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廣播站播音員培訓材料

廣播站播音員培訓材料

2024-08-03 閱讀 9091

紅領巾廣播站播音員培訓材料

一、介紹紅領巾廣播站的欄目

校園新聞

童心童語(美文誦讀)

知識百寶箱

英語在線

點歌臺

二、學會停頓

停頓是指朗讀過程中聲音的斷和連。我們在朗讀時,既不能一字一停,斷斷續續地進行,也不能字字相連,一口氣念到底。所以標點符號就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朗讀的停頓必須服從標點符號,多數情況下,有的標點符號地方同朗讀時的需要有停頓的地方是一致的。

一般地說,句號、問號、感嘆號的停頓比分號長些;分號的停頓要比逗號長些;逗號的停頓比頓號長些;而冒號的停頓則有較大的伸縮性:它的停頓有時相當于句號,有時相當于分號,有時只相當于逗號。

注意語氣,陳述句、問句、感嘆句等。

學會使用話筒

三、如何使自己的聲音更飽滿、宏亮

我們同學有時會感覺說話費勁,聲音傳不遠,特別在話筒里,這樣大致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沒有充分利用共鳴器官;其二是氣息不穩。所以今天教你們幾個小技巧:

1、體會胸腔共鳴:微微張開嘴巴,放松喉頭,閉合聲門(聲帶),象金魚吐泡一樣輕輕地發聲。或者低低的哼唱,體會胸腔的震動;

2、降低喉頭的位置:(同上);喉部放松、放松、再放松

3、打牙關:所謂打牙關,就是打開上下大牙齒(槽牙),給口腔共鳴留出空間,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開了。然后發出一些元音,如“a”,感覺感覺自己聲音的變化;

4、提顴肌:微笑著說話,嘴角微微向上翹,同時感覺鼻翼張開了,試試看,聲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軟腭:打一個哈欠,順便長嘯一聲(注意周圍有沒有人哦!)。

還有就是氣息的問題。

要使聲音洪亮,中氣十足,就要有飽滿的氣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隨時保持一定的呼吸壓力。平時可以多做一些深吸緩呼的練習,最好在練習說話的時候先站起來,容易尋找到呼吸狀態,要坐的話,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傾

四、專項訓練

校園新聞:

陽光少年魅力建小

秋風習習,丹桂飄香。9月27日,我校舉行了“陽光少年魅力建小”20**年大隊委競選活動。此次競選一共有來自三個年級的23位大隊委候選人參加,他們是由各中隊推選的42名優秀少先隊員經過筆試考核最終入圍的。大隊委競選分為演講和才藝展示兩部分。

激烈的角逐過后,由瞿子凡等18位同學組成的建軍路校區新一屆大隊委順利產生。這次大隊委競選活動,為隊員們提供了一次參與學校管理的機會,鍛煉了隊員們各方面的能力,充分展示了隊員們的風采。我們相信:學校少先隊工作在新一屆大隊委的領導下,必將更加生機勃勃,取得更為喜人的成績。

(選1-2名學生上臺讀)

美文誦讀:秋景

那一聲聲唧唧的知了叫聲,已從那樹林里消失了,那一棵棵的翠綠樹木,也換上了金黃色的睡衣,那呼呼的西風也匆匆地趕到,這些景象告訴我們秋天已來臨了。

每當這秋天匆匆地趕來,那河邊、路旁到處掉落嫣紅的楓葉;天空中,那一隊隊的候鳥和群飛的燕子正飛向暖和的南方。

一片片金黃色的稻田中,辛勤的農夫不辭勞苦收割那黃金般的稻穗,心中正盼望今年有好的收成。

夜晚明亮的月光伴著我,每當中秋佳節,我總是想著這秋天的景色,吃著香甜的月餅。

啊,這美好的秋天景色,真是個讀書的好季節,我要贊美它,利用它。

(選1-2名學生上臺讀)

知識百寶箱:

小學生秋季常見病及預防

一陣秋風一陣涼,秋季晝夜溫差很大,我們小學生應對以下幾類秋季常見病加以預防。

一、預防感冒傷風:秋季小學生毛病以此為多,尤其是中秋前后,早晚最容易受涼。所以要注意氣候變化,冷熱當心。

二、注意扁桃腺炎:小學生扁桃腺炎的發病率較高,有的孩子一旦感冒發燒,扁桃腺就腫大,這是因為有的小學生平時吃藥多,產生了抗藥性。故孩子有病,如果沒有經過醫生允許,千萬不要亂吃藥。

三、當心氣管炎:很多小學生在感冒傷風之后,跟著來的就是支氣管發炎,常常咳得喘不過氣來,有的甚至持續兩三個月還不見好。

四、秋季腹瀉:要注意日常飲食,不能亂吃,暴飲暴食,還要注意腹部不要著涼。(選1-2名學生上臺讀)

五、繞口令(口齒訓練)

1.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說清十四、四十、四十四,是件大好事;說混十四、四十、四十四,他是在混事。

2.是班干部管班干部,不是班干部不管班干部。

3.大門外有四輛四輪大馬車,你愛拉哪兩輛就拉哪兩輛。

4.打南邊來了個白胡子老頭,手里拄著繃白的白拐棒棍。

5.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餅,盆平餅,餅平盆。

6.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兒,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兒。

7.會燉我的燉凍豆腐,來燉我的燉凍豆腐,不會燉我的燉凍豆腐,就別燉我的燉凍豆腐。要是混充會燉我的燉凍豆腐,燉壞了我的燉凍豆腐,哪就吃不成我的燉凍豆腐。

8.扁擔長,板凳寬;板凳沒有扁擔長,扁擔沒有板凳寬;扁擔要綁在板凳上,板凳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扁擔偏要綁在板凳上。

六、順口溜(呼吸、送氣、換氣、停頓)

⒈蒲公英,空中飛;小白兔,地上追;小猴子,真淘氣;鼓起嘴,后面吹。

⒉瀑布瀑布,像白布;小猴跑來裁衣褲。瀑布瀑布,不是布,淋得小猴濕漉漉。瀑布瀑布,水作布,一沖而下流遠處。

⒊螃蟹八只腳,腳多力氣大;抬著一面鼓,出門去玩耍。有的腳向前,有的腳后拉;誰也不讓誰,只好橫著爬。爬得吐沫沫,爬得眼發花;爬到大門口,天色全黑了。太陽落西邊,只好回家了。

⒋小調皮,做習題。習題難,畫小雁;小雁飛,畫烏龜;烏龜爬,畫小馬;小馬跑,畫小貓;小貓叫,嚇一跳。學文化,怕動腦;看你怎么學得好。

篇2:廣播站播音員培訓材料

紅領巾廣播站播音員培訓材料

一、介紹紅領巾廣播站的欄目

校園新聞

童心童語(美文誦讀)

知識百寶箱

英語在線

點歌臺

二、學會停頓

停頓是指朗讀過程中聲音的斷和連。我們在朗讀時,既不能一字一停,斷斷續續地進行,也不能字字相連,一口氣念到底。所以標點符號就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朗讀的停頓必須服從標點符號,多數情況下,有的標點符號地方同朗讀時的需要有停頓的地方是一致的。

一般地說,句號、問號、感嘆號的停頓比分號長些;分號的停頓要比逗號長些;逗號的停頓比頓號長些;而冒號的停頓則有較大的伸縮性:它的停頓有時相當于句號,有時相當于分號,有時只相當于逗號。

注意語氣,陳述句、問句、感嘆句等。

學會使用話筒

三、如何使自己的聲音更飽滿、宏亮

我們同學有時會感覺說話費勁,聲音傳不遠,特別在話筒里,這樣大致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沒有充分利用共鳴器官;其二是氣息不穩。所以今天教你們幾個小技巧:

1、體會胸腔共鳴:微微張開嘴巴,放松喉頭,閉合聲門(聲帶),象金魚吐泡一樣輕輕地發聲。或者低低的哼唱,體會胸腔的震動;

2、降低喉頭的位置:(同上);喉部放松、放松、再放松

3、打牙關:所謂打牙關,就是打開上下大牙齒(槽牙),給口腔共鳴留出空間,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開了。然后發出一些元音,如“a”,感覺感覺自己聲音的變化;

4、提顴肌:微笑著說話,嘴角微微向上翹,同時感覺鼻翼張開了,試試看,聲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軟腭:打一個哈欠,順便長嘯一聲(注意周圍有沒有人哦!)。

還有就是氣息的問題。

要使聲音洪亮,中氣十足,就要有飽滿的氣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隨時保持一定的呼吸壓力。平時可以多做一些深吸緩呼的練習,最好在練習說話的時候先站起來,容易尋找到呼吸狀態,要坐的話,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傾

四、專項訓練

校園新聞:

陽光少年魅力建小

秋風習習,丹桂飄香。9月27日,我校舉行了“陽光少年魅力建小”20**年大隊委競選活動。此次競選一共有來自三個年級的23位大隊委候選人參加,他們是由各中隊推選的42名優秀少先隊員經過筆試考核最終入圍的。大隊委競選分為演講和才藝展示兩部分。

激烈的角逐過后,由瞿子凡等18位同學組成的建軍路校區新一屆大隊委順利產生。這次大隊委競選活動,為隊員們提供了一次參與學校管理的機會,鍛煉了隊員們各方面的能力,充分展示了隊員們的風采。我們相信:學校少先隊工作在新一屆大隊委的領導下,必將更加生機勃勃,取得更為喜人的成績。

(選1-2名學生上臺讀)

美文誦讀:秋景

那一聲聲唧唧的知了叫聲,已從那樹林里消失了,那一棵棵的翠綠樹木,也換上了金黃色的睡衣,那呼呼的西風也匆匆地趕到,這些景象告訴我們秋天已來臨了。

每當這秋天匆匆地趕來,那河邊、路旁到處掉落嫣紅的楓葉;天空中,那一隊隊的候鳥和群飛的燕子正飛向暖和的南方。

一片片金黃色的稻田中,辛勤的農夫不辭勞苦收割那黃金般的稻穗,心中正盼望今年有好的收成。

夜晚明亮的月光伴著我,每當中秋佳節,我總是想著這秋天的景色,吃著香甜的月餅。

啊,這美好的秋天景色,真是個讀書的好季節,我要贊美它,利用它。

(選1-2名學生上臺讀)

知識百寶箱:

小學生秋季常見病及預防

一陣秋風一陣涼,秋季晝夜溫差很大,我們小學生應對以下幾類秋季常見病加以預防。

一、預防感冒傷風:秋季小學生毛病以此為多,尤其是中秋前后,早晚最容易受涼。所以要注意氣候變化,冷熱當心。

二、注意扁桃腺炎:小學生扁桃腺炎的發病率較高,有的孩子一旦感冒發燒,扁桃腺就腫大,這是因為有的小學生平時吃藥多,產生了抗藥性。故孩子有病,如果沒有經過醫生允許,千萬不要亂吃藥。

三、當心氣管炎:很多小學生在感冒傷風之后,跟著來的就是支氣管發炎,常常咳得喘不過氣來,有的甚至持續兩三個月還不見好。

四、秋季腹瀉:要注意日常飲食,不能亂吃,暴飲暴食,還要注意腹部不要著涼。(選1-2名學生上臺讀)

五、繞口令(口齒訓練)

1.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說清十四、四十、四十四,是件大好事;說混十四、四十、四十四,他是在混事。

2.是班干部管班干部,不是班干部不管班干部。

3.大門外有四輛四輪大馬車,你愛拉哪兩輛就拉哪兩輛。

4.打南邊來了個白胡子老頭,手里拄著繃白的白拐棒棍。

5.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餅,盆平餅,餅平盆。

6.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兒,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兒。

7.會燉我的燉凍豆腐,來燉我的燉凍豆腐,不會燉我的燉凍豆腐,就別燉我的燉凍豆腐。要是混充會燉我的燉凍豆腐,燉壞了我的燉凍豆腐,哪就吃不成我的燉凍豆腐。

8.扁擔長,板凳寬;板凳沒有扁擔長,扁擔沒有板凳寬;扁擔要綁在板凳上,板凳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扁擔偏要綁在板凳上。

六、順口溜(呼吸、送氣、換氣、停頓)

⒈蒲公英,空中飛;小白兔,地上追;小猴子,真淘氣;鼓起嘴,后面吹。

⒉瀑布瀑布,像白布;小猴跑來裁衣褲。瀑布瀑布,不是布,淋得小猴濕漉漉。瀑布瀑布,水作布,一沖而下流遠處。

⒊螃蟹八只腳,腳多力氣大;抬著一面鼓,出門去玩耍。有的腳向前,有的腳后拉;誰也不讓誰,只好橫著爬。爬得吐沫沫,爬得眼發花;爬到大門口,天色全黑了。太陽落西邊,只好回家了。

⒋小調皮,做習題。習題難,畫小雁;小雁飛,畫烏龜;烏龜爬,畫小馬;小馬跑,畫小貓;小貓叫,嚇一跳。學文化,怕動腦;看你怎么學得好。

篇3:公司接待禮儀培訓講義

公司接待禮儀培訓講義

1.當面接待扎儀

  上級來訪,接待要周到。對領導交待的工作要認真聽、記;領導了解情況,要如實回答;如領導是來慰問,要表示誠摯的謝意。領導告辭時,要起身相送,互道"再見"。

  下級來訪,接待要親切熱情。除遵照一般來客禮節接待外,對反映的問題要認真聽取,一時解答不了的要客氣地回復。來訪結束時,要起身相送。

2.接聽電話禮儀

  語氣平和,禮貌問候;認真傾聽,真誠交流;

  明晰內容,準確記錄;靈活應答,干脆利落。

【電話接待的基本要求】

  (1)電話鈴一響,拿起電話機首先自報家門,然后再詢問對方來電的意圖等。

  (2)電話交流要認真理解對方意圖,并對對方的談話作必要的重復和附和,以示對對方的積極反饋。

  (3)應備有電話記錄本,重要的電話應做記錄。

  (4)電話內容講完,應等對方結束談話再以"再見"為結束語。對方放下話筒之后,自己再輕輕放下,以示對對方的尊敬。

3.引見時的禮儀

  到辦公室來的客人與領導見面,通常由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引見、介紹。在引導客人去領導辦公室的路途中,工作人員要走在客人左前方數步遠的位置,忌把背影留給客人。在陪同客人去見領導的這段時間內,不要只顧悶頭走路,可以隨機講一些得體的話或介紹一下本單位的大概情況。

  在進領導辦公室之前,要先輕輕叩門,得到允許后方可進入,切不可冒然闖入,叩門時應用手指關節輕叩,不可用力拍打。進入房間后,應先向領導點頭致意,再把客人介紹給領導,介紹時要注意措詞,應用手示意,但不可用手指指著對方。介紹的順序一般是把身份低、年紀輕的介紹給身份高、年紀大的;把男同志介紹給女同志;如果有好幾位客人同時來訪,就要按照職務的高低,按順序介紹。介紹完畢走出房間時應自然、大方,保持較好的行姿,出門后應回身輕輕把門帶上。

4.介紹禮儀

  屬于社交場合的介紹有兩種:即為他人做介紹和自我介紹。

  為他人做介紹時五指并攏,手心向上,指向被介紹人。掌握介紹的先后順序:一般情況下先將職位低的人介紹給職位高的人;先將男士介紹給女士;先將晚輩介紹給長輩;先將未婚者介紹給已婚者;先將客人介紹給主人;先將非官方人事介紹給官方人士;先將個人介紹給團體,如個人身份和地位明顯高于團體,應將團體先介紹給個人。

  自我介紹要先向對方點頭致意,再說明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可以同時遞上名片。自我介紹時要把握分寸,既不過分自謙,也不夸大其詞。

5.握手禮儀

  握手順序按照“尊者為先”的原則。在正式場合,以上級先伸手為禮;在日常生活中,以長輩、女士、已婚者先伸手為禮;在社交場合,以先到者先伸手為禮;在接待來客時,以主人先伸手為禮;客人告辭時,以客人先伸手為禮。

6.接送名片禮儀

  名片的遞送。交換名片的順序一般是:“先客后主,先低后高”。當與多人交換名片時,應依照職位高低的順序,或是由近及遠,依次進行,切勿跳躍式地進行,以免對方誤認為有厚此薄彼之感。遞送時應將名片正面面向對方,雙手奉上。眼睛應注視對方,面帶微笑,名片的遞送應在介紹之后,在尚未弄清對方身份時不應急于遞送名片。

  名片的接受。接受名片時應起身,面帶微笑注視對方。接過名片時應說:“謝謝”,隨后有一個微笑閱讀名片的過程,閱讀時可將對方的姓名職銜念出聲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然后,回敬一張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帶名片,應向對方表示歉意。在對方離去之前,或話題尚未結束,不必急于將對方的名片收藏起來。

7.稱呼禮儀

【姓名有別】

  記住對方:是否重視的表現。

  不出差錯:不讀錯姓名,不寫錯姓名,不張冠李戴。

  不宜濫用:不戲言接待對象的名字;不要借用接待對象的姓名。

【稱呼有別】

  稱呼正規:稱呼行政職務最正規

  稱呼技術職稱:稱呼具有高級、中級專業技術職稱者,以示敬意。

  稱呼學術學位:增加被稱呼者的權威

  稱呼職業名稱:不清楚以上信息時,如稱呼“老師”、“大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