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畢業生就業工作管理制度

畢業生就業工作管理制度

2024-08-03 閱讀 3567

畢業生就業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做好我院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維護畢業生的合法權益,使畢業生就業管理工作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實現畢業生的充分就業,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暫行規定》及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院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畢業生就業管理工作貫徹“統籌安排、合理使用、加強重點、兼顧一般和面向基層”的方針,遵循“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和“學以致用、人盡其才”的原則,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到邊遠地區、艱苦行業和其他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建功立業。

第三條在國家就業方針政策的指導下,畢業生就業本著公正、公平、擇優、自愿的原則,在學校統一組織、管理和指導下,通過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簽訂就業協議,委培或訂單培養的畢業生按合同約定就業。

第四條本辦法適用于在我院接受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學生。

第二章機構職責

第五條畢業生就業管理工作在學院招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由學院招生就業辦公室統籌管理。各系部成立相應的畢業生就業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系學生的就業管理工作。

第六條學院畢業生就業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院長擔任,副組長由分管副院長擔任;成員包括招生就業辦公室、學生處、教務處、辦公室、團委、各系部的負責同志等,就業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招生就業辦公室。

第七條招生就業辦公室工作職責:在學院黨政的領導和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的就業方針、政策和規定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意見,全面負責我院畢業生就業管理的各項工作:

1、根據學院的實際情況制定就業管理工作細則;

2、負責畢業生的資格審查工作,及時向主管部門和相關用人單位報送畢業生信息情況;

3、開展畢業生就業工作和就業市場調研,積極拓展就業渠道,不斷開發畢業生就業市場;

4、開展畢業教育和就業指導;

5、收集需求信息,開展畢業生就業供需見面和雙向選擇活動,負責畢業生的推薦工作;

6、按照主管部門的要求統計上報就業率;

7、完成主管部門及學院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

8、開展其它與學生就業指導相關的工作

第八條各系部畢業生就業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

1、制定本系畢業生就業工作方案;

2、負責本系畢業生資格的初審工作;

3、進行畢業教育和具體的就業指導工作;

4、組織學生參加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推薦畢業生;

5、負責畢業生推薦表的審核;

6、負責學生就業協議書或就業證明的審核鑒定;

7、完成學院安排的其它就業指導相關工作。

第三章就業方式和程序

第九條國家按計劃任務招收的取得畢業資格的畢業生,在國家就業方針、政策指導下,經學校和各級政府推薦,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通過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方式落實就業單位。委培生和定單培養生按合同就業。

第十條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從新生進校開始,貫穿整個大學學習期間,每個學期的指導側重點不同。

第十一條畢業生就業管理工作程序分為:制訂工作計劃、就業指導、收集發布信息、供需見面及雙向選擇、畢業生資格審查、派遣等。

第十二條就業指導和畢業生聯系就業等活動不得影響學院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第四章畢業生就業指導與畢業生鑒定

第十三條學院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與服務,就業指導的重點是對學生進行就業政策、就業法規與就業形勢的宣傳,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擇業觀和職業道德觀教育,以及求職擇業技巧和職業生涯規劃等訓練。

第十四條畢業生就業指導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結合各系、各專業特點,注意針對性和實效性,采用授課、報告、講座、咨詢和實踐訓練等多種形式來開展。

第十五條就業指導與入學教育和畢業教育相結合,教育學生正確處理好國家需要與個人發展的關系,積極投身基層建設,到祖國最需要地方去工作,走與實踐相結合的成才之路。

第十六條各系部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的要求,實事求是地對畢業生做出畢業鑒定。畢業鑒定主要包括畢業生在校期間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的基本情況。各系要認真組織,堅持公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畢業生的思想政治表現、學習成績、綜合能力等方面情況做出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價。

第五章供需見面和雙向選擇

第十七條學院實行學生就業信息登記制度。凡需錄用應屆畢業生的用人單位,需到我院招生就業辦公室辦理需求信息登記。招生就業辦公室通過網站、宣傳信息欄、廣播等多種途徑,及時向全院畢業生公布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

第十八條供需見面和雙向選擇活動是落實畢業生就業計劃的重要方式。招生就業辦公室和各系可通過信函、電話、信息網絡和走訪等多種形式積極與用人單位及主管部門聯系,廣泛收集就業信息,積極拓寬就業渠道,組織畢業生參加供需見面洽談會,為畢業生擇業與用人單位擇人創造條件和提供服務。

第十九條畢業生必須如實填寫《畢業生就業推薦表》及其它推薦材料。學習成績由所在系審核蓋章方為有效。

第二十條畢業生持學校統一簽發的《畢業生就業推薦表》等推薦材料參加供需見面和雙向選擇活動。畢業生經供需見面和雙向選擇落實工作單位后,畢業生和用人單位要簽訂就業協議書。

第六章就業協議

第二十一條就業協議書是由安徽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統一印制的,是畢業生就業派遣和戶口遷移的重要依據。就業協議書一式四份,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畢業生、用人單位、學校各執一份。

第二十二條就業協議書是由學生本人與用人單位簽訂的,應將雙方的信息準確完整的填寫,同時學生本人和用人單位要簽名、蓋章,需要按協議書直接派遣的,用人單位上級主管部門(檔案接收部門)需要簽字蓋章。

第二十三條就業協議書簽訂程序如下:

學生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雙方在就業協議書上簽名蓋章;將協議書及時交回所在系部,經系部審核后交到院招生就業辦公室,由院招生就業辦公室匯總后統一交到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備案,作為考察我院畢業生就業率的依據。

第二十四條采用欺騙等違法手段簽訂的就業協議無效,由責任方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七章畢業生資格審查和派遣

第二十五條院招生就業辦公室會同教務處和有關部門,按規定認真做好畢業生資格審查工作,并及時上報教育廳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

第二十六條學院將根據學生提供的就業證明材料和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就業協議書編報就業派遣方案,經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審核后,簽發報到證。

第二十七條在規定的時間內暫未落實單位的畢業生,院招生就業辦公室按規定將其派遣到戶籍所在縣(市、區)人社局或人才交流中心,畢業生在規定時間內持《報到證》到當地的人社局或人才交流中心報到。

第二十八條在派遣過程中確因特殊情況,畢業生要求調整改派的,在規定的時間內,由本人提出改派申請,具體請參照安徽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網站上的改派流程圖。

第二十九條學校積極幫助殘疾學生等確有就業困難的群體聯系就業,對畢業半年后未就業并自愿申請就業的畢業生進行失業登記,重點協調相關部門按有關規定優先推薦就業。

第三十條報到證遺失,在規定的期限內按下列手續補辦:

1、個人寫出申請;

2、在原派譴單位所在地新聞媒體上聲明遺失;

3、提供報到證第二聯復印件;

4、到招生就業辦公室辦理;

5、持相關材料到安徽省政務中心教育廳窗口辦理。

第八章違反規定的處理

第三十一條對違反就業協議或不履行定向、委托培養合同的畢業生按協議書或合同書的有關條款辦理,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畢業生,由學校報省就業主管部門批準,不再負責其就業。由學院將其檔案轉至家庭戶籍所在地,按社會待業人員處理。

1、不顧國家需要,堅持個人無理要求,經多方教育仍拒不改正的;

2、自派遣之日起,無正當理由超過三個月不去就業單位報到的;

3、報到后,拒不服從安排或無理要求用人單位退回的;

4、其他違反畢業生就業規定的。

第三十三條對利用職權干涉畢業生就業工作或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徇私舞弊的工作人員由主管部門或校紀檢、監察部門依法處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移交檢察機關處理。

第九章附則

第三十四條本辦法自20**年9月1日起試行。

第三十五條本辦法由招生就業辦公室負責解釋。

篇2:高校就業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做好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更好地為祖國振興和社會發展服務,維護畢業生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教育部和省、市的有關法規和政策,特制定本規程。

第二條學生是國家按計劃培養的專門人才,畢業生取得畢業資格的,在國家就業方針、政策的指導下,按有關規定就業。

畢業生有執行國家就業方針、政策和根據需要為國家服務的義務。

第三條我國畢業生就業方針政策是“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充實生產、科研、教學第一線的方針。貫徹學以致用,人盡其才的原則。

第四條畢業生就業工作在學校的領導下,設立校、院兩級工作機構。學校成立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及其所屬的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各院設立畢業生就業工作小組。

第二章職責分工

第五條學校成立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全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制定學校就業工作的發展規劃,協調、指導、檢查、督促有關職能部門和各院的就業工作;討論決定就業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第六條學生就業指導中心(隸屬招生就業處)是學校一級的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職能部門,在招生就業處的業務指導下,負責全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管理與服務工作,其主要職責為:

1、根據國家、吉林省和**市關于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方針、政策和規定,制定學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意見及細則,部署本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

2、負責學校畢業生的資格審查和統計工作,及時向主管部門報送畢業生資源情況;

3、積極向用人單位宣傳介紹學校情況,負責收集和管理全國范圍內用人單位需求信息,建立和維護學校就業網站,并通過網絡等及時發布就業信息,把就業網站作為就業政策宣傳和就業信息傳播的主陣地;

4、開展畢業生就業指導、咨詢與服務,建立用人單位信息資料庫等服務;

5、負責聯系用人單位,審查在學校內進行招聘活動的用人單位資格,組織開展畢業生就業供需見面和雙向選擇活動;

6、規范畢業生推薦工作,管理畢業生就業協議,督促畢業生及用人單位履行就業協議,維護國家利益,保障學校、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合法權益;

7、做好就業協議書的發放工作,指導、審核畢業生簽定就業協議,向上級主管部門上報畢業生就業建議方案;

8、開展與畢業生就業有關的調查研究工作,進行畢業生畢業去向跟蹤調查,收集畢業生相關就業證明材料;

9、通過對所收集就業信息的分析,預測社會在一定時期內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趨勢,為學校及時調整專業設置、招生規模、培養模式提供參考意見;

10、組織開展畢業生教育活動、畢業典禮和畢業生離校派遣工作;

11、布置、協調、指導、檢查各系畢業生就業工作,不定期公布各系、各專業就業情況;

12、做好辦理畢業生離校手續、轉移畢業生黨團組織關系和畢業生檔案的交寄的有關工作;

13、負責對全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進行考核和評估;

14、完成上級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15、做好全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總結。

第七條各院成立畢業生就業工作小組,畢業年級各專業輔導員為就業指導員,在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在學校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業務指導下,具體負責本院畢業生就業的指導、管理與服務工作,其主要職責為:

1、制定本院畢業生就業教育和畢業教育工作計劃,研究決定本院就業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2、在學校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安排下,全員化、全程化開設就業指導課,做好畢業生的思想教育、就業指導、就業教育和管理工作;

3、積極聯系就業單位,審查在學校內進行招聘活動的用人單位資格,及時公布就業需求信息,做好畢業生的就業推薦和情況介紹工作,組織安排畢業生參加供需見面活動;

4、做好畢業生就業推薦鑒定和畢業鑒定工作;

5、進行畢業生畢業去向跟蹤,收集就業證明材料,做好登記、上報工作;

6、配合學校組織畢業生開展文明離校活動;

7、做好本院就業工作總結;

8、完成學校布置的其他就業工作任務。

第八條畢業生的職責和義務:

1、遵守國家法規和學校的規章制度,努力完成學業;

2、在國家就業方針政策指導下,通過供需見面和雙向選擇的辦法,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要多渠道、多形式就業,積極參與自謀職業、自主創業,要積極到非國有企業以及其他急需人才的地區和單位工作。

3、參加各類有關的供需見面和雙向選擇活動;

4、站好最后一班崗,做到文明離校,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奉獻才智,為母校爭光。

第三章就業工作經費

第九條就業工作經費是用于聯系接待用人單位、舉辦各種供需見面會、畢業生資源信息宣傳、開展就業指導、就業指導工作隊伍建設等的專項業務經費。

第十條就業工作經費按教育部辦公廳文件的要求,在學校年度經費中撥出一定額度作為畢業生就業工作經費,列入年度預算,經學校批準使用。

第十一條就業工作經費由招生就業處統籌預算和歸口管理,財務處負責監督。各院舉辦供需見面會、畢業生資源信息宣傳、就業指導工作隊伍建設等專項工作和活動,經審批后可列入就業工作經費開支。

第四章就業工作考核與評價

第十二條就業工作考核與評價是加強就業工作管理、提高就業工作質量和促進文明離校活動開展的重要手段。就業工作列入學校工作的考核和評價范圍。

第十三條考核與評價每年度考核評價一次,考核結果列入學校工作評價體系。

第十四條考核內容與評價標準由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制定,報學校主管領導批準執行。考核與評價工作必須以年度工作計劃執行情況、畢業生就業指導情況、畢業生就業去向跟蹤情況、上報就業材料情況、院系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等為依據。

第五章附則

第十五條本管理規程中的畢業生系指按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招收的具有學籍、取得畢業資格的本專科生(不含成人、夜大班學生和以其他形式招收的培訓班學生)。

第十六條本管理規程如與國家和省畢業生就業工作法規、規章、政策等規定不一致時,以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為準。

第十七條本管理規程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第十八條本管理規程由招生就業處負責解釋。

篇3: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做好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更好地為祖國振興和社會發展服務,維護畢業生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教育部和省、市的有關法規和政策,特制定本規程。

第二條學生是國家按計劃培養的專門人才,畢業生取得畢業資格的,在國家就業方針、政策的指導下,按有關規定就業。

畢業生有執行國家就業方針、政策和根據需要為國家服務的義務。

第三條我國畢業生就業方針政策是“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充實生產、科研、教學第一線的方針。貫徹學以致用,人盡其才的原則。

第四條畢業生就業工作在學校的領導下,設立校、院兩級工作機構。學校成立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及其所屬的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各院設立畢業生就業工作小組。

第二章職責分工

第五條學校成立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全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制定學校就業工作的發展規劃,協調、指導、檢查、督促有關職能部門和各院的就業工作;討論決定就業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第六條學生就業指導中心(隸屬招生就業處)是學校一級的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職能部門,在招生就業處的業務指導下,負責全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管理與服務工作,其主要職責為:

1、根據國家、吉林省和**市關于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方針、政策和規定,制定學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意見及細則,部署本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

2、負責學校畢業生的資格審查和統計工作,及時向主管部門報送畢業生資源情況;

3、積極向用人單位宣傳介紹學校情況,負責收集和管理全國范圍內用人單位需求信息,建立和維護學校就業網站,并通過網絡等及時發布就業信息,把就業網站作為就業政策宣傳和就業信息傳播的主陣地;

4、開展畢業生就業指導、咨詢與服務,建立用人單位信息資料庫等服務;

5、負責聯系用人單位,審查在學校內進行招聘活動的用人單位資格,組織開展畢業生就業供需見面和雙向選擇活動;

6、規范畢業生推薦工作,管理畢業生就業協議,督促畢業生及用人單位履行就業協議,維護國家利益,保障學校、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合法權益;

7、做好就業協議書的發放工作,指導、審核畢業生簽定就業協議,向上級主管部門上報畢業生就業建議方案;

8、開展與畢業生就業有關的調查研究工作,進行畢業生畢業去向跟蹤調查,收集畢業生相關就業證明材料;

9、通過對所收集就業信息的分析,預測社會在一定時期內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趨勢,為學校及時調整專業設置、招生規模、培養模式提供參考意見;

10、組織開展畢業生教育活動、畢業典禮和畢業生離校派遣工作;

11、布置、協調、指導、檢查各系畢業生就業工作,不定期公布各系、各專業就業情況;

12、做好辦理畢業生離校手續、轉移畢業生黨團組織關系和畢業生檔案的交寄的有關工作;

13、負責對全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進行考核和評估;

14、完成上級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15、做好全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總結。

第七條各院成立畢業生就業工作小組,畢業年級各專業輔導員為就業指導員,在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在學校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業務指導下,具體負責本院畢業生就業的指導、管理與服務工作,其主要職責為:

1、制定本院畢業生就業教育和畢業教育工作計劃,研究決定本院就業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2、在學校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安排下,全員化、全程化開設就業指導課,做好畢業生的思想教育、就業指導、就業教育和管理工作;

3、積極聯系就業單位,審查在學校內進行招聘活動的用人單位資格,及時公布就業需求信息,做好畢業生的就業推薦和情況介紹工作,組織安排畢業生參加供需見面活動;

4、做好畢業生就業推薦鑒定和畢業鑒定工作;

5、進行畢業生畢業去向跟蹤,收集就業證明材料,做好登記、上報工作;

6、配合學校組織畢業生開展文明離校活動;

7、做好本院就業工作總結;

8、完成學校布置的其他就業工作任務。

第八條畢業生的職責和義務:

1、遵守國家法規和學校的規章制度,努力完成學業;

2、在國家就業方針政策指導下,通過供需見面和雙向選擇的辦法,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要多渠道、多形式就業,積極參與自謀職業、自主創業,要積極到非國有企業以及其他急需人才的地區和單位工作。

3、參加各類有關的供需見面和雙向選擇活動;

4、站好最后一班崗,做到文明離校,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奉獻才智,為母校爭光。

第三章就業工作經費

第九條就業工作經費是用于聯系接待用人單位、舉辦各種供需見面會、畢業生資源信息宣傳、開展就業指導、就業指導工作隊伍建設等的專項業務經費。

第十條就業工作經費按教育部辦公廳文件的要求,在學校年度經費中撥出一定額度作為畢業生就業工作經費,列入年度預算,經學校批準使用。

第十一條就業工作經費由招生就業處統籌預算和歸口管理,財務處負責監督。各院舉辦供需見面會、畢業生資源信息宣傳、就業指導工作隊伍建設等專項工作和活動,經審批后可列入就業工作經費開支。

第四章就業工作考核與評價

第十二條就業工作考核與評價是加強就業工作管理、提高就業工作質量和促進文明離校活動開展的重要手段。就業工作列入學校工作的考核和評價范圍。

第十三條考核與評價每年度考核評價一次,考核結果列入學校工作評價體系。

第十四條考核內容與評價標準由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制定,報學校主管領導批準執行。考核與評價工作必須以年度工作計劃執行情況、畢業生就業指導情況、畢業生就業去向跟蹤情況、上報就業材料情況、院系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等為依據。

第五章附則

第十五條本管理規程中的畢業生系指按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招收的具有學籍、取得畢業資格的本專科生(不含成人、夜大班學生和以其他形式招收的培訓班學生)。

第十六條本管理規程如與國家和省畢業生就業工作法規、規章、政策等規定不一致時,以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為準。

第十七條本管理規程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第十八條本管理規程由招生就業處負責解釋。