都是孩子極好的玩具材料。
三、小班孩子玩具的制作與玩法示例
1、“有趣的紙棒”
材料:過期的掛歷。用掛歷紙卷起來,做成一根根紙棒。
玩法:(1)可以當作接力棒。可以進行接力跑比賽游戲。
(2)把紙棒布置成小河。可以開展雙腳并跳活動,鍛煉孩子跳的能力。
(3)給紙棒排隊。可以按照長短排,也可以按粗細排,讓孩子辨別長短與粗細。
2、“彩色螺絲殼”
材料:螺絲殼。把螺絲殼洗干凈,曬干,然后涂上彩色顏料。
玩法:(1)數螺絲殼。可以進行數數活動,讓孩子正確感知物體的數量。
(2)一一對應。根據數卡,取出相應的螺絲殼,也可以開展數、物匹配活動。
(3)角色游戲。把螺絲殼當作快樂小吃店中的美味小吃,讓孩子進行角色游戲活動,發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3、“可愛的光盤動物”
材料:廢舊光盤。
玩法:(1)制作可愛的小動物。利用廢舊光盤進行小動物創作活動,發展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
(2)漂亮的掛飾。把光盤進行裝飾后用彩色絲帶串起來成為美麗的掛飾,優化活動室環境。
(3)光盤鏡框。把光盤組合成鏡框,用來放照片用。
(4)圓形娃娃。把光盤作為孩子認識圓形的教具,區分幾何圖形。
4、“神奇飲料瓶”
材料:各種飲料瓶。
玩法:(1)保齡球。選同一種飲料瓶洗干凈后,裝上水或者各種顏料水,蓋緊瓶子,當作保齡球,開展玩保齡球活動。
(2)水桶。把各種飲料瓶洗干凈,裝上水或者各種顏料水,蓋緊瓶子,可以開展兩人抬水活動或著一人拎水活動、挑水活動,還可以進行抬水、拎水、挑水比賽。
(3)比輕重。把各種飲料瓶洗干凈,裝上水或者各種顏料水,蓋緊瓶子,讓孩子進行比輕重活動。
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玩固然重要,玩具更為重要,必須有許多玩的東西來幫助,才能玩得起來,才能滿足玩的欲望。”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玩具,玩具不僅具有娛樂功能,還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
四、玩具是孩子養成教育的資源
1、增長孩子的知識。
玩具為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提供信息。玩具豐富多彩,造型千姿百態,色彩鮮艷漂亮,吸引了孩子去看、去摸、去擺弄這些玩具,從而刺激了孩子的感覺器官,擴大了孩子的眼界,通過玩玩具,孩子認識了玩具,增長了知識,使孩子記憶能力、思維能力等獲得發展。
2、發展孩子的動作和技能。
在眾多的玩具中,一些體育類玩具如跳繩、套圈、投沙包、放風箏等,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孩子的運動能力、平衡能力、肌肉發展和動作的協調都能獲得訓練和發展,從而鍛煉孩子的身體,增強孩子的體質。
3、發展孩子的智力。
孩子在玩拼圖、插塑等玩具時,要集中注意力,觀察、思考形狀之間的聯系,創造性地進行拼插,都有利于孩子智力的發展。
4、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玩娃娃家游戲時,孩子學會了需要自理生活的能力。如蓋被子、扣紐扣、整理玩具等有利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
5、培養孩子的合作交往能力。
許多玩具本身需要兩人或者兩人以上合作玩的,如“拉拉球”、“抬飲料瓶”等玩具必須兩個人合作才能玩的,所以在玩這類玩具時為孩子的交往增加了機會。
6、玩具除了以上一些教育功能外,還可以成為孩子養成教育的資源。游戲是孩子社會交往的起點。在孩子進行游戲時,常常免不了因為玩具而產生糾紛。但是只要合理地引導孩子分配和安排游戲的角色和內容,糾紛就能解決并使游戲繼續進行下去。孩子可以從中學習相互謙讓、協商,學會與同伴分享玩具,對人有禮貌等人際交往的基本行為規范要求。可見,玩具能陶冶幼兒情感、性格和發展社會性。家長可利用玩具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品德形成提供條件。
小班孩子年齡小,而且現在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都受到大人的十分寵愛,都比較任心、霸道。特別是剛入園的孩子,大部分孩子都不知道怎樣正確使用玩具、愛護玩具、與同伴共享玩具,也不知道怎樣收拾整理玩具,那么怎樣培養小班孩子正確使用玩具、愛護玩具等良好行為習慣呢?作為家長又該從何入手呢?
五、寓教于玩樂之中的養成教育
冬冬是剛上小班的小朋友,媽媽發現:早上冬冬來到幼兒園,搭積木的時候,有時拼拆的玩具拆不開,就放進嘴巴中咬,或者將玩具在桌上敲打;有時看見別的小朋友手里的玩具是自己喜歡的玩具,沒得商量就去搶;有時玩具掉在地上,看見了也不撿,不關自己的事;收拾玩具也顯得亂七八糟。媽媽看到冬冬這些表現,心理很著急: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就應該懂得怎樣玩玩具、怎樣愛護玩具、怎樣與同伴一起玩玩具、怎樣收拾玩具。如果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將來長大了又怎樣融入社會,成為健康發展的人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可見,培養幼兒良好習慣必須從小抓起,一個良好的習慣可以讓人受益一生。
其實冬冬的表現是由他的年齡特點和家庭環境所造成的。小班孩子雖然上幼兒園了,與別人交往的范圍也有所拓展,開始愿意和同伴交往,但是孩子對于和同伴一起玩的意識和行為規范很膚淺,所以家長也不必擔心,只要我們家長做個有心人,有意識加以引導,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為孩子將來走進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那么現在應該如何入手,使小班的孩子從小養成正確使用玩具、愛護玩具等良好習慣呢?
1、培養先認識后使用的習慣
家長為孩子每提供一種新玩具,自己首先要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掌握玩具玩法。其次讓孩子認識玩具,知道玩具的名稱,觀察玩具的顏色,了解玩具的結構等方面,再要求他們學會正確使用玩具。孩子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可以先讓孩子自己摸索玩法,孩子能自己玩的,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玩,并給予表揚鼓勵,培養孩子主動探索學習的能力。如果孩子不會玩,家長必須給予一定的示范、指導、幫助。比如玩具插塑:開始,家長出示一個插好的玩具造型,以引起幼兒的興趣,然后向孩子介紹拼插的正確方法,讓孩子仔細觀察。在幼兒拼插的過程中,家長要及時糾正孩子一些不正確的玩法,指導孩子如何拆卸玩具的技巧,逐步培養孩子正確地使用玩具,懂得辦事要遵循規律。
2、培養與同伴共享玩具的習慣
在幼兒園開展桌面游戲時,往往是一筐玩具幾個小朋友一起玩,而不是每人一筐的。孩子在家玩玩具一般都是一個人占有的,所以孩子到了幼兒園出現了“這個玩具是我的,不讓你玩”的情況,作為家長在家里要和孩子一起玩,比如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把玩具分成每人一份。剛開始由爸爸或者媽媽做分配者,逐漸過渡到讓孩子承擔分配者,讓孩子覺得分配玩具是能干的,使他產生榮譽感,從而積極約束自己,不獨自霸占全部玩具,避免爭搶玩具現象發生。在游戲中,教會孩子共同使用玩具,友好合作游戲,可以避免或者減少爭搶玩具,激發孩子共同愛護玩具,培養孩子之間初步的合作,使孩子體驗到與同伴合作游戲比獨自一人游戲更有趣。作為家長要隨時抓住機會,在家中讓幼兒與別人合作活動。比如,家中來了客人小朋友,家長要提醒孩子主動拿玩具給客人小朋友玩,發現孩子有良好的表現,家長要及時鼓勵表揚,使孩子逐漸能夠與同伴主動交往,友好合作游戲,為孩子今后適應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3、培養珍愛玩具的習慣
指導孩子正確使用玩具,單單靠口頭說教是不夠的,我們家長還要想方設法讓孩子愛玩具、正確使用玩具。比如:針對孩子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這一現象,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述故事《小象找媽媽》,讓孩子通過感受故事情節,懂得幼兒園的玩具是不可以帶回家的。比如針對玩具損壞這一現象,家長可以把損壞的玩具、圖書收集起來,向孩子訴說:娃娃的胳膊掉了,娃娃“哭”著訴說自己的胳膊是被孩子扯斷的,現在很痛很痛,希望孩子想想辦法救就她,讓她不痛。孩子聽到這樣的說哭訴,會喚起孩子的同情心,比如:和爸爸媽媽一起將娃娃的胳膊重新接上,將破損的圖書重新粘貼好等等。借助講故事和實物表演比給孩子說教效果要好多。
我們知道一定的規則建立可以幫助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正面教育孩子愛護玩具,并逐步過渡到自覺愛護玩具。比如:在家里,家長要給玩具一個固定的地方,也就是玩具要有個家,讓孩子知道玩具的家在哪里。每次玩玩具前,家長都要強調玩具要輕拿起輕放,玩具掉在地上要隨時撿起來,不扔、不咬、不摔玩具;在拼插玩具時,要求孩子拿一個搭一個,不要抱著許多玩具不玩,也不讓別人玩。玩玩具時,要學會和別人商量,不爭不搶,輪流玩。在玩玩具結束時,家長要再次提醒孩子,要把玩具輕輕地拆卸掉開,輕輕的把玩具送回家。
4、培養有序擺放玩具的習慣
玩具是孩子玩的,因此必須由孩子自己收拾整理,讓孩子懂得收拾玩具是孩子的職責。作為家長,在家里還要積極為孩子收拾玩具創造條件。比如:不同的玩具用不同的筐盛放,并固定擺放在某個櫥柜里、玩具架上。在每一個固定的位置上,家長可以利用標記做記號,讓孩子很容易根據標記掌握玩具擺放的位置。收拾玩具時,提醒孩子玩具哪里拿哪里放,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在責任心,又培養了孩子愛護玩具的好習慣,增強了動手能力。當發現孩子有進步時,家長一定要鼓勵,不斷鞏固孩子會收拾玩具、有序擺放玩具的好習慣。
5、培養專心玩玩具的習慣
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大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皇帝”,每個家庭都會給孩子添置不少的玩具,有遙控玩具、變行金剛、奧特曼……應有盡有。在家里有的孩子玩玩具時往往把所有的玩具都拿出來,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玩那個,玩具撒了滿地,表現為三心二意,缺乏責任心,這是由于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差的原因。因此,作為家長要合理提供玩具數量,玩具不要太多,要求每次孩子玩玩具時,選擇一兩種玩具,這樣會養成孩子做事專心的好習慣。如果某種玩具孩子玩久了,家長可以暫時為他們收藏起來,過一段時間再拿出來給孩子玩,孩子會對玩具又產生了新鮮感,有了新鮮感,有了興趣,孩子一定會專心投入。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玩具。做有心人,玩具也可變為教育孩子好載體。孩子玩玩具的過程中潛藏著養成教育的資源。只要我們家長用心挖掘,充分利用這些教育資源,運用合適的方法相機引導,那么孩子玩玩具的過程也就成為潛移默化接受良好習慣養成的過程。可見,在養成教育中我們利用玩具同樣能達到“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