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保教工作細則
幼兒園保教工作細則一
一、嚴格遵守作息制度,不遲到、早退、不串崗、離崗。
二、嚴格執行一日活動計劃,不能隨意調班次、調活動,如有特殊情況,需經分管領導同意。
三、嚴格執行一日生活常規,按時按計劃開展各項活動。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有教具、學具。游戲有玩具(含自制玩具),風琴用后須加蓋。
四、注意安全,防止幼兒走失、受傷、鼻腔塞入異物。
五、保持室內清潔,教育幼兒不亂丟果皮紙屑。
六、嚴格交接班制度,詳細做好交接班紀錄,做到四交(交人數、交病情、交表現、交異常情況),交班的老師必須向接班老師交好班后方能下班,以確保幼兒安全。
七、堅持說普通話。
八、上班時間不做私事(如:洗衣、洗頭、理菜、織毛衣、打盹),上班不使用任何通信工具。
九、教師的子女、親屬的小孩不能放在自己班,中午值班不能帶自己的子女、親屬到班上睡覺。
十、上班時間家屬、孩子、保姆不能到教學活動區內玩耍,上班不準會客。
十一、勤儉節約、積級主動有創意地為幼兒制作學具、玩具、為幼兒游戲和活動創造條件。
十二、教師之間,班級、年級之間要團結協作,勤奮好學,形成良好的班風、園風。
篇2:《幼兒園環保教育》讀書筆記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幼兒園環保教育》讀書筆記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幼兒園是幼兒日常生活和學習健康成長的地方。在幼兒園開展環保教育,從基礎抓起,引導幼兒逐漸認識環境、體會環境,創造優美環境與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居住的關系,幫助他們形成愛護環境的情感與道德品質,培養起良好的環境行為,對于促進環境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使一代以至未來世代能在良好的環境中生活、工作、居住,都具有深遠的意義。作為一名教師,從環境教育的基礎抓起,從小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是我們意不容辭的重要責任。根據這一要求,結合我班的實際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在幼兒日常生活和教學中,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加強環保教育的實踐活動:
一、充分利用幼兒園自身的環境資源
幼兒的認知結構和認知水平是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發展起來的。從這個觀點看,創設與環保教育相適應的環境顯得十分重要。幼兒園是幼兒日常生活學習的主要活動場地,為幼兒營造一個接近自然環境,使幼兒在園內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環境的氣息,引導他們在觀察中體驗綠色帶來的生機,從植物的生長變化懂得生命的可貴,優美環境的重要。
二、發揮家庭、社會的綜合教育力量
環境保護是一個面廣而且復雜的長期系統工程,做好這一工作,人人有份,人人有責。我們是幼兒園,是幼兒集中生活學習受教育的地方,環保教育和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的戰略任務,必須發揮家庭、社會綜合教育的力量,家長不能坐井觀天,教師不能僅限于教室,整天把他們困在溫室中,必須用戰略的眼光,從基礎教育抓起,從娃娃抓起。老師和家長應適時地把他們帶到大自然中去,使他們整個身心都沉浸于大自然中,接觸更廣泛的事物,及時地對幼兒進行多方面的環境教育;帶幼兒到公園去,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草地上游戲、玩耍,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享受青青綠草帶來的清新空氣……然后用談話的方式引導他們講述清新的空氣對人的好處,噪音對周圍環境所造成的不適,而要保持這些清新的空氣和獲得寧靜的環境,就必須減少廢氣的排放,減少對大氣的污染,盡量阻止噪音的產生。這樣幼兒可以把學到的知識帶回家中,使家中親人又一次間接的接受環境教育。通過觀察、比較,讓幼兒知道保護環境光榮,破壞環境可恥的理念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3:學習《浙江省幼兒園保教指南》后感――合理安排,巧妙過渡
學習《浙江省幼兒園保教指南》后感--合理安排,巧妙過渡
平時在安排和組織幼兒一日活動時,各個活動之間的過渡環節最讓我頭疼。午餐后那段較長的時間還可以系統地安排一些活動,而每個教學活動后的過渡環節時常會用生活活動來代替,有的孩子喝水、解小便,而有的孩子則在教室里追逐、打鬧或無所事事,短時間的“放羊式”讓教室亂哄哄的,并且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在新頒布的《浙江省幼兒園保教指南》第七條中也指出:合理安排幼兒在園時間,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和過渡環節,避免消極等待和時間的隱性浪費。于是我想到,過渡環節可以讓幼兒自主地游戲和學習,這樣給幼兒提供一個釋放心理能量的空間,有利于幼兒自主自律能力的形成,同時也能讓過渡環節變得自然有序。
●晨間活動自主游戲,讓幼兒成為真正的主人。
每天,伴隨著幼兒親切的“老師早上好”,晨間活動開始了,有的幼兒來得很早,有的幼兒來得很晚,時間上很難做到統一。幼兒進活動室后,可以自主地去選擇自己可以干的事情。
案例:一天早上,幼兒陸續的來到班級,活動室熱鬧非凡卻井然有序。有的幼兒在專心的畫畫,有的在看書,有的在捏橡皮泥,有的在玩建構玩具,有的在用廢紙看圖示學習折紙......都忙的不亦樂乎。老師呢,接待來園的小朋友,時刻關注著玩耍的孩子們。等到幼兒來得差不多了,我們收拾好活動室里的材料,每個孩子自己選一件自制的體育器材,一起來到操場上,進行戶外鍛煉。
從案例中看出,幼兒沒有等待的現象,都在干自己高興的事情,老師只是引導幼兒可以這樣做,不可以那樣做,沒有強加干涉他們的自由,這樣的晨間活動多么的溫馨,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