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陶瓷產品市場調查報告

陶瓷產品市場調查報告

2024-08-20 閱讀 2805

陶瓷產品市場調查報告

(一)從陶瓷產品研發設計角度來看

  對于傳統制造業如陶瓷行業,設計是企業遠離模仿,形成差異,走向創造,創立品牌的重要途徑,設計可以創造市場。國外相關資料顯示,工業設計對產品成功貢獻率達到60%左右。從走訪調查研究來看,景德鎮的大型企業,如唐龍等,都注重產品的自主研發和設計,都有自己的設計團隊來完成新產品的設計,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占銷售額的4%左右,但是占景德鎮大多數的中小型企業,由于資金和精力的限制,研發設計投入費用很少,設計人員甚少,所以產品缺乏自主創新,僅靠模仿而來的產品,其市場占有率非常之低。

(二)從原材料和生產加工角度來看

  陶瓷產品的生產需要經過原料車間、成型車間,施釉車間,燒成車間,檢包車間的各個生產工序,所以生產陶瓷產品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目前景德鎮陶瓷企業,已經逐步實現了生產的機械化及陶瓷機械設備供應一體化的大好趨勢,景德鎮幾大陶瓷機械設備生產廠家都為景德鎮陶瓷生產提供機械設備;陶瓷生產用原材料特別是優質礦物質原料,屬于不可再生資源,越用越少,景德鎮陶瓷生產原料也有供不應求的現象,有些甚至要從其他地區采購原材料,加之近年來,運輸成本不斷攀升,無形之中也增加了生產成本;景德鎮陶瓷企業已基本告別煤煙,使用壓縮天然氣、煤氣等替代原燃料,減少了大氣污染治理的壓力,給陶瓷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三)從市場營銷角度來看

  景德鎮陶瓷產品以外銷為主、內銷為輔。統計資料顯示,20xx年景德鎮陶瓷出口占總產量的80%以上,幾家較大規模企業的出口量也都達到65%或更多,日用瓷出口占總量的75%以上;根據09年1—6月份景德鎮進出口貿易情況通報公布的結果表明,各類陶瓷產品出口17585萬美元,同比增長18.6%。從以上數據表明,景德鎮陶瓷與出口的依存程度是很大的。

  景德鎮陶瓷在外銷的營銷策略上,通過一些大型的會展來擴大本品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甚至是完成訂單交易。在內銷的營銷策略上,比較注重產品的設計,設計出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是營銷的第一步,所以景德鎮企業也開始嘗試設計配套產品,以使產品更豐富,與此同時提高單個消費者的消費額。

(四)從政府扶持力度來看

  陶瓷行業是景德鎮支柱產業之一,但由于不是核心支柱產業,所以政府在對陶瓷產業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有一定限額,這里的陶瓷企業對政府依賴性較小,主要是靠自己而興起,當然也有一定的政府采購;在陶瓷材料產業基地建設中,景德鎮市政府是作出了很多的努力,景德鎮市將通過高附加值品種的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的實施,加大景德鎮陶瓷行業產品結構調整,通過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信息技術的推廣,不斷提高全市陶瓷企業的工藝技術水平,通過節能、降耗技術的開發應用,在基地形成一批產業特色鮮明、技術水平高、產業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市場前景廣闊、布局集中的陶瓷高新技術企業群體。

篇2:大學生消費市場調查報告

大學生消費市場調查報告

  1996年中國正式實行大學生擴招以來,大學生數量現在已經激增至20xx萬。20xx萬,等于四分之一個德國總人口、三分之一個英國總人口,同時根據國家統計局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城市的抽樣調查顯示:全國大學生年消費總額超過800億,并且他們的消費還在逐年增加。這些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不但創造了巨大的消費市場、深刻地影響了家庭消費,而且在消費理念上也以強勁之勢滲透到社會各個階層。不難預測的是,當他們踏上社會之后,他們對商業的影響將更為深遠。

  中國大學生群體潛在的市場價值、對于其他人群的影響力和其獨特性,完全值得企業和研究機構將其作為一個獨特的細分市場來專門研究和重視。他們追求個性,對人生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和概念;他們倡導新潮,對生活充滿了期待與好奇;他們充滿活力,對周圍的事物有著強烈的關注;他們有著高于一般同齡人的敏銳和視野;他們的消費行為、特點和方式,將左右和引領整個社會青年的趨向。在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消費群體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關注。大學生是消費“新生代”的說法也逐漸被社會認可,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已將培養新一代忠實消費者的計劃提升到企業長遠發展的一個重要位置。

大學生消費情況分析:

  消費實力分析:據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每學期的平均收入為4919元,每學期的平均支出為4819元;經常性負債消費的大學生比例超過10%。消費產品分析:擁有手機60%;擁有個人電腦27%;擁有PDA20%;擁有MP312%;擁有數碼相機7%。消費方式:攀比消費,主要表現在瀟灑消費(旅游、戀愛);昂貴消費,手機、電腦;曖昧消費,聚會、請客;個性消費,名牌服飾、化妝品等。消費特點:個性、攀比、時尚、超前。消費行為:大學生作為消費者的表現還很不成熟,同學間的消費建議和購買鼓勵對他們都會產生很大的決策影響。而且作為年輕的新人類,他們的購物攀比心理也很突出。

受眾分析:

  1.大學生呈現出與中國新富群體相近的消費特征。

  2.隨著消費中攀比心態的升溫,大學生消費群體亦出現割據局面:奢侈型學生,出手隨便闊綽,喜歡購買名牌,請客買單;自給型學生,不定期購買中檔服裝,部分有一定能力的購買中檔手機;貧困學生,非常節儉,但攀比之風又使這個群體容易心理失衡,于是頻頻向家人索要“補貼”。

  3.大學生已經具有明顯的品牌偏好,調查顯示:首位是,喜歡購買具有獨特風格的產品,占有率57.7%;其次是,單純追求流行、時髦與新奇的東西,占有率30.4%。

大學生群體的獨特性:

  1.依附與獨立并存大學生作為無固定收入的群體,無論是必要的學費和生活費,還是奢侈的休閑娛樂消費,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與家庭的經濟支持;但同時,他們又具有強烈的獨立意向和傾向,并在行動中有所展示。現代大學生并不認為花父母的錢是天經地義的,相當多的大學生都在自籌收入,例如做兼職、做家教等。

  2.個性與歸屬同在作為年輕人,大學生追求個性的釋放,他們希望自己成為有獨特風格的人,也喜歡有獨特風格的產品與品牌。但是這種獨特是群體的獨特。大學生每天都和同學、朋友進行密切的接觸,他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他們希望并主動與群體保持一致,并以這種一致獲得群體的認可。他們的空間很小,他們的選擇很簡單,他們的愛好很集中。芙蓉姐姐等事件中我們可以發現,大學生們群體生活的方式和現代的網絡以及通訊設備,使得任何一個小小的火種都可能在大學生中迅速引爆流行。

  3.穩定與沖突相依大學生群體具有青春激情和文化理性兩種特性,他們對于周圍的事情有著強烈的關注,尊重社會美德,關注公益事業,他們追求和接受浪漫、新奇、文化和挑戰,他們是自信獨立卻又重視評價,跟隨時尚卻又獨特保守,富有理智卻又沖動行事,不乏功利卻又愿意付出的一個群體。與那些未進入大學校園的同齡人相比,與那些大學畢業進入職場的前輩相比,大學生兼具了兩個群體的部分特質。這種特性讓企業可以獲得兩個“半個市場”,而營銷專家可以通過觀察、解讀大學生的行為達到進一步理解其他市場群體的脈絡。

  4.儲蓄與預支共處大學生群體作為一個細分市場,其實這個群體內部又有很大的差異性。有相對富裕的學生,他們不僅能滿足自己的日常學習生活的需要,甚至還能有可觀的積蓄。同時也有一部分學生,他們需要經常性借款來完成學業。除以上所述以外,不少研究大學生的營銷專家和企業實戰派都不約而同地指出,根據入學年限的不同,大學生群體生活態度、消費習慣都大不一樣。“以前我們以為三年是一代人,現在發現一年級新生和二年級的想法都完全不一樣。”諾基亞中國區市場總監馮耀康先生如實說。

  大學生的現實消費力和潛在消費價值中國市場與媒體研究(CMMS)在中國近幾年的調查發現,中國社會目前最富有的階層占總人口的10--30%,在這個群體中,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人群占到約40%,而這一群體在大眾總體中只占到10%。另外,從CMMS近兩年的數據對比發現,這個群體在富裕階層中也在快速成長,這意味著未來的富裕階層是更多有著高學歷、高文化特質的人群,大學生群體無疑就是未來的實力階層。通過對比與大學生同齡的已就業人群(CMMS)、大學生(CUS21)和新富人群(H3)三個群體的科技產品消費發現:雖然和新富相比,大學生在目前的消費能力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但其科技產品消費水平超過了同齡已就業人群;從預購水平看,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MP3、手機等產品的未來一年預購傾向上大學生明顯高于同齡人群體,并且也高于新富群體。這意味著,在大學生的消費需求或者可支配收入進一步增加的情況下,他們將變成這些高端消費品的重要購買者。同樣大學生作為運動一族,他們在過去一年購買過的運動產品的比例也高于其他兩個群體。從品牌觀來考察發現,隨著年齡增長,新富群體嘗試新品牌的意愿在逐漸遞減。在新富的25--29歲人群中,22%的人愿意嘗試新品牌,而到了30--34歲人群,這一比例則劇減為12%。

  可以這樣預估:大學階段是未來高收入人群(大學生)品牌忠誠形成、固化的關鍵期,錯過這一時期,則意味著未來高端市場的競爭劣勢。在金融消費方面來看,目前80%以上的學生使用銀行卡,并有一部分擁有信用卡,隨著網絡金融業務的進一步發達,大學生住群體已經成為諸多銀行紛紛看好的消費市場。無論從實際消費,還是消費觀念來看,CUS21的綜合分析研究都非常顯著的表明這樣一個事實:大學生群體在觀念意識、開放性和潛在商業價值方面更接近于職業群體,雖然其有限的經濟能力更接近同齡人,但他們對信息和知識的獲取能力、對發展環境和社會問題的關注程度遠遠超過同齡人群體,這使得對大學生群體的研究成為評估“知識與文化如何持續影響消費觀念與能力”的最為有效參照物和載體。

  大學生表現出相對同齡人的“較高文化認同、較高價值認識、較高體驗認知”將推動這個群體發展成為未來社會的精英群體和新富群體。企業在高校針對大學生進行品牌以及產品的推廣有兩個方面的意義:首先,大學生處于自主消費的初始階段,處于價值觀和品牌觀念形成的初級階段,在這個時期開展品牌的推廣活動,將對大學生在未來的長期消費中產生強大的引導性,同時不可忽視的一點,大學生所具有的相對較高學歷和綜合能力使得他們將成為未來的中產階級和極具消費能力的中堅力量;其次,通過諸多的市場調研,或者從市場容量估算來看,大學生在某些產品上(比如IT數碼、快速消費品、考試培訓、圖書音像等)具有巨大的現實消費需求。

  因此,企業既可以從這塊市場上獲得實際的利益,同時更可以培養高價值的潛在客戶,或者可以這樣說,企業在校園開展品牌的宣傳和推廣,近期可以影響甚至改變大學生的消費行為,遠期可以長遠改變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意義十分重要。備注:CMMS(中國市場與媒體研究):研究對象為中國3個城市15--64歲城鎮居民,共70000樣本。H3(中國新富市場與媒體研究):研究對象為中國18個城市18--45歲新富人群。CUS21(中國大學生消費與生活形態研究):研究對象為中國34個城市126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

篇3:區餐飲業市場調查報告

區餐飲業市場調查報告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區餐飲業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已成為城區居民消費需求中發展速度、增長幅度較快的行業,也是我區目前消費市場的一大亮點。為摸清我區餐飲業家底,全面掌握餐飲業所處的現狀、業態分布和發展趨勢,從而進一步擴大開放,做大產業,做強品牌,更好地進行產業引導,促進我區餐飲業業態合理布局,提升檔次,健康發展,培育雨湖區支柱稅源,鞏固商貿中心地位,雨湖區組織相關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于20xx年4月—6月對全區餐飲業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調查。通過上門走訪,召開座談會和問卷調查等形式,基本摸清了我區餐飲業狀況及發展需求等情況,現就餐飲業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區餐飲業現狀及呈現的特點

  (一)基本現狀

  從近年來統計和注冊登記情況來看,我區餐飲業總體呈快速增長態勢。此次被調查235家經營戶中,20xx年以前開業經營的占25%;20xx年—20xx年開業經營的?spanlang=en-us>75%。具有一定代表性。20xx年底我區餐飲業完成消費總額為23170萬元,20xx年底為26108萬元,20xx年底為31050萬元。總體每年經營額和經營戶個數按15%左右增長。截止20xx年底,我區共有餐飲業經營戶2350戶,其中規模經營戶63家占2.6%;個體經營戶2200家占93.6%;企業法人單位61家,占2.59%;公司連鎖經營26家,占1.1%。完成工商登記2100家,(其中市工商局登記注冊1820家,區工商分局登記注冊280家),享受再就業優惠政策的經營戶為1800多家,占76.5%;平均年上交稅金360萬元;安置就業人員14000多人。

  (二)我區餐飲業快速發展呈現出幾大特點

  1、經營主體多元化。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餐飲業經濟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私營、股份合作、連鎖店、個體經營企業迅速發展,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同時國營企業、集體企業通過改制也得到了發展。總體來說,個體餐飲業和私營企業整體規模和經營檔次得到增強,主體多元化趨勢逐漸明顯。

  2、經營品種齊全化。在我區既有傳統的中式餐館、飯店和酒樓,如“紅月亮”、“湘潭大酒店”、“凱旋門”、“湘里人家”、“湘里我家”等,也有西式和融合中西文化于一體的如“萬利隆”、“多美麗”、“麥當勞”;既有高檔傳統餐飲店,如“湘潭賓館”、“龍騰賓館”,也有便民傳統飲食如“土菜館”、“人民公社”、“貓記活魚”、“多一鋒面館”,街頭巷尾的小炒店更是星羅棋布。使市民在消費種類上有了更多的選擇,可以吃飯、飲茶,也可以悠閑地品咖啡、泡酒吧,還可以在商務會所進行商務活動,初步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

  3、經營業態多樣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餐飲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營銷方式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三資”快餐企業早也已涉足我區餐飲市場,并得到迅速發展。如“巴西燒烤城”、“肯德基”、“麥當勞”、“上島咖啡”、“耶利亞”等已發展多家連鎖經營店;中式快餐也加快了發展,一些老牌的中餐店如“食為天”,“桂林人”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方面保持和發揚了經營正餐傳統,另一方面也積極發展快餐、西餐經營,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還有如東方紅大酒店集飲食和文藝演出融為一體,以適應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4、消費對象大眾化。無論是高檔餐飲或個體經營企業,消費的對象主要都瞄準了大眾化群體。以大眾口味,大眾消費為主,適當配備特色飲食。如“凱旋門”、“越來越好”等個體店面主要是針對大眾消費,以實惠的價格、優良的環境贏得大量回頭客。

  5、“假日消費”新增亮點。隨著居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和消費觀念的變化。餐飲消費不斷升溫,特別是假日餐飲消費快速增長,不僅活躍了市場,而且也成為消費的一個亮點。據調查我區餐飲企業在20xx年“春節”、“五一”黃金周期間,每天的營業收入遠高于平時日均營業收入3-5倍。隨著假日餐飲消費的升溫,節假日預訂餐飲已屢見不鮮,有時甚至要提前十多天。

二、我區餐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本次調查數據顯示,我區的餐飲業總體規模在逐步擴大,銷售收入逐年增長,經營方式、業態布局等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但在經營方式、網點布局、規模檔次、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

  1、產業布局不合理,成堆積式發展。通過對全區各地段和街區進行走訪調查發現,中高檔門店主要集中在大湖路和迎賓路交匯處,如“劉羅鍋食府”、“湘里人家”、“湘里我家”、“紅月亮大酒店”等。在高校周圍、小街小巷及河堤上主要是個體小業主經營,自發形成一家連一家聚集點。而在人口相對密集的砂子嶺、火車站、韶山東路等地段和部分市場周圍,上檔次的餐飲企業及個體經營戶都很少,只有幾家檔次不高的家庭作坊式酒家,三輪車推著盒飯叫賣成了砂子嶺市場群內經銷商和顧客主體消費。韶山東路沿線鋪面林立,但大中型餐飲企業只有“川津湘大酒店”和“火鍋城”。護潭廣場金海水果批發大市場周邊幾乎沒有一家。其實,砂子嶺市場群有很大的市場需求,若設立并發展中檔快餐門店經營,必將獲得豐厚的回報。

  2、環境衛生不合要求。據調查我區餐飲經營聚集點大多配套設施不全,管理混亂。如大湖路和迎賓路、基建營商業圈、高校周圍,經營門店林林總總,但這些地方車輛亂停亂靠,污水煙氣沿街排放,餐具清洗一盆水,吵吵鬧鬧像趕集。規模餐飲企業稍好一些,但許多企業也難以達到排污標準。

  3、規模不大,檔次不高。一是在我區范圍內高檔次,大規模的餐飲企業很少。根據抽樣調查的235家經營單位中,占地面積在500m2以上的只占10.25%;上交稅金在5萬元以上的只有21%;占地面積在100m2以下的為56%;上交稅金在2萬元以下的為52.3%。從業人員在10人以下的占86%。尤其是在一些人群相對集中的校園周邊,絕大多數是家庭作坊式的個體經營戶,只有幾個平方米的經營面積,而數量卻占總體經營戶的一半以上。二是管理沒上檔次,服務質量不高。如我區有個別大中型餐飲企業,不是專人主動服務顧客,而是顧客需要什么或調整膳食都要離座找人。個體經營門店,更是無服務意識可談。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切隨你,無人理睬。三是無序競爭自食其果。如大湖路兩家相距較近的餐飲企業明爭暗斗挑起爭端,最后兩敗俱傷。不是靠信譽、品牌、質量、服務競爭來贏得人氣,而是采取原始的惡性無序競爭搶掠市場。

  4、管理有漏洞,造成稅收大量流失和同行業間的不平等競爭。據調查,全區的2300多家經營戶中,嚴格規范經營的不多,偷稅漏稅現象嚴重。除個體經營門店具有普遍性外,我區幾家大中型餐飲店也有不同程度偷漏稅現象,如20xx年度在我區餐飲業經營排名靠前的也有兩家被稅務部門查處。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人群相對集中的校園周邊,以家庭作坊式的個體經營戶為主,未辦理任何手續,長期進行非法經營;二是部分經營戶鉆“再就業綠色通道”政策的空子。“再就業綠色通道”是針對下崗職工出臺的鼓勵再就業政策,符合條件的可免除一切稅費,是政府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自該政策實行以來,得到了社會的普遍歡迎。但由于管理存在漏洞,對申報和審核不嚴,還有一些經營戶通過不法渠道或采取“掛羊頭賣狗肉”方式,致使大量并不符合條件的經營戶拿到了“綠色通行證”,堂而皇之逃避稅收。如“劉羅鍋食府”20多個就業人員,只有一個再就業優惠證,就在“合法”地享受政策優惠。還有的經營戶聘用或借用他人再就業優惠證免稅免費,甚至號稱全是下崗職工,希望政府給予更加優惠的政策。據統計,到6月底止,我區2200多家個私經營戶享受綠色通道政策的約為1800多戶,根據抽樣調查,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政策的約占60%約為1100戶,占總經營戶的50%,20xx年,我區餐飲業消費總額為31050萬元,折半計算為在此類經營戶的消費額為15525萬元,按餐飲業平均利潤率30%,平均稅率10%計算,每年流失稅收大約460余萬元。

  稅收大量流失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平等競爭的不良后果,根據問卷調查統計,那些合法經營、按章納稅、未享受再就業優惠政策的經營企業和經營門店中有68.2%的經營者要求公平競爭,規范經營收費和公平享受綠色通道優惠政策。

  5、行政中心東移,帶走一批較高檔次的消費群體。一是市政機關和市直部門的消費及相應的接待、招待消費;二是由市里主辦的大型商務活動、經貿活動消費。由于上述消費已轉移到河東地區,驅使我區內的大型餐飲企業紛紛在河東開設分店搶占市場。如“湘潭大酒店”、“紅月亮大酒店”相繼加大河東店投資力度,新增餐飲企業也主要立足河東市場,這無疑給我區餐飲業的發展也造成了相當影響。

三、加快餐飲業健康發展設想和措施

  1、加強業態布局引導,合理規劃網點

  一要根據市場需求加強業態布局引導,克服分布不均的缺陷。如砂子嶺市場群、韶山東路護潭市場周邊,可引導進行快餐經營,滿足流動人員就餐需要。二是要在傳統的以提供各種中式炒菜和主食為主,加快發展小吃、茶館、酒吧和其他餐飲業態,以品種繁多、色彩繽紛,味道多樣,極具地方特色贏得眾多消費者就餐。根據我區大眾化消費比例較高的特點,可在平政路、中山路等街段建設開發“小吃一條街”,形成風味小吃聚集地。三是在城市拓展和房產開發等市場建設中,對餐飲經營等配套設施進行前期規劃,從而使我區餐飲業呈現多種業態并存局面,均衡分布,平衡發展。

  2、加強管理、引導規范經營

  一方面要組織工商、稅務、城管、衛生、環保等執法部門加強管理,徹底取締無條件經營和不合標準的經營企業和經營門店。嚴格取締居民區影響市民居住環境的家庭門店經營戶。嚴格按照法律和政策要求對經營戶進行規范管理,依法辦理好一切手續。另一方面,要規范綠色通道。要嚴格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和相關就業政策,加強對再就業優惠證辦理工作的管理和清理,對不符合條件的不得發證,對已發證但經查實不符合政策的要及時收回證件。同時,對已享受“綠色通道”的也要實行動態管理,不能“一勞永逸”。

  3、尊重地方傳統,促進中西融合

  要充分利用長株潭三市融城的契機,發揮我區商貿中心優勢,使餐飲服務做到與時俱進,適應城市經濟發展的需要。要在滿足不同消費需求上,在特色和便捷上有所突破和創新。在行業發展上走中西餐并舉,主餐、快餐兼營的'道路。中餐要學習西餐的便捷優點,注重飲食環境,引進先進的服務方式和服務理念。如分餐制、自助餐等。在菜品上要講求色、香、味、型,有益健康,綠色環保。在經營方式上,菜品要一目了然,便于選購,店堂裝飾要結合自身經營菜品的特點,營造一種個性化就餐氛圍。西餐要結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在就餐的形式、菜品的結構上要進行適當的調整。在經營定位上既要西式大餐,也要有西式快餐,以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

  4、發揮優勢,向連鎖、品牌經營的方向發展

  雨湖是老商貿中心和古城區,占有天時、地利、人和及交通四通八達之優勢。在弘揚地方名菜和傳統名菜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快吸收其他菜系之長,要在發展自身特色菜品上下功夫,還要力創湘菜品牌,并使之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另外,要進一步鞏固改制結果,逐步向連鎖經營、產業化經營、集約化經營發展,在我區形成餐飲業的多種所有制形式,多種經濟類型和多種業態并存的共同發展的新格局。要借鑒“凱旋門”、“湘里我家”的連鎖經營理念,學習“肯德基”、“麥當勞”的連鎖管理模式加快發展壯大。

  5、引進品牌大店,鼓勵公平競爭

  要更新發展理念,打破區域界限,大膽引進戰略型合作伙伴。要通過大量的市場調查,在全國餐飲界選擇引進幾家品牌餐飲大店,激活我區餐飲市場,鼓勵公平競爭,進一步促進我區餐飲業快速健康發展。在引進的同時,既要注意保護好地方餐飲業主積極性,又要切實保障合作伙伴的投資權益,真正做到相得益彰,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