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山西居住證管理辦法

山西居住證管理辦法

2024-08-03 閱讀 1402

山西居住證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障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規范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根據國務院《居住證暫行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流動人口,是指離開戶籍所在地進入本省行政區域內居住或者在本省行政區域內跨縣(市、區)居住的人員,但本省設區的市所轄各區常住人口跨區居住的除外。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活動。

  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臺灣地區居民、華僑和外國人、無國籍人的居住登記,不適用本辦法,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執行。

  第四條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遵循公平保障、及時便捷、全面服務、依法管理的原則。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納入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建立健全覆蓋流動人口管理、權益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經費、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所需費用及居住證工本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并予以足額保障。

  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流動人口的居住登記和居住證的發放、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教育、民政、財政、司法行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和城鄉建設、衛生計生等有關部門和機構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調配合,共同做好流動人口管理、權益保障和公共服務等工作。

  機關、企事業單位、群眾團體等應當協助做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相關工作。

  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托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建立和完善流動人口綜合服務管理平臺,配備流動人口協管人員,為流動人口提供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衛生計生、教育等公共服務。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用人單位等應當協助公安機關做好轄區內流動人口居住信息采集和居住證受理、發放等服務管理工作。

  第二章居住登記和居住證管理

  第八條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實行居住登記和居住證制度。

  第九條流動人口應當自到達居住地之日起10日內持有效身份證件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報居住登記,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的,可以依照國家相關規定申領居住證。

  第十條流動人口在申報居住登記時,應當提供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

  第十一條流動人口登記信息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號碼、近期照片、常住戶籍所在地住址、居住地住址、服務處所、受教育狀況、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計劃生育、未滿16周歲的隨行人員等內容。

  第十二條流動人口登記信息錯誤或發生變動的,居住登記申報人應當自發現登記信息錯誤或發生變動之日起10日內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辦理更正或變更登記。

  第十三條在賓館、酒店、旅店、招待所以及可供住宿的其他經營性服務場所住宿的人員,由經營單位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登記。

  在醫院住院就醫的人員,由醫院按照患者住院管理相關規定進行登記。

  在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寄宿就學或者培訓的人員,由其寄宿的單位在入學時進行登記。

  對求助的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由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機構進行登記。

  第十四條房屋出租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應當在流動人口入住后24小時內登記,并在10日內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報告,督促流動人口申報居住登記。流動人口終止居住的,房屋出租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應當自流動人口離開之日起10日內報告居住地公安派出所。

  第十五條用人單位聘用流動人口,應當自聘用之日起10日內組織流動人口申報居住登記;與流動人口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應當自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之日起10日內報告居住地公安派出所。

  第十六條大型集貿市場、商品集散地經營管理機構以及建設工程的建設單位或者建設單位委托的項目管理、工程總承包、施工總承包單位應當自流動人口入駐之日起10日內,將流動人口登記信息報告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并督促流動人口申報居住登記。

  第十七條流動人口申領居住證時,符合申領條件的,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15日內發放居住證,偏遠地區可延長至20日;對不符合申領條件的,應當告知申領人,并說明理由。

  居住證一人一證,有效期為五年。

  居住證的制作由省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統一規定。

  第十八條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市、縣范圍內住址變更的,應當在10日內到現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辦理居住變更登記。

  居住證持有人離開登記居住地市、縣范圍內不再居住的,應當自離開前10日內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辦理居住證注銷手續,并交回居住證。居住證持有人死亡的,由其近親屬、房屋出租人或者用人單位等辦理居住證注銷手續。

  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登記為常住戶口的,應當自登記為常住戶口之日起10日內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辦理居住證注銷手續。

  居住證持有人在30日內返回登記居住地的,不辦理居住證注銷手續。

  第十九條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和機構工作人員在依法為流動人口提供服務和便利時,流動人口應當主動出示居住證。

  除公安機關人民警察依法執行公務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收繳或者扣押居住證。

  第二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買賣、騙領、出租、出借、轉讓居住證或者使用偽造、變造、買賣、騙領、出租、出借、轉讓的居住證。

  第二十一條公安機關為流動人口中的育齡婦女辦理居住登記時,應當核查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沒有婚育證明的,應當及時通報給居住地衛生計生部門。衛生計生部門在核查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時,發現沒有辦理居住登記的,應當及時通報居住地公安派出所。

  第二十二條省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應當建立全省統一的流動人口綜合信息服務管理系統,實現流動人口基本信息整合與共享。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另行規定。

  第二十三條公安機關和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公共服務機構、商業服務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對知悉的流動人口信息予以保密。

  第三章權益保障和公共服務

  第二十四條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流動人口依法享有居住地人民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和便利。

  流動人口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依法履行義務。

  第二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流動人口權益保障、提供公共服務和便利納入居住證登記制度,逐步推進流動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二十六條居住證持有人享有下列權益:

  (一)依法參與居住地有關社會事務管理;

  (二)依法參加居住地社會組織;

  (三)依法參加社會保險,按相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并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四)居住地人民政府規定的住房保障;

  (五)獲得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益。

  第二十七條居住證持有人享有下列公共服務和便利:

  (一)義務教育;

  (二)求職、就業、失業登記的政策咨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就業信息查詢、政策宣傳等基本公共就業服務;

  (三)按照規定參加居住地專業技術職稱資格評定或者考試、職業(執業)資格考試、職業(執業)資格登記;

  (四)國家規定的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控、孕產婦和兒童保健、健康檔案、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行計劃生育的育齡夫妻免費獲得避孕藥具,免費享受國家規定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五)公共文化體育服務;

  (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出入境證件;

  (七)在居住地申領機動車駕駛證,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

  (八)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享受與常住人口同等優惠;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服務和便利。

  第二十八條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確定居住證持有人享受公共服務和便利的具體內容。

  流動人口符合居住地人民政府規定條件的,可以申請常住戶口。

  第二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做好城市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護工作。

  第三十條流動人口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加強流出人員的教育、培訓,保護留守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

  第三十一條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公共服務機構和商業服務組織應當為居住證的辦理和使用提供便利。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二條違反本辦法,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三十三條違反本辦法,流動人口未按規定申報居住登記的,由公安機關責令限期申報登記。

  第三十四條違反本辦法,房屋出租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未登記、報告流動人口居住或者終止居住基本信息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并對房屋出租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處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五條違反本辦法,用人單位未組織、督促流動人口申報居住登記或者與流動人口終止、解除勞動關系后未報告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并對法定代表人或者直接責任人處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六條違反本辦法,大型集貿市場、商品集散地經營管理機構以及建設工程的建設單位或者建設單位委托的項目管理、工程總承包、施工總承包單位未報告流動人口基本情況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并對法定代表人或者直接責任人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00元以上2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七條公安機關、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泄露流動人口登記管理信息,侵犯流動人口合法權益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八條居住證申領、補領、換領、制作、發放、簽注及收費辦法等執行國家相關規定。

  第三十九條流動人口在本辦法修訂前領取的居住證,在有效期內繼續有效,并享受本辦法規定的居住證持有人享有的權益、提供公共服務和便利,有效期滿需要繼續居住的,依照本辦法申領居住證。

  第四十條本辦法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2013年4月15日公布施行的《山西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篇2:鄭州市居住證管理暫行辦法

鄭州市居住證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保障流動人口合法權益,完善鄭州市居住證制度,提高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效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河南省暫住人口管理條例》、《鄭州市市區暫住人口登記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鄭州市居住證是流動人口在本市居住,依照規定享受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有效證件。鄭州市居住證采用IC卡形式,適應政府社會管理的信息化發展方向和科學統籌公共服務的需要,方便持卡人從事社會經濟活動。

  第三條實行流動人口暫住登記和居住證申領制度。外國人、無國籍人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臺灣地區居民在鄭居住的,不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公安機關是流動人口暫住登記和居住證管理的主管部門,負責流動人口暫住登記和居住證的統一制作、發放。

  第五條流動人口暫住登記信息的采集、存儲、交換、共享和居住證的申領、發放等相關管理服務活動,依托鄭州市流動人口信息平臺進行。居住證技術應用應當符合國家、省、市有關主管部門或行業頒布的技術標準。第六條人社、計生、教育、衛生、房管、民政等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相關部門,應當配合公安機關做好流動人口暫住登記和居住證管理工作,實行居住證“一證通”,向流動人口信息平臺提供有關業務信息數據,推動居住證在本部門服務管理中的應用,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章功能應用

  第七條鄭州市居住證具有信息存儲、身份識別、電子憑證、信息查詢、電子支付、現金存取等基本功能。

  第八條居住證卡載信息包括視讀信息和機讀信息。視讀信息包括持卡人姓名、性別、民族、個人照片、戶籍所在地、現居住地、有效期限等基礎信息和二維碼;機讀信息包括持卡人基礎信息(公民身份證號碼、常住戶口所在地住址、現居住地住址、服務處所、居住證編號、簽發機關、簽發日期等)和持卡人在居住證各應用領域中的相關業務信息。

  第九條居住證主要應用于教育、民政、計生、房管、公安等政府公共管理服務和社會事業領域。

第三章申領與發放

  第十條擬在鄭州市居住3日以上30日以內的流動人口,應當在到達居住地3日內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居(村)民委員會申報暫住登記。擬在鄭州市居住30日以上、年滿16周歲以上的流動人口,應當在到達居住地7日內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居(村)民委員會申報暫住登記,申領居住證;未滿16周歲的可以自愿申領;符合救助條件的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可以不申領居住證。

  第十一條申報暫住登記,按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單位招用流動人員并提供住宿的,由用人單位申報辦理;

  (二)個體工商戶招用流動人員并提供住宿的,由雇主申報辦理;

  (三)租賃房屋居住的流動人員,由房屋出租人辦理;(四)其他流動人員,由本人申報辦理。

  第十二條申領居住證應提交以下證明材料:

  (一)申領人居民身份證或其他合法有效身份證件;

  (二)近期免冠1寸照片2張;

  (三)居住地址、就業等證明材料。居住地址證明包括房屋租賃合同、房屋所有權證、購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工單位出具的住宿證明等;就業證明包括工商營業執照、勞動合同或者用人單位出具的勞動關系證明等。

  第十三條持證人在居住地連續居住的,應當在居住滿一年之日前三十日內,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辦理簽注手續。

  第十四條居住證持有人現居住地址、服務處所等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7日內,到現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辦理變更登記。

  第十五條首次申領居住證的,免收證件工本費。丟失補領、損壞換領居住證的,持卡人應當繳納證件工本費。

  第十六條居住證遺失、損毀的,應先到銀行辦理掛失手續,憑銀行掛失證明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補辦。無法及時辦理正式掛失手續的,可以通過銀行客服電話等渠道辦理口頭掛失手續。

  第十七條居住證掛失生效之前所發生的個人損失以及因持證人未按規定辦理掛失手續而造成的個人損失,由持證人自行承擔。

  第十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盜用他人居住證牟取非法利益,或惡意攻擊、破壞居住證應用。造成后果的,公安機關依法追究責任。

  第十九條持證人換領或補領居住證期間,居住證相關應用部門應當保障其辦理相關事務的權利。具體辦法由相關應用部門另行制定。持證人使用IC卡居住證開通金融服務功能,遵循自愿的原則。在使用中涉及的相關金融服務費,按照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制定的相關政策辦法執行。

第四章使用與管理

  第二十條居住證實行一證多用,居住證服務管理部門要逐步完善、拓寬居住證的應用功能。

  第二十一條流動人口憑居住證可以在鄭州市享有如下權益和公共服務:

  (一)按照規定享受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

  (二)育齡夫妻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計劃生育基本項目的免費服務;

  (三)傳染病防治和婦女兒童保健服務;

  (四)參加居住地專業技術職務的任職資格評定或者考試、職業(執業)資格考試、職業(執業)資格登記;

  (五)在居住地辦理機動車注冊手續,并可按照規定參加駕駛培訓、申領機動車駕駛證;

  (六)其子女可以享受與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相關的入學政策;

  (七)滿足規定時限可以購買限購商品房、居住一年以上且符合保障條件的可以申請公共租賃住房;

  (八)符合條件的,可在鄭辦理出入境相關業務;(九)經市政府確定可享有的其他權益和公共服務。

  第二十二條公安機關和其它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職能部門執行公務,查驗居住證時,被查驗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予以配合。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扣押居住證。其他行政管理部門在依法履行職責,或者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服務時,可以查驗居住證,有關單位和人員應當予以配合。

  第二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買賣、偽造、變造、騙領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居住證。

  第二十四條市政府負責制定和完善信息交換機制,建立鄭州市流動人口平臺管理應用系統,實現各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換和共享。公安、人社、計生、教育、衛生、房管、民政等相關職能部門在履行職責時應當負責流動人口信息的采集、管理、維護、更新和使用,保證信息的全面、準確、及時。

  第二十五條在出租房屋居住的流動人口終止居住的,房屋出租人應當在7個工作日內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報告。在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提供的住宿地終止居住的,用人單位和雇主應當在7個工作日內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報告。持證人離開居住地的,應當及時到原發證機關申請辦理注銷手續。應當注銷而未注銷的居住證,由公安機關核查注銷。

  第二十六條物業服務單位應當配合有關部門采集服務區域內房屋出租和流動人口居住情況信息,并將信息自采集之日起30日內報送居住地公安派出所。

  第二十七條持證人發現本人的信息不真實、不準確的,可以提供證明材料向公安機關申請變更、更正。

  第二十八條公安機關和相關職能部門應當真實、完整、準確地采集、核實居住證申領人員的信息。

  第二十九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居住證信息采集、管理、使用過程中所獲悉的信息應當予以保密,不得擅自泄漏,不得進行買賣,不得用于法定職責或者使用授權以外的用途。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違反本辦法規定和不按規定申報登記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和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

  第三十一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居住證服務和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二條本辦法自20*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三條本辦法所稱基礎信息是指流動人口的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證號碼、常住戶口所在地住址、婚姻狀況、服務處所、居住事由、聯系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