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公司小車管理的若干規定

公司小車管理的若干規定

2024-09-23 閱讀 5773

  為進一步完善公司車隊內部管理制度,增強文明駕駛安全高效、優質服務意識,預防和杜絕交通違章和各類事故的發生,保障公司生產運輸工作的順利完成,特制訂如下規定:

一、車輛使用規定

  1、車輛由財務部統一管理,用車由財務部統一安排,去向由財務部開具《派車單》;

  2、從嚴控制因私用車和車輛外借,凡本公司遇有特殊情況與財務部聯系,經董事長同意后方可照顧派車。

二、車輛管理規定

  1、所有車輛必須按規定停放,沒特殊情況,車輛不準在外過夜。

  2、每天對車輛進行早例檢工作,每季度車隊對所有車輛進行一次全面安全檢查,并記錄臺帳,杜絕帶故障出車,確保行車安全。

三、駕駛員管理規定

  1、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加強車輛保養,保持車況良好,車容整潔。

  2、全隊人員應積極參加公司組織的各項活動。

  3、車隊對車輛統一安排調度,無出車任務時,駕駛員應在公司待命,接到出車任務不得無故推諉,經發現查實,第一次給予批評教育,屢教不改給予停駛檢查,停駛期間,取消駕駛員享受的一切待遇。

  4、嚴禁出私車(凡未經領導同意,駕駛員擅自將車輛開出,均視為出私車),凡發現出私車,第一次予以批評教育,屢教不改者停駛檢查。因擅自出車,造成一切后果,由駕駛員自負。

  5、嚴禁酒后違章開車,確保行車安全。

  6、司機手機費每月報銷100元。

  7、嚴禁虛報冒領停車費、過路費,發現一次全額退賠,發現二次以上,停駛檢查。

  8、按照公司安排的車輛駕駛,不得私自更換車輛,不得擅自將車輛以任何方式給其它人員駕駛,違反規定者,造成的經濟損失或其他后果,均由駕駛員本人承擔。

  9、在公司內部,行車要緩慢,倒車要小心,如造成公司財產損壞者要全額賠償。

四、修理規定

  提倡車輛“有病必治,有障即除”的原則,使車輛徹底消除隱患,杜絕帶故障出車,確保行車安全,把事故控制到零。

  1、車輛維修由車隊扎口管理,嚴禁擅自外出維修。

  2、車輛出現故障,需報車隊和公司領導同意后方可按指定地點外出維修。

  3、車輛出現故障,經維修人員檢修后,需調換配件,應及時向領導匯報。

  4、如發現在維修保養、領用配件等方面弄虛作假,一經查實,嚴肅處理。

  5、人為造成車輛損壞,造成車輛維修的維修費用公司承擔50%,駕駛員承擔50%(如發動機沒機油、沒水等)。

  本規定自二零零三年十月一日起執行。

篇2:財務費用的報銷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公司的財務管理工作,統一各部門的報銷程序及規定,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現結合公司的具體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1、借款報銷的審批權限

  1.1公司員工因工出差借款或報銷,由各部門經理審簽后,報公司財務部門審核,并送公司總經理批準,方能借款或報銷。凡有審簽權限的部門經理須在財務部門簽留字樣備案。

  1.2員工出差預借差旅費應填寫"借款單",并注明借款事由及行程,按規定程序報批后,到財務部門預借差旅費。

  1.3員工出差返回后,填寫"費用報銷單",按規定的時間及審批手續到財務部門報銷。

2、員工差旅費報銷標準。

  2.1員工出差分"長途"和"短途"兩種,即當天能往返的為"短途",出差時間在一天以上的為"長途"。

  2.2出差地點區分為1類區,2類區,港澳臺地區三種,即:二類區:特區、上海、北京、廣州等地;一類區:除二類區以外的地區。

  2.3出差住宿費報銷標準:(元/人/天)職務一類區二類區港澳臺地區一般人員首日10080首日150120總經理批準主管、工程師級首日150130首日220**0400hkd部門經理級首日250200首日300250500hkd公司副總經理級250300600hkd

  2.4出差補助標準

  2.4.1員工短途出差視同出勤,不再享受出差補貼。(深圳市外的短途出差,可享受15元/人/餐的伙食補貼)。

  2.4.2長途出差補助標準:(元/人/天)職務一類區二類區港澳臺地區一般人員3040100hkd主管、工程師級4050100hkd部門經理級6080150hkd公司副總經理級100150200hkd

  2.5員工出差交通報銷標準

  2.5.1員工出差乘坐交通工具:公司副總經理及以上領導可乘坐飛機、軟臥、輪船二等艙;部門經理級:可乘坐飛機、軟臥、硬臥、輪船三等艙,乘坐飛機需報總經理批準、乘坐軟臥僅限正職;其余員工乘坐火車硬臥、輪船四等艙、乘坐飛機需報總經理批準。

  2.5.2員工長途出差交通費,經理級(含)以上人員的陸路交通費可實報實銷;經理級以下人員原則上不得隨意乘坐出租車,如有特殊情況需乘坐出租車時,需經總經理批準后,方可報銷。

  2.5.3員工在本市內出差,只報銷公交車票公交車票除二人及以上同行外均不得連號。無特殊情況,不得報銷出租車票。

3、員工差旅費報銷規定:

  3.1住宿費,交通費按規定標準執行,超標自付(如有特殊情況需總經理批準方可報銷),節約歸已。

  3.2膳食費按規定標準領取,不得報銷與此相關的費用。

  3.3通訊費以郵局憑證報銷。

  3.4交際費用由領導核定并填寫客餐報銷單,經總經理批準方可報銷。

  3.5短途出差不享受住宿補助。

  3.6出差人員無住宿費用時,則可按住宿標準的50%領住宿補助。

  3.7員工出差返回后于5個工作日內報銷,未按規定時間報銷的,財務部門應于當月工資中扣回預借的差旅費,待報銷時再行支付。

  3.8超過1個月以上的出差單據、假票據或不符合規則的票據,財務部門不予報銷。

  3.9財務部有權對不實的出差費用向員工出差居住地酒店直接查詢,如有虛假行為公司將按情節輕重處罰。

  4、員工探親路費的規定員工探親費不予報銷,采取補貼包干的辦法執行。補貼標準詳見《員工春節探親休假管理規定》。

  5、財務部門要加強對備用金和預付款項的管理和監督。

  5.1公司員工因公借款,必須辦理借款申請單。會計根據內容填寫齊全,完整的借款申請單,編制會計憑證,會計、出納、收款人必須在付款憑證上簽字。

  5.2公司預付款項,必須根據合同或協議辦理付款申請單,經財務審核并報總經理審簽后辦理付款;付款手續不齊備的,會計不得編制付款憑證,也不得付款。

  5.3備用金和預付款的使用,必須依照下列規定:

  5.3.1具有規定的用途,期限及限額;

  5.3.2在規定的期限內憑費用支出單據到財務部門報銷;用現金或支票進行零星采購的七天內報銷;通過銀行匯款進行預付款的二十天內報銷。

  5.3.3以上各項支出,原則上前款不清,后款不借。

  5.3.4對違反規定用途和不符合開支標準的支出,財務不予報銷。

  5.3.5對無正當理由超過規定期限,未能報銷而又沒還款的備用金,若超期時間在三個月內的收取資金占用費日息的萬分之二;三個月以上一年之內的收取資金占用費日息萬分之三。在次月工資中扣回本息。

  6、原始憑證的審核各項報銷的原始憑證,經各部門經理審簽后,報財務審查其合法性并送公司總經理批準。

  7、原始憑證應具備的內容:

  7.1憑證名稱;

  7.2填制憑證的日期;

  7.3填制憑證單位的名稱或填制人的姓名;

  7.4經辦人的簽名或蓋單;

  7.5接受憑證的單位名稱;

  7.6經濟業務的內容;

  7.7數量、單價和金額;

  7.8各種發票、收據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的規定。從外單位取得的原始憑證必須蓋有填制單位的公章;從個人取得的原始憑證,必須有填制人員的簽名或蓋單;對外開出的原始憑證,必須加蓋單位公章,其中辦理收款業務的要加蓋本單位財務專用單。

  8、對原始憑證的技術性要求:

  8.1凡填有大小寫金額的原始憑證,大寫與小寫必須相符。

  8.2購買實物的原始憑證,必須有手續完備的驗收證明。需入庫的物資,必須填寫出入庫驗收單,由實物保管人員按計劃或合同驗收后,在驗收單上填寫實收數額并簽章。不需入庫的物資,除經辦人在憑證上簽章外,必須交給實物保管人員或使用人員進行驗收,并在憑證上簽章。

  8.3支付款項的原始憑證,必須有收款單位或個人的收款證明以及簽字,有審批人簽字,并有付款的依據。

  8.4職工因公出差借款的借據,必須附在記賬憑證上。收回款項時應另開收據,不得退還原借款借據。

  8.5預付性匯款,由經辦人填制付款申請單,作為原始憑證,不得以匯款回單代替。

  8.6屬于現金發放性質的原始憑證,原則上應由本人領取簽名。有委托他人代領的,由代領人簽名;由一人代領多人的,須逐個簽章,不得通欄劃大括號簽一個章。

  8.7自制原始憑證應設計科學、格式規范、計算清楚。如計提折舊、職工福利基金等,要列名稱、計提基數、提取率、提取額等。分配工資及費用時,要列分配標準、分配率、分配額。

  8.8凡憑證內容不全、字跡模糊不清、與經濟業務本身內容不符者,應予退回或重新補正。

  9、記賬憑證的內容及填制要求:

  9.1憑證日期:一般應按實際受理經濟業務的日期填列。

  9.2憑證編號:應按月編制自然數列順序。

  9.3憑證摘要:應簡明扼要,真實反映經濟業務的內容,不得含混不清,過于簡略。

  9.4會計科目:應按有關規定設置。

  9.5憑證金額:必須與原始憑證相符。

  9.6所附原始憑證張數,要與原始憑證相符。

  9.7有關人員的簽名或蓋章:出納、會計、交款人必須在相關會計憑證上簽名或蓋章。

  9.8會計人員填制記賬憑證時,必須附有內容完備的原始憑證。

  10、本制度所指的由總經理批準的事項,如因總經理出差期間,均由董事長審批。

  11、本制度由公司財務部制定并負責解釋。

  12、本制度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會批準之日起執行。

篇3: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招生暫行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辦學活動,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教育秩序,促進民辦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結合我某某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經教育行政部門批準成立并領取《辦學許可證》的從事非學歷教育的民辦專修/進修學院、培訓學院/學校/中心、自學考試輔導學院/學校/中心/站/部(以下簡稱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從事招生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的招生工作的管理、監督以及違規處理由辦學許可證發證機關及其主管機關負責。

  第四條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的招生工作應做到既有利于教育機構之間的公平競爭,又有利于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和受教育者的雙向選擇。

第二章招生資格

  第五條申請招生的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應當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和我某某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設置標準等規定的基本條件,依法取得辦學許可證。

  第六條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應主要面向本某某招生。辦學規模較大,條件較好或舉辦我某某經濟社會需求緊缺專業的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可跨某某招生。跨某某招生的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必須按國家有關規定開展招生活動。

  第七條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與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等合作舉辦函授站、教學點、網絡中心、研究生課程班等,不具備獨立招生、辦學資格。在業務上應接受主辦學校管理,協助主辦學校完成招生、教學、管理和課程考試等組織工作。

  第八條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與外國教育機構合作進行招生,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

  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招收境外學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九條正在籌設、被依法停止、被取消招生資格的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不得招生。

第三章招生工作規則

  第十條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和法規,認真做好招生工作,確保招生工作有序開展。

  (一)要制定有關招生工作的規章制度、招生方案。

  (二)要建立健全招生機構,法人代表負總責,明確分管領導。

  (三)要加強招生隊伍建設,配備素質高的招生工作人員。

  第十一條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招生章程、簡章、廣告和錄取通知書(以下簡稱招生宣傳)內容必須真實、準確、規范、合法、詳盡,不得含糊其辭。

  招生宣傳應當清楚地介紹本校的辦學層次(本科、專科)、辦學性質(是否民辦)、辦學類型(自學考試輔導、學歷文憑考試)、學習形式(全日制、業余制、培訓班、課程班等)、招生對象、招生范圍、學習期限、專業設置、招生機構、招生性質(是否屬于國家計劃內招生)。

  招生宣傳應當標明考試類型、考試科目、畢(結)業頒發證書種類、獲得證書所需條件、頒發單位及國際、國內承認范圍。如舉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輔導班或國家學歷文憑考試班,必須按國家有關規定說明學生參加考試的方式和取得畢業證書的類型。

  招生宣傳應當實事求是向考生和家長介紹本校辦學基本條件、師資水平、教學設備、生活設施等情況。不得作違反規定和不負責任的許諾。如有“推薦工作、包分配”等承諾的,應向學生出具相關的證明材料,并與學生簽訂合同。

  招生宣傳不得有法律、法規和規章禁止的內容。

  第十二條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必須持辦學許可證、收費許可證進行招生。應當在校園內方便公眾閱讀的顯眼位置和交費場所,設立固定的公示欄或公示牌,公布審批機關頒發的辦學許可證、收費許可證(批準機關及文號)、收費標準及其教育主管部門查詢電話。

  第十三條與其它中、高等學校聯合辦學的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如非主辦學校不得以主辦學校名義進行招生宣傳和招生。

  第十四條招生宣傳資料應當報審批機關備案。

  第十五條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的招生宣傳可自行選擇媒體及刊播方式。

  第十六條禁止委托非法招生中介機構或個人進行招生宣傳和招生。

  第十七條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收取學生學費應當按學年或學期收費。收費一律使用稅務票據,按物價部門備案的收費項目標準收費。對申請退學退費的學生應當按某某有關退費管理規定辦理。

第四章招生工作管理

  第十八條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招生工作的指導和監管,督促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依法辦學,依規招生。

  第十九條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設置審批機關應當嚴格審定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的招生資格,定期向社會公布具有招生資格的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名單、辦學情況、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變動情況以及其他有關信息。

  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審批和主管機關應當建立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信譽記載制度,定期不定期向社會公布,加強社會、學生及其家長對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招生工作的監督。

第五章違規處理

  第二十條在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籌辦期間招收學生的,由教育行政部門責令停止招生,退還向學生收取的費用。情節嚴重,拒不停止招生的,由審批機關撤銷籌辦批準書。

  第二十一條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制發虛假招生宣傳,欺騙、誤導學生,騙取錢財的,由教育行政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責令限期改正并視其情節輕重分別予以警告、通報批評、退還所收費用、停止招生、取消招生資格、吊銷辦學許可證等處罰。并通知刊播廣告單位立即終止刊播。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未按有關規定擅自與其他中、高等學校聯合招生,或非主辦學校而以主辦學校名義進行招生宣傳和招生,一經發現將按有關規章規定嚴肅處理。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由某某教育廳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本辦法自頒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